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0-2021 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学校。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语文试题卷 一、积累(20 分) 班级开展主题为“阅读经典,传承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畅谈阅读之美】 小语说: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与先贤对话、与智者神交的过程。品读隽永深刻的学术著作,沐浴字里 行间弥散的理性光辉,我们能领略历代硕儒的宏博哲思,为我们 huì□暗的思想注入光亮;品读大师的文学 作品,浸润其中,含英咀.( )华,我们能获得人生的启迪和向美而生的力量。阅读,为我们打开一扇 大门,吸引我们探寻斑斓的世界。 小文说:听了你讲的话,使我想起了我们一起学习那些经典课文的过程。在江南赵庄 jiǎo□洁的月光 ) 下我们和迅哥儿同看一台好戏;在黄土高原上,我们感受了一场不容束缚、不容羁绊、不容闭塞.( 的震 hàn□人心的安塞腰鼓……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都在我们眼前一一展现。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3 分) (1)huì□暗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 分) (1)含英咀.( 3.画横线的句子结构不完整,缺少了成分,请作修改:(写明改法)。(2 分) 【诵记经典诗文】 4.古诗文默写(7 分) (2)闭塞.( )(A.sāi B.sè) )华(A.jué B.jǔ) (2)jiǎo□洁 (3)震 hàn□ 小杭最爱阅读古诗文,认为诗文最寄情。“①,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是陶潜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②”,这是男子对美丽女子的无限爱慕之情;《子衿》 中“一日不见, ③”,这是思而不见的无可奈何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④,⑤”,这是王勃以豁 达积极的心态对远行友人的劝慰之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 ⑥,⑦”,这是孟浩然婉转含蓄表达从政 之愿渴望举荐的求仕之情。 【知晓传统文化】 5.下面是班级同学整理的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旦、小生、小丑和老旦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滑稽人物、年轻男子和老年女子。 B.“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这首诗所写的正是二十四节 气的中的春分。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 诗歌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我国古代有多种纪年法,“天启壬戌秋日”属于年号干支兼用法。 6.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3 分)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去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 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人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B. ⑤②③④① A.④①⑤②③ 二、阅读(55 分) (一)名著阅读。(7 分) 7.4 月 23 日为“世界读书日”,小语在班里进行了名著阅读问卷调查,发现喜欢阅读和会读《傅雷家书》或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同学很少。请你结合下面的知识链接,给同学们做《傅雷家书》或《给青年的十 二封信》的读书方法指导。(4 分) C.④①③⑤② D.②③④⑤① 【知识链接 1】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 注点密不可分。概括起来,大致有兴趣选择、问题选择、目的选择和方法选择四种情形。 【知识链接 2】精读的方法有批注式阅读、思维导图式阅读、写书评式阅读、摘记法阅读等。 8.小语阅读《傅雷家书》时,边阅读边做读书卡片,他读第一封信时做了以下这份读书卡片,摘录了一句 富含哲理的语句,请你帮他完成这张读书卡的“阅读感悟”部分。(3 分) 我的摘录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 《傅雷家书》读书卡 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阅读感悟 (二)文学作品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9-12 题。 