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资料共2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通过实验发现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规律的科学家是( ) A. 法国的安培 B. 德国的欧姆 C. 意大利的伏特 D. 英国的焦耳 【答案】B 【解析】 【详解】欧姆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三者间的关系,即欧姆定律。故 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 将物体 A 挂于弹簧测力计下,测力计与物体 A 共同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已知 匀速运动的速度关系为 v1<v2<v3,则测力计对物体 A 的拉力功率最大的是( ) A. 静止 B. 竖直向上匀速运动
C. 竖直向上匀速运动 D. 水平向右匀速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体静止,有力无距离,所以拉力不做功,则测力计对物体 A 的拉力功率为 0, 故 A 不符合题意; BC.物体沿拉力方向移动了距离,则拉力对物体做功;物体 A 均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 力平衡,即拉力与重力平衡,则弹簧测力计对物体 A 的拉力相等,都等于 A 的重力;又因为 v1<v2,由 P=Fv 可知,当力相同时,速度越大,功率越大,则 C 选项中拉力做功的功率较大, 故 B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D.拉力与运动方向垂直,所以拉力不做功,则测力计对物体 A 的拉力功率为 0,故 D 不符 合题意。 故选 C。 3. 如图是单塔双索斜拉大桥,索塔两侧对称的拉索承受了桥梁的重力,现仅有一辆载重汽 车从桥梁左端速匀速驶向索塔的过程中,左侧拉索拉力大小( ) A. 一直减小 B. 一直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保持不 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以索塔与桥面的交点为支点,左侧拉索的拉力为动力,汽车对桥的压力为阻力,当
载重汽车从桥梁左端匀速驶向索塔的过程中,阻力臂逐渐减小,在阻力和动力臂不变时,根 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左侧拉索拉力大小一直减小,故 BCD 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 故选 A。 4. 如图甲实心球向上运动,落回地面的过程中先后经过 M、S 两点。实心球在这两点的动能 和重力势能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心球上升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B. 实心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 C. M 点离地高度比在 S 点的低 D. M 点到 S 点过程中实心球动能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实心球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减小、高度增加,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故 A 错误; B.从图乙可以看出,实心球在 M 点的重力势能与动能之和大于实心球在 S 点的重力势能与 动能之和,可知实心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故 B 正确; C.从图乙可以看出,实心球在 M 点的重力势能比在 S 点的大,所以 M 点离地高度比在 S 点 的高,故 C 错误; D.M 点的重力势能比在 S 点的大,由于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的和,机械能逐渐变小,所以 M 点到 S 点过程中实心球动能发生了改变,故 D 错误。 故选 B。 5. 如图表示阻值不同的两个电阻的电流强度随电压变化的 I-U 曲线,从图中可知错误的是 ( )
A. 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B. R1>R2 C. R1、R2 串联后的总电阻的 I-U 曲线在区域Ⅲ D. R1、R2 并联后的总电阻的 I-U 曲线在区域Ⅰ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两条图线都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故 A 正 确,不符合题意; B.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相同的电压下,通过 R2 的电流小,根据 UR  可得,R1<R2,故 B I 错误,符合题意; C.两电阻串联后,总电阻等于两电阻之和,总电阻比任一分电阻的阻值都大,由选项 B 分 析可知,R1<R2 时,R2 对应的 I-U 曲线在 R1 对应的 I-U 曲线的下方,所以 R1、R2 串联后的总 电阻的 I-U 曲线应在 R2 对应的 I-U 曲线的下方,因此其图像在区域Ⅲ中,故 C 正确,不符 合题意; D.两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因此,R1、R2 并联后的总电阻的 I-U 曲线应在 R1 对应的 I-U 曲线的上方,因此其图像在区域Ⅰ中,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6. 电动公交既节能、又环保。乘坐电动公交车时,车的前后两门(电路开关)中的任意一 个门没有关闭好,电动公交车都无法行驶。如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电路只需要关好前门,电动机就开始工作,与题意不符,故 A 不符合题意; B.只有同时关好前后门,电动机才工作,若任意一个门没有关闭好,则电动机不会工作, 符合题意,故 B 符合题意;
C.该电路图只需要关好前门或者后门,电动车就可以启动了,与题意不符,故 C 不符合题 意; D.该电路需要前门关闭,后门打开,电动车才可以启动,与题意不符,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7. 关于以下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增加 B. 图乙:活塞压缩空气,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图丙:烧水过程,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D. 图丁:做“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实验时烧杯内水的质量不需要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图中,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 减少,温度降低,故 A 错误; B.乙图中,迅速向下压活塞,由于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其做功,使得空气的内能增加, 温度升高,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 B 错误; C.