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澄西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
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1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3 分)
①zhì
留
②jié
责
③振聋发 kuì
2.根据课文默写(8 分)
(1) 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2) __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3) 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 。 (王维《使至塞上》)
(4) 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6) 冰霜正惨凄,
。
(刘桢《赠从弟》)
(7) 崔颢在《黄鹤楼》中用叠词来表现登楼所见繁盛的江上之景来反衬孤寂和思乡之情的
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土改时,根据人民的意愿,红军对称霸一方、为富不仁....的乡绅土豪进行了狠狠的打击。
B. 尽管敌军来势汹汹,锐不可当....,但我军仍然奋勇出击。
C. 她有着高挑的身材、瀑布般的头发,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D. 鲁迅的一些杂文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
A.疫情过后各地中小学陆续复课,学校深入排查各类隐患,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
B.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政府不但要给贫困户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给他们方法上的指导。
C.有无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很多现代作家文学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D.从无数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想取得优秀成绩,最好每天都进行了训练。
5.依次填空,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敬贤向上是人类心灵中最可宝贵的一点光焰。
。
,
,
。
①英雄常在我们心中煽燃这一点光焰
②将我们提升到高贵境界
③常提醒我们人性尊严的意识
④个人能上进,社会能改良,文化能进展,都全靠有它在烛照
A.①③④②
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
充发展,不但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 《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传》,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
屋中用四年的时间提取镭的过程。在叙事中,文章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不仅展示了人物的心理感
受,而且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C.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使至塞
上》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边塞诗,《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的怀古佳作。这两首诗都属于律诗。
D. 《梁甫行》的作者曹操与《龟虽寿》的作者曹植,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父子诗人。《渡荆门送别》的
诗人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7.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 分)
4 月 1 日,广西首批援鄂医疗队的 17 名柳州队员结束在南宁为期 14 天的医学隔离后,平安回到柳州。
在紫荆花绽放的道路两旁,市民自发走上街头,迎接英雄凯旋。
上午 9 时许,柳产大巴从柳州市区出发,前往南宁迎接英雄。下午 3 时许,英雄们登车踏上归途。5 时
40 分左右,大巴驶入柳州。车队行进的过程中,上千名市民夹道等候英雄凯旋,向他们表达崇高的敬意。
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的拉着“向最美逆行者致敬”的横幅,有的举着“欢迎回家嗍螺
蛳粉”的牌子,有的欢呼着“欢迎英雄回家”……英雄车队经过时,沿途的汽车也纷纷停下让行。司机们
向车队行注目礼,还有不少司机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历史性食客。看着热情的家乡人民,队员们无不动容:
回家真好!
二、阅读与赏析(共 39 分)
8.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一)名著阅读(7 分)
A.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客观地报道了共产党
和红军的真实情况,这本书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B. 斯诺在书中用细腻的笔触写了众多红军将领:气度恢弘、学识渊博的毛泽东,健壮如虎、嫉恶如仇的周
恩来,温文尔雅、谈吐不凡的贺龙,信仰坚定、热情真诚的徐特立,德高望重、老当益壮的徐海东……这
些传奇式的人物个性鲜明,令读者过目难忘。
C. 在井冈山,红军采用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因为我军部队规模
小,作战物资有限,这种战术是行之有效的。
D. 斯诺在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
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9.请阅读以下《红星照耀中国》的节选语段,完成相关问题。(5 分)
我每天要经受约 1 个小时的各种各样的严刑拷打。有一天晚上,他们把我手脚反绑,用一根绳子捆住
我的手腕,把我吊在梁上。狱卒们将大石头堆在我的后背上,站在周围不停地踢我,要我交代因为他们一
直没有得到对我不利的证据。有好多次,我都晕过去了。这种严刑拷打持续了 1 个月之久。每次受刑之后,
我常常会想,下一次得交代了,因为实在忍受不了。但下次我又决定还是不招供,再坚持到第二天。最后,
他们从我口中什么也没有得到。
(1)选文中的“我”是谁?(1 分)请再写一个与“我”有关的其他故事。(1 分)
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画线句。(3 分)
___
(二)诗歌鉴赏(5 分)
咏牡丹(其二)
卜元亨
草堂松菊晚凋残,独有西园旧牡丹。
自是枯枝存劲节,依依唯恋故人还。
【注】①卜元亨,元末明初东溪(今盐城便仓)人,曾任吴王张士诚军部先锋。②枯枝:指枯枝牡丹。
③故人还:拒载,诗人被明太祖遣戍辽阳,家中牡丹十年未开。其妻朝夕对花祝云:“夫君有还信,当复
再开花。”至永乐元年,花忽大放,元亨果遇赦还。
10.本诗题为“咏牡丹”,却从松菊写起,有何妙处?(2 分)
11.联系诗人经历,概括诗歌的二、四两句所表达的情感。(3 分)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
(三)课外文言阅读(12 分)
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
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
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
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④曰:“舟自漂
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⑤ 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
召入京,病卒。
【注释】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
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
1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与语奇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节选自《明史·列传》)
A.学而时习之.
