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北京门头沟区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
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2021 年“5·18 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为进一步了解北
京地区博物馆发展现状,促进“馆校结合”,学校举行“走进博物馆”实践活动。你所在班
级负责制作实践活动手册。
1. 实践活动手册扉页,是同学们搜集的北京地区博物馆导游地图。请你从下面两幅字中选
择一幅作为导游图标题,并说明理由。
选择:_______
理由:_______
2. 手册第一部分,阐明博物馆的功能与意义。下面是同学们找到的一则材料,请帮他们编
辑准确。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是为公众提供知识、
教育和艺术欣赏的文化教育场所,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博物
馆为窗口,能实现研究成果从专业小众向普通大众的转化,能传承中华文明,使文化事业繁
荣兴旺。
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容器,也是一座城市文化形象和精神品格的载.
体。虽然博物馆数量和展陈面积这些“硬指标”很重要,但比“硬指标”更重要的是“软实
力”。人们在博物馆中感受过去、思考现在、憧憬未来,直抵人心的感染力是博物馆最为宝
贵的软实力。一座好的博物馆可以成为城市亮丽的明片,能够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影响力和
知名度。北京这座“博物馆之城”,一如既往地突出保护着传统文化;又以创新的形式,彰
显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时尚特质,让年轻人愿意接近和走进博物馆,在全国博物馆建设与运营
中走在前列。
(1)有同学认为划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藏”应读为“cánɡ”
B.“载”应读为“zài”
C.“明片”应写为“名片” D.“一如既往”应写为“一如继往”
(2)根据语境,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修改:_______
3. 手册第二部分,介绍北京故宫博物院发展现状,请帮他们校对。
故宫博物院(简称“故宫”)成立于 1925 年,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是
中国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截至 2016 年底,故宫文物藏品总数达 186 万余件。为了
使展览效果最优化,故宫在以往展览的基础上,改变思路,不断创新,开创了文物藏品的新
方式,①
展览不再是对文物进行简单摆放,而是通过文字、颜色、声音、图像等进行
艺术再现;同时,通过图录制作、书籍编写、学术研讨、数字影像辅助导览等方式,让观众
在观展时更好地了解展品的文化内涵。
2021 年 11 月 29 日,故宫博物院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
成年人保护法》,故宫决定在原有 6 岁以下或身高 1.2 米以下儿童,②
以及每周二统一
预约的中小学生免费的基础上,试行所有开放日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故宫表示,珍宝馆和
钟表馆一并纳入开放范围,这可以说是一步到位且不留余地....了。作为全国知名的“网红”博
物馆,故宫顺应时代所趋、政之所向,主动向未成年人扩大开放时间、拓宽开放景点,做法
值得肯定。每一位公民,尤其是未成年人有必要走进博物馆,切身感受历史底蕴的厚重,从
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在实施“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数量庞大的博物馆若能有效承接学
有余力的青少年,无疑将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1)有同学对①②两处的标点符号有疑问,你认为这两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①:②、
(2)在编写故宫向未成年人开放的介绍词时,一位同学查阅词典找到“不留余地”的解释:
不留一点空余的地方,用于做事不考虑回旋的空间。请你帮他解释“不留余地”在此处的含
义。
4. 手册第三部分,规划具体的学生活动。为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请你参照已有规划再设
计两种活动形式。
①“我在博物馆作讲解”:介绍某一件馆藏文物。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我在博物馆画文物”:青少年文物绘画大赛。
5. 手册附录,是同学们的活动感想。下面四位同学的活动感想中用了成语或修辞方法,其
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故宫博物院以数字手段为支撑的沉浸式、体验式、参与式、交互式博物馆展项林林总总,
不仅提高了展览的趣味性,还激发了我们参观的兴趣。
B.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是促进世
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场所。
C. 对我们这个群体而言,参观每件历史文物,都意味着开启了一个与文明对话的时空,帮
助我们从最接近的历史之地出发,触摸历史发展的脉搏,聆听了不起的中国故事。
D. 如果说,收藏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博物馆是我们的第二课堂,
期待更多的博物馆像故宫博物院一样,扩大开放,惠及大众。
【答案】1. 选甲,甲是楷书,体现博物馆端庄尊重历史的特点。
(选乙,乙是隶书,体现博物馆的古朴,具有历史文化气息)
2. (1)D
(2)调整语序即可
3. (1)B
(2)在此处指故宫全部展厅向未成年学生免费开放,没有任何保留。
4.
