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1. 请根据语境完成下列题目。
第一部分(1-4 题 25 分)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祖国的命运与我们每个人休 qī( )与共,爱
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感情。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艰难见真心,磨炼出意志,越
是负重前行,伤痕累累,越是需要激励起强烈的爱国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生力军、实践者,是沐浴祖国的阳光成长的一代,爱国、报
国、强国是新一代青少年的人生追求和责任担当。我们要树立起簇.( )新的理想,在不
久的将来,用人生的一个个 jié( )报,加获自己的冠.( )冕。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出汉字。
休 qī(
)与共 簇.(
)新 jié(
)报
冠.(
)冕
(2)画波浪线的词语,用在语境中不准确,应换作( )
A. 艰难困苦
B. 取义成仁
C. 埋头苦干
D. 砥砺奋
进
(3)画直线的“生”字的意思是( )
A. 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 B. 生存
C. 具有生命力的
D. 生长
(4)对于划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个单句。
B. 句子中间应该用分号。
C. 这是一个表并列关系的复句。
D. 这是一个表承接关系的复句。
【答案】(1) ①. 戚
②. cù
③. 捷
④. ɡuān (2)A (3)C (4)
C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休 qī(戚)与共: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
簇.(cù)新:极新,全新。
jié(捷)报:胜利的消息。
冠.(guān)冕: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A.艰难困苦: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
B.取义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C.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D.砥砺奋进:在磨炼中奋勇前进。
结合上文“艰难见真心”可知,强调的是中国人民在磨难中不断克服困难,坚定地前进,表
现出强烈的爱国心,再结合“伤痕累累,越是需要激励起强烈的爱国心”可知,此处所填的
词语,应和“伤痕累累”意思相近,照应前文的“艰难”,故“艰难困苦”最恰当;
故选 A。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字的语境义。
生力军:原指新投入作战的战斗力很强的队伍。比喻新投入某种工作或活动能起积极作用的
人员。生:具有生命力的。
故选 C。
【小问 4 详解】
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A.单句是由短语或词语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复句是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语法成分的分句构成的。这句话是由两个分句
构成,是复句,不是单句;
B.在单重复句中,分句不包含逗号时可以用逗号分隔,包含逗号时宜用分号分隔。此句分句
不包含逗号,所以用逗号是正确的;
C.句中关联词“是……也是”表示并列关系,故这是个表并列关系的复句;
D.根据关联词判断,这是一个表并列关系的复句,不是表“承接关系”;
故选 C。
2.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同舍生皆被绮绣”形成对
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
(4)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如果缺乏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为写而写,就会如辛弃疾在《丑
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些能真正触动读
者的文字都来自对生活的体验,如朱熹《观书有感》中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衡阳雁去无留意
②. 沙鸥翔集
③. 锦鳞游泳
④. 余则缊袍敝
衣处其间
⑤. 为赋新词强说愁
⑥.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
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
的“雁、鸥、鳞、缊、袍、赋、源”等字词容易写错。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第 26 届“汤姆斯杯”羽毛球锦标赛上,中国男队折戟沉沙,其原因是队伍青黄不接的
缘故。
B.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科学推进,统筹谋划。
C. 我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D. 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将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和市民出行效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句式杂糅,去掉“其原因”或“的缘故”;
B.语序不当,将“科学推进”和“统筹谋划”互换位置;
D.搭配不当,“缓解”和“效率”搭配不当,在“市民”前加“提高”一词;
故选 C。
4. 班级举行“走进古典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从激发兴趣的角度,为此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不少于 50 字)
(2)穿越时空的对话。例如,杨志,范进,诸葛亮,刘姥姥等小说人物就站在你面前,你
将会对他(她)说些什么?(任选一人)
我将会对(
)说:
【答案】(1)参考示例:古典小说是文学盛宴上的一道美味,人物的喜怒哀乐,命运的兴衰
沉浮,往往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读古典小说可以使我们得到艺术的享
受和人生的启迪。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典小说天地。
(2)参考示例:诸葛亮。你被誉为“智慧”和“正义”的化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和
智者的代表人物,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真是令人敬佩。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开场白的能力。开场白的特点:内容要紧扣主题;语言要亲切,要有激情,
以点燃观众的热情;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作答时首先要有称呼,然后用简洁的语言介绍
古典小说的魅力以及对我们的影响,最后宣布活动开始。
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提起古典小说,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
过深刻的印象。它们就像一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
净化灵魂。今天就让我们再度走进那一片天地。我宣布“走进古典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
动现在开始!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情况。解答时,注意题干的要求,结合平时积累作答即可。选择某一人物
作答时,可以写出相关故事情节体现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要注意字数要求。本题为开
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杨志。您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人称青面兽。
押送生辰纲,如果不是你的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可能你的命运会逆转!
