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第五节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第五节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 以及 的特殊洪流。 、 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 (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 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 1.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 大量 【答案】暴雨;泥沙;石块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泥石流”。 【分析】【详解】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 然灾害引发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故答案为:暴雨; 泥沙 ;石块 2.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 冲刷力强;② 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答案】山区;山坡;沟谷 【解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理背景:以高原、山地地形为主,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或西北 向东南倾斜),山谷相间,起伏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夏季降水多,多暴雨;地 质条件复杂,构造运动活跃,多断裂带,岩层破碎。人口压力大,由于采矿和滥伐等,植被和地表岩 层破坏严重。 【分析】【详解】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 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 刷;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故答案为:山区;山坡;沟谷; 3.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D.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震 【答案】C 【解析】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山区开发利用过 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 生。 【分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各种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详解】图中所示以地质灾害为主。地震会导致山体崩塌或滑坡,产生大量的碎屑物质,再加上暴雨 冲刷,会形成泥石流,这些灾害产生的碎屑物堵塞河道就会形成堰塞湖,故①、②、③、④应分别对 应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其中②③可互换。故选:C. 4.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表中参数推测, 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 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 平均坡度 流域落差 平方千米 /米 植被覆盖 率/% ① ② ③ ④ 5.3 2.7 20.0 4.5 24.3 30.1 40.1 26.1 537.2 670.3 1353.7 384.7 15.7 19.6 13.2 20.5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 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 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分析】本题以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 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是:流域内有大量易于搬运的破碎固 体物质,数量大且能在较短时间内汇聚的水,坡度较大的沟谷,植被条件较差。通过分析表格可知, 集水面积最大的是③,平均坡度最大的是③,流域落差最大的是③,植被覆盖率最小的是③,因此③沟 谷最容易发生泥石流。故 C 正确,ABD 错误。 5.下图为某市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读图可知,连降暴雨给该市带来的自然灾害可能有( ) ①干旱 A.①④ ②洪涝 B.②④ ③寒潮 C.②③ ④泥石流 D.③④ 【答案】B 【解析】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 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害,风暴潮、海 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与自然灾害的关系,紧密联系生活。 【详解】南方地区多山地丘陵,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连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山洪、崩塌、滑坡、 泥石流等,同时在地势低洼区也易形成洪涝灾害。因此该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特别重视环境保护和 生态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故选:B. 6.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地区,其气候特征往往是( ) B.终年高温少雨 A.终年高温多雨 C.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D.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答案】D 【解析】在中国各种地形类型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 1/3.与平原相比,山区地面较为 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但山区在农业多种经营、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 具有较大优势,部分水热条件配合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分析】考查泥石流的分布地区,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山区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的地方,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在暴雨集中 的夏季容易发生泥石流。故选:D. 7.下列关于泥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活动频繁,历时长 B.规模不大,但危害严重 C.突发性强,历时短 D.危及面狭窄,重复成灾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略 8.下列关于泥石流的防御措施,错误的是( ) A.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的山脚或低处跑
、 、 和 。 ,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B.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C.不要躲在滚石或有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 D.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应对泥石流的逃生措施。 【详解】泥石流发生时,应向沟谷两侧山坡高处跑,故 A 错误;B. 逃生时,应摒弃一切影响奔跑速 度的物品,故 B 正确;C. 不能躲在滚石和陡坡下面,故 C 正确;D. 不能停留在低洼地带,也不要攀 爬到树上躲避,故 D 正确;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错误的选项,故符合题意的选项应为 A。故选 A 9.泥石流爆发的特点: 【答案】突发性;历时短 【解析】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 积和流量都较大。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 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它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的破坏 力。 【分析】【详解】泥石流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 大。故答案为:突发性;历时短 10.泥石流形成的三大人为原因是 【答案】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破坏了植被 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 堆积土层 在修建公路、铁路、水渠以及其他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等 【解析】【分析】【详解】略 11.下列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滑坡发生在山区,泥石流发生在平原地区 B.滑坡与泥石流成因相同 C.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相同 D.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成为分布较广泛的地质灾害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运用比较思想。 【详解】 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山区易发的地质灾害,常常相伴发生,但二者的成因和危害是不同的。 因为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所以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故选 D 12.