C.无案牍之.劳形
B.久之.,目似瞑
D.山川之.美
13.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陈灌于乱世之前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保全一乡人,可以看出他有先见之明。
B. 陈灌访问民间疾苦、 禁止豪强兼并,可见他能体恤民情。
C. 陈灌修建学校、邀请老师教育学生,可以看出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D. 陈灌在审理盗麦船案时把盗抢麦子的人全部处死,由此可见其秉公执法,从不徇私舞弊。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盗蜂.起
(3)有坐.盗麦舟者
(2)灌诣.军门谒见
(4)病卒.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2 分)
译文:
(2)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2 分)
译文:
(四)现代文阅读(15 分)
守护母亲的梦
①那天早上,他总是感觉隐隐不安。上班的路上,他回想着昨夜的梦,突然担心起了乡下的母亲。大
概有一个多月没回去看母亲了,工作是忙,但也并不是一点时间都没有。不过,和大多数中年人一样,他
毕竟有自己的生活圈,有时女儿要让他陪着去公园,或者下班后朋友拉着去喝酒,偶有一点空闲,也被一
些琐碎的事情消磨掉了。
②整整一个上午,他都心神不宁,心里一直惦念着母亲。母亲是个苦命的女人,父亲走得早,母亲独
自一人艰难地拉扯他和姐姐长大。如今,他和姐姐都在城里安了家,想要接母亲过来和他们一起住,母亲
却不愿意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土地。虽然他和姐姐抽空就会回家,可生活中总是有很多身不由己的时候,
有时一两个月回一次也就成了常态。
③中午下了班,他去单位的食堂吃饭,快要走到食堂的时候,又转身折了回去。他突然决定回乡下看
母亲。离下午上班还有两个小时,开车来回需要一个半小时,这样算来,还有半个小时可以陪母亲,也许
还来得及吃一碗母亲做的手擀面。想起母亲做的手擀面,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④熟悉的院子里,月季、菊花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在墙角静静地绽放,鸡、鸭安生地在圈
里休息,就连平时最爱聒噪的大黄狗也安静地趴在屋檐下睡觉。推开虚掩的房门,桌子上放着一只还没来
得及洗的饭碗,旁边还有吃剩的半个馒头。母亲总是喜欢将就,胡乱吃点东西就把午饭解决了,他无奈地
摇了摇头。透过半掀的布门帘,母亲那双沾满了泥土的布鞋整齐地摆放在床边。
⑤他轻轻走进去,母亲背对着他躺在床上,她一定是累极了,熟睡中正发出轻微的鼾声。他在床边的
椅子上坐下来,静静地注视着母亲,母亲此刻蜷缩着身体,看起来是那么瘦小,身上穿的那件衣服还是前
年妻子买给她的,刚开始母亲总舍不得穿,后来,姐姐又给母亲买了好几件,说如果她不肯穿,就一直给
她买,母亲这才欢喜地穿上了新衣。在睡梦中,母亲翻了个身,母亲额前灰白的头发上粘着一小片稻草,
他眼圈顿时有些发红,抬手想为母亲摘去额前的稻草,旋即又将手放下。唉,母亲一定又下田干活去了,
尽管他和姐姐说过多次,不让她再下田,母亲却总舍不得丢下那片土地,她笑着说,自己家种的蔬菜和粮
食吃着多放心呀。其实,母亲才能吃多少,还不是每次都大兜小兜地往他们的车里塞。
⑥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二十分钟,他蹑手蹑脚地走到客厅,轻轻点燃一支烟,静静地享受与母亲相伴
的时刻。此刻,他觉得自己和母亲离得是那么近,甚至能听到母亲沉稳的呼吸和心跳,这应该是自从他成
家以来,和母亲单独相处的最长的时间。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常无意地提起他睡觉时的各种小动作,那时
