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北京石景山区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
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初三的学习生活,班级以“目标指引方向,行动成就梦想”为主
题开展活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回顾过程,总结方法,完成主题展板。请你参与展板文案
的审核工作。
导语
目标是在行动前,我们预期所要达到的某种结果。它是一种招唤..、一种吸引,可以帮助
我们找到方向,让我们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目标的设定,既要源自..
内心需求,也要符合自身情况,就像古人所说的“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
之”,
。人生应当是场有目的的航行,航线纵然千变万化,但只要始终朝着
既.定的方向行进,哪怕穿过再多的风浪,也会抵达梦想的彼岸。
1. 阅读导语,完成题目。
(1)同学们对文段加点字词的书写和读音有异议,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招唤”应写为“召唤”
)
B.“潜”应读为“qián”
C.“源自”应写为“原自”
D.“既”应读为“jì”
(2)“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出自《左传》,意思为“根据自己的德行和能力,来处世
和做事”。有同学认为,需要在这句引文后面补写一句话,让表意更明确。你认为最恰当的
一项是(
)
A.心怀梦想,就能实现目标
B.目标恰当,才能发挥潜能
C.无惧挑战,就能实现目标
D.目标坚定,才能发挥潜能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目标规划表
针对目标难以坚持的情况,同学们展开了充分讨论,发现在以往的目标设定中,存在三
个普遍问题:目标不明确 ①
目标超出个人能力 ②
目标来源于外部期
待。因此,建议同学们制定 ③
目标规划表 ④
,结合自身情况,多角
度考量,确定个人目标。例如,可以根据特长,设定发展目标;可以根据不足,设定挑战目
标;可以根据爱好,设定兴趣目标。
同学们对①②③④处的标点使用说法不一,你认为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
③“④”
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每日微行动
实现目标,需要行动。量力而行,才能持之以恒。为了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可以每天
完成一个力所能及的微行动。微行动相对简单,能够缓解畏难情绪,更有利于坚持。为此,
我们实验了“每日微行动打卡”,效果良好,同学们也快来尝试一下吧!
检查文段,你认为应该把“实验”改为“试验”。请结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向大
家说明修改原因。
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成长记录册
同学们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记录行动点滴。随心所欲....的内容与别出心裁....的排版相辅相成,
妙趣横生的图画与画龙点睛....的文字相得益彰....,展现了每个人的目标选择和成长体验。在有意
思又有意义的记录中,在有总结又有展望的文字里,同学与最好的自己不期而遇。
你检查后,下列成语在文段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随心所欲
B. 别出心裁
C. 画龙点睛
D. 相得益
彰
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结语
从设定目标到形成规划,从开展行动到记录成长,同学们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目标前进。
在活动中,我们不仅找到了行动的路径,还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无论目
标多么遥远,只要走好每一步,终有一天,当我们抬起头,就会发现目标已近在咫尺。
(1)你发现画线的句子存在问题,请对这个句子作出修改。
(2)对各部分标题应该采用哪种书体,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任意一部分
.....的内容,
说出自己的想法。
【答案】1.
