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北京通州区初三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北京通州区初三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及答 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30 分) 本部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一项。 1. 古埃及的文明厚重、有趣、神秘、璀璨。其文明的代表是( ) A. 充满神秘的楔形文字 B. 巍然屹立的金字塔 C. 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D. 工艺精 美的青铜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B 项正确;ACD 项分别是古巴比伦,古 印度,古中国的文明,排除。故选 B 项。 【点睛】 2. 在巴黎卢浮宫里陈列着一件历史文物(如图),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 是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成果 B. 上面刻着汉谟拉比制定的法典 C. 上面刻的法典保护奴隶的利益 D. 上面刻的文字资料都已经失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历史文物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汉谟拉比是古巴比 伦王国的君主,他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所以 B 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排除 A 项;由所学知识可知,法 典保护奴隶主的利益,排除 C 项;《汉谟拉比法典》是楔形文字法典,所刻的文字资料并没 有失传,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点睛】 3. 《摩奴法典》曾记载:“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罗的财产……婆罗门主人强迫 其首陀罗执行屈辱的服役……”材料反映的社会制度出现在( )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印度 C. 古代希腊 D. 古代罗 马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 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 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 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B 项正确;ACD 项没有种姓制度,排除 ACD 项。故 选 B 项。 【点睛】 4. 大约从公元前 4000 年起,北非、西亚、南亚、东亚地区诞生了几大文明古国,这些文明 古国的共同特征有( ) ①诞生于大河流域 ②都实行民主制度 ③以发展农业经济为主 ④都建立了城邦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A. ①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北非、西亚、南亚、东亚地区诞生了几大文明古国主要包括古埃及、古 印度、古中国等,这些古国大都诞生于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恒河等。同时都以发展农业经 济为主 。①③A 项正确;这些古国并不实行实行民主制度。他们大都建立了帝国,而不 是城 邦。②④错误,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点睛】 5. “他在所征服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为经济和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 播到东方,使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以上材料中的他指( )
A. 苏格拉底 B. 伯里克利 C. 亚历山大 D. 穆罕默 德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也将东方文化渗入希 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C 项正确; 由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并不是军事征服者,没有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排除 A 项;由 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伯里克利和穆罕默 德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B 项、D 项。故选 C 项。 【点睛】 6. 某校兴趣小组在探究式学习时搜集了以下图片,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帕特农神庙 万神庙穹顶 《掷铁饼者》 罗马大竞技场 A. 希腊罗马文化 B. 雅典民主政治 C. 古代亚非文明 D. 古代法 律起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其中雅典帕 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罗马著名的建筑有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万神庙 等,A 项正确;民主政治只是雅典的内容之一,不全面,排除 B 项;材料体现的是古代希腊 罗马,不是亚非,排除 C 项;D 项与希腊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点睛】 7. 观察如下的示意图,它反映的是( )
A. 雅典的民主制度 B. 古罗马的奴隶制度 C. 西欧的大学制度 D. 西欧封 建等级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和“给予土地和保护”等信息可知,这是中世纪西欧设立的以土地为 纽带的封建等级制度,D 项正确;雅典的民主制度、古罗马的奴隶制度和西欧的大学制度都 不是以土地为核心和纽带的,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8. 某同学上历史课时记了这样一段笔记:它突破了教会对思想和文化的垄断,为中世纪西 欧社会培养了人才,促进了科技和文化的进步。这段话阐述的是( ) A. 中世纪的乡村 B. 西欧封建行会 C. 西欧封建庄园 D. 中世纪 的大学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随着中世纪城市的发展,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 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西欧中世纪的大学破了教会对思想和文 化的垄断,为中世纪西欧社会培养了人才,促进了科技和文化的进步,D 项正确;中世纪的 乡村、西欧封建行会 、西欧封建庄园与题干“突破了教会对思想和文化的垄断”不符,排 除 ABC 项。故选 D 项。 9. 646 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 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该材料反映的是( ) A. 日本统一 B. 大化改新 C. 幕府统治 D. 天皇专 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646 年日本推行大化改新,他们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