马 吴伯萧 ①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 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走呢。老长工张五,从东院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先就笑 着嚷:跟姑姑去吧?说着一手揽上了鞍去,我就高兴着忸怩学唱:骑白马,吭铃吭铃到娘家……大家都笑 了。准是父亲,我是喜欢父亲而却更怕父亲的,说:下来罢!小小的就这样皮。一团高兴全飞了。下不及, 躲在了祖母跟前。 ②人,说着就会慢慢儿大的。坡里移来的小桃树,在菜园里都长满了一握。姐姐出阁了呢。那远远的 山庄里,土财主。每次搬回来住娘家,母亲和我们弟弟,总是于夕阳的辉照中,在庄头眺望的。远远听见 了銮铃声响,隔着疏疏的杨柳,隐约望见了在马上招手的客人,母亲总禁不住先喜欢得落泪。我们也快活 得像几只鸟,叫着跑着迎上去。问着好,从伙计的手中接过马辔来,姐姐总说:“又长高了。”车门口,也 是彼此问着好;客人尽管是一边笑着,偷回首却是满手帕的泪。 ③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大年初三四,人正闲,衣裳正新,春联的颜色与小孩的兴致正浓。村里有马 的人家,都相将牵出了马来。雪掩春田,正好驰骤竞赛呢。总也有三五匹罢,骑师是各自当家的。我们的, 例由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叔父负责,叔父骑腻了,就是我的事。观众不少啊:同村的祖伯叔,兄弟行辈,年 老的太太,较小的邻舍侄妹,一凑就是近百的数目。崭新的年衣,咳笑的乱语,是同了那头上亮着的一碧 晴空比着光彩的。骑马的人自然更是鼓舞有加噢。一鞭扬起,真像霹雳弦惊,飕飕的那耳边风丝,恰应着 一个满心的矜持与欢快。驰骋往返,非到了马放大汗不歇。毕剥的鞭炮声中,马打着响鼻,像是凯旋,人 散了。那是一幅春郊试马图。 ④那样直到上元,总是有马骑的亲戚家人来人往,驴骡而外,代步的就是马。那些日子,家里最热闹, 年轻人也正蓬勃有生气。姑表堆里,不是常常少不了戏谑么?春酒筵后,不下象棋的,就出门道几趟马。 ⑤孟春雨霁,滑㳠的道上,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脉清鲜的泥土 气息,直会沁人心脾。残虹拂马鞍,景致也是宜人的。 ⑥端阳,正是初夏,天气多少热了起来。穿了单衣,戴着箬笠,骑马去看戚友,在途中,偶尔河边停 步,攀着柳条,乘乘凉,顺便也数数清流的游鱼,听三两渔父,应着活浪活浪的水声,哼着小调儿,这境 界一品尚书是不换的。不然,远道归来,恰当日衔半山,残照红于榴花,驱马过三家村边,酒旗飘处,斜 睨着“闻香下马”那么几个斗方大字,你不馋得口流涎么?才怪!鞭子垂在身边,摇摆着,狗咬也不怕。“小
姐!吃饭啦,还不给我回家!”你瞧,已是吃大家饭的黄昏时分了呢。把缰绳一提,我也赶我的路。到家掌 灯了,最喜那满天星斗。 ⑦真是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⑧当学生了。去家五里遥的城里。七天一回家,每次总要过过马瘾的。东岭,西洼,河埃,丛林,踪 迹殆遍殆遍。不是午饭都忘了吃么?直到父亲呵叱了,才想起肚子饿来。反正父亲也是喜欢骑马的,呵叱 那只是一种担心。啊,生着气的那慈爱喜悦的心啊! ⑨祖父也爱马,除了像三国志那样几部老书。春天是好骑了马到十里外的龙潭看梨花的。秋来也喜去 看矿山的枫叶。马夫,别人争也无益,我是抓定了的官差。本来么,祖孙两人,缓辔蹒跚于羊肠小道,或 浴着朝暾,或披着晚霞,闲谈着,也同乡里交换问寒问暖的亲热的说话;右边一只鸟飞了,左边一只公鸡 喔喔在叫,在纯朴自然的田野中,我们是陶醉着的。 ⑩孩子时候的梦比就风雨里的花朵,是一招就落的。转眼,没想竟是大人了。家乡既变得那样苍老, 人事又总坎坷纷乱,闲暇少,时地复多乖离,跃马长堤的事就稀疏寥落了。可是我还是喜欢马呢:不管它 是银禁,不管它是赤兔,也不管它是泥肥骏瘦,蹄轻鬣长,我都喜欢。我喜欢刘玄德跃马过檀溪的故事, 我也喜欢“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即使荒诞不经吧,却都是那样神秘超逸,令人深深向往。 楼红袖招,你看那于绿草垂杨临风伫立的金陵年少,丰采又够多么英俊翩翩呢。固然敝车赢马,颠顿于古 道西风中,也会带给人一种寂寞怅惘之感的,但是,这种寂寞长悯,不是也正可于或种情景下令人留恋的 么?—前路茫茫,往哪里去?当你徘徊踟躇时就姑且信托一匹龙钟的老马,跟了它一东二冬的走吧。听说 它是认识路的。譬如那回忆中幸福的路。 ⑪徐庶走马荐诸葛,在这句话里,我看见了大野中那位热肠的而又洒脱风雅的名士。骑马倚长桥,满 ⑫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⑬哙,怎么这样壮呢!胆小的人不要哆嗦啊,你看,那风驰电掣的闪了过去又风驰电掣的闪了过来的, 就是马。那就是我所喜欢的马。弟弟来信说,“家里才买了一匹年轻的马,挺快的。……”真是,说句儿女 情长的话,我有点儿想家。 9.作者围绕“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写了哪些事情?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图表。