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
真题及答案
1. 看拼音,写词语。
guàn gài ______ chè huàn ______ biàn zi ______ fā chàn ______ ào mì ______
2. 哪一个字的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
)
A. 避
B. 壁
C. 臂
D. 僻
3. 哪一个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
)
C. 冠.冕堂皇
A. 张冠.李戴
4. 皛(xiǎo)这个字的意思最有可能是哪一种?(
B. 衣冠.楚楚
)
D. 世界冠.军
A. 天气晴朗
B. 皎洁明亮
C. 长相俊美
D. 皮肤白皙
5.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中的“堙”意思是什么?(
)
A. 填塞
B. 淹没
C. 投放
D. 安置
6. 下列词语组合中,意思相似的是哪一组?(
)
A. 捅娄子 挑大梁 B. 走后门 开绿灯 C. 占上风
碰钉子
D. 出风头 泼冷
水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是哪一句?(
)
A. 我们的意思..是去爬山,那你的意思..呢?
B. 许多昆虫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也不可惜,而蟋蟀的住宅可是下了功夫..的。
C. 满池的荷花姿态..各异,瞧!那一株傲然挺立,显得格外有姿态..。
D. 今年雨水充沛,滋润..着青青的草原,牧民们的生活过得真滋润..啊。
8. 与成语“提心吊胆”的意思不同的是哪个词?(
)
A. 胆战心惊
B. 明目张胆
C. 心惊肉跳
D. 坐立不安
9. 小明在运动会的赛跑中没获得名次,但他的写作能力很强,下列哪一项最适合劝慰
她?(
)
A. 尺有所短,寸有所短。
B.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D.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10. 按原句补写古诗文。
①______,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②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王翰《凉州词》)
③嫦娥应悔偷灵药,______。(李商隐《嫦娥》)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1. 有大智慧的人常把生活哲理写进诗里、融进俗语里。如:《尚书》中“好问则裕,
______。”和《雪梅》中“______,雪却输梅一段香。”说的都是谦虚与气量之理;《题
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______。”则强调全方位看问题之理。
12. 朋友惜别是不舍的,留恋的,道一句珍重,已是各自天涯。能表达送别时依依不
舍之情的诗句有:“______,______。”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诗人凝望江河湖海,赋
予了水以不同的情感和不朽的灵魂。这类与水有关的诗句有:______。
13. 阅读小古文,完成小题。
虫
ㅤㅤ虫,动物之小者也,种类甚多。或高飞空际,或跂[1](qí)行地上,间有游泳于水中
者,其生殖最易。性畏寒,冬日霜雪降,虫多死。有不死者,深伏土中,不饮不食,名曰蛰
(zhé)。及春暖,蛰者复出,死虫之遗卵,亦先后孵化。
ㅤ 蚕吐丝,蜂酿蜜,此虫之宜饲育者也。书生蠹[2](dù),木生蛀,螟(míng)、蝗能害稼,
蚊、蝇、蚤(zǎo)、虱(shī)能害人,此虫之宜杀除者也。
【注释】[1]跂:指虫子爬行。[2]蠹:一种虫。
(1) 文中捉到的“宜杀除者”不包括哪种虫? ______
A.数
B.蜂
C.蚤
D.螟
(2) “或高飞空际,或跂行地上”的“或”意思是什么? ______
A.或者
B.有的
C.要么
D.某些
(3) 试着推测本文中多次提到的“者”,具体指代什么? ______
A.指代人
B.指代事
C.指代虫
D.以上都有
(4) 被寒冬冻死的虫子,它的遗卵在春暖时节会怎样? ______
A.冻死
B.杀除
C.蛰伏
D.孵化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5) 与“游泳于水中”构句方式不一致的是哪一句? ______
A.女娃游于东海
B.群儿戏于庭
C.师不必贤于弟子
D.以堙于东海
(6) 对短文的理解,以下最符合原文意图的是哪一句? ______
A.虫本领强大,飞天遁地游水无所不能。
B.虫生命力顽强,深埋土中也不会死
C.根据虫与人类的关系,可分为宜饲育者和宜杀除者。
D.虫“性畏寒”,冬天是捕杀虫最好的时机。
(7) 短文主要运用了下面哪种方法来介绍虫子? ______
A.打比方来说明;
B.分类别进行说明;
C.列举具体数字说明;
D.以上都有
(8) 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及春暖,蛰者复出,死虫之遗卵,亦先后
孵化。”这一句的意思。 ______
14. 阅读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对比阅读
【文段一】
ㅤㅤ①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现在为了研
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ㅤㅤ②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
