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
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B. 酿酒
C. 造纸
D. 制陶
A. 剪纸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
【详解】A、剪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正确;
B、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 不正确;
C、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 不正确;
D、制陶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D 不正确。故选 A。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美,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发展洁净的新能源
B. 在农村推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C.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防止发生温室效应
D.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发展洁净的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不符合题意;
B、在农村推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不能除去,符合题意;
D、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可以改善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3. 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成立的是(
)
A. 二氧化碳无色无味,可用于灭火
B.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造多种电光源
C.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食品袋防腐
D.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金属的焊接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对应关系不成立;
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造多种电光源,故对应关系成立;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食品袋防腐,故对应关系成立;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金属的焊接,故对应关系成立。
故选 A
【点睛】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读出液体体积
C.
加热液体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
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
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
持水平,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
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检查装置
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
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 D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B.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镁
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气体中形成的,雾是小液滴悬浮在气体中形成的,红磷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是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没有液体生成,故实验现象是生成大量白烟,
不是白色烟雾,选项 A 错误;
B、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选项 B 正确;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镁,该说法中出现生成物的名称,是实
验结论,不是现象,选项 C 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铁丝在空气中
只能红热,不能燃烧,选项 D 错误。
故选 B。
6.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质子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
【答案】A
【解析】
B. 核外电子数不同
D.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详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
核电荷数)。故选 A。
7.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B. 二氧化碳
C. 氯化钠
D. 氦气
A. 金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金由金原子构成,错误;
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正确;
C、氯化钠由离子构成,错误;
D、氦气由原子直接构成,错误;
故选 B。
8. 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原子的种类不同
B. H2O 和 H2O2 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间的间隙不同
C. 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把液化石油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
错误;
B、H2O 和 H2O2 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C、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
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D、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 C。
【点睛】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9. 下列关于微观粒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B. 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
C. 所有原子都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D.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质量大小,有的分子质量比有的原子的质量大,有的分子
的质量比有的原子的质量小,故 A 错误;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 O2 和 O3 两种不同的分子,故 B 正确;
C.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可以构成原子,因此原子都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 C 正确;
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所以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故 D 正确。
故选 A。
10. 市售的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在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 +5
【答案】A
【解析】
B. +1
C. ﹣1
D. +7
钾元素显+1 价,氧元素显-2 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
和为零,可得:(+1)+x+(-2)×3=0,则 x=+5 价。故选 A。
11. 下列物质鉴别方案不正确的是(
)
选项 鉴别物质
实验方案
A
B
C
D
水和双氧水
加入二氧化锰
二氧化碳和氧气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看能否变红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硬水和食盐水
蒸干后看是否有固体残留
B. B
C. C
D. D
A. A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
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氧气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
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氯酸钾是白色的,二氧化锰是黑色的,观察颜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硬水和食盐水,蒸干后,都有固体残留,无法鉴别,符合题意。
故选 D。
12. 能用过滤法将下列混在一起的物质分离的是(
)
A. 铜粉和铁粉
B. 氧气和二氧化碳
C. 食盐和蔗糖
D. 食盐和
泥沙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铜粉和铁粉都不溶于水,不能用过滤法分离两者,该选项错误;
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气体,不能用过滤法分离两者,该选项错误;
C、食盐和蔗糖都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法分离两者,该选项错误;
D、食盐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以用过滤法分离两者,该选项正确;
故选 D。
13. 下图中“ ”和“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能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构成物质的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氨气由氨分子构成,一个氨气分子
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所以选 A。
14. 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单质:氢气、空气
B. 氧化物:水、五氧化二磷
C. 化合物:高锰酸钾、铜绿
D. 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海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不属于单质,错误;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氧化铜、五氧化二磷
都属于氧化物,正确;
C、铜绿是铜生锈的产物,是一种混合物,错误;
D、冰水混合物只是状态不同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错误。
故选 B。
【点睛】氧化物的概念可简记为:两元素、氧元素、化合物。
15. 下列各种元素中,人体若缺乏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的是(
)
B. 铁
C. 锌
D. 钙
A. 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碘、铁、锌、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错误。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错误。
C、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错误。
D、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钙幼儿和青少年会患
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睛】掌握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是正
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B
C
D
回收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固体中的二氧化锰 溶解、过滤、蒸发滤液
除去悬浮在水中的固体小颗粒
加活性炭吸附
电解水时增强水的导电性
加入少量稀硫酸
检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是否收集满了
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瓶内
B. B
C. C
D. D
A. A
【答案】C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留下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锰酸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
难溶于水,溶解、过滤、蒸发滤液得到的是锰酸钾固体,不是二氧化锰,该选项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悬浮在水中的固体小颗粒,该选项
错误;
C、电解水时增强水的导电性, 可以加入少量稀硫酸,该选项正确;
D、检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是否收集满,应使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不能伸入,
该选项错误;
故选 C。
17. 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 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 → 氢气 + 氧气
D. 与电源 b 端相连的试管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电解水实验反应前后元素
种类不变,该选项正确;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
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该选项错误;
C、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通电
水 氢气 氧气,题中缺少条件,该选项错误;
+
D、电解水,生成的氧气和氢气体积的比值约为 1:2,b 试管产生的气体多,为氢气,具有可
燃性,a 试管产生的气体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选项错误;
故选 A。
18. 用氧气传感器分别测定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等体积两瓶二氧化碳气体中氧气的体
积分数,换算出瓶内空气的体积分数(氧气占空气的体积按五分之一计算),最后推算得到
实际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