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
真题及答案
倾听与思考。同学们,请认真听录音两遍,之后完成下列选择题。
1.2001 年至 2018 年间,约 74%的自然灾害与水有关,包括( )和洪水。
A.干旱
B.地震
C.火灾
D.海啸
2.到( )年,近四分之一的儿童将生活在极度缺水的地区。
A.2030
B.2040
C.2045
D.2070
3.______都会对水源造成破坏或污染。(多选)
A.洪水
B.气温上升
C.海平面上升
D.使用太阳能供水系统
4.下列关于水对儿童健康和生存的影响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4.5 亿儿童生活在水资源高度脆弱的地区,水资源不够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B.每天都有 700 余名五岁以下儿童死于因水资源不足、环境卫生差等导致的腹泻。
C.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包括与水和环境卫生相关的疾病。
D.高效用水、科学用水,可以更好地保护儿童的健康,挽救他们的生命。
积累与运用。
1. 拼一拼,写一写。
(1)餐厅 gǎi shàn _______了服务后,生意 zhú jiàn _______好了起来。忙碌了一天的她,
yī jiù _______热情 zhāo dài _______每一位客人,让他们 yú kuài _______用餐,mǎn yì
_______地离开。
(2)要不是他身体 qiáng zhuàng _______,那样持续地 pí láo _______作战,kǒng pà _______
他早就倒下了。
【答案】 ①. 改善
②. 逐渐
③. 依旧
④. 招待
⑤. 愉快
⑥. 满意
⑦. 强壮
⑧. 疲劳
⑨. 恐怕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根据语境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一读,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要做到规
范、正确和美观。
改善:“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书写时注意各部分占位。
逐渐:“逐”半包围结构,先写“豕”后写“辶”。
依旧、愉快、强壮、满、怕: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书写时注意各部分占位。
招待:“待”偏旁是“彳”,注意别写成“亻”。
疲劳:“疲”半包围结构,注意各部分占位。
2. 给下列句子中的字词选择正确读音或字形,打“√”。
(1)每年农(历 厉)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江面上就会出现白浪翻滚、风号(háo hào)浪
吼的奇观。
(2)爬山虎的叶子(均 钧)匀地铺满墙壁,爬山虎的脚也弯曲(qū qǔ)着贴在墙上。
【答案】(1)历 háo
(2)均 q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选择正确的字音、字形。
历:①经历;经过。②统指过去的各个或各次 。③ 遍;一个一个地。④ 推算年月日和节
气的方法;历法。⑤记录年月日和节气的书、表等 。
厉:①严格。②严肃;猛烈。
农历:①我国的传统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就叫阴历。平年 12 个月,大月 30 天,小
月 29 天,全年 354 天或 355 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在 19 年里设置
7 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 383 天或 384 天。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叫夏历。
也叫旧历。②农业上使用的历书。
号:[hào]①名称。② 原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别号,后来也指名以外另起的字。③军队或乐
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④ 用号吹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háo]①拖长声音大声叫唤。②大声哭。
风号浪吼:形容风浪很大,比喻险恶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
均:平;匀;相等。
钧:①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是一钧。②制陶器所用的转轮。③敬辞,用于有关对方的事
物或行为(对尊长或上级用)。
曲:[qǔ]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
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
[qū]①弯曲(跟“直”相对)。②使弯曲。 ③弯曲的地方。④ 不公正;无理。
弯曲:(形)不直。
3. “可怜”一词在词典中有以下解释:①值得怜悯;②怜悯;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
值得一提;④可爱。给下列句子中的“可怜”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
(2)她看着桌上可怜..的几个硬币,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那件礼物。_____
(3)这只小猫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很可怜..。_____
【答案】
①. ④
②. ③
③. 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词。
(1)可怜:可爱的意思。故选④。
(2)可怜:指硬币的数量少。故选③。
(3)可怜:值得怜悯的意思。故选①。
4. 先将下列四字词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七 _____八 _____
_______不平
鸦雀 _______
腾 _____驾 _____
神 _____妙 _____
随 _____而 _____
(1)请从上面第一行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写一写你所想到的画面。 ____________
(2)选词填空。
①我最喜欢的神话人物是孙悟空,他有 _________的本领,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
②蟋蟀是不肯 _________的,无论是对住宅进行选址还是修建,它们的要求都很高。
【答案】
①. 手
②. 脚
③. 愤愤
④. 无声
⑤. 云
⑥. 雾
⑦.