他还纳闷儿,母亲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呢?其实他早该想到,在自己熟睡的时候,母亲也许用温柔的目光
抚摸过他无数次。
⑦抽完烟,他站起身,掀起门帘,看到母亲仍在安睡,忽地,母亲的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做一个甜
蜜的梦。他笑了笑,轻轻退了出来。坐在车上,他仿佛觉得母亲那半个小时的安稳梦境,嫁接到了他的现
实生活中,没有了平日的劳心费神、疲惫烦累,一切都变得那么恬然安静,一如母亲一直以来的心境。在
浑身轻松的同时,他又觉得很幸福、很满足,这半个小时的时光让他无比深切地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也
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最博大最深沉的母爱。
⑧赶到单位时,他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电话中,母亲高兴地说道:“我中午睡觉的时候梦到你了,
好像感觉你就在妈身边呢。”“妈,我想您了,这个周末回去看您。”他带着微笑说完,却不自觉地湿了
眼眶。
16.阅读选文,理清文章脉络。(4 分)
梦见母亲,突然担心——
⑴
——母亲安睡,静静陪伴——
⑵
17.选文第④段画线句有何作用?(4 分)
18.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4 分)
19.试分析结尾“他带着微笑说完,却不自觉地湿了眼眶”中“他”此刻的情感和心理。(3 分)
三、写作(40 分)
20. 请以“难忘那张笑脸”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
④字数不少于 600 字。
初二语文答案
5. (2 分)D
6. (2 分)D
4. (2 分)B
1-2 略
3. (2 分)B
7. (2 分)答案:示例 1:柳州市民(1 分)迎接援鄂医疗队队员返柳(1 分)示例 2:白衣天使胜利归来
(1 分),柳州市民夹道欢迎(1 分)不份 示例 3:市民喜迎英雄凯旋(2 分)(人物 1 分,事件 1 分)
8. (2 分)B
9.(1)(2 分)彭德怀;青年时带领农民攻打屯粮的大地主;在私塾奋起反抗欺负他的地主孩子、老师,
将祖母的鸦片烟踢掉;尊重红小鬼,将棉衣披给小号手;长征途中经常步行,把马让给其他同志骑。
(2)(3 分)动作描写,突出狱卒的残暴,侧面表现出彭德怀的坚强不屈。
10. (2 分)运用对比的手法(1 分),通过描写松菊凋残的景象,突出了西园牡丹的坚劲和气节(1 分)。
11. (3 分)表现诗人对牡丹品质的赞美(1 分);体现了诗人自身保持高尚的气节(1 分);借物喻人,
借牡丹等待自己开放,表达对妻子一直等待自己归来的感动(1 分)。
12. (2 分)A
13. (2 分)D
14. (4 分)像蜂一样;到;犯罪;死
15.(1)(2 分)陈灌建立学校,邀请老师,挑选优秀的学生入学读书。
(2)(2 分)麦船是漂流来的,百姓争着拿走了船上的麦,并不是预谋抢劫。
⑵接到电话,承诺回家
16.(2 分)⑴惦念母亲,决定探望
17.(4 分)环境描写(1 分),描写了院子里花草静静绽放、禽畜安静休息的场景,突出小院环境的静谧
(1 分),渲染和谐温馨的气氛(1 分),烘托出他回到家中时内心踏实安适(1 分)。
18.(4 分)母亲身上穿的衣服还是前年他妻子买的,可以看出母亲生活节俭(俭朴);他和姐姐反复劝说,
母亲还执意下田干活,可以看出母亲热爱劳动(勤劳);母亲辛苦种出的蔬菜和粮食大兜小兜往他们车里
塞,可以看出母亲关爱孩子(慈爱);母亲独自把他和姐姐拉扯大,可以看出母亲坚强独立。
19.(3 分)他因博大深沉的母爱而感动;为自己中午守护陪伴了母亲而感受欣慰;为自己平时疏于照顾陪
伴母亲而愧疚;感受到了陪伴母亲的美好,坚定了以后要常常关心母亲,多多陪伴母亲的信念。(答出三
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