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12
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一、语文积累和综合运用(25 分)
1. 下面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 驾驭
一气呵成
千钧之力
异想天开
舍生取义
B. 礼骋
天伦之乐
战战兢兢
无原无故
望眼欲穿
C. 盘桓
无精打彩
援疑置理
锦帽貂裘
如座针毡
D. 洋溢
不屑置辨
唠唠叨叨
血雨腥风
取义成仁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B.礼骋——礼聘,无原无故——无缘无故;
C.无精打彩——无精打采,援疑置理——援疑质理,如座针毡——如坐针毡;
D.不屑置辨——不屑置辩;
故选 A。
2. 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B. 2004 年 12 月 26 日发生在印度洋的海啸,给许多旅游者魂牵梦萦....的旅游胜地造成毁灭性
的灾难。
C. 如果台独分子铤而走险....,胆敢制造台独重大事件,那么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无疑会受到
重大影响。
D. 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带到了
融融春光之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此处形容苏州园林“各个
不同”均是出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不同创造,使用正确;
B.魂牵梦萦:形容思念情切。此处形容“旅游胜地”令人向往和眷恋,使用正确;
C.铤而走险:因无路可走或绝望而采取冒险行动。此处形容台独分子不计后果“制造台独
重大事件”,使用正确;
D.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此处形容“一幅梅花图”,使用
不正确;
故选 D。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B. 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
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C. 难道能否认我们的意见是不正确的吗?
D. 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成分赘余,删掉“不要”;
B.句式杂糅,删掉“所致”;
C.前后矛盾,删掉“不”;
故选 D。
4. 下列加点词语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耳顺..之年 ④而立..之年
A. ④③②①
B. ①④③②
C. ②①④③
D. ③②①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①加冠:古时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进入成年 既加冠。
②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
以“垂髫”指儿童。
③耳顺:耳顺之年指六十岁,也为花甲之年。到六十这个年纪,听得进逆耳之言,指人生修
行所能达到的一种高度。
④而立:而立之年是 30 岁,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代表人的三十岁。
小到大排列应为:②①④③。故选 C。
5. 默写。
(1)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行道之人弗受;______________,乞人不屑也。
(4)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
(5)《满江红》(小住京华)中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的危难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
(6)《送东阳马生序》作者陈说自己发奋苦学,不慕同舍生华丽打扮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
(7)《破阵子》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
(8)《江城子》中词人借典故委婉的表达自己期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_?
(9)《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10)《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将士们夜夜思归的心
情,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
【答案】
①. 马作的卢飞快
②.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③. 呼尔而与之
④. 蹴尔而与之
⑤. 俗子胸襟谁识我
⑥. 四面歌残终破楚
⑦. 八年风味徒思
浙
⑧. 以中有足乐者
⑨.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⑩.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⑫. 持节云中
⑬. 何日遣冯唐
⑭. 益慕圣贤之道
⑪.
⑮.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⑯. 人不寐
⑰. 将军白发征夫泪
【解析】
【分析】
【
详
解
】
注
意
“作”“辟”“尔”“蹴”“襟”“残”“徒”“奉”“赢”“遣”“慕”“寐”“征”
的书写正确。
二、阅读理解(45 分)
(一)(7 分)
古诗赏析《破阵子》,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 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_____________;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____________;从语
言风格上看是___________。所以词作者在题目中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7.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描绘了梦回营垒、连营分炙、沙场点兵、杀敌报国等壮阔的场景,表达了词人的
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B. 上片前两句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这是词人曾经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刻画
了一位英雄意气风发的典型形象。
C. 上片后三句描述了词人的梦境,表明词人仍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
立功业。
D. “可怜白发生”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充满词人壮志不
遂的抑郁、愤慨。
8. 赏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答案】6.
①. 军旅生活(军营生活、战斗场面)
②. 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爱
国激情、壮志难酬)
③. 刚健(豪放、壮美、壮丽)
7. B
8.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将士们分牛肉的欢乐,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
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军营里摆出了将士们享用的牛肉,各种乐器奏
响了悲壮粗犷的战歌,显现了军容的整齐、壮观,将们欢欣鼓舞。)(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
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
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开头两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
剑,仔细地抚视着。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
二、三两句,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下片前两句写义军在作战时,奔驰向前,英勇杀敌;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响声。“了却君王天
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
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最后一句
“可怜白发生”,意思是说: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
与现实的矛盾。
这首词气势磅礴,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壮志豪情,能够代表作者的豪放风格。
据此可知,(1)应填:军旅生活(军营生活、战斗场面),(2)应填: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爱国激情、壮志难酬),(3)应填:刚健(豪放、壮美、壮丽)。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上片前两句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理解出错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
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
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作者带着这
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此句意为:将鲜美的牛肉分赏给战士烤吃,军乐队演奏的雄壮乐曲激动人心。从修辞手法看,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式;从内容上看,写出了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
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突出地表现了军容的威武雄壮和战前高昂的战斗情绪。
(二)(11 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
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
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
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曾子衣①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③衣。”曾子不受。反,复往,
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
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
以全④其节也。”
(选自《说苑》)
【注】①衣:穿。 ②致邑:给一座城。 ③修:整治,治理,这里有“添置”的意思。④全:
保全。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
(2)曾子不受.___________
(3)纵子.有赐________
10.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11.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第一句写鱼和熊掌,是为了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引出生和义的论题。
B. [乙]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以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人物形象鲜明。
C. [甲]文主要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舍生取义”。
D. [甲]文的体裁是议论文,论点是舍生取义;乙]文的体裁是记叙文,通过讲述故事,告诉
我们无功不受禄、要自食其力的道理。
12.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
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
【答案】9.
①. 同“向”,先前、从前
②. 接受
③. 指国君
10. (1)对于优厚的俸禄(高位厚禄)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高
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2)这又不是先生您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您的,您为什么不接受?
11. C
12. (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解析】
【分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乡:同“向”,先前、从前;
(2)句意为:曾子坚决不接受。受:接受;
(3)句意为: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子:指国君。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
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辩:同
“辨”意为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
(2)重点词语:于:向。献:封赠,献给。奚:何,为什么。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分析错误。根据中心句“此之谓失其本心”,选文的
结论是贪生怕死就是“失其本心”。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据补充和名言积累。选取名人名言中具有家国情怀或舍生取义的句子即可。
示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点睛】参考译文
甲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
鱼而选取熊掌了。……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
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
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
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
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
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乙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片地,说:“请先生用封地内
的财富来买一些好衣服吧。”曾子坚决不接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
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曾子说:“我
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接受东西的人显
露骄色。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
吗?”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从曾参的话来看,是足够用来
保全他的气节操守的。”
(三)名著阅读(6 分)
13. 《简·爱》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主人公在四个主要地方的生活,这四个主要地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舅妈家里(盖茨海德府) ②. 洛伍德学校
③. 桑菲尔德庄园
④.
圣约翰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作
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
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
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简爱生活过的四个地方,按情节发展排序如下:
(1)舅妈家(简•爱的儿童时代在此度过)。
(2)洛伍德学校(其实就是孤儿院,简•爱从舅妈家出来后被送到这)
(3)桑菲尔德庄园(简•爱从孤儿院离开后,来到这座庄园担任家庭教师一职)
(4)圣•约翰家(简•爱在一个雨夜离开了庄园,沿途流浪,后来被圣•约翰牧师收留在家里,
后来发现圣•约翰是简爱的表哥)
14.《简·爱》中的女主人公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东家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