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资料共2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 答案 一、书写(3 分) 二、语文知识积累(15 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 wù( ),便 是敬。 B.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 yōng( )风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C.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 )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 (利哈乔夫《论教养》) 给两位太太。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A 旁 wù( ) B 附 yōng( )风雅 C 撬.( )开 【答案】 ①. 骛 ②. 庸 ③. qiào 【解析】 【分析】 【详解】①旁骛:拼音为 páng wù,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注意“骛”与“婺” 的区别。 ②附庸风雅:拼音为 fù yōng fēng yǎ,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 加有关文化活动。 ③撬:拼音为 qiào,用杠棒或尖利的工具借助支点拨动或挑起东西。 2. 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汉文有道恩犹薄,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5)露从今夜白,_________。(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6)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7)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在《行路难(其一)》比喻自己理想终将实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②. 湘水无情吊岂知 ③. 云横秦岭家何在 ④. 鸡声茅店月 ⑤. 月 是故乡明 ⑥. 山雨欲来风满楼 ⑦. 浮光跃金 ⑧. 静影 沉璧 ⑨.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⑩.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 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畔、湘、岭、茅、璧、沧”等字词容易写错。 3.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本指《楚辞》里的《国风》和《诗经》中的《离 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左迁”,指降低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 迁。 C. “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以叙事、描写,也可抒情、议论,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 者的情怀和抱负。《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在文体上都属于“记”。 D.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为两小时。旧时每晚八点左右,打鼓 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有误,“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故选 A。 三、阅读(47 分) (一)名著阅读(8 分) 4. 擅长绘画的艾青,其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请从色调的角度赏析下面这首诗。 秋 艾 青
雾的季节来了——无厌止的雨又徘徊在收割后的田野上…… 那里,翻耕过的田亩的泥黑 与遗落的谷粒所长出的新苗的绿色缀成了广大,阴暗,多变化的平面;而深秋的访问者 ——无厌止的雨 就徘徊在它的上面…… 人们都开始蛰伏到 那些浓黑的屋檐里去了; 只有两匹鬃毛已淋湿的褐色的马,慢慢地走向地平线 搜索着田野的最后的绿色…… 一九三九年秋湘南 【答案】诗人眼中的秋天是一个多雨潮湿、雾气腾腾、阴暗多变、色彩灰暗的季节,全诗出 现较多暗色调的词语,如“泥黑”“阴暗”“浓黑”“褐色”等,暗示诗人内心的阴暗、忧 伤与彷徨。而诗中唯一的“绿色”,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一抹鲜亮的绿是希望,是对光 明、阳光的向往与追求,带给人无限的遐想。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对诗歌的赏析。注意题干要求从色调角度赏析,结合艾青诗风和诗歌中出现的 表示色彩的词语赏析。