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
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6 题,共 25 分
纤.细(xiān)
胆怯.(què)
1.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嗤.笑(chī)
B. 蜗.行(wō)
C. 荆棘.(jí)
D. 呻吟.(yín)
【答案】B
栈.桥(zhàn)
箴.言(zhēn)
驾驭.(yù)
翡.翠(fěi)
熄.灭(xī)
差.异(chā)
如坐针毡.(zhān)
接踵.而至(zhǒng)
伛偻.提携(lǚ)
觥.筹交错(gōng)
【解析】
【详解】B.胆怯.(què)——qiè;
故选 B。
2.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妈妈做事干练,不一会儿,就把家里杂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简直是妙手回春....。
B. 人群中挤攘了一下,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郑重其事....地把一块钱放进了捐款箱。
C. 为了写好这篇作文,他几次构思,几次停笔,几易其稿,在寒假的最后几天终于一气呵...
成.地出色完成了,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
D. 阳春三月,在今天这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几个好友相约巴滨路,在绿草茵茵的湿地公
园里玩游戏、哼歌曲,共享天伦之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妙手回春”形容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不能用于形容把杂乱的
房间收拾整齐,使用对象有误;
B.“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此处用来形容流浪汉捐款时态度的严肃认真,
使用正确;
C.“一气呵成”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与“几次构思,几次停笔,几
易其稿”的语境不符,使用有误;
D.“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欢乐,不能用于好友之间,使用对象有误;
故选 B。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走过这家温暖的书店,安慰着这个城市行色匆匆的人们疲惫的精神的灵魂。
B. 因为搭上了网络购物的顺风车,快递行业进发出极大的生长活力让人瞠目结舌。
C. 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
D. 深渊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研制,将不断推进我国大洋海底可燃灯的开采工程效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A.成分残缺,去掉“走过”;
B.成分残缺,将“迸发的”;
D.搭配不当,将“推进”改为“提高”;
故选 C。
4. 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好诗词,如这样简洁却充满无穷张力的精神结晶,是最能与时间之盾抗衡的矛。
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四顾
茫茫,感受到的,是一种广阔时空下的孤独感。
③但恰恰是这种孤独感,让他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不再孤独,让这首诗拥有无数拥趸。
④诗却因这种“空前绝后”,吸引着源源不尽的来者。
⑤诗人的目光,贯穿时间这条长线,悲怆于既见不到“古人”,也见不到“来者”。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①
C. ①②⑤④③
D.
②③⑤④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排序。可用排除法。②引出话题,所以应为第一句。排除 AC;④句“诗
却……,吸引着源源不尽的来者”与⑤句中的“也见不到‘来者’”形成转折关系,所以④
句应在⑤句的后面,排除 B。关系 D。
5. 按要求填空。
(1)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答案】
①. 将登太行雪满山
②. 到乡翻似烂柯人
③. 会挽雕弓如满月
④.
了却君王天下事
⑤. 赢得生前身后名
⑥. 日出而林霏开
⑦. 云归而岩穴暝
【解析】
【详解】“登”“柯”“雕”“赢”“霏”“暝”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6. 综合性活动。
三年的初中生活是同学们人生里程中最难忘的一段。6 月 10 日下午班会课,九(1)班准备
开展一次“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并完成以下
任务。
(1)如果请你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三顶。
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大家推选你以班委会名义给学校团委书记黄老师写一封邀请信,请他参加这次主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题班会,你准备怎样写?(限 50 字左右,格式符合书信要求)
①. 编写班史
②. 举行毕业晚会
③. 毕业留言
【答案】(1)
(2)示例:
黄老师:
我班拟于 6 月 10 日下午班会课举行“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的主题班会,恭请
您届时莅临指导。
此致
敬礼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的设计。
九(1)班班委会
2019 年 6 月 9 日
活动设计要与主题密切相关,同时注意名称的拟写尽量与所给的示例名称结构相同,做到简
洁明了,易懂易记。结合即将毕业“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的主题设计即可。
如:写留言薄;编写班史;举办联欢会等。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邀请信。
作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要求,正确使用书信格式;其次,邀请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包含要点;
再次,要有礼貌,尊敬对方。
示例:
黄老师:
您好!我班计划 6 月 10 日下午班会课举行“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的主题班会,
希望您能百忙之中抽空莅临指导。
此致
敬礼
九(1)班班委会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7-23 题,共 45 分)
2019 年 6 月 9 日
一、(共 6 分)
阅读《满江红》,完成小题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
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7. 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8.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9. 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答案】7. 秋瑾
8. 示例: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
袖,秋天的容颜像擦拭过一般明净。
9. 示例一: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只答“用典”也可)。抒发
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示例二: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解析】
【分析】这首词是秋瑾在 1903 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
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这首词反映
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
怀。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常识。《满江红·小住京华》的作者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根据对词的理解,抓住“篱下黄花”
的意象,通过自己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形象写出词中所展现出来的面面。示例:中秋时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秋色明净,就好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中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大意是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通过对句子大意的理
解,可知该句抒写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和对自己前途的担忧,然后
再结合该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引用典故、直抒胸臆)进行赏析。
【点睛】参考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
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
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
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
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
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
的衣襟。
二、(共 12 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乙】溥①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③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④曰“七录”。溥诗文敏捷。
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⑤,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注释】①溥:张溥,明末文学家。②钞:后来写作“抄”。③已:完毕。④斋:书房。⑤
(选自《明史·张溥传》)
毫:笔。
10. 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如是者六七始.已
(2)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1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两文段的内容。
