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北京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资料共2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北京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试卷及答 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S 32 Ca 40 一、本部分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一项。 空气是我们周围常见的物质,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完成下面小题。 1. 通过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 拉瓦锡 B. 阿伏加德罗 C. 道尔顿 D. 门捷列夫 2. 空气的成分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 21% B. 0.94% C. 0.03% D. 78% 3. 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PM2.5 硫 B. 氮气 C. 二氧化氮 D. 二氧化 4.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的是 A. 铁丝 B. 硫 C. 木炭 D. 红磷 5. 下列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B. 二氧化碳用于供给呼吸 D. 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答案】1. A 2. A 3. B 4. D 5. B
【解析】 【1 题详解】 A、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组成,符合题意; B、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不符合题意; 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不符合题意; D、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 题详解】 A、占空气体积约 21%的应是氧气,符合题意; B、占空气体积约 0.94%的应是稀有气体,不符合题意; C、占空气体积约 0.03%的应是二氧化碳或其它气体和杂质,不符合题意; D、占空气体积 78%的应是氮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3 题详解】 A、PM2.5 为空气中的烟尘,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 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正确; C、二氧化氮气体容易形成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 D、二氧化硫气体容易形成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 故选 B。 【4 题详解】 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现象是持续红热,没有白烟,不符合题意;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并产生大量白烟,符合题意。 故选 D。 【5 题详解】 A、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 A 正确; B、二氧化碳不能用于供给呼吸,故 B 不正确;
C、由于氮气的性质稳定,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以防腐,故 C 正确;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霓虹灯,故 D 正确。 故选 B。 6. 低钠盐中富含钾,有预防高血压的作用。这里的“钠”“钾”指 B. 单质 C. 分子 D. 原子 A. 元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物质中的钠、钾是对所有钠、钾原子的总称,即元素,而不是原子,也不是离子, 不存在分子。这里所说的“钠、钾”是指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 A。 7. 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冰雪消融 B. 纸张燃烧 C. 食物腐烂 D. 钢铁生 锈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冰雪消融,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食物腐烂,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钢铁生锈,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氧化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A。 8. 浓氨水用途广泛,具有腐蚀性。浓氨水试剂瓶上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B. D. A. C. 【答案】C 【解析】
【分析】浓氨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应贴腐蚀品标志。 【详解】A、图中标志是易燃品标志,不符合要求,故 A 错误; B、图中标志是有毒品标志,不符合要求,故 B 错误; C、图中标志是腐蚀品标志,符合要求,故 C 正确; D、图中标志是爆炸品标志,不符合要求,故 D 错误。 故选 C。 9.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B. Al C. O D. Fe A. Si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元素。故选 C。 10. 一种碳原子的原子核里有 6 个质子和 8 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B. 8 C. 14 D. 12 A. 6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 故选 A。 11. 下列符号表示 2 个氧分子的是 B. 2O C. 2O2 D. O2 A. 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氧气的化学式为 O2,可以表示一个氧气分子,多个分子在化学式前加数字,则 2 个氧分子表示为 2O2。故选 C。 12. 下列试剂瓶的标签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C. 【答案】A 【解析】 B. D. 【详解】A、氢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 价,氢氧根显-1 价,其化学式为 Ca(OH)2,故选项化学 式书写错误; B、高锰酸钾中钾元素显+1 价,高锰酸根显-2 价,其化学式为 KMnO4,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 确; C、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 价,氯元素显-1 价,其化学式 为NaCl,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D、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 价,氧元素显-2 价,其化学式为 Fe2O3,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故选 A。 13. 下列措施不利于水资源保护的是 A. 工业废水经净化后重复利用 B. 向河流中直接排放生活污水 C. 园林种植改大水漫灌为滴灌 D. 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水资源保护。 【详解】A、工业废水经过排放后可以重复利用,故 A 不符合题意; B、向河流中直接排放生活污水会导致水体污染,故 B 符合题意; C、园林种植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故 C 不符合题意; D、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可以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4. 如图所示为简易净水器,其中可吸附杂质、除去臭味的是
B. 石英砂 C. 活性炭 D. 蓬松棉 A. 小卵石 【答案】C 【解析】 【详解】简易净水器的装置中,小卵石、石英砂、蓬松棉的作用是过滤,活性炭的作用是吸 附色素、异味 。 故选 C。 15. 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B. H C. H2 D. H+ A. 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分子保持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氢气分子,化学 式为 H2,故选 C。 16.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B.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水 C. 氧化汞 加热 汞+氧气 D. 硫酸铜+氢氧化钠  氢氧化铜+硫 酸钠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解反应的特点:一变多。 【详解】A、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是多变一,是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反应物是多种,不是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氧化汞 加热 汞+氧气,是一变多,是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D、硫酸铜+氢氧化钠  氢氧化铜+硫酸钠,反应物是多种,不是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化合反应特点:多变一。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完成下面小题。 17.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检查装置气 密性 C. 取用液体药品 D. 闻气体 18. 常用于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是 A. 量筒 B. 试管 C. 烧杯 D. 水槽 19. 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该实验中不涉及的石蜡性质是 A. 溶解性 B. 可燃性 C. 密度 D. 硬度 20. 能用于鉴别氮气和氧气的实验操作是 A. 观察颜色 B. 闻气味 C. 加入澄清石灰水 D. 放入带 火星的木条 21. 实验小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差别。下列实验对应的目的或结论不正确 的是 A B C D
收集呼出的气 呼出气体中的氧气 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比 体 含量较空气中的低 空气中的多 呼出气体中只含二氧化碳 A. A B. B C. C D. D 【答案】17. B 18. A 19. B 20. D 21. C 【解析】 【17 题详解】 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失火,选项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 泡冒出,装置不漏气,选项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选项错误; D、不能将鼻子凑到瓶口直接闻气体气味,选项错误; 故选:B; 【18 题详解】 A、量筒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符合题意; B、试管用于少量液体的反应容器,不符合题意; C、烧杯用于液体的反应容器或是用于配制溶液,不符合题意; D、水槽用于盛放水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 题详解】 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说明石蜡较软,硬度小;放入水中不溶于水且浮于水面,说明 蜡烛的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不涉及的石蜡性质是可燃性,故选:C;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