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北京门头沟区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资料共2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北京门头沟区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 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a 40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30 分) (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 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 A. 氧气 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故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 B。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B. 硅 C. 铝 D. 铁 A. 氧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 素是 Al。故选 C。 考点:元素的含量 3. 下列元素的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 B. 氯 Cl C. 钾 K D. 铜 CU A. 碳 C 【答案】D 【解析】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应注意:“一大二小”。 【详解】A、碳元素符号为 C,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氯元素符号为 Cl,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钾元素符号为 K,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铜元素符号为 Cu,即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
4. 食用瘦肉、蛋、鱼等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指的是 B. 原子 C. 分子 D. 单质 A. 元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食用瘦肉、蛋、鱼等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指的元素,是因为这些食品中有含有 铁元素的物质,铁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不是指的铁单质和铁原子,故选 A。 5. 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 B. CO2 C. O2 D. CO A. N2 【答案】D 【解析】 【详解】N2、CO2、O2、CO 中,CO 易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是一 种有毒气体,故选 D。 6.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蒸馏水 【答案】A 【解析】 B. 白酒 C. 大理石 D. 酱油 【详解】A、蒸馏水中只含有水,属于纯净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B、白酒中含有水和酒精,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酱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7. 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A. 烧杯 【答案】C 【解析】 【分析】 B. 试管 C. 量筒 D. 燃烧匙 【详解】烧杯可以被间接(垫着石棉网)加热;试管可以被直接加热;量筒不能加热,防止 刻度不准确;燃烧匙可以被直接加热。故选 C。 8.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是 A. 铁丝 B. 硫粉 C. 蜡烛 D. 红磷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符合题意;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无火星四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无火星四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无火星四射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 A。 9. 下列安全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图是禁止吸烟标志,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图为禁止烟火标志,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图为禁止燃烧鞭炮,该选项符合题意; D、该图为禁止放易燃物标志,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0.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B. CaO C. Na2CO3 D. H2SO4 A. NaCl 【答案】B 【解析】 【详解】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一是氧元素,这样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故选择 B。 11. 下列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B. 果皮 C. 菜叶 D. 快递纸 A. 树叶 箱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树叶不属于可回收垃圾,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果皮不属于可回收垃圾,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菜叶不属于可回收垃圾,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快递纸箱属于可回收垃圾,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12.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 银用作导线 B. 二氧化碳用于制作碳酸饮料 C. 铜用于制作铜火锅 D. 干冰用作制冷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银用作导线,是因为银导电性能良好,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用于制作碳酸饮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 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铜的导热性能良好,可用于制作铜火锅,利用的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吸热,用作制冷剂,利用的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3. 已知一种碳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8 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B. 2 C. 8 D. 14 A. 6 【答案】A 【解析】 【详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一种碳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6 个质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6。故选 A。 14. 生产、生活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细颗粒物,若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雾霾。下列 污染物中,会导致雾霾的是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氮 C. 一氧化碳 D. PM2.5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是有害气体,不是固体,故不会导致雾霾,A 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氮是有害气体,不是固体,故不会导致雾霾,B 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 是有害气体,不是固体,故不会导致雾霾,C 不符合题意; D、PM2.5 一般指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 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会出现雾 霾,D 符合题意。 故选 D。 15. 下列示意图中能表示 2N2 的是 A. C. 【答案】A 【解析】 B. D. 【详解】A、该图中表示 2 个氮分子,符号为 2N2,该选项符合题意; B、该图表示 4 个氮原子,符号为 4N,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图表示 2 个氮原子,符号为 2N,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图表示 1 个氮分子,符号为 N2,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6. 下列操作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A. 观察气体颜色 C. 插入燃着的木条 【答案】C 【解析】 B. 闻气体气味 D.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详解】A、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气体,则不能通过颜色鉴别,该选项不符合题 意; B、三种气体均为无味的气体,则不能通过气味鉴别,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正常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二氧化碳中会熄灭,则能鉴别,
该选项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空气、氧气均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不能鉴 别,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7. 气体能压缩在钢瓶中保存,主要体现了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B 【解析】 B. 分子间有间隔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详解】气体能压缩在钢瓶中保存,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故选 B。 18. 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化铁的化学式为 Fe2O3。A 正确; B、硝酸根显负一价,银元素显正一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硝酸 银的化学式为 AgNO3。B 错误; C、氢氧根显负一价,钙显正二价,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Ca(OH)2。C 正确; D、氯化钠的化学式为 NaCl。D 正确。 故选 B。 19.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 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 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D. 空气经液化、蒸发获得氧气的过程中,氮分子变成氧分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存在空气分子,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符合题意; 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等都保持着各自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空气经液化、蒸发获得氧气的过程中,氮气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氮分子没有变成氧分 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0.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 原子数目 B. 原子质量 C. 物质种类 D. 元素种 类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 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化学反应过程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以新 的方式形成新的分子,所以化学反应过程只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物质种类 ; 故选 C 21.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氖气通电时发红光——用作霓虹灯 B.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作保护 气 C. 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作燃料 D. 金刚石硬度大——用于裁玻璃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氖气通电时发红光,则可用作霓虹灯,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则可作保护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助燃剂,而不是燃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金刚石硬度大,则可用于裁玻璃,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22.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过滤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加热液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酒精灯,会引起严重失火,选项操作错误。 B.过滤为了防止液体飞溅,需要用玻璃棒引流,选项操作正确。 C.读取液体体积,需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选项操作错误。 D.加热液体用酒精灯的外焰,如果接触内焰试管容易受热不均,从而导致试管炸裂,选项操 作错误。 故选:B 23. 2019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做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下列有关锂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核电荷数为 3 C.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 相对原子质量是 6.941 g 【答案】B 【解析】 【详解】A、锂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