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北京燕山区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 运用
某中学组织九年级学生开展寒假游学活动。同学们在齐鲁大地游泉城,登泰山,访曲阜。探究文化底蕴,
领略齐鲁魅力。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1. 趵突泉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下面这幅书法名帖是书法大家赵孟頫有感于趵
突泉美景而作。请欣赏并完成各题。
(1)有同学对这幅名帖的书体其作了如下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用笔清晰流畅,点画圆润,外柔内刚。
B.作品筋骨劲挺周正,情感奔放,喷薄而出。
C.作品用墨浅深自如,浓淡皆宜,俊美典雅。
D.作品布局匀称均衡,章法平和,温厚疏朗。
(2)根据下面的提示,请你推断上面书帖中“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性孤”句中“濯”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
提示:濯,金文
,由 (水)、 (羽毛)、 (隹,小鸟)组成。
2. 访问老舍故居时,同学们了解到,老舍先生曾把济南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为这座城市写下了脍
炙人口的散文名篇《___________》,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温润灵秀的济南。同学们还了解到,老舍先生的目
光更多地停留在普通民众身上。他创作的讲述北平城人力车夫悲惨命运的小说《____________》和表现北
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小说《四世同堂》,都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品。
3. 同学们登上泰山,饱览大好山川的同时,了解到泰山丰富的文化底蕴。泰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举行过皇
帝封禅大典的名山,帝王将相、名人宗师对它仰慕备至,因而泰山常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
的事物。下列选项中的泰山不含喻意的一项是( )
A.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 人心齐,泰山..移
C.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D. 仰之如泰山..北斗
4. 曲阜之行中,当地某中学的学生热情地陪同学们拜孔庙,谒尼山,访杏坛。回京后,同学们纷纷在微信
中给曲阜的学生留言,不约而同地用到了《论语》中的语句。下列留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你们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让我佩服不已。“见贤思齐焉”,我将以你们为榜样,不断增加自己的
文化积淀。
B. 曲阜同学热情周到,彬彬有礼,侃侃而谈。“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你们真不愧是圣人故里的谦谦
君子啊!
C. 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我们一定会信守承诺,经常与大家交流感兴趣的古都文化,共同品味
京华魅力。
D.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曲阜的朋友们,欢迎你们到北京相聚,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首都风采,再
续友情!
【答案】1.
①. B
②. 洗,洗涤。
2.
①. 济南的冬天
②. 骆驼祥子
3. C
4. B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1)赵孟頫有感于趵突泉美景而作名帖书体,介于楷书、草书之间,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
样端正,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字体行云流水、舒展有型,点画圆润为行书;“劲挺周正”并非
行书的特点;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字词意思。“水”有清洁污垢的作用;“濯”由“水”“羽毛”“隹,小鸟”组成,很容易
联想到小鸟用水清洗羽毛;故而推测“濯”有“洗,洗涤”之意。“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性孤”
意思是:如果经常来到泉水边,就能荡涤尘世俗念,使心怀如同冰雪般高洁;验证了“濯”字的意思。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写下“济南的冬天”一文,
老舍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老舍先生所写的《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
三落的人生经历;祥子来自农村,立志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是,用三年的血汗钱换
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第二次,他还没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接着,车厂厂主的
女儿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磨难,而用虎妞的积蓄买的一辆车在虎妞难产而死后,又不得
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在经过多次挫折后,并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吹灭了他心中
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堕落,成为行尸走肉。
【3 题详解】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
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泰山”在此是指有价值的事物;含喻意;
B.“人心齐,泰山移”意思是: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泰山”在此是指遇到
的困难;含喻意;
C.“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意思是:泰山何其高,高耸伸延直至天宫。“泰山”在此是实指;不含喻
意;
D.“仰之如泰山北斗”中的“泰山”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含喻意;
故选 C。
【4 题详解】
B.“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君子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启发人们应该说话谨慎,因为
祸从口出,说话不谨慎,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招来麻烦甚至招致灾祸。“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与“侃
侃而谈”的语境不符;
故选 B。
5. 默写。
(1)___________,玉盘珍羞直万钱。……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2)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见赠》)
(3)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答案】
①. 金樽清酒斗十千
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 到乡翻似烂柯人
④. 沉舟侧畔千
帆过
⑤. 边秋一雁声
⑥. 月是故乡明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
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樽、翻、烂、柯、侧、畔、雁”这几个字的写
法。
二、名著阅读
6. 宋代大儒朱熹谈到读书的时候这样说过:“一个人,读书前是什么样,读书后还是什么样,便是未读。”
结合你阅读名著的成长经历,说说体会。(字数 100 字左右)
【答案】示例:《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集中呈现了孔子及其门人弟子的社会思想和政治主张还有君子的
修行。其中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一些条目对我们青年学生来讲尤其有指导意义。比如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高度强调了思和学的辩证关系。我们遵循这一主张去学习,就会使我们的学习变得
有意义。反之,就不免会在学习上碰壁低效。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表达能力。解答此题,可以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理解透彻的名著作答,并结合朱
熹的话“一个人,读书前是什么样,读书后还是什么样,便是未读”,写清楚名著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变化。
表达要流畅,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示例:阅读名著,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积累,更要从名著中汲取精神营养,借助别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人
生态度,获得启迪,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好。否则,就等于没有阅读。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了解到
保尔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永不放弃梦想,这使得他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彩。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
要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今后,我会努力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
三、古诗文阅读
(一)(7 分)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各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_____________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
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
_____________。
8. 下片过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9. 根据你的知识储备,对词作末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进行赏析。
【答案】7.
