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0-2021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及答案 嗨,亲爱的同学,铃声响起,就预示着展示你自己才华的时候到了,坐在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 你可一定要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啊!祝你成功! 请先阅读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本卷共 6 页;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试题总分 120 分。 2.答题时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或空格内,写在本试 卷上或超出答题卡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 用胶带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 分) 一(24 分) 若念春,便是草长莺.飞。它在我低眉的那一瞬间,轻轻的,轻轻的,栖上了窗外的枝头。太阳升起 的时刻,我将以最和煦的方式,悄悄向你靠近。待春风吹绿了柳岸,吹红了枝头,让我们一起面朝大海, 看 ▲ (春暖花开、阳春白雪)。还要将希望的种子在春天撒下,因为它们会在四月的暖阳中 méng ( ▲ )发,蕴育新的希望。 (1)请在田字格内用行楷临写下面的词语。(2 分) 面朝大海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 分) 草长莺.飞( ▲ ) méng 发 ( ▲ ) (3)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1 分) ▲ 改为 ▲ (4)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 分) ▲ 2.综合性学习。(10 分) 习近平总书记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作为 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古诗词以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育才中学组织开展主题为“我与 古诗词”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为促使活动的有效开展,请为之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 分) 答: ▲ (2)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的情况,活动小组对 260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请根 据表格内容完成题目。(4 分) 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情况调查表 阅读计划情况 读书笔记情况 有无计划 有计划 有时有计划 百分比 10.1% 31.3% 是否做读书笔记 百分比 每读必做 凭兴趣做 0 24.6%
没有计划 58.6% 从不做 75.4%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古诗词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 (3)王刚同学在谈到活动的收获时,写了下面的内容,请你读后完成下面题目。(2 分) ;二是 ▲ ▲ 学校诗词活动开展得非常好,随着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觉得,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我们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运用古诗词,学习古诗词,享受古诗词。那 么,如何学好古诗词呢?我认为,首先,要加强背诵积累;其次,要注重对关键词的品析;第三,要通过 想象进入古诗词营造的意境,不断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画线句有语病,应改为 ▲ (4)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历史上蔚为 壮观,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领略古诗中的春夏秋冬,风花雪月,湖光山色,名胜古迹。 请你写出一句带有“雨”或“花”字的古诗,并写明作者及出处。(2 分) 答: 3.诗文名句默写(每句 1 分,错一字不得分)。(8 分) ▲ ▲ ▲ 。(陶渊明《桃花源记》) (魏学洢《核舟记》) (1)芳草鲜美, (2)山高月小, (3)微君之故, (4) (5) (6)青青子佩, (7)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表达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 ,琴瑟友之。(《关雎》) ,白露未晞。(《蒹葭》) 。(《邶风》) 。(《郑风》) ▲ ▲ ▲ ▲ 的诗句是:“ ▲ , ▲ 。”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4~5 题(6 分) 二(56 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言外之意是 4.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 隐喻自己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备受后人赞赏,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4 分) 答: (二)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 6~10 题。(20 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 分) ▲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 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