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
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
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
上弹琴。
ㅤㅤ③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
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文段二】
ㅤㅤ蟋蟀俗名“蛐蛐”。体形微扁,头部圆形,触角长,呈线状。有翅时,翅平叠于躯体上。
多数体色呈褐色或者黑色,深浅不一。雄虫利用位于前翅基部的脊产生求偶鸣声。多数雌性
的产卵器很显著,呈筒状或针状。
(《蟋蟀的住宅》节选)
(1) 从文段一第②自然段中可知道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蟋蟀巢穴的特点?(多项选
(《昆虫》节选)
择) ______
A.选址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B.样子
C.环境
D.工具
(2) 蟋蟀绝不吃洞口那丛草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
A.那丛草不好吃。
B.那丛草可以遮阳。
C.那丛草可以遮蔽洞的出口。
D.以上都不是。
(3) 根据内容描述选出正确的蟋蟀住宅图。 ______
(4) 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
A.首尾呼应
B.概括全文
C.承上启下
D.吸引读者
(5) 下面对蟋蟀的住宅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A.它的住宅小而精巧。
B.它的住宅不容易被发现。
C.它的住宅外部十分平坦。
D.它的住宅内部简朴、清洁、湿润。
(6) 哪个不是蟋蟀的外形特点? ______
A.体型扁
B.头部圆
C.触角短
D.呈线状
(7) 以下哪一个句子所描写的特点在【文段二】中也有介绍? ______
A.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B.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
C.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D.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8) 请你根据【文段一】与【文段二】的内容,为蟋蟀制作一张昆虫名片。(形态特征
和生活习性各写三个)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昆虫名称:蟋蟀
别名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______
______
______
15.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西游记》里的生物高科技
01 克隆出来的对手
ㅤㅤ六耳猕猴变出的孙悟空,不光外表完全一致,竟然连孙悟空多姿多彩的前半生经历都了
如指掌,这就奇了——一般来说,假冒者毕竟是假冒者,总有破绽,但在请求多路神仙辨别
时,悟空拿出一条条昔日证据,六耳都能应对自如。而且,他怎么可能对孙悟空如此了解呢?
即使是涉及不可为外人道的隐私,他也会知道,这是为什么呢?经过深入思考,我得出一个
答案:如来佛祖那帮人,早就看孙悟空太狂妄,觉得很不顺眼,所以掌握了克隆技术,克隆
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他”专门来 ( ) 的!
02 基因转变术
ㅤㅤ《西游记》里面的神仙妖精大多都会“变”。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八戒有三十六变,沙
僧有一十八变。这种“变”术,就是基因转变技术。孙悟空可以随时变成铁扇公主,变成牛
魔王,变成高翠兰,变成瞌睡虫。并且他的操作方式超级简单,要么“摇身一变”,要么抹
一下脸,根本不需要借助高精尖仪器。不光神仙会“基因转变术”,妖精大多也会。那白骨
精不光能变成一家三口,还能把蛤蟆变成馒头,这还涉及到不同物种的基因呢。可见,谁的
科技水平高,谁就法力无边。
03 瞬移技术
ㅤㅤ我们都知道,孙悟空跑得非常快,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现在,高铁已经快到匪夷所
思的地步了,才四百多公里每小时;飞机也不过是 800-1288 千米每小时,他孙悟空的速度
比火箭升空还快,所以这本领不简单!可这技术是跟菩提祖师学的。这证明了菩提祖师极有
可能来自外太空一个科技水平发达的星球。可能他在翻跟头时一不小心翻到了地球,看这山
清水秀的地方还挺好玩,就留下来办了个“科学实验培训班”,招收了孙悟空这么一个徒弟
作他的接班人。
(1) 语段 01 中提到的“不顺眼”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
A.不好看
B.眼睛不舒服
C.心中不满
D.嫉妒
(2) 根据语段 01 的叙述,对“克隆”最恰当的解释是哪一项? ______
A.复制
B.模仿
C.繁殖
D.遗传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3) 根据上下文,推测语段 01 中如来佛祖克隆假悟空的目的,选填在文中括号里。
A.取真悟空的性命
B.磨磨他的锐气
C.找个强者揍他一顿
D.以上都有可能
(4) 根据语段 02 的描述,《西游记》中掌握“基因转变术”的人物,最不可能的是谁?
