2022-2023 学年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第 I 卷(选择题共 40 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2022 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以下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 燃煤脱硫以减少酸雨
B.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防止雾霾
C. 雨污分离降低水体污染
D. 垃圾分类回收以有效利用资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则燃煤脱硫可减少酸雨,该选项符合该主题;
B、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为化石燃料,则不能禁止使用,该选项不符合该主题;
C、雨污分离能降低水体污染,该选项符合该主题;
D、垃圾分类回收,可以有效利用资源,该选项符合该主题。
故选 B。
2. 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铁锅生锈
C. 酒精挥发
【答案】C
【解析】
B. 高粱酿酒
D. 食物腐败
【详解】A、铁锈是不同于铁的一种物质,所以铁锅生锈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B、高粱酿酒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酒精挥发,是液态酒精变为气体酒精,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D、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综上所述:选择 C。
3.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是禁止燃放鞭炮图标,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是禁止吸烟图标,此选项符合题意;
C、是禁止烟火图标,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是禁止放易燃物图标,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4.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B. 石油
C. 食醋
D. 空气
A. 干冰
【答案】A
【解析】
【详解】A、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B、石油是成分复杂的液态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多种碳、氢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通常
称为烃),不符合题意;
C、食醋中存在醋酸和水,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存在氧气、氮气等物质同,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5. 加碘盐、加铁酱油是常见的食品调味剂。其中“碘”和“铁”指的是
B. 元素
C. 原子
D. 分子
A. 单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加碘盐、加铁酱油、这里的碘铁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
这里所指的“碘、铁、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答案:B。
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加热液体
取用液体
D.
读出液体的体积
【答案】A
【解析】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
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正确;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
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1/3,错误;C、
使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胶头滴管的橡胶帽朝上,错误;D、
量取液体时管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故选 A。
7. 下列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 氯元素:CL
B. 铝离子:Al+3
C. 3 个氧原子:O3
D. 2 个氢
分子:2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是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氯元素符号为
Cl,错误;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
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铝离子表示为 Al3+,错误;
C、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
相应的数字。3 个氧原子表示为 3O,错误;
D、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
数字。则 2 个氢分子可表示 2H2,正确。
故选 D。
8. 无锡第二座机场一宜兴丁蜀通用机场已建成并开发飞行体验项目,飞机的外壳使用了铝
合金,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铝原子内的质子数为 13
C. 铝原子内的中子数为 13
D.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98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铝是金字旁,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A 正确;
B、据图可知,铝的原子序数是 13,所以铝原子内的质子数为 13。B 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铝原子内的中子数=26.98-13≈14。C 错误;
D、据图可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98。D 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 C。
9.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石墨质地很软,可用作电极
B. 金刚石硬度很大,可用作玻璃切割
C.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D.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
品防腐
【答案】A
【解析】
【详解】A、石墨质地很软,可制作铅笔等,石墨可用作电极是由于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
B、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作玻璃切割,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防腐,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 A。
10.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下图是金属钠投
入水中所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钠原子在该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
B. 氢氧化钠由氢氧化钠分子构成
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H O=NaOH+H
2
2
D. 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 1:1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钠原子在该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变化成了钠离子,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氢氧化钠由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错误;
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 2:2=1:1,正确;
故选 D。
11.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A.
KMnO
4
加热
O
2
C.
H CO
2
3
加热
CO
【答案】A
【解析】
B. H2→H2O2
CuSO
4
D.
Fe
Fe SO
2
4 3
【详解】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能一步实现转化,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能分解生成氢气,但氢气不能一步转化为过氧化氢,不符合题意;
C、碳酸加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生成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生成硫酸铁,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2. 形成正确的学科观念有助于更深层次理解化学学科。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 转化观:Fe 与 Fe3O4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微粒观:氯化钠是由 Na+和 Cl-构成的
C. 组成观:氧气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D. 守恒观:2gH2 在 18gO2 中燃烧生成 20g 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化三铁,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
二氧化碳,Fe 与 Fe3O4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描述正确;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它们的离子符号分离为:Na+、Cl-,描述正确;
C、氧气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描述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 2
2H +O
2
点燃
2H O
2
可知,每 4 份质量的氢气与 32 份质量氧气反应生
成 36 份质量的水,则有 2g 氢气与 16g 氧气反应生成 18 份质量的水,描述错误。
故选 D。
13.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水的作用仅是提供热量
B. 该实验使用铜片是因为其具有优良的导热性
C. 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与空气接触
D. 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A、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隔绝氧气,A 错误。
B、由于铜具有优良的导热性,所以该实验使用铜片。B 正确;
C、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
可燃物的着火点。C 错误;
D、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铜片上白磷与空气接触燃烧、水中白磷不与空气接触
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空气接触。D 错误。
综上所述;选择 B。
14. 2022 年,马山杨梅成为无锡地区第四个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的农产
品。杨梅中富含柠檬酸(C6H8O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柠檬酸是由 6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7 个氧原子构成
B. 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92
C. 柠檬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8:7
D. 从物质分类角度归类,柠檬酸属于氧化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柠檬酸是由柠檬酸分子构成的,1 个柠檬酸分子是由 6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7 个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B、柠檬酸 C6H8O7 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8+16×7=192,正确;
C、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6):(1×8):(16×7)=12:1:14,错误;
D、柠檬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故选 B。
15.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除去 CO2 中少量的 CO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搅拌
鉴别氢气和甲烷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
A
B
C
D
制取少量炭黑
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
B. B
C. C
D. D
A. A
【答案】C
【解析】
【详解】A、除去 CO2 中少量的 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
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除去了一氧化碳,生成了二氧化碳,能达到实验目的;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多浮渣的是硬水。能达到实
验目的;
C、氢气和甲烷燃烧都有水生成,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只能证明有水生成,
不能鉴别氢气和甲烷,即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黑烟即炭黑,可以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少量炭黑,能达
到实验目的;
综上所述:选择 C。
16.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
B. 燃烧过程中能放出热量,放出热量的反应一定是燃烧
C. 化合物中有不同种元素,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 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原子和离子,
推理错误;
B、燃烧过程中能放出热量,放出热量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中和反应也放热,推理错误;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推
理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有可能是
氮气或稀有气体,推理错误;
答案:C。
17. 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一种较好的化学学习方式。
下图是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a 点对应物质属于单质
B. a 点对应物质燃烧后可转化成 c 点对应物质
C. 空气中 b 点对应的物质含量升高会导致酸雨
D. 在实验室中可用 d 点对应物质和锌反应制取氢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则 A 点所属物质的类别为单质,说法正确;
B、C 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硫元素显+6 价,氧元素显-2 价,C 点对应的物质是 SO3,a
点对应物质(硫)燃烧后可转化成二氧化硫,不能转化为 c 点对应物质(三氧化硫),说法
错误;
C、B 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硫元素显+4 价,氧元素显-2 价,则对应的物质是二氧化硫,
在空气中易形成硫酸,从而导致酸雨,说法正确;
D、d 点对应物质是硫酸,在实验室中可用硫酸和锌反应制取氢气,说法正确。
故选 B。
18.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X
68
4
Y
16
Z
4.4
未测
48.4
Q
3.6
39.6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
B. 若 X 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C. 第二次测量时,Y 已完全参加反应
D. 该反应中 Z 与 Q 质量变化之比为
11:9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X 反应后质量减少 64g,则 X 为反应物;Z 反应后质量增加 44g,
则 Z 为生成物;Q 反应后质量增加 36g;64g<(44g+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 Y 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