机
⑧. 算
⑨. 遇
⑩. 安
⑪. 鸦雀无声:上课铃响了,班里的同学们还在大
声喧哗,当老师踏进教室后,班里立刻安静下来,连掉根针的声音也能听得到。 ⑫. 腾
云驾雾
⑬. 随遇而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词语、选词填空。
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愤愤不平: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腾云驾雾:乘着云雾,腾空飞行。形容奔驰迅速。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1)结合所给四字词语,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如:七嘴八舌:这一
群人都在争着说话,你一句我一句,互不相让,此起彼伏,嘴多口杂,搞得主讲的人无可奈
何。
(2)①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我最喜欢的神话人物是孙悟空,他有乘着云雾,腾空飞行的
本领,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故选“腾云驾雾”。
②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蟋蟀是不肯顺应环境,无论是对住宅进行选址还是修建,它们的要
求都很高。故选“随遇而安”。
5. 诗句积累与运用。
(1)诗中有美景:王维诗中“返景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领略到日落时分山林的
宁静之美;白居易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让我们欣赏到秋天月夜的清新之
美。
( 2 ) 诗 中 有 哲 理 :“ _________ 三 分 白 , ____________ ” 让 我 们 懂 得 万 物 各 有 所 长 ;
“____________,只缘 __________”告诉我们,从整体观察才能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3)“一场秋雨一场寒,____________”,劳动人民用经验告诉我们随着天气的变冷要及时
添加衣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笃行之”,先人用充满智慧的语言
教导我们如何做学问。
【答案】
①. 入深林
②. 复照青苔上
③. 露似真珠月似弓
④. 梅须逊雪
⑤. 雪却输梅一段香
⑥. 不识庐山真面目
⑦. 身在此山中
⑧. 十场秋雨要穿
棉
⑨. 博学之
⑩. 审问之
⑪. 慎思之
⑫. 明辨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谚语俗语。
(1)书写时注意“深”“苔”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露”“似”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逊”“输”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庐”“身”的正确写法。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3)书写时注意“场”“棉”的正确写法;“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的意思是:
立秋之后差不多两个半月的时间就是立冬了,在这期间下一场雨就会感觉天气越凉,要是下
了十场秋雨的话那就意味着要加厚衣服了。”
书写时注意“博”“慎”“辨”的正确写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意思是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
阅读与理解。
★课内文段考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
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
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节选自《观潮》
6. 文段中的“白线”是指( )
A. 白色的沙滩
B. 宽阔的潮头激起的白色水花
7. 从“再近些”可看出这一段是按照_________的观察顺序来写潮水的。主要从_______和
_______两方面写了潮来时的景象。
8. 用横线画出文段中与诗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内容相关的句子。
【答案】6. B
7.
