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 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Ⅰ卷 H-1 C-12 N-14 O-16 Cl-35.5 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挥发 B. 石蜡熔化 C. 湿衣晾干 D. 粮食酿酒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石蜡熔化,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湿衣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 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B. 0.94% C. 0.03% D. 78% A. 21% 【答案】D 【解析】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 78%,氧气占 21%,稀有气体占 0.94%, 二氧化碳占 0.03%,故选 D。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Si B. Al C. O D. Fe
【答案】C 【解析】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 选 C。 4.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液态氧 B. 水泥砂浆 C. 汽水 D. 洁净的 空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详解】A、液态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 A 正确; B、水泥砂浆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选项 B 不正确; C、汽水是由水、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选项 C 不正确;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 D 不正确。故选 A。 【点睛】空气不管是否洁净都是混合物,因为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洁净的空 气中只不过是污染物少一些而已。 5. 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B. H2O2 C. H2CO3 D. SO2 A. 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含有氧分子,故选项 A 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 B 不符合题意; C、碳酸由碳酸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 C 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答这类题目,分清楚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什么分子构成。 6.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加热液体 C. 点燃酒精灯 D. 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试管的上方,伸入试管内或接 触试管会导致污染试剂,故选项 A 图示操作错误;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要用外焰加热,先均 匀加热,后对准药品固定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呈 45°角,故选项 B 图示操作正 确; C.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易引发灯内酒精着火,故 选项 C 图示操作错误; D.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应平视凹液面最低处,然后读数,故选项 D 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 B。 7. 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 14 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 212 万 年。碳 14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6,相对原子质量为 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B. 8 C. 14 D. 20 A. 6 【答案】A 【解析】 【详解】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 A 正确。 8.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蔗糖放入水中溶解一一蔗糖分子分解了 B. 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 1 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 个水分子一—分子体积很小 D. 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是蔗糖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错误; B、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是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人周围,被人闻到,正确; C、1 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 个水分子说明分子体积很小、质量很小,正确;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受热后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正确; 故选 A。 9. 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 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 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 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要低于 漏斗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靠 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故选 B。 10. “84 消毒液”在抗击新冠病毒时可做环境的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 下列关于次氯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氧化物 B. 由 3 个原子构成 C. 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D. 钠是非金属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次氯酸钠是由钠、氯和氧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故选项 A 不正确; B.一个次氯酸钠分子中含有 3 个原子,故选项 B 不正确; C.次氯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x, 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有(+1)+x-2=0,得 x=+1 价,故选项 C 正确;
D.钠元素名称中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 D 不正确。 故选 C。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1~2 个符合题意。) 11. 用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后发现进入集气瓶的水量偏少的原因有 A. 红磷足量 B. 装置气密性不好 C. 及时将点燃红磷的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 D. 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答案】BD 【解析】 【详解】A.为了使氧气完全反应,实验结果更准确,红磷应该足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装置漏气,会有空气进入,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少,该选项符合题意; C.及时将点燃红磷的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能够防止气体受热膨胀逸出致使实验结果偏大, 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少,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BD。 12. 浓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 NO +2X +2H O  3   2 ,其中 X 的化学式是 2 Cu+4HNO  3 浓  Δ A. NO B. NO2 C. N2O D. NH3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解题即可。 【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4HNO  3 浓  Δ Cu NO +2X +2H O  2   2 3 ,反应前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 为 1、4、4、1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1、4、2、8,根据反应 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2X 分子中含有 2 个氮原子和 4 个氧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1 个氮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NO2。 故选 B。 13. 从下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 反应中涉及 3 种氧化物 B. 反应中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CO +2H O=CH +2O 2 4 2 D. 参加反应的 与生成的 个数比为 1:1 【答案】BD 【解析】 【详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CO2+2H2O 催化剂 光照 CH4+2O2; A.由物质的构成可知,反应中涉及 CO2、H2O 两种氧化物,故选项 A 信息不正确; B.由物质的构成可知,反应中物质均由分子构成,故选项 B 信息正确;
C.方程式未注明条件,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H2O 催化剂 光照 CH4+2O2, 故选项 C 信息不正确; D.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 与生成的 个数比,即二氧化碳 和甲烷的个数比为 1:1,故选项 D 信息正确。 故选 B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关键是能够根据小球所代表的原子,写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相关的问题分析即可。 14. 在化学反应 A+2B=3C+2D 中,已知 A 和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6:7,当 2.4gA 与一定 量 B 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 1.4gC,则生成 D 的质量为 A. 6.6g B. 5.6g C. 4.7g D. 3.8g 【答案】A 【解析】 【详解】解:设参加反应的 B 的质量为 x,则 6:(2×7)=2.4g:x,x=5.6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生成 D 的质量为: 2.4g+5.6g-1.4g=6.6g。 故选 A。 1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含相等质量铁元素的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为 30:29 B. 氯化氢和水的气体混合物 10.9g,其中含氧元素 3.2g,该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为 7.1g C. 某硝酸铵(NH4NO3)样品,测知含氮量为 37%,该样品中含有杂质可能是 NH4HCO3 D. 在某种氮的氧化物中,若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20,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N2O5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含有相同质量的铁元素,设氧化铁的质量为 X,四氧化三 铁的质量为 Y,可得 29。选项 A 正确; X  56 2    56 2 16 3   100% Y   56 3    56 3 16 4   100% ,解得 X:Y=30: B、混合物中只有水中含有氧元素,氧元素质量为 3.2g,因此水的质量为 3.2g     16 18  100% 3.6g     ,混合物中氯化氢的质量为 10.9g-3.6g=7.3g,因此氯元素的质 量为 7.3g  35.5 36.5  100% 7.1g  。选项 B 正确; C、NH4NO3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 2      14 2 1 4 16 3   100% 35%  ,小于样品中的含氮 量 37%,则样品中杂质的含氮量须大于 37%。NH4HCO3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    14 1 5 12 16 3  选项 C 错误;   100% 17.8%  ,也小于 37%,不符合要求,杂质不可能是 NH4HCO3。 ,解得 x:y=2:5,因此化学式为 N2O5。 D、设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NxOy,则有 选项 D 正确。 故选:C。 注意事项: 14 16   x y  7 20 第Ⅱ卷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表格中。 2.本卷共 11 题,共 70 分。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A1-27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0 分) 16.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1)用化学符号和有关数字表示: ①1 个氢分子_____ ; ②2 个氮原子_____; ③3 个钠离子_____; (2)按要求写化学式: ①三氧化二氮_____;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