(4 分) 三四岁时,骑马唱歌 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③ 一九三四年三月青岛 ① ② 春节期间,骑马串门 端阳访友,骑马赏景 ④ 祖孙骑马,郊野漫游 10.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文中“端阳访友,骑马赏景” 这件事为例,简要分析其中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4 分) 11.文中第⑪自然段最后说,“当你徘徊踟蹰时就姑且信托一匹龙钟的老马,跟了它一东二冬的走吧。听说 它是认识路的。譬如那回忆中幸福的路。”请分析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情感。 (4 分) 12.文中的第⑫自然段,“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出自杜甫的《后出塞》,表现了一种飒然慷慨的雄风, 这种意境和结尾的“真是,说句儿女情长的话,我有点儿想家”一句中所表现出来的柔情是否相矛盾?为 什么?(5 分) (三)非文学类文本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 13-15 题。 【材料一】国民听书率调查 ▲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阅读内容愈加丰富、方式也日益多元化,从读纸质书到如今的“听 书”(即有声阅读),当碎片化的时间成为互联网争夺的重点后,用耳朵代替眼睛,正在让阅读有了更多可 能。
【材料二】百家争鸣 听书学知识是个伪命题。一方面,听的效率太低。研究表明,人类接收的 83%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达成 的,听只是其十分之一,另一方面,听书未必是适宜的学习方式。因耳蜗接收信息上限仅为 1Mbps,所以听 书的平均速度仅为 200~300 字/分钟(看书的平均速度可达 500~1000 字/分钟),一旦超过此速度,就 会出现“听不懂”“听着太累”等问题。 —中国日报网 听书不能代替读书,从我个人来说,我读书的时候喜欢做批注,每有所得,就写在旁边,听书显然没 有这个功能。其次,听书也不利于思考,读书的时候,喜欢哪一段,可以反复咀嚼、品味,停下来慢慢思 想。 当然,听书与读书适合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需求。同样一部长篇小说,一个人绘声绘色地朗读,把故 事讲得精彩纷呈,听的人从中感受到兴趣,这是一种。换一个角度,午后的阳光下或者静谧的夜晚,捧着 一本书,慢慢品味经典的美妙,思考经典中经久不灭的东西,又是另外一种收获。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陶东风 我们“每天听本书”这个产品起到的作用是啥?是帮助你高效地知道这本书的存在,和它的精髓所在, 帮助你自己再去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所以,听书只是一个起点,而不是一个终点。 —得到 APP 创始人 罗振宇 听,往往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的泛读、通读,有些书听着感觉不错,更是有买回来的愿望和计划,那 样就会进行精读、细读。听书和读书相互结合,我想,这就是全民阅读发展的一种良性循环。 —网友 风起流云 【材料三】疫情下的有声阅读媒介平台 2020 年春节期间,面对疫情,有声阅读媒介平台在传递疫情消息、科普知识、防护指南等方面,极大 程度地保证高效性和专业性。 作为音频媒体,喜马拉雅联合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打造抗肺炎专题页面, 同时将声音贴片广告替换成疫情播报与防护提醒;中读媒体直接将三联生活周刊一线记者的文章报道音频 化,生成音频节目,此外,中读还上线了“武汉肺炎亲历者口述”系列,通过一线医生、患者、患者家属 等人的口述,讲述疫情下的故事。 —刺猬公社《疫情之下,40 万人免费听书,1.2 亿人参与抗疫主题直播》 13.下列对三则材料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两成以上国民有听书习惯,从年龄结构看,14-17 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相对最高。 B.听书效率太低,又不利于思考。因此,听书学知识是个伪命题,没有推广的价值。 C.罗振宇与中国日报网发表的观点从正反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听书”这一阅读方式。 D.刺猬公社发表的文章标题,用数字想强调听书的人数之多以及在疫情下的作用之大。 14.如果要将上述三则材料放入关于“互联网时代阅读形式探究”的班级主题活动里,下列哪项最适合做本 次主题活动的主标题?请选择并简述理由。(4 分) A.碎片化时代,耳朵与眼睛的一场大战
