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山东省淄博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资料共2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 山东省淄博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9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区县、学校、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在答题 卡和试卷规定位置,并核对条形码。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涂黑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修改,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4.保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5.评分以答题卡上的答案为依据,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22 年 5 月 10 日,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大会开始时,全体起立,高唱国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唱出的国歌声是由嘴唇的振动产生的 B. “高唱国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 国歌伴奏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参会人员耳朵的 D. 参会人员听到“全体起立”的指令都站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声音是由声源振动产生的,所以唱出的国歌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 A 错误; 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所以“高唱国歌”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 B 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所以国歌伴奏音乐是通过空气传 入人耳的,故 C 正确;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所以参会人员听到指令,并因此行动了,说明声音能传递信 息,故 D 错误。 故选 C。
2. 小孔成像现象最早被《墨经》记载。下列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 水中倒影 B. 雨后彩虹 C. 立竿见影 D. 海市蜃 楼 【答案】C 【解析】 【详解】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A.水中倒影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 A 不符合题意; B.雨后彩虹的原理是光的折射,故 B 不符合题意; C.立竿见影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故 C 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的原理是光的折射,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3. 物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B. 手机芯片上的晶体管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C.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D. 在站台候车时,人要站在安全线以外,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产生,故 A 不符合题意; B.半导体是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手机芯片上的晶体管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故 B 不符合题意; C.我国建立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是无线通信,故 C 不符合 题意; D.火车在高速行驶时带动周围的空气运动,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周围气压小于大气 压,若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会被推向火车,发生危险,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4.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 成一清晰的像。应用此成像规律工作的是( )
B. 投影仪 C. 放大镜 D. 潜望镜 A. 照相机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 是根据这个原理工作的,故 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5. 规范使用测量仪器是中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关于测量仪器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刻度尺要正放且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B. 用天平称量质量过程中,若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左侧,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C. 用量筒测体积读数时,视线与凹(凸)液面最低(高)处保持水平 D.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刻度尺要正放且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天平称量质量过程中,若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左侧,说明物体的质量较大,应加砝码 或移动游码,不能移动平衡螺母,故 B 错误,符合题意; C.用量筒测体积读数时,视线与凹(凸)液面最低(高)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 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与待测液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 容器壁,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6. 安全用电是每一位中学生应有的常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湿手拔用电器的插头 B. 通电电线起火时立即泼水救火
