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 考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a:40 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涂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 1. 下列做法与“文明阜宁”在行动这一主题不相符合....的是 A. 减少燃煤使用 B. 回收废旧金属 C. 野外焚烧垃圾 D. 大力植树造林 【答案】C 【解析】 【详解】A、减少燃煤使用可以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硫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故 A 错; B、分类回收废旧金属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金属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故 B 错; C、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粉尘而造成空气的污染,故 C 正确; D、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改善空气质量,吸收某些污染物等,故 D 错。 故选 C。 2. 常温常压下,10mL 某气态物质含有 2.68×1020 个分子,而在这些分子里又含有 8.04×1020 个原子,则判断该物质是一种 ( ) B. 化合物 C. 混合物 D. 以上都 A. 单质 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这里的分子没有指明是否为同种分子,也没有说明是单质还是化合物的分子,所以 都有可能。 3. 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你认为下列传闻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A. 对大棚蔬菜施加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 B. 有人声称,他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只需要向水中添加少量该物质,就能把水变成油 C. 冬天,某村有一户人家关门闭户在家烤火,结果导致全家中毒 D. 某地有个神秘的“死亡谷”,野兔等低矮动物走进谷底常会窒息死亡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所以对大棚蔬菜施加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以 提高蔬菜的产量,故 A 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
成,油中含有碳元素,向水中添加少量催化剂,不能把水变成油,故 B 错误; C、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在关门闭户在家烤火,结果会导致全家中毒, 故 C 正确;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沉积在底部,所以野兔等低矮动物走进谷底常会窒息死亡,故 D 正确。 故选:B。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化学反应都放热 B. 在钢铁表面涂油可以防止生锈 C. 水银、干冰、石油都属于混合物 D. 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为置换反 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例如碳燃烧,有的吸收热量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 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钢铁表面涂油能隔绝空气防止其生锈,这是防止钢铁生锈的主要方式之一,故选项说 法正确; C、水银 是由汞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干冰是由固态二氧化碳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 故选 B。 5. 在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Δ CO+CuO Cu+CO ,故选项说法错误。 2 倾倒液体 B. 读取液体体积 检查气密性 D. 熄灭酒精灯 A. C.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取下的瓶塞要倒放,往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略微倾斜, 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倾倒,避免液体溅出.故 A 操作正确; B、在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 B 操作正确; C、把装置连接好后,试管内外压强相等,但用双手捂住试管后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 增大,所以装置气密性良好时导管口就会有气泡冒出; D、酒精灯应使用灯帽熄灭,不能吹灭.故 D 操作错误;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实验规则的掌握情况,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难度不大,在平 时要积极参与,规范操作,正确读数 6. 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 X 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4CO +SO +2H O 2 2 2 ,则噻吩 X 的化学式为 B. C2H6S C. C4H4S D. C6H6S 点燃 X+6O 2 A. C4H4S2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X+6O 2 4CO +SO +2H O 2 2 2 可知,反应后的生成物质 中 C、O、S、H 各元素的质子个数依次为:4、12、1、4;而反应前的生成物中已知 6O2 中含 有 12 个 O 原子;因此反应物 X 噻吩的分子中应含有 4 个 C 原子、4 个 H 原子和 1 个 S 原子, 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C4H4S。故选 C。 7. 布洛芬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成为近期人们感染新冠病毒后退热的首选药。照片 上的这位老者,就是布洛芬发明人:英国化学家——斯图尔特·亚当斯,他放弃了申请专利, 让这个药物造福全人类,真的是大好人!他于 2019 年 1 月 31 日去世,享年 95 岁。布洛芬 的分子式是 C13H18O2,下列有关布洛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属于氧化物 B. 相对分子质量为(12×13+1×18+16×2)g C.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3):(1×18):(16×2) D. 含有 1 个氧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布洛芬是由碳、 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布洛芬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3+1×18+16×2,单位是“1”,省略不写,而不是 g,故 选项说法错误; C、布洛芬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3):(1×18):(16×2),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 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 误。 故选 C。 8. 关于如图所示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属于金属元素 C. ②④是稳定结构 【答案】D 【解析】 B. ③④是阴离子 D. 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详解】A、①表示的粒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是原子失去 2 个电子得到的, 即该粒子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2,为金属元素;③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且该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属于稀有气体的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③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④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②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2 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不具有稳定结构, 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①②的核内质子数均为 12,则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9.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选 项 A B C D
