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 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127 Fe 56 Cu65 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升华 B. 胆矾研碎 C. 空气液化 D. 铁钉生 锈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A、干冰升华是固态变成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不正确; B、胆矾研碎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不正确; C、空气液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不正确; D、铁钉生锈生成氧化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D 正确。故选 D。 2. 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B. 氮气 C. 氧气 D. 二氧化 A. 甲烷 碳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甲烷具有可燃性,和氧气遇到明火容易爆炸。故选 A. 考点:燃烧的条件 3. 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B. 氯化钠 C. 面粉 D. 高锰酸 A. 蔗糖 钾 【答案】C 【解析】 【详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A 错; B.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B 错; C.面粉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一会儿产生沉淀物,属于悬浊液,故 C 正确; D.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D 错; 故选 C。
MnO +H SO +H O =MnSO +O 2 2 4 2 2 4 +2X 2 ,则 X 的化学式是 B. H2 C. H2O D. H2SO3 4. 某反应: A. SO2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反应前有 1 个锰原子、4 个氢 原子、1 个硫原子、8 个氧原子,反应后有 1 个锰原子、1 个硫原子、6 个氧原子,则剩余 4 个氢原子、2 个氧原子,则 X 由 2 个氢原子、1 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 H2O。 故选 C。 5. 下列物质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 氧化物:干冰 B. 单质:液氧 C. 碱:碳酸钠 D. 混合 物:合金 【答案】C 【解析】 【详解】A、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是含有碳氧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属于氧化物,正确; B、液氧是液态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正确; C、碳酸钠俗名纯碱,不是碱,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错误; D、合金是由金属和金属或非金属型熔合而成的具金属特性的混合物,正确; 故选 C。 6.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滴加液体 C. D. 倾倒液体 取用固体粉末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 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 A 不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 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 B 不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 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 C 不正确;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 D 正确。故选 D。 7. 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B. 锌 C. 钾 D. 钙 A. 铁 【答案】D 【解析】 【详解】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故选 D。 8.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 将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加热,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没有黑色固体生成,错误; C、要燃着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才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错误; D、将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加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受热分解,故溶 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正确; 故选 D。 9.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 2X+Y=2Z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Z 一定是化合物 B. 若 agX 与 bgY 充分反应,生成 Z 的质量可能为(a+b)g C. 若 X 和 Y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m 和 n,则 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 在反应中 X、Y、Z 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1:2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反应式可知,X、Y 生成 Z,属于化合反应,故 Z 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B、agX 与 bgY 充分反应,若两者恰好反应生成 Z的质量为(a+b)g,若两者不恰好反应,生成 Z 的质量小于(a+b)g,正确; C、由反应式可知,若 X 和 Y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m 和 n,则 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m+n 2 , 错误; D、由反应式可知,在反应中 X、Y、Z 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1:2,正确; 故选 C。 10.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某合金 6g 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 0.2g 氢气。下列说法不 合理的是 A. 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Fe 和 Cu B.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硫酸镁、硫酸铝和硫酸 C. 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Zn 和 Fe D.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硫酸镁和硫酸 【答案】B 【解析】 【 详 解 】 A 、 铁 和 稀 硫 酸 反 应 生 成 硫 酸 亚 铁 和 氢 气 , 反 应 的 关 系 式 为 H SO FeSO + = 2 4 4 Fe + 5 6  H 2 2 ,则 5.6g 铁和 0.4g 铜的混合物,生成 0.2g 氢气,合金中的 元素可能是 Fe 和 Cu,故 A 正确; B、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的关系式为 2Al+3H SO = 54 2 4 Al SO 2   3 + 4  3H 2 6 ,生成 0.2g 氢气需要 1.8g 铝,生成 0.2g 氢气需要 2.4g 镁,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不可能是硫酸镁、硫酸铝和硫酸,故 B 不正确; C、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关系式为 Zn + 6 5 H SO ZnSO + = 2 4 4  H 2 2 ,则 6.5g 锌生成 0.2g 氢气,5.6g 铁生成 0.2g 氢气,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Zn 和 Fe,故 C 正确; D、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反应的关系式为 + Mg H SO MgSO + 2 = 4 2 4 4  H 2 2 , 2.4g 镁与 3.6g 铜生成 0.2g 氢气,加入的硫酸过量溶质是硫酸镁和硫酸,则所得溶液中的 溶质可能是硫酸镁和硫酸,故 D 正确。故选 B。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1~2 个符合题意。) 1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常铝制品很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 钢的性能优良,所以钢是很纯的铁 C. 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D.