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北京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及答
案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 10 页,共 24 道小题,满分 7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教育 ID 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1. 清朝的斌椿曾在其游记《乘槎笔记》中描述了一个国家的“古王陵”,其“相连三座,
北一陵极大,志载基阔五里,顶高五十丈”,皆由巨石垒成,外表为“方下锐上”。该古迹
折射出(
)
A. 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C. 古印度森严的种姓制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B. 古巴比伦王国的强盛
D. 佛教创立与向外传播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古王陵’,其‘相连三座,北一陵极大,志载基阔五里,顶高五
十丈’,皆由巨石垒成”,可知与“金字塔”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子塔是古埃及国
王的陵墓,呈锥体状,下底为正方形,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的“金”字, 故被中国人称为
“金字塔”。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因此该古迹折射出古埃及国王
的无限权力。A 项符合题意;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
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排除 B 项;公元前 1600 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有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排除 C
项;佛教创立与向外传播,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点睛】
2. 刻写在下图石柱上的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这一人类宝贵文化
遗产诞生于(
)
A. 黄河流域
B. 两河流域
C. 尼罗河流域
D. 印度河
流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
谟拉比时期的《汉谟拉比法典》,诞生地是两河流域,B 项正确,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点睛】
3. 以下是一位同学准备的课堂讨论发言稿,①处的内容应该是(
)
①__________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无数的财富。但是它在客
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A. 雅利安人入侵
B. 雅典民主政治
C. 亚历山大东征
D. 基督教
的传播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掠夺了
东方世界无数的财富。但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
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C 项正确;雅利安人入侵摧毁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文明,
排除 A 项;雅典的民主政治与题干信息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无数
的财富不符,排除 B 项;基督教的传播与题干信息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掠夺了东
方世界无数的财富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点睛】
4. 下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古代罗马的扩张
B. 法兰克王国的发展
C. 西欧城市的自治
D. 欧洲早
期大学出现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地中海成为这个国家的“内湖”,国家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体现古
代罗马的扩张,A 项正确;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在此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B 项;西欧城市的自
治在此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C 项;欧洲早期大学出现在此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点睛】
5. 1970 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文物中有 5 枚日本银币,币面有“和同开你(bǎo)”
四字。据考证,这批银币铸造于日本奈良王朝元明天皇和同年间(708—714 年)。此银币形
制和中国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 年)的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批银币有助于我们了解
(
)
A. 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B. 日本积极筹划大化改新
C. 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直接影响
D. 日本开始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唐“开元通宝”始铸于 621 年,日本“和同开珎”始铸于 708 年,
可见日本的铸币是仿制唐朝的,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直接影响,C 项正确;材料题干没有体现
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排除 A 项;图片银币铸造于日本奈良王朝元明天皇和同年间,大化
改新是年孝德天皇进行改革,B 项排除;幕府统治是 12 世纪完全,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
廷的征兆、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进 700 年的幕府统治,D 项排除。故选 C 项。
【点睛】
6.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
洲的。这表明(
)
A. 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B. 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向外
广泛传播
C. 阿拉伯人担当起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D. 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
拉伯文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
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可得出,阿拉伯人担当起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C 项正确;阿
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与材料无关,排除 A 项;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并向外广泛传播,与材料无关,排除 B 项;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在材
料中未体现,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点睛】
7. 下图是对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图解,下列选项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庄园以农业为主
B. 庄园以城市为基础
C. 庄园拥有自治的权力 D. 手工工
匠和商人是主要居民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欧洲中世纪庄园示意图”中的文字“耕地”“林地”“草场”“牧场”等可
知庄园以农业为主,结合所学知识,欧洲中世纪庄园实际上是一种农业经济组织形式,A 项
正确;庄园分布在中世纪西欧的农村,并非以城市为基础,排除 B 项;题干并没有体现庄园
拥有自治的权力,排除 C 项;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