①. 中秋明月
②. 放旷闲适乐观的襟怀
8. 中秋佳节,一轮明月高挂天际,将满天清辉普照下来。流转之间,好像在朱红的阁楼间徘徊,又好似在
绮罗的窗户间顾盼,如同和我这样一个未眠之人交流。
9. 诗前小序,作者写道:作此篇兼怀子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对远隔异地的弟弟的思
念和祝福,希望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共对一轮明月带去对彼此之间的惦念和祝福,笑对生活中的阴晴圆
缺,悲欢离合。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本词“兼怀子由”,表达了作者对弟弟的怀念之情。词以“明月几时有”发问起兴,全词围绕“中秋明月”
展开对自然和人生的想象与思考,富有哲理。
“何事长向别时圆”之前的句子,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则显示了词人旷达的胸怀。人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月亮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
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
而感到忧伤呢?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
蕴含着诗人对人生际遇变化不定的哲理性认识,揭示了人间的普遍规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表现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和对生活的热爱。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画面描写。
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
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
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
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
不能入睡的人。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
明月的意思。“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
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
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
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但愿人人
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
和乐观的精神。
(二)(9 分)
阅读文言文段节选,完成后面各题。
(一)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
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
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
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
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 结合文段,补足相关文学常识。
文段一是__________(作者)写的《岳阳楼记》,文段二是欧阳修写的__________(作品)。
11. 下列短语中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 )
A. 谪.(zhé)守巴陵
蔚然深秀.(秀美)
B. 阴风怒号.(hào)
峰回.(回来)路转
C. 心旷.(辽远)神怡
伛偻.(lǚ)提携
D. 静影沉璧.(环形的玉)
觥.(guāng)筹交错
12. 翻译句子。
甲。衔远山,吞长江。
乙。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13.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写景文字的生命力所在。以文段一或文段二为例,结合具体写景的句子说说你
对这一点的理解。
【答案】10.
①. 范仲淹
②. 《醉翁亭记》
11. A
12. (1)洞庭湖浩渺的湖水,像一张巨口,勾连着远处的高山,吞咬着滚滚的长江。
(2)树林里光线变得昏暗起来,归巢的鸟儿们在树林间上下飞舞,鸣叫声不断。
13. 示例:文段一,作者写到淫雨霏霏连绵不断的哀景时,抓住阴风浊浪、日星隐曜山、岳潜形、薄暮冥
冥,虎啸猿啼等事物来写,集中烘托一种悲凉凄婉的气氛,这些景物又和迁客骚人的政治失意关联起来,
触景伤怀,悲从中来,使悲愤失意越加浓厚苍凉。
【解析】
【10 题详解】
考查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识记。第一空,《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 年
10 月 17 日)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
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第二空,通过文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
亭也”的内容,可知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
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
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
的乐趣。
【11 题详解】
考查对字音、字义的掌握和辨析。
B. “阴风怒号”中的“号”读作“háo”,意思是:拖长声音大声呼叫;“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
迂回曲折。回:重叠环绕;
C.“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
D.“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觥筹交错”中的“觥”读作
“gōng”,意思是用兽角做的酒器。
故选 A。
【12 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
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衔,衔接;吞,吞没。
(2)句重点词语:阴翳,枝叶茂密成阴;鸣声,禽鸟鸣叫的声音;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13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手法的掌握。借景抒情,就是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
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示例:文段二作者着力描写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其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内容,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作者先用排偶
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绘出了醉翁亭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接着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一句话概括了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光,
一季一幅画面。“朝而往”以下四句是小结,作者直接抒发了自己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
【点睛】参考译文:
(一)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
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
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
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
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
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
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
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
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
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
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
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
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
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
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