①. C
②. B
2. D
3. 应该用“试验”,“试验”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工作”多
用于具体的事物和事件。“每日微行动打卡”的效果要通过“试验”获得,而“实验”意为
“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4. A
5. (1)我们不仅找到了行动的路径、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2)示例一:我认为第一部分小标题可以采用楷书,因为楷书中规中矩、结体端正,给人
以端庄严谨的感受,能很好体现本次主题活动的目的。
示例二:我认为第五部分小标题可以采用隶书,因为隶书字形扁阔、体势开张,给人以稳重
开阔的感受,能很好体现出本次主题活动意义深远。
【解析】
【1 题详解】
(1)考查字音字形。
C.源自:来源于。“原自”为错别字;
故选 C。
(2)本题考查语句理解及补写。“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意思是:根据自己的德行和
能力,来处世和做事。强调的是“量力而行”,按照自己能力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A.“心怀梦想,就能实现目标”,强调树立远大理想,理想的指引作用;
B.“目标恰当,才能发挥潜能”,强调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能力树立恰当的目标,然后去
实现它;与题干语句内容契合;
C.“无惧挑战,就能实现目标”,强调的是不要畏惧前进路上的挑战;
D.“目标坚定,才能发挥潜能”,强调的是坚定理想信念;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目标不明确”“目标超出个人能力”“目标来源于外部期待”为并列关系的短句,是对
“存在三个普遍问题”的解释说明,中间应使用逗号分隔;即①②处用逗号;
“目标规划表”是特定的称谓,是“结合自身情况,多角度考量,确定个人目标”的表,应
使用双引号;即③④处用双引号;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应该用“试验”。根据本题中的词语释义可知,“试验”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
性能而从事某种工作”,“试验”一词多用于具体的事物和事件。“实验”是“为了检验某
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每日微行动打卡”的效果要通过对行动打卡一事展现出来作用、意义,而非是为了检验科
学理论、假设等,故应使用“试验”一词。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心所欲”与后文用心思创作的
内容不相符,使用有误;
B.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
一格,与众不同。使用正确;
C.画龙点睛:原先是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
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使用正确;
D.相得益彰:相互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示出各自的长处。使用正确;
故选 A。
【5 题详解】
(1)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不仅……还……”为一组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组,应先“找到了行动的路径”再“收获了
丰硕的成果”这两句内容联系紧密,最后“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本句语序不当;可将“收
获了丰硕的成果”放在“找到了行动的路径”之后。
(2)本题考查字体的应用。明确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应使用的字体是什么,再结合字体的特
点、活动的内容、主题等表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认为第三部分小标题可以采用行书。行书字体端正平稳、放纵流动,在书写时在点
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的较为明显,字与字之间会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一般
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书写轻松、活泼、迅捷。“每日微行动”需要每一位同
学参与进来,身体力行,更体现出实践的重要性,能很好体现出本次主题活动的可行性。
二、古诗文阅读(共 17 分)
6. 默写。
(1)不应有恨,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_____、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
雪》)
(3)为了展现“不惧艰辛,勇毅前行”的青春风采,需要摘引两句相关的古诗文作为励志
座右铭,你想选用“____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
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答案】 ①. 何事长向别时圆
②. 与余舟一芥
③.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④. 直
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
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
注意易错字词:圆、芥。第(3)题写出能够体现“不惧艰辛,勇毅前行”主题的连续两句
古诗文即可(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7.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流露了诗人内心①_____的情绪。颔联用了
两个典故,写出诗人目睹②_____的情景时内心的唏嘘怅惘。
(2)本诗颈联饱含哲理,堪称千古佳句。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说说此联的妙处。
【链接材料】
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 826 年),刘禹锡被罢免官职,与刚离任的白居易在扬州相遇。
酒席上,白居易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二十八即刘禹锡),其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
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意思是说同僚们仕途得意,而你独自一人在荒凉之地蹉跎年华,借
此为刘禹锡鸣不平。刘禹锡有感而发,写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以答谢白居易的
情谊。
【答案】(1)
①. 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
②. 物是人非,恍如隔世
(2)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沉舟”“病树”比喻遭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
“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表达作者感慨身世的悲凉之情和豁达乐观的胸襟。
示例二: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哲理:新事物必定取代旧事
物,表达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诗文内容理解及表现手法。
第一处: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思是: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