______
A.猪八戒
B.沙和尚
C.白龙马
D.唐三藏
(5) 文中没有详细描写过以下哪一项科学技术? ______
A.使用高精尖仪器
B.克隆
C.基因转变
D.瞬移
(6) 对“可见,谁的科技水平高,谁就法力无边”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______
A.吴承恩实际上是一名优秀的古代科学家,《西游记》描述是真实发生的;
B.用现代技术的角度看西游记里的神奇法力,都是优秀科技成果的神奇集合;
C.现代科学技术完全可以让我们也过上《西游记》里神奇而魔幻的生活。
D.以上全部选项。
(7) 以下哪一类期刊最有可能转载这篇文章? ______
A.《生活百科》
B.《儿童文学》
C.《我们爱科学》
D.《人与自然》
(8) 想象一下:你最想拥有哪一项技术,理由是什么?
______
16.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ㅤㅤ为了满足人民群众“逛”博物馆的需求,我国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云”
展览,让广大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参观了展馆。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线上展览资源包:
北京市:①中国国家博物馆“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
②抗日战争纪念馆“伟大胜利,历史贡献”展;③故宫博物馆“紫禁城里过大年”展
黑龙江省:④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烈士事迹陈列”展
浙江省:⑤良渚博物馆“良渚文明”展;⑥南湖革命纪念馆网上展馆
江苏省:⑦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大屠杀史实”展
山东省:⑧孔子博物馆“大哉孔子”展
广东省:⑨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网上展馆
甘肃省:⑩敦煌研究院“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展
四川省:⑪三星堆博物馆“ ______ ”展
上海市:⑫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网上展馆
【材料二】
ㅤㅤ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近期,神秘的三星堆考古备受瞩目,在各平台引发霸屏
之势。自今年 3 月 20 日央视新闻频道推出《三星堆新发现》直播特别节目后,四川广
汉三星堆连开 6 个祭祀坑“盲盒”,上百万网友在线观看发掘直播,见证三星堆文物出
土过程。深圳市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了文物出土过程。在观看完直
播后,同学们感受到了古蜀国文化的魅力及其神秘。金面具残片、金箔、眼部彩绘铜头
像、巨型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文物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如图所示)
【材料三】
“三星堆青铜人像: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陶鹰鼎:陶,醉了 6000 年……”这些穿
越古今的宣传文案,出自《如果国宝会说话》这部文物纪录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全
方位的科技加持,助推片子大获成功,让网友直呼“充电 5 分钟,穿越数千年”。
(1) 北京市线上展览资源包没有哪个博物馆? ______
A.中国国家博物馆
B.抗日战争纪念馆
C.首都博物馆
D.故宫博物院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2) 想了解抗日战争相关历史,可以浏览哪几个省市的博物馆线上展览? ______
A.北京、黑龙江、江苏
B.北京、四川、江苏
C.北京、山东、江苏
D.北京、甘肃、江苏
(3) 想了解莫高窟,应当去哪个博物馆? ______
A.良渚博物院
B.孔子博物馆
C.三星堆博物馆
D.敦煌研究院
(4) 下列哪个说法不正确? ______
A.紫禁城一般指北京故宫
B.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C.南湖革命纪念馆在江苏省
D.孔子的故乡在山东省
(5) 下列哪个文物不属于三星堆文物? ______
A.青铜神树
B.马踏飞燕
C.金面具残片
D.青铜面具
(6) 下列哪个词语不是用于形容三星堆的? ______
A.震惊中外
B.备受瞩目
C.历史悠久
D.天籁之声
(7) 结合【材料二】,为【材料一】的四川省“云”展览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______
A.青铜的对话:黄河与长江流域商代青铜文明展
B.远古四川——史前时代的四川
C.山高水长物象千年——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与交流
D.探寻古蜀文明——揭开沉睡千年的神秘面纱
(8) 《如果国宝会说话》邀请你为三星堆出土文物写一句文案,请选择某一件文物并以
第一人称口吻叙述。
______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