在这首名为《秋》的诗作中,作者运用了雳、雨、田野、黑泥、黑马 等多个意象,“泥黑、阴暗、浓黑、褐色”等多种晦暗的色调来表现一个漂泊在外的人眼中 的秋。“秋” 在中国文学,特别是诗歌当中,是一-种阴暗、忧郁、悲伤的传统意象,作者 紧紧抓住这一点,并把它升华为自己对“秋”的理解,即作者眼中的秋天是一个多雨潮湿、 雳气腾腾、阴暗多变、色彩灰暗的季节。这样的一个季节不正象征着当时的中国社会吗?作 者在此时是阴暗的、忧伤的、彷徨的,环顾四周,不知自己的出路在何方,只是盲目地从一 个地方辗转漂泊到另一个地方,正如作者诗中所说:“慢慢地走向地平线/搜索着四野最后 的绿色。”“绿色”在这里还象征着作者心中所向往的圣士,代表了光明、希望。全诗前文 所有的词语都较灰暗,如“泥黑、阴暗、浓厚、黑色”等词,而只是在最后出现了“绿色”, 这一抹鲜亮的“绿”是作者的希望、社会的希望,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可以说全诗的 基调虽是艾青式的质朴、忧郁、哀伤,但也充满着其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具有强烈 的时代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感。 5. 根据《水浒传》阅读积累,回答问题。
(1)下列情节与“宋江怒杀阎婆惜”直接相关的是( )。 A. 血溅鸳鸯楼 B. 拳打镇关西 C. 火烧草料场 D. 智取生 辰纲 (2)《水浒传》采取链式结构,选择一组人物,结合内容,分析这种结构的好处。 A.鲁智深 林冲 B.林冲 杨志 链式结构:是文章或作品结构的基本形态之一。其特点是,事件与事件或故事与故事 之间以某种线索纵向串连,形成一种链环式的套构关系,明套暗连,纵向贯进,脉络清晰, 结构严密,富于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答案】(1)D (2)示例:A 小说叙述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被荐往东京大 相国寺,在大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后与林冲相识,为救护林冲大闹野猪林,之后情节转入叙 述林冲刺配沧州道,雪夜上梁山。这样的纵向串联,以一个人物转换到另一个人物来推动情 节发展,并在人物交集中突出人物的共性与个性,使小说脉络清晰,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 象更加丰满,形成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解析】 【小问 1 详解】 A.“大闹野猪林”是鲁智深; B.“拳打镇关西”是鲁达; C.“火烧草料场”是林冲; D.智取生辰纲:晁盖等人劫生辰纲一事败露,衙门要去缉捕他,宋江通风报信,使他们逃脱。 晁盖吴用一伙人逃去梁山,激林冲火并王伦,占据了梁山。晁盖命人送黄金给宋江报恩,宋 江只收了一根,其余的退回。这根金条和晁盖给他的书信被他的妾阎婆惜发现了,因为阎婆 惜背着宋江有外遇,所以以此要挟宋江,要求离婚,住房及房内一切不动产归她,宋江都答 应了。她因曾见信内提到送宋江很多黄金,于是又向宋江提出将这些黄金送她。宋江并未收 下黄金,所以拿不出来,阎婆惜又不信他的解释,他被逼无奈,才失手将她杀死。 故选 D。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从两组人物中任选一组,结合二者的故事情节分析概括即可。 示例:B 小说叙述林冲风雪山神庙,在上梁山在路上,遇到押解花石纲失败逃走的杨志,林
冲要取投名状,二人厮杀了一场。白衣秀士王伦请他上梁山,杨志不肯。之后开始叙述杨志 流落东京(开封)后只得卖祖传宝刀,不想遇泼皮牛二捣乱,一气之下杀死牛二,被发配充 军到大名府,杨志到大名府后,却得到北京留守梁中书的赏识,被留在府中听用。后押解生 辰纲被晁盖吴用等人劫走。纵向串连,形成一种链环式的套构关系,以一个人物转换到另一 个人物来推动情节发展。明套暗连,纵向贯进,脉络清晰,结构严密,富于引人入胜的艺术 魅力。 (二)文学类作品阅读(14 分) 九(8)班准备举行班级诗歌朗诵会,请你参与,完成下面小题。 【甲】 【乙】 星月的来由 顾城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 但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 它透出了天外的光亮, 人们把它叫作月亮和星星..。 罗伯特·史蒂文森 从客厅和厨房投来的灯光, 透过了布帘,栅栏和玻璃窗; 窗外有千万颗星星.., 正在高空穿梭不停。 它们比一棵树上的叶子还要多, 也多过了公园和教堂里的人群。 天狼、北斗、猎户和所有的天神, 还有水手的导航精灵, 这些星星..们都落进墙边的水桶, 桶里一半装着水,一半装着星. 【A】大人们发现了我,紧抓住我的衣襟, 他们把我丢上了床,
我眼中的光辉,却仍然闪烁不停, 脑海中,还旋转着划过天空的星群。 【丙】 雪 图多尔·阿尔盖齐 晶莹纯洁的雪花, 我期待着你下凡。 你,栽种在蓝天上花瓣。 【B】蓝天正在凝结, 为寒冬制作项链。 整个天穹都在忙碌, 为你准备洁白的衣衫。 但是,你同星星..和月亮 一起来到我们人间, 永远难免涉足尘埃 搜集整理阶段: 6. 某小组搜集了甲乙丙三首诗歌(如上所示)。根据诗歌内容,你认为这组诗最应安排的朗 诵单元是( ) A. 哲思短笺 B. 时代浮光 C. 情寄风物 D. 童心无 价 7. 该小组在查找诗歌的过程中,找到了乙诗不同的译本,发现标题有不同的翻译。结合诗 歌内容和语言特点,为乙诗选择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A 睡前的逃跑 B 该睡的时候溜了 诗歌研读阶段: 8. 为更好地完成朗诵,该小组一起设计了朗诵脚本。仿照示例,从【A】【B】两句中任选一 句,进行朗读设计。 朗诵小贴士 朗诵时,应注意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朗读设计示例:《星月的来由》一诗前两句重读“想”“撕裂”“只”,尤其是“撕