①. “我在博物馆诵珍藏”:为文物写诗并诵读
②. “我在博物馆演经典”:
演绎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朗诵、作文、歌咏、作报告、手抄报、图片展、主题班会等均可)
5. A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书体鉴赏。
【甲】所展示的字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为楷书,选【甲】作为导游图标题符合博物
馆端庄典雅、尊重历史的特点;
【乙】所展示的字体“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为隶书,选【乙】作为导游图标题符合博物馆古朴的特点,体现其历史文化的气息。
【2 题详解】
(1)“一如既往”书写正确,意思是: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故选 D。
(2)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病因:语序不当;应将画波浪线的句中的“能够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知名度”改为
“能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吸引力和影响力”。
【3 题详解】
(1)“展览不再是对文物进行简单摆放,而是通过文字、颜色、声音、图像等进行艺术再
现”与“同时,通过图录制作、书籍编写、学术研讨、数字影像辅助导览等方式”是对“文
物藏品的新方式”的解释,①处应使用起到解释说明作用的“:(冒号)”;
“故宫决定在原有 6 岁以下或身高 1.2 米以下儿童”与“以及每周二统一预约的中小学生免
费的基础上,试行所有开放日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都是故宫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
成年人保护法》的举措,②处应使用“,(逗号)”;
故选 B。
(2)根据语段中“故宫决定在原有 6 岁以下或身高 1.2 米以下儿童,以及每周二统一预约
的中小学生免费的基础上,试行所有开放日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联系题干“‘不留余
地’的解释:不留一点空余的地方,用于做事不考虑回旋的空间”可知,“不留余地”在此
是指故宫全部展厅向未成年学生免费开放,没有例外,没有任何保留。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注意按照“‘我在博物馆+’:……”的格式设计即可。
示例一,“我在博物馆看文物”:讲一讲参观经历。
示例二,“我在博物馆拍文物”:拍摄宝贵珍藏。
【5 题详解】
A.林林总总:形容杂乱众多;形容人或事物众多。在此形容故宫博物馆展项很多,使用有
误;
故选 A。
二、古诗文阅读(共 17 分)
(一)默写。(共 4 分)
6. 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2)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玉盘珍羞直万钱
②. 我寄愁心与明月
③. 沙鸥翔集
④. 锦鳞
游泳
【解析】
【详解】“羞”“直”“寄”“与”“鸥”“鳞”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二)(6 分)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 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 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 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8. 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
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9. 本诗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样,王湾《次
北固山下》中“
,
”两句诗也极富哲理。
【答案】7. B
8. 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
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
景象。
9.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意思是: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
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运用典故“闻笛赋”“烂柯人”,表现诗人因贬谪时间之久,世事
变迁,返回之后内心怅然;“心里却有欣慰之情”表述有误;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画面描绘。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多用修饰性词语描绘画面即可。“沉舟侧畔千帆
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画面示例:波涛滚滚,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
木欣欣向荣。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拓展延伸。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富有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因脱离母腹而渐现,用“生”字将“海日”人格化,
运用拟人的手法;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残”字写出了“海
日(新生事物)”的不可违抗之力。“入”字将“江春”拟人化,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
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入”字表现“江春”几乎是带有强迫的
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表现时交替、暗示时光流转,暗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三)(共 7 分)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为.忠善者
A. 酿泉为.酒
陈.情言事
B. 杂然而前陈.
C. 从.太守游
战则请从.
D. 游人去.而禽鸟乐 去.国怀乡
11.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见义勇为.
