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 答案 第Ⅰ卷(客观题 共 44 分) 该部分共 22 小题,每小题 2 分。请你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的。 1. 某同学梳理北京历史沿革(如下表)。与这三个朝代相对应的制度是 西周 秦 元 属于燕国 分属广阳郡、渔阳郡等 隶属于中书省 A. 分封制、行省制、郡县制 B. 郡县制、行省制、分封制 C. 行省制、分封制、郡县制 D.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西周实行分封制,燕国是诸侯国,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故选 D;秦 朝实行郡县制,故 A 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BC 错误。 2. 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①处应为 史 实 结 论 西汉 设置西域都护 唐朝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 清朝 设置伊犁将军 B. 新疆 C. 内蒙古 D. 福建 A. 四川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代西域都护、唐代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清代的伊犁将 军都是设置在今天的新疆地区,B 项正确;表①处应该是新疆,不是四川、内蒙古和福建, 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3. 以下能证明“自古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友好交往,中央政府有效管辖西藏”这一观点的 史实有 ①唐朝时将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②清政府确立“金 瓶掣签”制度 ③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解放军进驻拉萨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朝时将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吐蕃与唐“和同 为一家”体现了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友好往来;清政府确立“金瓶掣签”制度和 1951 年西藏 和平解放,解放军进驻拉萨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①②④符合题意,D 项正确;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是在新疆地区,与西藏无关,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4. 从设置宣政院到在台湾的建制,从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到康熙帝两次雅克萨之战,从 设置驻藏大臣到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A. 政治的成熟与创新 C. 外交的冲突与危机 【答案】D 【解析】 B. 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D. 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元朝设置宣政院、澎湖巡检司,标志西藏、台湾开始正式归 属中央政权管辖,明清时期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组织雅克萨之战击退沙俄 对东北的入侵,捍卫东北边疆,雍正时期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辖,乾隆时期土 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这些都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 正确;题干的重点反映 的是元明清时期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以及进行反侵略斗争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并非政 治的成熟与创新,A 排除;元朝设置宣政院以及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等措施,属于中央政府加 强对边疆管辖的表现,并非文明的碰撞交流,也并非外交的冲突与危机,BC 排除。故选 D。 5. “有这么多军事领导人出席会议,这本身就极大地支持了毛泽东对博古、李德的错误军 事战略进行批判。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二大 大 C. 遵义会议 B. 八七会议 D. 中共八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这本身就极大地支持了毛泽东对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战略进行批判”可知, 1935 年 1 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
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所以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故选 C;综 上所述可知,ABD 与题意不符,排除。 6. 纪念章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下列纪念章见证了 A.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C. 南昌起义的爆发 B. 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D. 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从 1948 年 9 月到 1949 年 1 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 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三大战役后, 1949 年 4 月的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宣告了延续 22 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根据题干“辽沈 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纪念章纪念的战役都是解 放战争期间的战役,D 项正确;ABC 项与“淮海战役”等无关,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点睛】 7. 只有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才能改变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恶性循环的命运。根据 该观点,中国改变“恶性循环的命运”的标志是 A. 中华民国的建立 C. 洋务运动的兴起 【答案】B 【解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一五计划”的基本完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从而摆脱了 近代被列强侵略的恶性循环的命运,B 项正确;中华民国建立和洋务运动的兴起都没有实现 中国的民族独立,排除 AC 项;“一五计划”的开展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8. 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 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 A. 原因 【答案】A B. 经过 C. 结果 D. 影响
【解析】 【详解】根据“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 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进行抗美援朝的原因,A 符合题意;BCD 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 A。 9. 下面统计图中的“某时段”应是某时段我国工业总产值中部分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统计图 A. 1911--1918 年 C. 1958-1965 年 【答案】B 【解析】 【分析】 B. 1949-1956 年 D. 1978--1985 年 【详解】由统计图看出,资本主义工业经济成分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直至消亡,社会主义工业 经济成分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结合所学可知,1953 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经 济成分所占比重逐渐下降,1956 年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逐步建 立起来,故选 B;1911--1918 年,资本主义工业经济成分所占比重不可能消亡,排除 A; 1958-1965 年,1956 年我国三大改造已经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一直占绝对优势,排除 C; 1978--1985 年,我国已经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D 项不符合题意, 排除。 【点睛】 10. 下图是某学习小组进行历史学习设计的年代尺,请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 中国共产党先进指导思想的确立、继承和发展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C.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代表大会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党诞生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 主义的广泛传播,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党,中共七大上作出规定 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中共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写进党章,党的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 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了为党的指导思 想,所以,年代尺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指导思想的确立、继承和发展,A 项正确;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的是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指的是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排除 B 项;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指的是 1919 到 194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代表大会在年代尺上只有中共 一大和七大,排除 C 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是在中共十九大上,不 能代表整个年代尺的主题,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1. 