烧水时水从火焰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 C 正 确; D.做“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实验时,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中需要控制水 的质量相同,根据水升高的温度判定燃料燃烧放热的多少,故 D 错误。 故选 C。 8.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可以在静止时读数 B. 测量机械效率的原理: =  W 有用 W 总 100% C. 此装置可以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绳子股数的关系 D. 实验测量工具可以不用刻度尺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若弹簧测力计在静止时读数,则没有测量出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拉力偏小, 总功偏小,根据 =  W 有用 W 总 100% 正确,符合题意; ,此时所测的机械效率偏大,则该方法是错误的,故 A 不 B.测量机械效率的原理就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即: =  W 有用 W 总 100% ,故 B 正确,不 符合题意; C.在物体重力一定以及提升的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改变绳子缠绕形式可以探究滑轮组机械 效率与绳子股数的关系,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以看出,绳子承重股数为 n=3,物体提升的高度为 h,因此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 离为 s=3h,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 W W 有 总  100%  Gh F s  100%= Gh 3 h F   100%= G 3 F  100% 所以实验中可以不测量 h 和 s,即刻度尺可以不用,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9. 如图 1 所示,是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中设计的电路图、以及绘制的图像
(图 2),对此提出了以下的见解,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了电路和控制定值电阻的电压不变 B.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过小可能会导致部分电阻的电压达不到预设电压值 C. 由图 2 图像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对应的物理量是电压 D. 用 10Ω的电阻代替 5Ω电阻实验时,为达到实验目的应调节滑片向右移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 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有控制电阻电压不变的作用,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电压表示数不变,假设电源电压一定,根据串联电路 电压的规律,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均为定值,根据分压原理,变阻器连入电路 中的电阻与定值电阻的比值为一定值,接入电路中的定值电阻越大,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 阻越大,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可能会导致部分电阻的电压达不到预设电压值,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 2 图像中的阴影部分面积等于电阻 R 乘以电流 I,即 U=IR,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 5Ω改接成 10Ω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 得的电压增大,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 为了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串联分压的分压原理可 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左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故 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10. 关于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是串联的 B. 乙图:白炽灯泡的金属螺纹壳既可接火线,也可接零线
C. 丙图:图中测电笔的使用是正确的 D. 丁图:发生此类触电时,电路中的“漏电保护器”会自动断开,切断电路 【答案】D 【解析】 【详解】A.插座上的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之间工作时互不影响,所以是并联的,故 A 错误; B.为了防止出现触电现象,在家庭电路中白炽灯的金属螺纹壳应接在零线上,故 B 错误; C.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测电笔尾部的金属体,才能形成回路,辨别出火线和零线,故 C 错误; D.人站在地面上单手接触火线时,电流直接由人体流入大地,火线和零线中电流不相等, 出现漏电现象,漏电保护器起作用,能自动切断电源,故 D 正确。 故选 D。 11. 如图甲所示,将一个标有“36V 25W”的小灯泡接在电压为 12V 的恒压电源上,闭合开 关的瞬间(t=0)开始利用传感器记录电路中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利用慢速摄 影技术可以观察到前 0.04s 灯丝经历了从不发光、微微发光到逐渐变亮的过程,从第 0.04s 后灯泡逐渐变为稳定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灯丝的实际功率一直不变 B. 闭合开关瞬间,灯丝的实际功率最小 C. 小灯泡稳定发光后实际功率为 12W D. 灯丝从 0~0.04s 实际功率逐渐变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源的电压恒定,则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不变,由图乙可知,通过灯泡的电流先 减小后不变,由 P=UI 可知,灯丝的实际功率先变小后不变,故 A 错误; B.闭合开关瞬间,电流最大,灯丝的实际功率最大,故 B 错误; C.灯泡稳定发光后实际功率为 P UI  12V 1A=12W  故 C 正确; D.由 P=UI 可知灯丝从 0~0.04s 实际功率逐渐变小,故 D 错误。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