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北京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及答
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本部分共 24 小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其主要表现有
①租地农场在许多地区出现②工场手工业成为新的经营方式
③经济上形成了庄园制度④政治上形成了封君封臣制度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A. 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
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逐渐出现。如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
一些富裕的农民建立租地农场,雇佣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
量。在城市中,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扩大,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
赋予的权利。因此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其主要表现有①②,A 项正确;③
和④排除,排除含有③或④的 B、C、D 项,故选 A 项。
2. 以下选项对租地农场主的特点描述准确的是
A. 经营小块土地,农业生产自给自足
B. 建立庄园,掠夺农奴的劳动成果
C. 雇佣农民耕种,将农产品推向市场
D. 直接参加庄园生产和其它事务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 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
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
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
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将产品推向市场。C 项正确;租地农场不是经营小块土地,排
除 A 项;建立庄园,掠夺农奴的劳动成果叙述错误,排除 B 项;农场主不参加庄园生产,排
除 D 项。故选 C 项。
3. 欧洲中世纪晚期,商人不仅向生产者提供原料,还向生产者提供生产工具,生产者成为
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以上材料描写的是
A. 庄园里的劳动
B. 手工工场的生产
C. 行会的生产管理
D. 集市的
商品交换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
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可知,
材料反映了手工工场的产生.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它的出现,标志着资
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资产阶级产生起推动作用,B 项正确;庄园里的劳动 、 行会的生产
管理 、集市的商品交换与题干“商人不仅向生产者提供原料,还向生产者提供生产工
具,……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不符,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4. “大多数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真正的高贵并非先天生
成,而是自为的。”以上主张
A. 维护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B. 宣扬了贵族世袭的合理性
C. 提高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D. 肯定了人自身的努力与价值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大多数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真正的
高贵并非先天生成,而是自为的。”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即以人为本,
肯定人自身的努力和价值,D 项正确;ABC 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选 D 项。
5. 达・芬奇花四年时间完成了《最后的晚餐》。在创作过程中,他每画一个人之前,必先研
究那个人的身份、性格、年龄等,到现实生活中寻找各式各样的典型形象,画了许多素描,
做笔记,反复推敲。这说明达・芬奇在艺术创作中
A. 彰显人物特征
B. 复兴古典文化
C. 否定宗教信仰
D. 支持教
会专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他每画一个人之前,必先研究那个人的身份、性格、年龄等,到现实生
活中寻找各式各样的典型形象,画了许多素描,做笔记,反复推敲”结合所学可知达・芬奇
通过不断的揣摩每个人的身份、性格、年龄等,旨在揭示真实的人性,彰显人物特征,反对
神学思想,宣扬人文主义,A 线正确;BCD 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故选 A 项。
6. 下为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目录节选,依据其内容推断,该传记的题目应是
A. 《但丁传》
B. 《薄伽丘传》
C. 《达・芬奇传》
D. 《拉斐
尔传》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诗人的桂冠” “《神曲》”结合所学可知但丁被称为“人文主义先驱”,
代表作为《神曲》,所以材料体现的是传记应该是《但丁传》,A 项正确;薄伽丘代表作为《十
日谈》,排除 B 项;达・芬奇的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排除 C 项;拉斐尔的
代表作是圣母像,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7. 若举行英国文艺复兴文艺作品展,能够入选的作品是
A. 《天方夜谭》
B. 《神曲》
C. 《蒙娜丽莎》
D. 《哈姆
雷特》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哈姆雷特》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D 项正确;《天方夜
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神曲》是意大利作家但丁的作品;《蒙娜
丽莎》是意大利作家达芬奇的绘画作品,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8. 某同学翻阅《新航路的开辟》一书,阅读下图所示章节内容,他可以进一步了解新航路
开辟的
A. 背景
【答案】A
【解析】
【分析】
B. 过程
C. 结果
