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据此,该处原始居民可能
( )
A. 种植粮食作物
C. 发明舟车
【答案】A
【解析】
B. 制造陶器
D. 铸造青铜器
【详解】依据题干“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的信息,结合所学可
知,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浐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
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 6000 年以上,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A 项正确;制造陶器是半坡人的技能,但与题干内容不符,
排除 B 项;发明舟车、铸造青铜器不是半坡人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CD 项。故选 A 项。
2. 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评价。下列与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相关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 巩固了周王室
B. 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C. 客观上有助于国家走向统一
D. 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导致人口大规模流动,促进了民族交融,客
观上有助于国家走向统一,C 项正确;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王室衰微,大
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排除 A 项;
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诸侯国势力崛起,
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各诸侯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不利于政局
的稳定,排除 B 项;齐桓公通过一系列努力,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首位霸主,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3.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的思想的是(
)
A. 提出“仁”的学说
B. 提出“为政以德”
C.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D. 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均衡教育”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
始人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从而打破
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 项正确;“仁”的学说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排除 A 项;“为政以
德”是孔子的政治思想,排除 B 项;“温故而知新”是孔子的教学思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4. 下列史实可以通过《史记》了解的有( )
①陈胜吴广起义
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
③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祖冲之的圆周率
B.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A. ①②
C.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历国史上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①陈胜吴广起义 ,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
学,在《史记》记述的范围,①②符合题意,A 项正确;③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发生在东
汉,祖冲之的圆周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在《史记》记述的范围,③④错误,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5.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说:以前以为被“异族”占领的洛阳,
会落后,现在才知道仍然礼仪兴盛,人才济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B. 南方人民大量北迁
C. 北方地区经济发达
D. 北方少数民族的西迁
【答案】A
【解析】
【详解】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一
步实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人通婚,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
融合,是出现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的主要原因。根据题意,A 项正确;BCD 项
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6.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诗人金榜题名后在京城写下的诗句。该诗人是
生活在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两宋时期
D. 明清时
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所给信息长安,可知是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科举制形成并发展,故答案选
B。AC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B。
7. 唐朝诗人皮日休赞颂大运河:“北通琢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得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是
A.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 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C.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 加强了民族融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北通琢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的信息,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连接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理解“北通琢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诗句的含义,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明确此诗句是称颂隋朝大运河的积极作用,利
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8. 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
是
A. 西汉推进大一统
C. 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答案】C
【解析】
B. 唐朝“和同为一家”
D. 元朝拓展疆域
【详解】本题难度适中,由图中的大理和蒙古可知是两宋时期,答案选 C。
9.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移到长江流域,下列描述中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
①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 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②(江南)地广人稀,劳动技术落后
③“苏湖熟,天下足”
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A.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给出了四种历史现象,①符合史实,体现了南方经济在宋朝国家财政收入中的重要
作用。②不符合史实,从西晋末年开始,北方人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
生产技术。③是两宋时期民间流传的谚语。④是唐朝诗人杜甫对唐朝盛世局面的描绘。②④
题意不符,①③正确。根据题意,C 项正确;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10. 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
A. 建立元朝
B. 统一蒙古
C. 修筑长城
D. 发明活
字印刷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12
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
战争,生灵涂炭。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
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 1206 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
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B 项正确;建立元朝的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排除 A 项;我国
有多个朝代都修筑过长城,但成吉思汗并未修建,排除 C 项;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北宋平民
毕昇,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1. 《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
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A. 强化封建皇权
B. 便于传达中央政令
C. 监视官民
D. 控制国家兵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承相”的信息可知,这是朱元璋废除丞
相,其目的是为了加强皇帝的君权。所以答案选 A
12. 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辖,设置了
A. 宣政院
B. 台湾府
C. 驻藏大臣
D. 伊犁将军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后来设置
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边疆的管辖。故 D 符合
题意;宣政院是元朝管辖西藏的机构,故 A 不符合题意;台湾府是清朝设立的管辖台湾的机
构,故 B 不符合题意;驻藏大臣是清朝设立的管辖西藏的机构,故 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13. 下列科技著作中,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的是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本草
纲目》
【答案】B
【解析】
【详解】《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
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排除 A;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
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答案选 B;《农
政全书》是徐光启的一本农书,《本草纲目》是医学巨著。排除 CD。故选 B。
14. 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
A. 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 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 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D. 都有巨额赔款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辛丑条约》没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B 项正确;《南京条约》
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
地化程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
的主权和利益,排除 A 项;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后
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所以三个条约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排除 C 项;《南京条约》中赔款 2100
万银元,《马关条约》赔款白银 2 亿两,《辛丑条约》赔款 4.5 亿两白银,都有巨额赔款,排
除 D 项。故选 B 项。
【点睛】
15.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突出表现是( )
A. 主张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B. 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京师大
学堂
C. 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的主观目
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
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
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因而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有限地引进了西方的
科学技术,D 项正确;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主张以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
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代表人物有张謇、张东荪等,排除
A 项;洋务运动期间 1862 年洋务派创办的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是中
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排除 B 项;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
等,创办“京师同文馆”等,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只是一部分,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6.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
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 挽救中华民族
C. 推翻清朝政府
【答案】A
【解析】
B. 实行君主立宪制
D. 建立民主共和国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救亡图存,仁人志士身先士卒从事变法、革命、
实业,B 项是康有为变法的目的,CD 项是孙中山革命的目的,张謇主张实业求国,他们的共
性是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故 A 项符合题意,BCD 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 A。
17. “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
治史”,标志着“从帝王专制史”转到“民主政治史”的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辛亥革
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
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即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1912
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创建,“民主政治史”拉开帷幕,
D 项正确;戊戌变法只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一次变法运动,未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排除 A 项;
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但鸦片战争后,中国依然是清政府统治,排除 B 项;甲午中日战
争,中国战败,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但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依然是清政府统
治,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8.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A. 自强、求富
C. 民主、科学
【答案】C
【解析】
B. 民主共和
D. 师夷长技以制夷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难度低,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帜是民主与科学,答案选 C。
19. 1935 年 1 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 )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C.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D. 讨论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五四运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
地是 1927 年开始,抗战胜利是 1945 年,遵义会议是指 1935 年 1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
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
误而召开的,故答案选 C。
20. 1937 年 8 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
徽的黄军帽。刘伯承劝道:“这帽徽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
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救中国”的含义是
A. 开赴北伐战场
C. 胜利结束长征
B.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 国共合作抗击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