C. 断开电源开关后再更换灯泡 D. 在一个插线板上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用电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因为水是导体,当用湿手接触带电体时,可能会使电源通过人体与大地形成通 路,发生触电,故 A 不符合题意; B.用电器或电线失火时,用水去灭火,生活用水是导体,会造成间接触电事故,故 B 不符 合题意; C.在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更换灯泡,灯泡处不带电,这样才安全,故 C 符合题意; D.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一个插座上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用电器,会造成干路电 流过大,容易引起火灾,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7.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 A. 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小 B.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C. 甲物质的密度小于乙物质的密度 D. 乙物质的密度为 0.5kg/m3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像可知,图像的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则该图像的纵坐标与对应的横 坐标的比表示该物质的密度。 AB.同种物质,密度不变,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体积越大,质量也就越大,故 A 不符合 题意,B 符合题意; C.取相同体积,则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的质量,由密度公式 大于乙物质的密度,故 C 不符合题意;  得,甲物质的密度 m V D.由图像可知,当乙物质的体积为 40cm3 时,其质量为 20g,则乙物质的密度为
 m V  20g 40cm 3  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0.5g/cm 0.5 10 kg/m  3 3  3 8. 2022 年 3 月 23 日,“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轻推静止的“冰墩墩”,“冰墩墩”沿直线运动 到对面叶光富的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墩墩”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 B. 王亚平推“冰墩墩”时,“冰墩墩”对王亚平没有力的作用 C. 以运动的“冰墩墩”为参照物,叶光富是静止的 D. “冰墩墩”被叶光富接住后不再具有惯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冰墩墩”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受到力的作 用,故 A 正确。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王亚平推“冰墩墩”时,“冰墩墩”对王亚平也有力的作用,故 B 错误。 C.以运动的“冰墩墩”为参照物,叶光富的位置是发生变化的,所以是运动的,故 C 错误。 D.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冰墩墩”被叶光富接住后依然具 有惯性,故 D 错误。 故选 A。 9. 甲、乙、丙三个轻小物体,甲排斥乙,乙吸引丙。若乙带正电,则( ) A. 甲一定带正电 C. 丙一定带负电 【答案】A 【解析】 B. 甲一定带负电 D. 丙一定不带电 【详解】根据题意知道,三个轻小物体,由于乙带正电,乙与甲互相排斥,所以甲必带正电; 若两小球相吸,则有两种可能,即可能都带电,且是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 带电,所以,乙与丙吸引,则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 A 符合题意,CBD 不符合题 意。 故选 A。
10. 如图是某小区使用的一种垃圾投放装置的示意图,人向下拉吊把就能打开垃圾桶桶盖, 非常方便、卫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装置中的滑轮是动滑轮 B. 装置中的滑轮改变了力的方向 C. 绳子拉起桶盖时,桶盖可视为费力杠杆 D. 蓝色垃圾桶看起来是蓝色,是因为它吸收蓝光 【答案】B 【解析】 【详解】AB.由图可知,垃圾桶盖使用过程中,两个滑轮的轴固定不动,所以该装置中的滑 轮为定滑轮;定滑轮虽不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 A 错误,B 正确; C.由图可知,桶盖可视为杠杆,阻力为桶盖的重力,垃圾桶盖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 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 C 错误; D.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蓝色垃圾桶只能反射太阳光中的蓝色光, 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了,看起来是蓝色,故 D 错误。 故选 B。 11. 为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打造安全就医环境,很多医院启用了智能门禁系统。系统扫描 到就医人员的健康码为绿码(模拟电路中的开关 S1 闭合)并且检测到其体温正常(开关 S2 闭合)时,门禁才会自动打开(电动机工作)。下列图中模拟电路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知道,开关 S1 和 S2 并联,只要任一开关闭合,门就可以自动打开,故 A 不 符合题意; B.由图知道,只要开关 S1 闭合,门就可以自动打开,故 B 不符合题意; C.由图知道,当开关 S2 闭合时,电路被短路,门不会打开,故 C 不符合题意; D.由图知道,开关 S1 与 S2 串联,只有当开关 S1 和 S2 均闭合时,门才会自动打开,故 D 符合 题意。 故选 D。 12. 对下列与电磁现象有关的四幅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闭合开关后,通电螺线管右端是 S 极 B. 图乙:利用磁场可以产生电流 C. 图丙: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D. 图丁:该装置可用来研究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甲闭合开关后,电流从通电螺线管的右侧流入,根据安培定则,则通电螺线 管左端为 N 极,故右端是 S 极,故 A 正确; B.图乙为奥斯特实验,说明利用电流可以产生磁场,故 B 错误; C.图丙中没有电源,只有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才会产生感应电流,故 C 错 误; D.图丁中有电源,闭合开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该装置可用来研究电动机的工作原
理,故 D 错误。 故选 A。 13. 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 如图所示。已知甲是水,则( ) A. 乙是冰 B. 丙是水蒸气 C. 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 D. 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AB.由于甲是水,由甲转变成乙要吸热知道,乙是气体,可推导出丙是固体,故 A、 B 错误; CD.从丙到甲是熔化过程,要吸热,故 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14. 小明洗碗时发现,同一只碗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沉入水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碗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 B. 碗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C. 碗沉底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它漂浮时所受的浮力 D. 碗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 【答案】B 【解析】 【详解】A.当碗漂浮时,碗静止在水面上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浮 力等于碗的重力,故 A 错误; B.当碗漂浮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