奴,而非手工工匠和商人,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8. 欧洲中世纪晚期,一些商人向雇佣劳动者提供原料和统一的生产工具,使他们在同一地
点集中劳动。上述现象反映出(
)
A. 自治城市的出现
B. 商业行会的形成
C. 手工工场的发展
D. 租地农
场的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中世纪晚期,一些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
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常常需要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
场。C 项符合题意;到 13 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
任意征税,排除 A 项;商业行会的产生与当时自治城市的兴起几乎同步而行。正是在城市中
共同的经济利益、政治地位和宗教信仰将商人们聚集在一起,组成行会,排除 B 项;14 世
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
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
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点睛】
9. 有学者指出,14 世纪中叶,意大利人尤其是佛罗伦萨新生的资产阶级觉得自己处在一个
正在告别中世纪的“新时代”,这个时代所涌现的文化标志着古代的“再生”。这些新生的
资产阶级(
)
A. 宣扬禁欲主义
B. 倡导人文主义
C. 主张神权至上
D. 否定古
典文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 世纪中叶,在意大利等地最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下,
出现文艺复兴,倡导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B 项正确;宣扬禁欲主义与文艺复兴不符,排
除 A 项;主张神权至上与文艺复兴不符,排除 C 项;文艺复兴采取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
式,对古典文化既有继承,也有创新,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点睛】
10. 下表①和②处应填写(
)
作者
作品
①__________ 《神曲》
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②_________ 《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A. ①彼特拉克 ②拉斐尔
C. ①但丁 ②米开朗琪罗
B. ①薄伽丘 ②莎士比亚
D. ①但丁 ②莎士比亚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①《神曲》是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作品,②《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
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故 D 项正确;《神曲》是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作品,排除 AB 项;《哈
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点睛】
11. 下图中白色区域为不同时期西方人对世界的认知范围,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丝绸之路开通
B. 郑和七下西洋
C. 新航路的开辟
D. 蒸汽机
的应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地图信息,可知西方人对世界的认知范围,由公元 1 年的欧亚大陆到公元 1600
年欧亚大陆、非洲、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区域明显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C 项符合题意;丝绸之路开通于
公元前 138 年、公元前 119 年,排除 A 项;1405--1433 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
排除 B 项;蒸汽机的应用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点睛】
12. 明朝中后期,葡萄牙人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西班牙和荷兰分别占据了我国台湾
岛的北部和南部。这反映出(
)
A. 封建庄园经济的盛行 B. 早期殖民掠夺的发展 C. 文艺复兴运动的传播 D. 第一次
工业革命的扩展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明朝中后期,葡萄牙人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西班牙和荷兰分别占
据了我国台湾岛的北部和南部。“”可得出,葡萄牙在明朝时已经进行早期殖民掠夺,B 项
正确;封建庄园经济的盛行与材料无关,排除 A 项;文艺复兴运动的传播与材料无关,排除
C 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与材料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点睛】
13. 据统计,1783—1793 年,英国利物浦的奴隶贩子净赚了约 1200 万英镑。到 18 世纪末,
利物浦控制了欧洲 41%,英国 80%的奴隶贸易。当时利物浦的一位作家写道:“人类的血和
肉是我们白手起家的代价。”由此可见(
)
①黑奴贸易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②利物浦最早开始贩运黑人奴隶
③利物浦的兴起以牺牲非洲人民利益为代价
④英国是三角贸易的主要受惠国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A.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1783—1793 年,英国利物浦的奴隶贩子净赚了约 1200 万英镑。到 18
世纪末,利物浦控制了欧洲 41%,英国 80%的奴隶贸易。当时利物浦的一位作家写道:'人类
的血和肉是我们白手起家的代价。'”可得出,黑奴贸易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
利物浦的兴起以牺牲非洲人民利益为代价,英国是三角贸易的主要受惠国,①③④符合题意,
B 项正确;利物浦最早开始贩运黑人奴隶在材料中未体现, ②不符合题意,排除 ACD 项。
故选 B 项。
【点睛】
14. 下图是一幅描绘 1215 年英王约翰与贵族签订《大宪章》的漫画。画中贵族们用《大宪
章》紧紧地裹挟着国王,国王的手脚被牢牢束缚。这幅漫画表现出(
)
A. 贵族推翻了国王的统治 B. 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C.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 国王权
力受到限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15 年英王约翰与贵族签订《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
国王权力受到限制,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D 项正确;贵族推
翻了国王的统治不符合英国史实,排除 A 项;1649 年英国宣布为共和国,与材料无关,排
除 B 项;以 1689 年《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点睛】
15. 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填写(
)
议会召开 处死查理一世 查理二世复辟 ①
1640 年 1649 年
1660 年
1688 年
A. 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权神授”
B. 议会向国王呈递《权利请愿书》
C. 克伦威尔被议会尊为“护国主”
D. 议会迎请玛丽、威廉入主英国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88 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做出决定,废除詹姆士二世,
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住英国,这次政变史称“光荣革命”,D 项正确;詹姆士一
世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已经去世,排除 A 项;议会向国王呈递《权利请愿书》是 1628
年,排除 B 项;克伦威尔被议会尊为“护国主”在处死查理一世后查理二世复辟前,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点睛】
16. 以下反映美国独立的油画,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应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