香港、澳门顺利回到祖国的怀抱,得益于我国的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一国两制” 【答案】C 【解析】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九二共识”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政策,这一政策 最早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得到实践,促进了香港、澳门的回归,C 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港澳的回归无关,排除 AB 项;“九二共识”与解决台湾问题有关, 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2.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 遭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A. 《袁隆平传奇) C. 电影作品《袁隆平》 【答案】B 【解析】 B. 袁隆平遗留的手稿 D. 某同学的课堂笔记 【详解】依据“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遭迹等”和所学 知识,袁隆平遗留的手稿是当事人直接记录或留下的珍贵资料,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B 正 确;《袁隆平传奇》、电影作品《袁隆平》属于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不具有一手史料价值, AC 排除;某同学的课堂笔记属于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获取的关于袁隆平的相关知识,但不 具有史料价值,D 排除。故选 B。 13. 古代亚非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化的文明成来。右图文明成果的创造者是
B. 古印度 C. 古埃及 D. 古巴比 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 A. 中国 伦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图片“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结合所学可知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金字塔是古 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故选 C;ABD 不符合题意,排除。 14. “他(亚历山大)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 的交流,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代’。”材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促使 A. 东西方文化的毁灭 C. 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答案】D 【解析】 【分析】 B. 希腊文明走向毁灭 D.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详解】根据材料“……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 泛的交流……”及所学可知,伴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希腊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方,而东 方文化也逐渐渗入到了希腊文化之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D 项正确;东西方 文化的毁灭,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A 项;希腊文明走向毁灭与材料中“希腊化时代”不符, 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东方文明走向衰落,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点睛】 15. 646 年,日本大化改新时在位的统治者是 A. 克莱武 B. 孝德天皇 C. 源赖朝 D. 伯里克 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日本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号为大化,646 年开始,日本仿效唐 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B 项正确;克莱武是侵略印度的
西方侵略者,排除 A 项;12 世纪晚期,源赖朝建立了镰仓幕府,排除 C 项;伯里克利是古 代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6. 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以下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A.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B. 达·芬奇——《神曲》 C. 彼特拉克——《哈姆雷特》 D. 但丁——《最后的晚餐》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作品,A 项正确;《神曲》是 但丁的作品,排除 B 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作品,排除 C 项;《最后的晚餐》是达·芬 奇的作品,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7. 下面是印第安人和欧洲人对某历史人物的看法,请你根据他们的观点,判断该历史人物 是( ) 印第安人 欧洲人 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 他“发现”了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 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 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一个功臣。 B. 迪亚士 C. 达伽马 D. 麦哲伦 A. 哥伦布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492 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美洲,欧洲人认为哥伦布把 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 破坏他们的文化,掠夺他们的财富,故 A 项正确;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达伽马到达 印度,麦哲伦船队进行环球航行,BCD 项不符合“‘发现’了新大陆”,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点睛】 18. 如下图涉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史实。据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40-1649 年,克伦威尔独揽英国大权 B. 1600 年,詹姆士一世复辟封建王朝 C. 1688 年,发生了“二次革命”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充满了反复和曲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共和国成立”、“封建王朝复辟”、“宫廷政变”、“《权利法案》”等信 息可知,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曲折,D 项正确;克伦威尔在 1649 年后才独揽英国大权,排除 A 项;根据图示可以看出 1660 年封建王朝复辟,排除 B 项; 1688 年爆发了光荣革命,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9. 某班同学排演历史短剧《攻占巴士底狱》,该剧模拟的资产阶级革命场景是 A. 中国的辛亥革命 C. 法国大革命 【答案】C 【解析】 B. 日本明治维新 D. 美国内战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攻陷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C 项正确;中国辛亥 革命、日本明治维新和美国内战中没有攻陷巴士底狱的内容,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20. 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 手工工场的出现 C. 蒸汽机的发明 【答案】D 【解析】 【分析】 B. 珍妮机的使用 D. 大工厂替代手工工场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 30 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提供了 更有效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进入 19 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 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D 项符合题意;13 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 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劳动分工、简单协作,新的生 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出现,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排除 A 项;1765 年,哈格里 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排除 B 项;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点睛】 21. 有人曾生动描述 1830 年的--次旅程:“斯蒂芬森先生带着我和他一起坐在发动机的凳 子上.你看不到任何前进的原因,除了这个神奇的发动机及其飞似的白烟和节奏匀称、不变 的步速。”此次旅程她乘坐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