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 变幻。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 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 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6.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2 分) 瀑 行 青 壁 间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日光下澈.: (3)疾.趋: ▲ ▲ (2)其岸势犬牙..差互: (4) 虚空皆.纬: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 分)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译文: ▲ ▲ 9.【甲】【乙】两段文字都写了水,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 分) 答: ▲ 10. 两篇选文分别表现了小石潭和第五泄怎样的特点?分别寄托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 ▲ (三)阅读名著,完成 11~14 题。(12 分)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 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 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 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 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 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11.以上文段选自 ▲ ,作者是我国著名 ▲ 家。(2 分) 12.傅雷在这封信中,从哪些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3 分) 答: 13.仿照示例从语段加点词中选择一个做批注。(4 分) ▲ 示例:“切忌切忌”反复地向儿子强调不要把手插在上衣袋里,即使相隔遥远,傅雷依然严格要求儿 子在这种细节上做好,拳拳父爱正在其中! 答: 14.下列对名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 ) ▲ A.《骆驼祥子》中刘四爷是个土混混出身的车厂老板,极端自私自利;虎妞性格泼辣,敢爱敢恨。 B.《父亲的病》中多次写医生开出的奇特药引,如陈莲河医生开出的最平常的药引是“蟋蟀一对”, 而且“要原配”,目的是为了讽刺所谓的名医实际上是误人性命的庸医。 C. 《朝花夕拾》里《阿长与<山海经>》中一开始“我”“实在不大佩服她(阿长)”,但后来我对阿 长“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知道很多古怪的仪式,教给我很多道理。 D. 悟空和铁扇公主、牛魔王斗智斗勇,在众神的帮助下,取得芭蕉扇,师徒顺利通过了火焰山。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18 分) 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 余君才
①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母亲在半夜里翻身,在沉寂的夜里忍不住大声咳嗽。 大半夜的,风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里越发清冷,母亲帮我盖好棉被,又走回自己的屋子,然后传来 一阵轻微的咳嗽声。窗外的天空低垂,风更加凛冽起来,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看着窗外的事物。 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我感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②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睡过去了,母亲起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雪要落下来了,母亲想起了山野 上的那一块麦地。麦苗青青,但疏于人力,麦垄里的杂草还没有来得及铲掉。母亲拿起锄头,走向了那块 月光下的麦地,她对山野里那些迎风招摇的麦子无比珍视。她要赶在雪花落下来之前将那块麦地的杂草除 掉。不然大雪落下来,麦子连同杂草埋在下面,土地的营养全被杂草给吸走了,冬雪之后的麦子就会面黄 肌瘦。 ③那时候雪还没有来,雪还在风雨之后。母亲在那块月光下的麦地里除草,母亲头上包着一块暗红色 的头巾,身上穿着那件厚厚的棉袄,棉袄有些破旧了,里面的棉花露了出来,乍一看像是飘落在棉袄上尚 未融化的雪花。但雪还没有落下来,天空越来越明亮了,母亲心里越来越急,她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在月 光之下,努力地除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④母亲回到家的时候,雪已经越下越大。那时候,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 小路上走回来,她的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母亲用龟裂的手轻轻掸去落在身上的雪花。母亲将锄头靠在屋 前的墙角,然后经过庭院走进屋子里,母亲的身后,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 ⑤窗外的雪越下越紧,每一片雪花都在天空中飞舞。仿佛一个盛大的节日,雪花纷纷扬扬,在大地上 尽情狂欢。那一年的雪可真大啊,它是我记忆中最大的一场大雪。雪落在大地上,发出簌簌的声响,一会 儿工夫大地就变成雪白的一片。那一年的庄稼也大丰收,母亲说:“瑞雪兆丰年,多亏那场雪啊!”但我 总是觉得所有的收获都是母亲劳动得来的,我永远忘不了那场雪,忘不了透过房间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 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劳作回家的画面。 ⑥后来,长大了些,在书里读过很多下雪的场景。“风雪山神庙”里那一场越下越紧的大雪令人惊心 动魄,林冲的人生又将何去何从。