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燃料燃烧时一定放出热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活泼,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 该选项说法错误; B、钢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该选项说法错误; C、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 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故选项说法错误; D、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燃料燃烧时一定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12. 为了验证 Fe、Ag、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选用的药品可行的是 A. 硫酸亚铁溶液、铜、银 B. 硫酸铜溶液、铁、银 C. 银、铜、铁、盐酸 D. 铜、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 【答案】BD 【解析】 【详解】A、Cu、Ag 与 FeSO4 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铁>银,但无法确定银 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错误; B、Fe 与 CuSO4 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Ag 与 CuSO4 溶液不反应,说明了 活动性 Cu>Ag;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正确; C、银、铜都不和盐酸反应,铁和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活动性铁>铜,铁>银,但 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错误; D、Cu 与 AgNO3 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Cu 与 FeSO4 溶液不反应,说明了 活动性 Fe>Cu;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正确; 故选 BD。 13.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 用水鉴别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三种固体 B. 用稀盐酸鉴别铁粉、木炭粉末 C. 用蒸发的方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泥沙 D.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答案】AB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 溶于水,温度降低,可以鉴别,正确; B、稀盐酸和铁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稀盐酸和木炭不反应,可以鉴别,正确; 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泥沙,应该使用过滤的方法,错误;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需要氧气,会引入新杂质,错误; 故选 AB。 14. 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氯化铵溶液可使亚硝酸钠转 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①NaNO2+NH4Cl=NaCl+NH4NO2 ②NH4NO2=N2↑+2H2O。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 反应①为置换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B. 利用氯化铵溶液处理亚硝酸钠最终转化为氯化钠、氮气和水 C. 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三种 D. 若转化 69g 亚硝酸钠可产生 14g 氮气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反应①中两者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不符合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 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特点,所以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B、亚硝酸钠含有钠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钠元素最终生成了氯化钠,氮元素则生成了氮 气,氢元素生成了水,所以亚硝酸钠转化为了氯化钠、氮气和水,正确; C、亚硝酸钠中氮元素为+3 价,氯化铵中氮元素为-3 价,氮气中氮元素为 0 价,而亚硝酸铵 中氮元素化合价分别为-3 价和+3 价,所以氮元素化合价一共有 3 种化合价,分别为-3、0 和+3 价,正确; D、根据这两个方程式可知,设 69g 亚硝酸钠可产生氮气的质量为 x,  2~ N 28 x NaNO 2 69 69g 69 28  69g x x=28g 故转化 69g 亚硝酸钠可产生 28g 氮气,错误; 故选 BC。
15. 将一定质量的甲醇与 4.4g 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一定条件 8CH3OH+xO2 mCO2+nCO+16H2O,当反应物完全耗尽且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时,有 3.6g 水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m+n 的和为 8 B. x 的值为 12 C. 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3.3g D. 若将 1.lg 碳与 4.4g 氧气混合于另 一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后容器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 分 析 】 反 应 前 后 元 素 种 类 质 量 不 变 ; 3.6g 水 中 氢 元 素 质 量 为 3.6g  1 2  1 2+16   100%=0.4g ,故甲醇的质量为 0.4g  1 4   12+1 4+16  100%=3.2g ;参加 反应甲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8×(12+1×4+16):32x=3.2g:4.4g;x=11;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发生改变;反应前后碳原子数目应该都为 8,故 m+n 的和为 8,错误; B、由分析得:x=11,错误; C、由碳原子守恒得:m+n=8;由氧原子守恒得 8+11×2=2m+n+16;故 m=6、n=2;根据甲醇和 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可知二氧化碳质量为 6 44 3.2g=3.3g  8 32   ,正确; 点燃 CO 2 C +O 2 12 32 D、 由碳和氧气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 1.lg 碳与 4.4g 氧气混合不能恰好反 应,产物不是二氧化碳,错误; 故选 C。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Na23 Mg24 A127 S32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3 题,共 20 分) 16.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活性炭 ②二氧化碳 ③金刚石 ④二氧化硫, 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__。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_______。 (3)能导致酸雨的气体是_______。 (4)可用于冰箱除味剂的是_______。
【答案】 ①. ③ ②. ② ③. ④ ④. ① 【解析】 【详解】(1).金刚石硬度最大,可用来裁玻璃的是金刚石;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3).能导致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冰箱除味剂的是活性炭。 17.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如图所示,X 是_______:Y 是_______。 (2)从宏观角度看,汞由_______组成;从微观角度看,汞由_______构成。 (3)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图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在某金属单质与硫单质反应过程中,硫原子得到 2 个电子形成硫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填字母序号)。 A 硫离子属于阳离子 B 与金属单质 Al 可生成 Al3S2 C 硫离子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D “S”既可以表示 1 个硫原子,也可以表示硫元素 (4)按要求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①写出一种常见的酸_______。 ②写出一种含三种元素的可溶性盐_______。 ③写出一种难溶性盐_______。 ④写出一种难溶性碱_______。 【答案】 ①. 元素 ②. 质子 ③. 汞元素 ④. 汞原子 ⑤. A ⑥. D ⑦. HCl ⑧. Na2CO3 ⑨. BaSO4 ⑩. Mg(OH)2 【解析】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