裂”一词,表现作者的痛苦和无奈。诗歌后两句朗读时语速渐快,语调轻快,表现作者情 感由痛苦转化成希望,留给人无限的期冀和想象。 9. 经过对诗歌的理解和研读,为更贴合这组诗歌特点,该小组决定以“星辰大海”为组名。 请你整合诗歌内容和主旨,阐述“星星”意象的丰富内涵。 【答案】6. D 7. 示例:应选择《睡前的逃跑》作为诗歌标题。本诗描写了一个孩子在 该睡觉的时候却偷偷溜下了床,留恋大自然的灯光,久久不愿回房的情境。译者把这一行为 比作“逃跑”,饶有趣味地表现了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和探索,以《睡前的逃跑》为题,充 满童真童趣,符合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状态。 8. 示例:A 句中前两句重读“紧抓”“丢”,语速较快,表现出“我”不得不暂时打断美 好想象的无奈之情;后两句朗读时语速渐慢,语调轻松,重读“闪烁不停”“旋转”,表现 “我”的好奇心从未停止,让人感受到孩子的童真与美好。 示例:B 句朗读时语速轻快,重读“凝结”“项链”“整个”,展现出雪花的高洁,读出雪 花即将铺满大地,天地银装素裹的隆中;“洁白的”重音轻读,体现雪花的晶莹和轻盈,表 现诗人内心美好的想象。 9. 示例:《星月的由来》一诗中,“星星”代表着诗人努力追寻的光明和希望;《睡前的逃 跑》一诗中,“星星”代表了自然的美好、孩子对世界的好奇与探险;《雪》一诗中,“星 星”和“雪”“月亮”都象征着人内心所追寻的纯洁的理想。三首诗中,虽然星星这一意象 的具体含义有所不同,但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寄寓了人们对光明和美好的探索与追寻。“星 辰大海”中的“星”代表着小组成员们对美好的追寻,引人遐想。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主题。 甲文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把月亮和星星想象成树枝在天空戳出的小窟窿,充满童心童趣;乙 文从一个留恋大自然的孩子的视角,写天上的星星落进了水桶,非常新奇有趣;丙文从一个 渴望下雪的孩子的视角,写雪花是种在蓝天上花瓣,非常有趣;综合以上三文的主要内容, 三首诗都充满童真童趣,所以最应安排的朗诵单元应突出“童心”,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理解。 根据题干,结合乙诗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确定标题。标题的选择,要求能概括文本内容,并 且与文本保持语言风格的一致。“逃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留恋自然灯光,不愿入睡的 情形,语言风趣,充满童真童趣;“溜了”虽然也是逃跑的意思,但是过于口语化,与诗歌 的整体语言风格不一致。故选择《睡前的逃跑》这一标题。 示例:应选择《睡前的逃跑》作为诗歌标题。根据“大人们发现了我,紧抓住我的衣襟,他 们把我丢上了床”,可知诗中的孩子在逃避睡觉;根据“我眼中的光辉,却仍然闪烁不停, 脑海中,还旋转着划过天空的星群”,可知孩子对大自然的依恋。以《睡前的逃跑》为题, 充满童真童趣,符合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状态。而《该睡的时候溜了》,语言则显过于直白, 缺少诗韵与童趣。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根据题干,知道朗读时要“注意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读 出韵律”。因此,朗读设计要紧紧抓住这些方面。 示例:A 句中前两句重读“发现”“紧抓”“丢”三个词,语速要稍快,声调稍低,表现出 “我”被大人发现时内心的紧张与无奈;后两句朗读时语速渐慢,语调轻松,重读“光 辉”“闪烁”“旋转”,表现“我”虽然不得不上床,但好奇心并未停止,还一直沉醉在大 自然之中。 示例:B 句朗读时语速要略慢,重读“凝结”“制作”“忙碌”“准备”,展现出下雪前天 空的情形,并且在轻松舒缓的朗读中,展现出雪花的高洁,并激发人联想出读出雪花即将铺 满大地,天地银装素裹的情形;“洁白的”重音轻读,语速要更慢,意在体现雪花的轻盈, 营造和谐美好的氛围。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主旨。 本题要联系诗文内容,并总结诗歌主旨。 示例:《星月的由来》一诗中,“星星”是树枝在撕裂天空时戳出的小窟窿,“撕裂”是一 种探寻,“星星”则是努力追寻的结果,是未来的希望;《睡前的逃跑》一诗中,“星星” 是顽皮的精灵,代表了自然的美好,时刻引诱孩子们去探索,因此,那藏匿与水桶中的精灵, 就是未知世界的最大的魅力,激发我们好奇与探险的欲望;《雪》一诗中,“雪”是栽种在 蓝天上花瓣,是圣洁美好的象征;和后文的“星星”“月亮”一样,都是诗人内心纯洁美好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