读到《红楼梦》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让人想到漫天大雪,万物归一的世界,难免有些悲伤。读过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 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中归来的人会是谁呢?一遍遍读,又一次次地猜测。那个风雪中 归来的人一定经历了风雪的洗礼,但这个画面让我想得更多的是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母亲。 ⑦在我走南闯北的岁月里,我见过无数次落雪。我见过在空中旋转升腾,尽情狂舞的朔方的雪,也见 过妩媚婉约,涂着胭脂的江南的雪。我见过一个在风雪中,推着三轮车急着赶路的收废纸的老人,雪落在 他的破旧的衣服上,他继续赶路前行。我还见过一个在大雪纷纷的夜里,推着手推车等在火车站帮人拖行 李赚钱为老伴看病的老人。我甚至看见过一个在大雪纷飞的夜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瑟缩发抖的战栗…… ⑧他们和我的母亲一样,都太普通了。他们在每一片雪花之下,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经历自己的人 生。一切都是那么稀松平常,他们好像从来都没有被人们发现过。 ⑨但,每一片雪花都认真飘落。它滋润万物,落在山间、湖泊、田野、城市的街道……仿佛每一片雪 落下时,都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在每一片雪花下面,人们都过着自己的生活,有的轻装简从,有的负重前 行,有的乞讨人生,有的辛苦劳作,有的在百叶窗下享受一杯热咖啡的温暖,有的在大雪弥漫的街道上认 真地讨着自己的生活…… ⑩应该说,自然的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生存定律。大地上的人们,都经历着自己落雪的人生。人生如落 雪,又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坠的人生,虽贵贱殊途,但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数,最为可贵的是,我们可以 选择不同的方式飘落。 ⑪每一朵飘落的雪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每一朵雪花下面都有着人们不同的生活,每一种生活都值 得被歌颂,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都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一如那个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我的母亲。 15. 文章的题目是“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可是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描写母亲?(4 分) 答: ▲ (选编自《散文》,有删改)
16. 文章三处划线句子描写天空的亮,有何用意 ?(6 分) “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天空越来越明亮了”“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 答: ▲ 17.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小节大量引用文学作品中有关下雪的场景与文章的主题有关吗?为什么?(4 分) 答: ▲ 18. 请结合文本和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文题“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中“认真”二字的理解。(4 分) 答: 19.写作。(40 分) ▲ 三(40 分) 万物皆有源,万事皆有因。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撒下的阳光,也离不开老师播下的希望;离不 开同学的帮助友爱,也离不开朋友的支持鼓励;离不开个人的深深思考,也离不开他人的善意关怀;离不 开自然雨露的滋润,也离不开芬芳书香的熏染;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奋斗,也离不开追逐未来的梦想…… 请以“成长,离不开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选择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 600 字;④书写规 范、工整,卷面清洁;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祝贺你顺利完成答题,可别忘了认真检查!
八年级期中语文调研参考答案 1.(6 分)(1)抄写正确(1 分),布局规范,行楷临写(1 分)。 (2)yīng 萌 (出自《大自然的语言》) (各 1 分) (3)“蕴”改为“孕”(1 分) (4)春暖花开 (1 分) 2.(10 分)(1)(2 分)汲取古诗营养,品味古诗芬芳 (2)(4 分)一是: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时缺乏计划性,随意性比较强。二是:绝大多数中学 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积累和思考的习惯。 (3)(2 分)将“运用古诗词”与“学习古诗词”调换位置 (4)(2 分)示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志南和尚 3.(8 分)(1)落英缤纷 (2)水落石出 (3)胡为乎中露 (4)窈窕淑女 (5)蒹葭萋萋(6)悠悠我思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每句 1 分,错一字不得分) 4.(2 分)想建功立业,但没人引荐,不能得到朝廷赏识任用(1 分);希望张丞相能举荐自己,帮助自己 获取功名(1 分)。 5.(4 分)“蒸”,蒸腾;“撼”,摇动,两个动词,视、听、触觉结合,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1 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的景象(1 分);描绘出洞庭湖烟波浩渺、水 天合一、汹涌澎湃、波澜壮阔的磅礴气势(1 分);表达作者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赞美,暗喻作者年富力强,愿 从政为国效力的抱负,巧妙过渡到下联含蓄表达自己想从政,希望得到举荐的愿望(1 分)。 