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 项正确;材料与日本统一无关,排除 A 项;12 世纪晚期(1192 年),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由此 进入了长达近 700 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排除 C 项;D 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点睛】 10. 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历史时制作的知识卡片,卡片上的史实可以印证的观点是( ) 阿拉伯医学、哲学等领域的许多著作传向欧洲 印度的 0—9 数字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A. 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B. 阿拉伯人不断对外扩张 C. 阿拉伯人热衷于维护世界和平 D. 阿拉伯帝国的疆域辽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 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 欧洲的。与材料主旨相符,A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扩张,也没能说明他们产热衷于和平, 排除 BC 项;材料没有体现疆域,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点睛】 11. 阅读以下表格,与庄园相比,租地农场出现的变化包括( ) 庄园 租地农场 经营者 以农奴家庭为主 承租人 劳动者 农奴家庭成员 雇工经营 规模 一般为 5—6 英亩 一般 50 英亩为下限 劳动效率 7.7 亩一个劳动者 18.4 亩一个劳动者 目的 基本生存,积累财富 获取利润 ①劳动者和经营者分离 ②出现了雇佣关系 ③开始以满足自己需求为目的 ④规模变大, 效率变高 A. ①②③ 【答案】B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的对比可知,与庄园相比,租地农场中出现了雇佣关系,②符合题意; 根据“获取利润”可知开始以满足自己需求为目的,③符合题意;根据“劳动效率”可知规 模变大,效率变高,④符合题意;B 项正确;根据表格内容并不能说明租地农场中承租人不 从事劳动,劳动者和经营者分离的说法无从体现,①不符合题意,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12. 16 世纪,在资本家的组织下,制针工场里面“将近 20 个指针匠同时进行工作,每个人 仅从事 20 种操作中的一种。”这表明( ) A. 手工工场中具备明确的分工 B. 小型手工作坊得到较快发展 C. 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 D. 工人成为完全的雇佣劳动者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将近 20 个指针匠同时进行工作,每个人仅从事 20 种操作中的一种。”可得 出手工工场的分工明确,分工细,A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作坊,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 现手工业者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排除 C 项;“完全”的说法太绝对,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点睛】 13. 下图是某一单元的课时目录,这一单元的主题是( ) 第 13 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 14 课 文艺复兴运动 第 15 课 探寻新航路 第 16 课 早期殖民掠夺 A. 古代欧洲文明 B. 封建时代的欧洲 C. 走向近代 D. 工业革 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第 13 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 14 课,文艺复兴运动……”可得出这 的单元主要涉及的是欧洲社会的转型,即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 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而不是古代及封建时代的欧洲,排除 AB 项;工业革命在这之后,排 除 D 项。故选 C 项。 【点睛】 14. 下图反映了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数量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奴隶贸易的发展 C. 资本主义的萌芽 D. 非洲独 立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从 16 世纪到 17 世纪,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数量增加了 180 多万,造 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三角贸易”的发展,即黑人奴隶贸易的发展,B 项正确;工业革 命后世界市场才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A 项;资本主义萌芽早在 14 世纪就在欧洲出 现,这不是导致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数量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排除 C 项;非洲独立的浪潮 在二战后才出现,与题意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点睛】 15. 16 世纪西班牙人在中南美洲强迫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在金银矿井进行繁重劳动,印第安 人大批死亡。据当时人们估计,矿坑里的奴隶,每 5 个人中,就有 4 个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 内死去。但是,金银的开采却成为殖民者致富的源泉。这反映了( ) A. 殖民掠夺的背景 B. 三角贸易的过程 C. 西欧经济的发展 D. 殖民掠 夺的残酷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据当时人们估计,矿坑里的奴隶,每 5 个人中,就有 4 个人在不到一年的时 间内死去。但是,金银的开采却成为殖民者致富的源泉。”可得出材料反映了早期殖民扩张 过程中的残酷性与血腥性,D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背景,排除 A 项;三角贸易主要是非洲, 排除 B 项;材料主旨不是西欧经济的发展,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点睛】 16. 17 世纪的英国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 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这一政体( ) ①加强了君主权力 ②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 ③实现了民主共和 ④推动了世界文明的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进程 A. ①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通过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这一 民主政体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②④B 项正确;英国君主立宪制削弱了君主权力,英国不 是民主共和,①③错误,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点睛】 17. 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 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这一制度产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生于( ) A. 英国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 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 员由选举产生,所以这一制度产生于美国,B 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制度产生 于美国,不是英国和法国,排除 A 项、C 项;材料所述制度产生于美国,不是德国,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点睛】 18. 阅读下列文物介绍卡,此文物见证的历史事件是( ) 名称:维尔金森代用币 产地:英国 时间:1793 年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