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郑家庄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郑家庄小学人教版三年 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70 分钟完成) 一、计算(共 28 分) 1. 直接写出得数。 400 7  1 5   3 5 120 2  32 5  48 3  0 539  200 5  300 2 3    201 4  3 7 5 7   【答案】2800;160;16;0;804; 4 5 【解析】 ;60;40;1800; 2 7 【详解】略 2. 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250 8  630 6  【答案】2000;1232;3776; 4 308  ※752 5   8 472  105;150……2 【解析】 【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 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 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求出 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除法验算时用商乘除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有余数时,用商乘除数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 被除数。 【详解】250×8=2000 4×308=1232 8×472 =3776 2 5 0 8  2 0 0 0 630÷6=105 3 0 8 4  1 2 3 2 752÷5=150……2 4 7 2 8  3 7 7 6
6 1 0 5 6 3 0 6 3 0 3 0 0 5 1 5 0 7 5 2 5 2 5 2 5 2 验算:  + 1 5 0 5 7 5 0 2 7 5 2 二、填空(第 12 题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27 分) 3. 在算式□63÷8 中,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 );要使商是两位数,□里 最大填( )。 【答案】 ①. 8 ②. 7 【解析】 【分析】要使商是三位数,则□≥8,要使商是两位数,则□<8,据此解答即可。 【点睛】要使商 是三位数,则□≥8,最小是 8; 要使商是两位数,则□<8,最大是 7。 【详解】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4. 下图中的涂色部分表示 32,整个图形表示( )。 【答案】192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可得整个图形表示的数等于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数的 6 倍,所以用图中 的涂色部分表示的数乘 6,求出整个图形表示多少即可。 【详解】32×6=192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出整个图形表示的数等于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数的 6 倍,再 用乘法计算。 5. 如下图,空杯重 120 克,1 号杯重 320 克。 1 号杯中的黄豆重( )克。2 号杯中的黄豆大约重( )克,3 号杯中的黄 豆大约重( )克。
【答案】 ①. 200 ②. 400 ③. 600 【解析】 【分析】(1)用 320 减去 120,求出 1 号杯中的黄豆重多少克; (2)2 号杯中的黄豆大约是 1 号杯中的黄豆的 2 倍,用 1 号杯中的黄豆的重量乘 2,据此解 答; (3)3 号杯中的黄豆大约是 1 号杯中的黄豆的 3 倍,用 1 号杯中的黄豆的重量乘 3,据此解 答。 【详解】(1)320-120=200(克),1 号杯中的黄豆重 200 克; (2)200×2=400(克),2 号杯中的黄豆大约重 400 克; (3)200×3=600(克),3 号杯中的黄豆大约重 600 克。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 1 号杯中的黄豆的重量,再进一步解答。 6.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身高 125( ),一天,他在超市买了一个重 6( )的西瓜,还买了一个 乒乓球重 4( )。 【答案】 ①. 厘米##cm ②. 千克##kg ③. 克##g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计量小明的身高,数据 是 125,单位是厘米;计量一个西瓜的重量,数据是 6,单位是千克;计量一个乒乓球的重 量,数据是 4,单位是克,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小明身高 125 厘米,一天,他在超市买了一个重 6 千克的西瓜,还买了一个乒乓球 重 4 克。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的选择。 7. 在括号里填上“>”“<”或“=”。 5100 克( )5 千克 10 克 678 9 0   ( )678 9 1 3 419 52 ( ) 492 21 96 2 4   ( )96 8 1 ( 6 ) 1 5  3 5 )  1 4 5 5 ①. > ( 【答案】 【解析】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分析】(1)1 千克=1000 克,据此把 5 千克 10 克换算成克作单位,再比较大小;