当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的避灾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下列做法正 确的有( ) ①地震时,如正好在一楼或者平房,可及时撤离到空旷的地带 ②地震时如在室外,应该躲在高大的 建筑附近 ③遇到泥石流或者山洪时,应该沿着泥石流流动的方向逃生 ④遇到泥石流或者山洪时,应 该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A.①② 【答案】C 【解析】“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且对人类社会造成了的危害的现象 和事件。它们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龙卷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 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 【分析】本题考查当发生自然灾害时的自我保护措施,理解解答有效。 【详解】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 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如身处一楼或者平房,要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 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 防空洞。而当遇到泥石流或者山洪时,应该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这样逃生的机会更 大。故选:C. 13.如果你是一位桥梁设计师,要在可能发生泥石流的不是很宽的河道上建一座公路桥。万一发生泥 石流时,要求尽量使泥石流能顺利通过桥梁,又要保证桥尽可能不被冲毁。则下列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D.②③ B.③④ C.①④
( ) A.建在河道拐弯处,单孔大跨度 B.建在河流直道处,单孔大跨度 C.建在河道拐弯处,多桥墩小跨度 D.建在河流直道处,多桥墩小跨度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因为如果在拐弯处,小跨度,泥石流会堵住,甚至造成冲垮桥的现象。故选 B. 14.(人地协调观)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析图文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泥石流分布图。 材料二 中国泥石流成因地域差异。 区域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 川滇山地 黄土高原 成因类型 冰川泥石流 降雨泥石流 特点 规模巨大,频繁而猛烈 较频繁,与人类活动密切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频率、规模、强度都不及山区泥石流 华北和东北地区 暴雨引发的泥石流 频率低,但规模大且凶猛 (1)根据材料一说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 (2)分析黄土高原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3)为了防治川滇山地频发的泥石流,请列举正确的应对措施。 【答案】(1)西南地区;(2)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地表崎岖;植被覆盖率较低;(3)提高地表植 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如开矿、修路)对山体的破坏,加强管理。 【解析】(1)泥石流是山地高原地区地形陡峻的坡或沟床中堆积的泥沙石块,在被特大暴雨或大量冰 融水浸透、冲击后而形成的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沿陡坡急速奔泻的突 发性洪流。我国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地形崎岖、降水量大的西南地区。(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象严 重,夏季多暴雨,易诱发泥石流。(3)恢复植被,科学施工有利于防范泥石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泥石流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及防治措施。 【详解】(1)西南地区;(2)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地表崎岖;植被覆盖率较低;(3)提高地表植 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如开矿、修路)对山体的破坏,加强管理。 15.(人地协调观)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 。 。 。 (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在 A 处发生的现象是 (2)若加大洒水的量,使坡面形成比较大的水流,在 A 处发生的现象是 (3)在 A 处发生的现象是一种类似于泥石流的现象,由此推断,影响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 有: (4)若在 B 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A 处水流与没有植被覆盖时 相比的变化是 (5)由此可见, 【答案】(1)水流携带泥沙向下流淌;(2)水流中伴随有大量的泥沙物质;(3)陡峭的山区地形、暴 雨或持续性的强降水、堆积有大量松散碎屑物的坡面;(4)水流中的泥沙大量减少;(5)良好的植被。 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解析】泥石流多发生于山地、丘陵地区以及高原的边缘地区,而且这里土质疏松,植被条件较差, 大雨暴雨多发地区。 【分析】该题考查泥石流发生的特点,认真理解图示含义,结合图示得出结论。 【详解】(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在 A 处发生的现象是水流携带泥沙向下流淌;(2)若加 大洒水的量,使坡面形成比较大的水流,在 A 处发生的现象是水流中伴随有大量的泥沙物质;(3)在 A 处发生的现象是一种类似于泥石流的现象。由此推断,影响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有陡峭的山区地 形、暴雨或持续性的强降水、堆积有大量松散碎屑物的坡面;(4)若在 B 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或藓, 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A 处水流与没有植被覆盖时相比的变化是水流中的泥沙大量减少。(5)由此 可见,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故答案为:(1)水流携带泥沙向下流淌;(2)水流中伴随 有大量的泥沙物质;(3)陡峭的山区地形、暴雨或持续性的强降水、堆积有大量松散碎屑物的坡面; (4)水流中的泥沙大量减少;(5)良好的植被。 16.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下列对一些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的应急措施,不 合理的是( ) A.被洪水围在室内时,应往高处转移,等待救援 B.雷雨天气时,在野外躲在大树下 C.地震发生时,在野外应远离高大的建筑物和高压线 D.泥石流发生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答案】B 【解析】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对于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及正确解答本题有着重要意义。 【分析】依据避险的正确的措施解答,同时应用于生活。 【详解】被洪水围在室内时,应往高处转移,等待救援,故选项 A 不符合题意;在野外遇到雷雨天气, 躲在大树下容易遭遇遭受雷电袭击,故选项 B 符合题意;地震发生时,在野外应远离高大的建筑物和 高压线,故选项 C 不符合题意;野外遭遇泥石流,应迅速离开河谷,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 上跑,较安全,故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当灾害发生的时候,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地震来临,快从楼上跳下去 B.海啸来了,快去看呀,太壮观了 C.台风来了,广告牌下避风观景,一举两得 D.泥石流来了,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向的山坡上跑 【答案】D 【解析】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习一些在火灾、地震、水灾中逃生的科学知识,在一些突发事件中, 要充分利用科学知识,进行逃生。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躲避灾害的常识,理解回答即可。 【详解】当地震来临时,必要惊慌,不能从楼上跳下去,应躲在桌子底下或卫生间这样狭小的空间里。 海啸来了,马上跑到海拔较高的远方去,不能去近前看看去,会被洪水淹没的。台风来了,不要在广
B.滑坡-内蒙古高原 D.干旱一华北地区 告牌下避风观景,刮倒了会砸伤的。泥石流来了,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向的山坡上跑,这样可以躲避被 泥石流掩埋的危险。根据题意。故选:D. 18.下列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及其主要分布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 A.台风-东北平原 C.洪涝-大兴安岭 【答案】D 【解析】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 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 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分析】考查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要理解记忆。 【详解】A.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故 A 不符合题意;B.滑坡主要分布在我国降水较多的南 部山区。故 B 不符合题意;C.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故 C 不符合题意;D.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不仅降 水稀少的西北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也频繁发生,如华北平原。故 D 符合题意。故选:D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