6.(2 分) 瀑/ 行 青 壁 间 7.(4 分)穿透;像狗的牙齿;快,快速;都(每小题 1 分,共计 4 分) 8.(6 分)①(感到)(1 分)心神凄凉,寒气透骨(1 分),寂静极了,幽深极了(1 分)。 (或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②走了几步(1 分),听到很响的雷声(1 分),心里很害怕(1 分)。 9.(4 分)①(甲)文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 所依” 借游鱼的活泼写水清。 ②(乙)文主要运用直接描写的方法,写 “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 横激如虹,”突出水的响声之大,景象壮阔。 (每点 2 分) 10.(4 分)(甲)文描写了小石潭的凄清、幽美的景色(1 分),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孤独、寂寞、凄凉 之情(1 分)。(乙)文描写了第五泄的恢弘气势(1 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1 分)。 译文:从庙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铺的小路.走了几步之后听到打雷的声音,很害怕.山里的僧人说:“这 是瀑布的声音.”于是快速地走去,透过石头的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是青色的,非常陡峭如同刀削, 没有四指并拢的宽度,三面石头都像外城一样高.瀑布从青色壁间落下,震撼山谷,就像雪花一样往下落, 突起的岩石横着拦截瀑布,激起的水花像彩虹一样,拍到岸边的浪花忽然卷起来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非 常雄壮,是山中之行最为壮观的景色.游人们或坐或斜靠着岩石向下望去,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 看上去就像披着丝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不想回去.傍晚的时候回来,游人们 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非常奇特,想起又觉得变幻莫测。 11.(2 分)《傅雷家书》 翻译(答“文艺评论”也可) 12.(3 分)日常生活、文明礼仪、习惯养成 13.(4 分)例 1:“必须”是一定要的意思(1 分),写出傅雷对于到别人家里的相关礼仪严格要求傅聪 做到(1 分),这种对于生活细节的严格要求(1 分),正源自于父亲对儿子的爱(1 分)。 例 2:“尤其”,特别、格外的意思(1 分),加上后面的“叮叮当当地”,写出傅雷对饭桌上缺乏 教养的表现的厌恶(1 分),儿子身处万里之外,傅雷却不忘指点儿子生活细节(1 分),这种对儿子的严 格要求正是源于他对儿子的爱(1 分)。 14.(3 分)C 15.(4 分)①文章写母亲在风雪夜辛勤的劳作是许多平凡人生活的缩影,其中所体现出的是她对待生活的
态度,对生活的珍爱和责任,给了作者思想上的触动(2 分)。②题目中的雪花既是指现实中的每一朵雪花, 更是母亲及像母亲一样认真生活的人们,写母亲就是把雪花这个意象具体化,形象化,揭示了每一个人都 要认真生活,掌握自己的命运的主题(2 分)。 16.(6 分)都是环境描写(1 分),一、二两处写出了大雪渐次逼近,即将来临的过程,渲染了母亲除草 时的寒冷以及她想要在大雪来临前除完杂草的急切心情,同时也写出了母亲劳动的艰辛(2 分);第三处, 大雪映亮了天空,既表现了雪之大,雪之白,也写出了母亲在风雪夜认真辛劳的工作的精神品质照亮了苦 难的生活,照亮了作者的内心,给作者留下了深远的影响(2 分);三处天空的亮,互相照应,层层蓄势, 推动情节发展(1 分)。(环境描写 1 分,一、二两处的分析 2 分,第三处分析 2 分,结构作用 1 分,意思 对即可。) 17.(4 分)有关,第⑥小节写的是书里读过的下雪的场景,展示了不同人物对于雪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 态度,从而赞美了像母亲那样积极努力生活的态度(2 分);为下文揭示文章的主旨作铺垫(1 分);同时 也为文章增添文学气息,使得“雪”的形象更为丰满(1 分)。 18.(4 分)认真是一种态度,对待事物竭尽全力往好的方向去努力的态度(1 分);如果是一片雪,就认 真地下,去滋润万物,覆盖整个世界(1 分);如果是一个人,就竭力做好自己的事,这是责任感也是敬业 精神,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如文中的母亲风雪夜劳作,是认真的(1 分);作为学生,我们的认真便是努力 学习,努力生活,集中精力和心力去完成该做的事(1 分)。 19.(40 分)略。(参考中考作文评改规则) ①根据选材立意,确定基础切入分 28 分。 ②根据整体谋篇,确定文章类别分如下表。 类 型 一类卷 (36—40 分) 二类卷 (32—35 分) 三类卷 (28—31 分) 四类卷 (24—27 分) 五类卷 (24 分以下) 内 容 立意深刻 选材新颖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感情比较真实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不够具体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 偏离题意 结 构 构思巧妙 结构严谨 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 结构完整 层次比较清楚 结构比较完整 层次基本清楚 结构基本完整 条理不清 结构混乱 语 言 卷 面 用语准确 语言优美 简洁得体 语言通顺 没有语病 卷面整洁 书写工整 卷面整洁 书写规范 语言较通顺 有个别语病 卷面较整洁 书写较规范 语言基本通顺 有少量的语病 卷面较凌乱 书写较潦草 语句不通顺 卷面杂乱 字迹不清 几 种 特 殊 情 况 的 处 理: 1. 通 篇 抄 袭 10 分 ( 判 定 抄 袭 要 有 证 据)。 2. 通 篇 抄 袭阅读材料 5 分。 3.对于字数达到要求,但无主题、无内容、胡写乱谈的作文 15 分左右。 4.字数 400 字左右,但结构完整,主题明确的判四类文。 5.字数少于 300 字,结构完整、主题明确的判五类文。 6.少于 200 字,15 分以下。 7.思想观念不健康,价值取向有问题的,15 分以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