13. 从以上两人的学习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答案】10. (1)借(2)等待(3)才(4)完成
11. (1)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2)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中
浸几次。
12. (甲)作者学习之勤奋及从师求学之艰难;(乙)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
13. 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不怕困难。
【解析】
【10 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
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
义词,如“始”: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俟”作为生僻字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
容是作答的关键。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
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
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执:捧着。叩问:求
教。汤:热水。
【12 题详解】
考查概括两文段的内容的能力。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两文,扫清文字障碍,疏
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甲文可从作者学习之勤奋及从师求学之
艰难的角度作答。乙文可以从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及由此名高一时的角度作答。
【13 题详解】
要答好此题,首先要仔细阅读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
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两文中的两人的学习经历中,都有哪些
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然后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学
习首先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然后勤奋刻苦,不怕困难,这样才能有所成就。结合实际示例:
宋濂从小勤奋好学,他博览群书,最终成为明代的大学士。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时候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窗外;对老师苦口婆心的
教诲,我充耳不闻;父母不惜自己省吃俭用,为我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我却不知心存感
激……与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当的距离。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今天优越的生活条件下,
希望同学们依然要磨炼意志,勤奋好学,不怕吃苦,充分利用优越的生活条件,取得更好的
成绩。
【点睛】(一)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
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
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
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
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
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
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
到不少教益。
(二)译文: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
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张溥写诗
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起草,当着客人面写作,一会儿就写好了。因
为这个,他的名声在当时最响。
三、(共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独腿人生
罗伟章
①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与闹市区有一段距离,下公交车之后,若步行,紧走慢赶,
至少也要 40 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②朋友曾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 3 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
元。”见我犹豫。车夫开导我说:“出租车起价就是 6 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 5
元再加 1 元,就是 3 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这不是讹人嘛。”我举目张望,希望
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 3 元。”
③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 5 元其实没多收你的。”“人家已
经告诉我,只要 3 元呢。”“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 3 元。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
车。”他穿着人力三轮车车夫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至少有 55 岁
的年纪。
④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而且,车
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
车的人只有一条腿!右腿上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
频率前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
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从他左腿并不肥大的裤管随风摆动的情形,我猜想他唯一的好腿一
定瘦得可怜。
⑤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
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
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⑥前面是上坡路。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
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
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
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
耸。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⑦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重地喘着粗气。不知怎的,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踪
影。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
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⑧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
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
⑨他说:“有两个外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
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
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下了车,那两个外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
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
要了。他已经断了一条腿,而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了。
⑩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自豪的情感。
⑪我很想打听一下他的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
⑫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⑬我下了车,给他 5 元钱。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
⑭我正要离去时,他不好意思地说:“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我怕
⑮“谢谢。”我轻声地说。“谢谢您!”车夫郑重地说。
⑯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
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 2 元钱。
被你朋友看见……”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但此时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14. 简要梳理“我”对车夫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怀疑→①_________→高兴→自豪→②___________
15. 作者按一定层次塑造“车夫”这一形象,请参照①的句式,用“挣”或“争”概括另外
两个层次:
①作为残疾人,自食其力,为家庭挣生活;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车夫与鲁迅小说中孔乙己的命运截然不同,请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社会原因。
【答案】14.
15.
②. 感动(使用其它词语,意思对亦可)
①. 作为强者,克服困难,为自己“挣”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②. 作为中国人,
①. 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