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凄凉地”指荒凉偏远之地,点明了“巴山楚水”之地地处偏远,
远离朝廷,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表面是说“地”之凄凉,实际上是形容诗人内心之凄,表
现了诗人的被贬谪的无限心酸、凄苦。“弃置身”是指遭受贬谪的自己;而诗人已被“弃
置”“二十三年”,体现了贬谪之久,作者满腹才华,却没有施展的舞台,其中的痛苦与克
制可想而知。据此可知“凄凉地”“弃置身”,流露了诗人内心长期遭到贬谪的痛苦和抑制
已久的情绪。
第二处: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意思是: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
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
嵇康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
来,于是作《思旧赋》;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在革新运动中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
人;表现对故友的怀念及伤痛,满是对物是人非的悲叹。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
终了,手中的斧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联系诗
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
年沦落的光阴)”可知,运用典故暗示自己贬谪时间之久,世事沧桑,暮年返乡恍如隔世,
满含对世态变迁的怅惘。
据此可知颔联用了两个典故,写出诗人目睹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情景时内心的唏嘘怅惘。
【小问 2 详解】
考查诗句鉴赏。
链接材料中介绍了刘禹锡作诗的缘由,写白居易的诗作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
跎”,写同僚们仕途得意,刘禹锡却独自在“凄凉地”蹉跎年华,为刘禹锡鸣不平;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
也是万木争春。“沉舟”“病树”是旧事物的象征,代表的是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是白居
易所说的“独蹉跎”之人;“千帆过”“万木春”是新事物蓬勃发展的象征,代表的是仕途
得意的新贵,是白居易所说的“满朝官职(仕途得意的同僚们)”;沉舟旁“新生事物”(千
帆)正以昂扬姿态向前方进发,病树前方“希望”(春)就在眼前,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
示社会的发展,寄寓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事物以积极向上的姿态蓬勃发展的道理,
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现了作者不再因被贬“凄凉地”而苦闷凄凉,不再因被贬“二十
三年”而抑郁不平,不再因世事变迁、物是人非而满心愁绪,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向前
方,面对未来,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8. 阅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节选文段,完成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甲】登
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乙】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国.泰民安
触景.生情
窗明.几净
精忠报国. 为国.为民
A. 去国.怀乡
良辰美景. 好景.不长
B. 春和景.明
清风明.月
柳暗花明.
C. 晦明.变化
D. 觥筹交错. 将错就错. 阴差阳错. 错.综复杂
(2)下列对文段中【甲】【乙】两处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句写出了迁客骚人临风开怀的洒脱与欢愉。
B. 【甲】句与上一段的心境,形成一悲一喜的对照。
C. 【乙】句流露出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志趣。
D. 【乙】句表明作者极力推崇独善其身的生活方式。
(3)根据上面节选文段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②,恒惴栗。其隟③也,则施施④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材料二
某到贬所半年,凡百粗遣⑤,更不能细说,大略只似灵隐、天竺⑥和尚退院⑦后,却住一
个小村院子,折足铛⑧中,罨⑨糙米饭便口吃,便过一生也得。
(选自苏轼《与参寥子书》⑩)
注:①僇人:同“戮人”,罪人。作者当时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②是州:这个州,
指永 州。③隟:空闲时间。④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⑤凡百粗遣:一切事物都勉强打发。
⑥灵隐、天竺:杭州著名寺院。⑦退院:大和尚退职。⑧折足铛:瘸腿锅。⑨罨:捞。⑩这
是苏轼被贬 惠州后,写给杭州友人参寥的一封信。
同样身处贬谪境遇,柳宗元难以释怀,常常流露出“①_____”这样的不安与恐惧,与欧阳
修“乐其乐”的 ②_____的心境不同;苏轼随遇而安,认为贬谪生活犹如“③_____”,与
范仲淹“④_____”的志向不同。
【答案】(1)C
(2)D
(3)
①. 恒惴栗
②. 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
③. 灵隐、天竺和尚退院后,却
住一个小村院子,折足铛中,罨糙米饭便口吃,便过一生也得。
④.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国都/国家/国家/国家;
B.日光/景物/景物/景况、光景;
C.均译为“明亮”;
D.错杂/错误/差错/交错;
故选 C。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意思是: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
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
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表明作者极力推崇独善其身的
生活方式”表述有误;
故选 D。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同样身处贬谪境遇,柳宗元难以释怀,结合材料一“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可知,
柳宗元常常担忧,内心不安、恐惧,即“恒惴栗”。结合“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
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句可知,与欧阳修“乐其乐”的以百姓
的快乐为快乐,能够与民同乐的心境不同;结合材料二“某到贬所半年,凡百粗遣,更不能
细说,大略只似灵隐、天竺和尚退院后,却住一个小村院子,折足铛中,罨糙米饭便口吃,
便过一生也得”可知,苏轼随遇而安,认为贬谪生活犹如在小村落中生活,没有任何烦忧,
即“灵隐、天竺和尚退院后,却住一个小村院子,折足铛中,罨糙米饭便口吃,便过一生也
得”,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抱负不同。
【点睛】《岳阳楼记(节选)》参考译文: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
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
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
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