一分为.二
慷慨陈.词
新陈.代谢
从.容不迫
从.心所欲
扬长而去. 人去.楼空
)
【甲】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翻译:山间的野味野菜,杂七杂八地摆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宴席啊。
理解:这句话写太守宴席上的菜肴虽然都是就地取材,却丰盛而充满野趣,在一片欢乐的气
氛中,更是别有滋味。
【乙】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理解:宴席非常丰盛,来来往往的滁州人都来向太守敬酒,所以太守喝醉了。
【丙】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
理解:太守 “醉”时既能感受到“禽鸟之乐”,又能与游人同乐;既有“同醉”之乐,又
有独醒之思。
12. 古往今来,很多心系民生的官员得到了百姓的真心拥戴。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欧阳
修为官有哪些爱民之举。
【材料一】
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抱,构小亭
于泉侧,又理其傍为教场,时集州兵、弓手,阅其习射,以警饥年之盗,间亦与郡官宴集于
其中。方惜此幽致,思得佳木美草植之,忽辱宠①示芍药十种,岂胜欣荷②!山民虽陋,亦喜
遨游。今春寒食,见州人靓装盛服,但于城上巡行,便为春游。自此得与郡人共乐,实出厚
赐也。
【材料二】
(节选自《与韩忠献王书》③)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④。或问:“为政宽简,
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
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注:①[辱宠]谦辞,屈辱身份来宠爱。②[荷]承受恩惠。③[韩忠献王]即韩琦,庆历新政的
主持者之一,与欧阳修声气相投。这是一封答谢韩琦送来芍药花的回信,写此信时欧阳修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40 岁,始号“醉翁”。④[民便之]百姓感到安逸。
【答案】10. D
11. 【乙】
12. 示例:修建教练场,训练民兵,以防备饥年出现盗匪之患;不独享甘泉花木之美景,而
与郡人同享共乐;不因求政绩而扰民;为政宽简,与民方便。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
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动词,酿造/动词,做/成为/作为;
B.陈列,摆放/陈述,言说/陈旧/陈述,言说;
C.跟从/跟从/采取/顺随,按照;
D.均为“离开”;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
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
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
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
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甲】:杂然:杂七杂八地;陈:摆放,陈列;该句为判断句,翻译正确;根据“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可知“就地取材”正确,“射者中,弈
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知“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更是别有滋味”
判断正确。
【乙】:苍颜:脸色苍老;颓然:醉醺醺地;该句为判断句,翻译正确;“来来往往的滁州
人都来向太守敬酒”判断错误;根据“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可知向太守敬酒的是“众宾”,不是“来来往往的滁州人”,故
判断错误。
【丙】:其:代词,指大家;乐:快乐,这里指同享快乐;述:记述;以:用;该句翻译正
确;根据“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可知“太守 ‘醉’时既能感受到‘禽鸟之乐’,又能与游人同乐”;根据“醉能同
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可知“既有‘同醉’之乐,又有独醒之思”,故判断正确。
故选【乙】。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理解。
根据【材料一】“又理其傍为教场,时集州兵、弓手,阅其习射,以警饥年之盗”,可知欧
阳修在治理州郡之时,时时处处不忘百姓。在修建小亭的同时,修建教练场,训练民兵,以
防备饥年出现盗匪之患;根据【材料一】“山民虽陋,亦喜遨游。今春寒食,见州人靓装盛
服,但于城上巡行,便为春游。自此得与郡人共乐,实出厚赐也”,可知欧阳修不独享甘泉
花木之美景,而与郡人同享共乐;根据【材料二】“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
所至民便之”,可知欧阳修不因求政绩而扰民;根据【材料二】“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
简者,不为繁碎耳”可知欧阳修为政宽简,与民方便。
【点睛】参考译文: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
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
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
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
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
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
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
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
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
陵欧阳修吧。
【材料一】参考译文:
去年夏末秋初,偶然在州城西南丰山的山谷中寻得一股泉水,水冷味甜。因为我喜欢那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