D. 影响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正是西方人渴望到东方的商路,得到东方的香料,再加上航海技术、
地理知识 的进步,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A 项正确;哥伦布等人的探索是过程,开辟了新
航路是结果,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是影响,排除 BCD 三项。故选 A 项。
9. 某同学绘制新航路开辟中的航海示意图。依据图中航海路线,示意图描绘的是
A. 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B. 达伽马开辟通向印度航线
C. 哥伦布航海发现美洲
D. 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航海路线“欧洲出发——大西洋——加勒比海——美洲”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哥伦布航海发现美洲,C 项正确;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达伽马开辟通向印度航线、
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等与题干图示“美洲”不符,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10. 1518 年 3 月 21 日,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
定:“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联征
收的其他进项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如果在你们发现的岛
屿已经超过六个的情形下,你们六中取二……”这些规定说明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为了
A. 探究未知世界
B. 进行殖民掠夺
C. 传播西方文明
D. 开展科
学研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利润和收入”可知,这体现出,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为了财富,是
为了进行殖民掠夺,B 项正确;材料表明,麦哲伦是为了利润和收入,是经济目的,不是为
了探究未知世界、 传播西方文明、开展科学研究,排除 ACD 三项。故选 B 项。
11. 某戏剧社团编写一部历史剧,搜集到如下文献资料:
①
一位葡萄牙编年史家记载过西非海岸捕捉非洲人的行动:父子分离,夫妻诀别,兄弟
永隔……再怎么铁石心肠的人,都无法忍受这样撕心裂肺的场景。
② 哥伦布在日记中曾这样描述过美洲人:他们愿意服从命令,去干活,去种地,去干任
何事情,也愿意建设城镇,并学习我们的习俗。
对以上资料解读正确的是
A. 依据资料①设计“印第安人遭受到的灾难”
B. 依据资料②设计“西班牙人通过殖民造福美洲”
C. 依据资料①设计“三角贸易中黑奴的悲惨遭遇”
D. 依据资料②设计“英国早期移民开发美洲的贡献”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一位葡萄牙编年史家记载过西非海岸捕捉非洲人的行动:父子分离,夫
妻诀别,兄弟永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角贸易中,黑奴被运往美洲去,C 项正确;
印度安人在美洲,题目考查的是非洲,排除 A 项;殖民侵略给美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排除
B 项;根据材料“哥伦布在日记中曾这样描述过美洲人:他们愿意服从命令,去干活,去种
地,去干任何事情,也愿意建设城镇,并学习我们的习俗”可知,西班牙和葡萄牙早期移民
美洲,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2. 根据时间轴梳理,你推断这个国家是
B. 英国
C. 美国
D. 德国
A. 葡萄牙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十六世纪中叶,英国毛纺织业发展迅速,十六世纪末,英国战胜西
班牙,成为海上霸主,十八世纪下半叶,战胜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 项正确;葡萄牙在
十六世纪末已经衰落,排除 A 项;美国在十六世纪中叶还没有建立,排除 C 项;德国在 1870
年才战胜法国,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3. 某同学通过绘制时间轴梳理了 17 世纪某国发展的大事,其中①应填
A. 颁布《大宪章》
B. 三角贸易
C. 光荣革命
D. 英法战
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 17 世纪英国发展的大事。1688 年,英国议
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斯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的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C 项正确;《大宪章》颁布于 1215 年,排除 A 项;三角贸易开始于 16 世纪,排除 B 项;英
法战争发生于 1337 年-1453 年,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4. 1776 年 7 月 4 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独立宣言》的发表
A. 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正式爆发
B. 标志着美国国家正式建立
C. 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胜利
D. 标志着英国承认北美独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76 年 7 月 4 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独立宣言》
的发表美国的正式建立,B 项正确;来克星顿枪声是北美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排除 A 项;
约克镇战役是北美独立战争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排除 C 项;1783 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
独立,独立战争结束,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5. 独立战争期间,每当英军到来时,北美许多地方的男子就会拿起武器,进行武装抵抗;
等击退英军后,他们就回家从事农业和商业。在莱克星顿,小镇人称自己为“一分钟人”,
因为他们可以随时转换自己的身份。在独立战争时期,美国各地都有大批类似这种“一分钟
人”的民兵。“一分钟人”的现象说明
A. 英国殖民者加重了对北美的剥削
B. 独立战争赢得了民众的普遍支持
C. 萨拉托加大捷鼓舞了民众的斗志
D. 《人权宣言》提高了民众的认识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一分钟人的现象”是指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民众平时从事农业和商