实 验 装 置 解 释 硫在氧气中燃 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铁丝在氧气 探究燃烧的条件 中燃烧 集气瓶中的 集气瓶中的水: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 水:冷却溅 吸收放出的热 的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 落熔融物, 量 的体积 防止集气瓶 炸裂 烧杯中的水:①加热铜片; ②隔绝空气 B. B C. C D. D A. A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 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吸收二氧化硫,故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冷却至室温后,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在压强差的作用 下,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 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时水的作用是: 提供热量,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底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这时水 的作用是:隔绝空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0. 运用图示法可以帮助我们巧学化学。下列化学知识用相应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A. B. 地壳中各元素质量分数 金属活动性
含碳量 硫元素的化合价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的四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与数轴关系一致, 因此表示的关系是正确的; B、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银、汞、铝,与数轴关系不一致,因此表示的关系是 错误的; C、生铁的含碳为 2%~4.3%,钢的含碳量为 0.03%~2%,与数轴关系不一致,因此表示的关 系是错误的; D、利用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根据 H 为+1、O 为-2 价,可计算 H2S 中 S 为-2 价、SO2 中 S 为+4 价、单质 S 中化合价规定为 0,与数轴关系不一致,因此表示的关系是错 误的。 故选 A。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CO2 A B C D 杂质 CO 操作方法及使用试剂 通入过量氧气,点燃 CuO 粉末 木炭粉 通入一氧化碳还原 铜粉 CuCl2 溶液 铁粉 锌粉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 B. B C. C D. D A. A 【答案】C 【解析】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 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氧化铜能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而木炭不反应,杂质没有除去反而破坏了 要得到的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铁粉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粉不能,再过滤、洗涤、干燥,
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锌粉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而 CuCl2 溶液不反应,过滤后能除去 杂质锌粉,但又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锌和氯化氢,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C。 12.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M、N、P、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 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M 18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N 1 26 P 2 2 Q 32 12 对该反应认识正确的是( ) A. M 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N 可能是单质 B. P 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参加反应的 M 和 Q 的质量比是 13:12 D. M、Q 两种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一定与 N 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待测值:18g+1g+2g+32g﹣26g﹣2g﹣12g=13g,反应后 M、Q 质量减小,都是反 应物,N 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即 M、Q 反应生成 N,M 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N 一定 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P 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是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 法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 M 和 Q 的质量比是(18g﹣13g):(32g﹣12g)=1: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M、Q 反应生成 N,因此 M、Q 两种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一定与 N 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该选 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3.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数量变化关系的是 A. 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在空气中加热一定质量的金属镁 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浓度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条件为加热,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该反应才能发生, 故开始加热时无氧气产生,反应完成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加,故 A 错误; B、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当石灰石消耗完毕后,不会再产生二氧化碳, 即反应完成后二氧化碳的量不再增加,故 B 错误; C、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所以固体的质量增大,当反应完毕后质量不再改变,故 C 错 误; D、根据反应关系: = Fe +2HCl FeCl + 5 6 2  、 H 2 2 = 2Al+6HCl 2AlCl + 5 4 3  2 3H 6 ,可知:分 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时,随着稀盐酸的加入,不断产生氢气, 产生氢气质量决定于稀盐酸,因此加入稀盐酸质量相等时产生氢气质量也相等,完全反应时, 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铁大,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 D。 14. 在 CO 和 CO2 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64%,将该气体 20g 通过足量灼热的 CuO 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A. 20 g 【答案】C B. 26.8 g C. 60 g D. 80 g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