①. 由远及近
②. 样子
③. 声音
8.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
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
根据文中“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可知,本段中的“白线”指
宽阔的潮头激起的白色水花。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顺序、对文段内容的概括。
阅读文段可知,从“再近些”一词可知这一段是按照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来写的。
根据文中“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可知,本段是从样子和声音两方面来写
潮水来时的景象的。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诗句意思是八月
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可知描写了浪潮
如万马奔腾,汹涌而来的画面,结合文段内容,文段中与之对应的句子是:再近些,只见白
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
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课外选文:
__________
①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到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靴的老猎人在青藏
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捕获猎物卖来的钱,除
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②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③有一天早晨,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杯酥油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
的对面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大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食。
④沉睡一夜的他立即来了一股劲,转身回帐篷拿来了猎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
那只肥大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
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的眼中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
手不由地松了一下。但他毕竟是个老猎手了,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
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上。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⑤次日,老猎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藏羚羊进行了开膛扒皮。藏羚羊的腹腔在刀刃下
打开了,老猎手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
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
⑥这时候老人全明白了——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当天,
老人没有出猎,他在山坡上挖了一个大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的孩子一起掩埋了。同时埋
掉的还有他的猎枪……
⑦从此,老猎人消失在藏北草原上,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选自《世界经典神话大全集》)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9. 仔细读一读文章的第③﹣⑥自然段,在下面的横线上写清楚故事的发展顺序。
发现藏羚羊→_______藏羚羊→_______藏羚羊→_______藏羚羊
10.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多
选)
A. “杀生”是因为老猎人的身份,他需要以打猎为生,但他把更多的钱用来救济朝圣者,
可以看出他的“慈善”。
B. “杀生”与“慈善”是矛盾的,一个杀生的人怎么可能是慈善的呢?从他猎杀藏羚羊这
件事就可以看出他的残忍。
C. 这句话是对老猎人真实的写照,下文通过具体的事例也体现了这个特点。我觉得老猎人
本性是慈善的,从“心头一软”“不由地松了一下”等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D. 这句话在文中没有作用,对它的理解又存在争议,我觉得可以删去。
12. 联系上下文,第⑤自然段中令老猎人“忐忑不安”和“吃惊地叫出了声”的原因是什么?
老猎人为什么在草原上消失了?__________________
13. 下列哪个标题最.适合这个故事( )
A. 被埋没的猎枪
C. 神圣的跪拜
B. 草原上的慈善
D. 藏羚羊之死
【答案】9.
①. 猎杀
②. 剖开
③. 掩埋
10. 老猎人猎杀藏羚羊最后又埋葬藏羚羊。
11. AC
12. 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
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
己下跪。在神圣的母爱面前,老猎人的良心受到谴责,他内疚、悔恨,决心从此不再猎杀无
辜的生命,所以在草原上消失。
13. C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顺序的理解。
结合文中第③到第⑥自然段中“突然瞅见几步之遥的对面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大的藏羚羊。”
“但他毕竟是个老猎手了,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
在地上。”“次日,老猎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藏羚羊进行了开膛扒皮。”“当天,老人没有
出猎,他在山坡上挖了一个大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的孩子一起掩埋了。”可知,本段按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发现藏羚羊→(射杀) 藏羚羊→(解刨)藏羚羊→(掩埋)藏羚羊。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第④段中“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大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
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的眼
中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地松了一下。但他毕竟是个老猎手了,他
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上。”和第六段中“这时
候老人全明白了——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当天,老人没有出
猎,他在山坡上挖了一个大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的孩子一起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
的猎枪”可以确定此处指的是:他猎杀藏羚羊最后又埋葬藏羚羊。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②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的介绍来理解,即“捕获猎物卖来的钱,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
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可以确定 A 正确。
根据第④段中“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大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
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的眼
中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地松了一下。但他毕竟是个老猎手了,他
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上。”和第六段中“这时
候老人全明白了——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当天,老人没有出
猎,他在山坡上挖了一个大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的孩子一起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
的猎枪”可以确定 C 项正确。
故选 A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
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
从“老人没有出猎,他在山坡上挖了一个大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的孩子一起掩埋了。同
时埋掉的还有他的猎枪……”可知,老猎人打了一辈子猎,猎捕藏羚羊是自己的生存和职业,
但是面对母羊的跪拜,唤醒了老猎人内心的慈善,感化了老猎人,这件事也使得老猎人最终
放下猎枪,从此洗手不再打猎。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