业,但是英军到来时就会拿起武器进行武装抵抗,说明独立战争赢得了民众的普遍支持,民
众随时可以转换自己的身份为独立而战,B 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与英国殖民者的剥削有关,排除 A 项;萨拉托加大捷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但题干没有
体现这一战役的影响,排除 C 项;美国独立战争是 1775-1783 年,期间发表的《独立宣言》
提高了民众的认识,而《人权宣言》发表于 1789 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时间不符合题意,
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6. 1789 年 7 月 14 日,法国巴黎民众以死伤近百人的代价,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
狱。这一事件标志着
A. 法国大革命爆发
C. 法国实行共和制
【答案】A
【解析】
B. 法国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D. 革命思潮传播到欧洲各地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789 年 7 月 14 日,法国巴黎民众以死伤近百人的代价,攻占了象
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由此引发全国城乡暴动,法国大革命开始了,A 项正确;法国废除
了君主专制制度、 法国实行共和制 、革命思潮传播到欧洲各地都发生在 1789 年 7 月 14
日之后,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17. 1830 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 1851 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 1 万千米
的铁路网。与此现象直接相关的科技发明是
A. 凯伊发明了飞梭
C. 富尔顿研制轮船
【答案】D
【解析】
B. 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D. 史蒂芬森成功研制了蒸汽机车
【详解】材料反映了 1830-1851 年英国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期间,
英国史蒂芬森成功研制了蒸汽机车,使人类进入铁路时代,推动了英国铁路建设,D 项正确;
飞梭、珍妮纺纱机均属于纺织业的发明创造,排除 AB 两项;富尔顿研制的轮船属于海上交
通工具,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8. 下图反映了 1700 年—1774 年英国年均进口原棉的情况,对图中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①表明英国进口原棉大幅增加②说明英国棉纺织品进口大幅增加
③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④反映出英国棉纺织加工能力不断扩大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示意图可知,从 1700 年到 1774 年,英国原棉进口从 115 增加到 403,
这表明英国进口原棉大幅增加,这推动了英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反映出英国棉纺织加工能力
不断扩大,表明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①③④正确;实际上,在这段时间,英国棉纺织品出
口大幅增加,排除②。C 项正确,排除 ABD 三项。故选 C 项。
19. 1785 年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①为工业革命开始提供了条件②使机器生产更好地发挥作用
③推动了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④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新的动力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A.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在蒸汽机带动下使机
器生产更好发挥作用,推动了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新的动力。②③④正
确。蒸汽机使用是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不是工业革命的条件,①错误。B 项正确;AC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B 项。
20. 1801-1803 年间,英国从事商业的家庭有 20 多万个,从事工业和建筑业的家庭有 54 多
万个从事农业的家庭则下降到 32 万个。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工场手工业发展迅速需要更多劳动力
B. 租地农场造成农业生产规模扩大
C. 殖民扩张使英国海外市场不断地扩大
D. 工业革命的发展改变了经济结构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改变了经济结构,导致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
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因此,出现了题干材料中“从事
农业的家庭则下降到 32 万个”,D 项正确;“1801-1803 年”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工场
手工业发展迅速需要更多劳动力 、租地农场造成农业生产规模扩大、 殖民扩张使英国海外
市场与题干描述变化不符,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21. 依据某同学查阅的下列文章判断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英国工业革命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18-19 世纪英国妇女的生活和工作状况研究》
《英国工业化初期城市的环境问题》
A. 工业革命的背景
B. 工业革命的进程
C. 工业革命的影响
D. 工业革
命的特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英国工业革命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18-19 世纪英国妇女的生活和
工作状况研究》、《英国工业化初期城市的环境问题》”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的
飞速发展,同时在城市化的发展时也带来了城市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等,即工业革命所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