B.“听”与“读”,是无需分离的朋友 C.今天你“听书”了吗? 15.以下两部作品选自材料三“喜马拉雅有声阅读 APP”推荐的疫情时期“宅家”精品“听书”书单。请你 选择其中一本名著,利用材料二所提及的阅读方法,结合所选作品自身的特点与具体内容,阐述如何将听 书与读书有效地结合在这部作品上。(4 分) A.《骆驼祥子》 (四)古诗文阅读(20 分) B.《海底两万里》 阅读下面文言文和古诗,完成 16-21 题。 【甲】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后登进士第,为监察御 史。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 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窜斥①,地又荒疠②,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③,一寓诸文。为骚文十数 篇,览之者为之凄恻。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装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时人义之。 (有删改) [注释]①窜斥:贬逐。②荒疠:指南蛮瘴疠之地。③堙厄感郁:遭遇困境,感伤抑郁。 【乙】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3 分) D.一寓.诸文 )(3 分) B.凄.神寒骨 16.下列加点字与“心乐.之”的“乐”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二人者奇.其才 C.皆若空.游无所依 1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柳宗元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经常在诗文中寄托自己的内心情感,正如甲文中所说的“其堙厄感郁,一 寓诸文”。 B.柳宗元因王叔文政治变革失败,直接被贬至永州,《小石潭记》正是他在永州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之一。 C.从甲文中可知柳宗元屡遭贬谪,虽寄情山水与诗文,仍郁郁而终,客死他乡,终年四十七岁。 D.乙诗首句的“共凄凄”三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艰辛的悲怨 心情。 18.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2 分) 少 精 敏 绝 伦 为 文 章 卓 伟 精 致 一 时 辈 行 推 仰。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20.后人评价【乙】诗第四句“榕叶满庭莺乱啼”,一个“乱”字一语双关,“物之境”与“我之情”融合无 间,请作赏析。(3 分) 21.结合【甲】文中柳宗元的身世经历,再联系课文《小石潭记》,分析【乙】诗中作者会 有“春半如秋” 之感的原因。(6 分) 三、写作(45 分) 22.为纪念建党 100 周年,学校在历史博物馆举办主题为“缅怀革命烈士,寻访红色史迹”的实践活动。你 想参加此次活动,爸爸却不同意,他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对此,你将如何说服爸爸?写在下面 横线上,要有理有据。(100 字左右)(5 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40 分)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在阅读逐渐成为人类信仰的今天,
你一定读过许多书,有和书籍之间的不少有趣故事,有读书时生发的不少感慨,有想与作者促膝畅谈的一 时冲动……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语文参考答案 (2)皎 (3)撼(3 分,每空 1 分) 去掉“使”或者去掉“听了”。(2 分,每空 1 分) 一、积累(20 分) 1.(1)晦 2.(1)B(2)B(2 分,每空 1 分) 3.主语 4.①土地平旷 ②君子好逑 ③如三月兮 ④海内存知己 ⑤天涯若比邻 ⑥欲济无舟楫 ⑦端居耻圣明(7 分, 每空 1 分) 5.D(3 分)A 小生是年轻男子,小丑是滑稽人物;B 春分改立春 C 现实主义 6.A(3 分) 二、阅读(55 分) (一)名著阅读。(7 分) 7.示例 1:《傅雷家书》是书信汇编,独立成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家庭琐事、人生选择、艺术修养、 教子之道、爱情婚姻等内容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阅读。同时,《傅雷家书》也是一部“苦心孤诣”的教子名 著,饱含着一位知识渊博的父亲给孩子的深切关怀和人生指导,非常适合采用圈点批注和摘记的方法阅读。 示例 2:《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与青年人谈人生修养、谈文学、谈艺术、谈学习活等,我们可以根据 自己的兴趣选择性阅读。十二封信以亲切平等的对话方式、优美的散文笔调、生动的比喻说理,把深刻的 人生道理讲得有理有趣,仿佛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给我们指明人生的方向,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还 可以用摘记、批注的方法阅读。 (写出两种读书方法得 2 分,结合名著相关内容、特点分析得 2 分。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8.