示例二:范进,我同情你的遭遇,毕竟在当时的社会里,考上举人是一个多么令人欢喜的事
情!但当时科举制的弊端远远高于它带给我们的利益。我替你悲哀,希望你摆脱科举制的束
缚,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你也会享受到生活的快乐。
示例三:刘姥姥,你进大观园给小姐太太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在巧姐被卖给外藩王爷的时
候,你用自己的智慧救出了巧姐。你是一位幽默风趣、机智勇敢的人,我发自内心的敬佩你。
第二部分 (5-18 题 45 分)
一、(5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 对这首词的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B.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风景之“异”,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
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
C.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D.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6.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答案】5. D
6. 表达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
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理解能力。
D.有误,“羌管悠悠霜满地”的意思是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它没有运用比喻的
修辞,写的是霜,不是月光。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主旨。
“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
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
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
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
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这个典
故委婉的表达了将士们的矛盾心理。一杯浊酒难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但久戍边关功业未成,
归家遥遥无期。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复杂情感。据此理解概括回答
即可。
二、(1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苏轼)自密徙徐①,是岁,河②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
吕梁百步扼之,汇于城下。涨不时③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②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
履屦④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
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⑤,吾侪⑥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
持畚锸⑦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⑧。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
③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⑨,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⑩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
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注释]①自密徙徐:从密州调任徐州。②河:黄河。③时:及时。④屦:粗布鞋。⑤涂潦:
路上积水。⑥侪:同辈,同类的人。⑦锸:锹。⑧三板:古代长度单位,六尺高。⑨岁夫:
明年的夫役。⑩虞:戒备。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
)
②执.梃入火伍中(
③公庐.于城上(
)
④卒.完城以闻(
)
)
8.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9. 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②徐人至今思焉。
10.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苏辙笔下的哥哥是什么形象。
【答案】7.
①. 拄着
②. 持、拿
③. (建屋)住
④. 最终
8. 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9. ①(只要)我在这里,这洪水决不能冲毁城池。 ②徐州百姓至今思念他。
10. ①勇于承担。当洪水来袭时,他不仅自己不逃,还果断地堵住富人出逃,稳定民心,并
亲自率众抗洪抢险;②身先士卒,大公无私,舍己为民。他不顾危险,冲在最前线,且过家
门而不入。③他办事踏实认真,不留后患。险情排除后,他还奏请“在老城增建木岸,以防
洪水再来”,让“徐人至今思焉”。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
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①句意:苏轼穿着粗布鞋拄着木棍亲自到武卫营。杖:拄着。
②句意:拿着梃进入队伍中。执:持、拿。
③句意:苏轼住在城上。庐:(建屋)住。
④句意:最终保全了城。卒:最终。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
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
句意:水涨到长堤下,没有危害到城,民心才安定。“水至堤下”是一处完整的主谓宾句子,
在其后断开一处,“民心乃安”是完整的句意,表现了“长堤”保护了城池,百姓内心感到
安定。应单独放在一处,在其前断开,故断句为: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故句子划
分为: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
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
充完整。重点词:
①吾:我;是:这;败:冲毁;
②思:思念;焉:句末语气词,不译。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文章第②段中的“驱使复入”和“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以及“执梃入火伍中,率其
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可知,当洪水来袭时,他
不仅自己不逃,还果断地堵住富人出逃,稳定民心,并亲自率众抗洪抢险,他是一个勇于承
担的人。
根据第②段中的“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可知,他不顾危险,冲在最前
线,且过家门而不入,他是一个身无士卒,大公无私,舍己为民的人。
根据第③段中的“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可知,险
情排除后,还还奏请朝廷加固堤岸,可见他办事踏实认真,不留后患。
【点睛】参考译文:
苏轼从密州到徐州赴任,这年,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在梁山泊上泛滥,就要溢出南清河。
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狭窄,阻滞了泄洪,水汇集在城下,不停上涨不能及时流泄。城就要被
冲垮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
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
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穿着粗布鞋拄着木棍亲自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
“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
逃避洪水,是我们这些小人效命于您的时候了。”于是苏轼拿着梃率领众人穿短衣赤着脚拿
着箕畚铁锹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长堤造成,水涨到长
堤下,没有危害到城,民心才安定。然而雨日夜不停地下,水势更大了,城还有六尺没有沉。
苏轼住在城上,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
最终保全了城,把这个情况向上级报告,又请求增调明年的夫役,在老城增建木岸,以防洪
水再来。朝廷听从他的意见。事后发诏书表彰他,徐州人至今还怀念他。
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
①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
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
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苏轼被贬官黄
州时,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
“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另外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
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
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
。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
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自己童稚时观虫斗、鞭虾蟆的乐事,
文字盎然有趣,若非有趣之人,肯定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鲁迅先生不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本人也幽默、有趣得
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
以后吃,谁料,“夜间,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
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