这句话饱含哲理,形象地告诉人们,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失败;有得意,更有失落。 因此要以一种达观的心态坦然地面对人生的诸多痛苦。(3 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17 分) 9.①姐姐省亲,骑马归来 ②年初三四,春郊试马 ③孟春时节,骑马踏青 ④放假回家,骑马过瘾(4 分, 每空 1 分) 10.通过叙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经过;通过描写人物衣着、途中景物与人物活动,营造了 美好的氛围,表现了“我”愉悦的心情;通过议论,表达对美好境界和美食的赞美;用“最喜那满天星斗” 抒发对家乡夜景的喜爱之情。(4 分,从中选择两种表达方式,根据表达方式的一般作用,结合原文进行分 析。答对其中两处即给满分。) 11.作者在精神上感觉寂寞和怅惘时,借着对老马的追忆,暂回到了幸福的童年时光。(2 分)表现了作者在 现实中的迷惘和对故土亲人的浓浓的思念之情。(2 分) 12.不矛盾。文中后半部分中写了历史上名人名马的典故,展开了对马的想象,表现了一种宏阔激荡的心胸。 作者引用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总结。(2 分)结尾时的“真是,说句儿女情长的话,我有点儿想家。”这一句 回顾了作者童年时在故乡的与马有关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童年、对故土亲人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2 分)慷慨之气和脉脉柔情,刚柔相济,表现了一种特殊的美感。(1 分) (三)非文学类文本阅读(11 分) 13.B(3 分) 14.A 最合适。A 用拟人的手法,用“大战”暗示“听书”已经成为新的阅读方式,在冲击着原本纸质阅读 的形式。 B 最适合。B 用拟人的手法,将“听”与“读”的关系比为朋友,点明他“听书”与“读书”并不矛盾,只 要合理地看待与运用两者就好。
C 最合适。用问句能吸引读者,引人思考。也暗示了“听书”已经越来越多走入人们的阅读生活中。 (4 分,标题形式特点和内容概括各占 2 分) 15.【示例一】选 A。《骆驼祥子》这部小说有生动的情节与人物描写。通过听书,我们可以从朗读者绘声绘 色的朗读中感受到情节的精彩纷呈,尤其是祥子的三起三落的人生命运,用声音能进一步放大。但是,我 们也可以在听书的同时,进一步精读小说原著,对于人物描写尤其精彩的部分可以进行适当的批注赏析, 比如小福子的死带给祥子的巨大打击。从而更深入地体会作品中所透着的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示例二】选 B。《海底两万里》是一部长篇小说。通过朗读者绘声绘色的朗读,我们可以缓慢地领略海底 的五光十色的美景,能够更快地沉浸其中。这些内容如果在纸质阅读时,我们可以选择进行泛读。而对于 尼摩船长的描写,我们可以再进一步结合纸质阅读,感受作品中跌宕起伏危机重重的情节,进一步体会作 品背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4 分) (四)古诗文阅读。(20 分) 16.A (3 分) 17.B(3 分) 18.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 (2 分) 19.(柳宗元)写了十几篇诗文,阅览诗文的人都为他感到凄凉,心生同情。(3 分) 20.一个“乱”字,既写莺啼,更是写诗人的心乱。(2 分)诗人正是借鸟的乱啼表现出他此时凄迷烦乱的心 绪。(1 分) 21.甲文中可知柳宗元参与王叔文革新失败后,被一贬再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其堙厄感郁,一寓诸 文”,可见其心绪凄迷。(2 分)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游山玩水排遣苦闷,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便会流露出来。(2 分)而乙诗中“山城过雨百花尽,榕 叶满庭莺乱啼”,正是诗人在一场大雨过后,看到眼前落花满地、落叶满庭的萧瑟景象,像极了秋风扫落叶 的情景,于是此景又触动心中凄情,产生“春半如秋”的伤感。(2 分) 三、写作(45 分) 22.示例:爸爸,我认为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非常有必要。参加实践活动不仅可以缓解学习压力,调整状态, 让我更好地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而且还能学习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事迹,让我在学习中积蓄精神力量。(外 出实践活动好处多多,除了能欣赏优美的自然景观,还可以叙写见闻感受,这本身也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有 效途径啊。)爸爸,我真的很想参加,希望您能同意!(称呼 1 分,表态 1 分,理由 2 分,写出任意两点理 由,言之成理即可:语言连贯、表达得体 1 分) 23.(40 分)评分标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