(2)0 乘任何数都等于 0; (3)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4)计算出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 (5)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 (6)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计算出两个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 小。 【详解】(1)5 千克=5000 克,5000 克+10 克=5010 克,5100 克>5010 克,故 5100 克> 5 千克 10 克; (2)678×9×0=0,0<678÷9,故 678×9×0<678÷9; (3) 1 6 < 1 3 ; (4)419+52=471,492-21=471,故 419+52=492-21; (5)96÷2÷4=96÷(2×4),故 96 2 4 (6) 1 5  = 3 5 4 5 , 4 5  = 1 5 3 5 , 4 5 > ,故   =96 8 ; 3 4 5 5  > 1 5 3 5  。 1 5 【点睛】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 比较。算式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口算或估算出结果再根据结果进行比较,或先找规律或性质, 然后再根据规律或性质进行比较。 8. 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地排成一行,★有 12 个,▲最多有( )个, 最少有( )个。 【答案】 ①. 12 ②. 11 【解析】 【分析】如果开头和结尾都 是★,则▲比★少一个,▲最少有(12-1)个;如果结尾是▲, 则▲和★一样多,最多有 12 个。 【详解】12-1=11(个) 所以,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地排成一行,★有 12 个,▲最多有 12 个,最少有 11 个。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间隔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9. 一张长方形纸对折 1 次,得到的图形大小是整张纸的( );如果连续对折 4 次, 得到的图形大小是整张纸的( )。 1 2 ②. 1 16 【答案】 ①. 【解析】 【分析】一张长方形纸对折 1 次,把它平均分成了 2 份,得到的图形大小是整张纸的 1 2 ;
要求把一张长方形的纸连续对折 4 次,得到的图形大小是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要先求出把这 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因为每对折一次份数就扩大到原来的 2 倍,对折 4 次,份数变为 2× 2×2×2;据此解答。 【详解】一张长方形纸对折 1 次,把它平均分成了 2 份,得到的图形大小是整张纸的 1 2 ; 当把一张长方形的纸连续对折 4 次时,总份数是:2×2×2×2=16(份),得到的图形大小 是整张纸的 1 16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的意义,解答的关键是先求出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 1 次、把一张长 方形的纸连续对折 4 次的总份数。 10. 用 6 个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也可能是( )厘米。 【答案】 ①. 14 ②. 10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拼成的长方形,长 6 厘米,宽 1 厘米;或长 3 厘米,宽 2 厘米,再根据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出周长即可。 【详解】① 长:6 厘米,宽 1 厘米 周长:(6+1)×2 =7×2 =14(厘米) ② 长:3 厘米,宽 2 厘米 周长:(3+2)×2 =5×2 =10(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明确拼组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宽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11. 用两个长 7 厘米,宽 3 厘米的长方形重叠成下边的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是( ) 厘米。
【答案】28 【解析】 【分析】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将图形的四条边分别平移后,图形的周长就是边长为 7 厘米的 正方形的周长,再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平移后的图形如下: 7×4=28(厘米) 则这个图形的周长是 28 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利用平移巧算图形的周长,将求组合图形的周长转化成求正方形、长 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12. 把 2、3、5、7 四个数分别填入□。要使积最大□□□×□,要使积最小□□□×□。 【答案】532×7;357×2 【解析】 【分析】要使积最大,大的数要放在高位,小的数放在低位,并且三位数的百位上的数与一 位数乘积要最大,有 732×5 和 532×7 两种算式,计算出这两种算式的积,再比较大小; 要使积最小,小的数放在高位,大的数放在低位,并且三位数的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乘积要 最小,有 257×3 和 357×2 两种算式,计算出这两种算式的积,再比较大小。 【详解】732×5=3660,532×7=3724,3660<3724,则积最大的是:532×7; 257×3=771,357×2=714,771>714,则积最小的是:357×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位数乘一位数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3. 张晓从图书馆借来一本《数学故事》,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3 7 ,第二天看了剩下的一半,     ,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看了全书的     , 其余的第三天看完,她第三天看了全书的 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了全书的     。 2 7 ; 5 7 ; 1 7 【答案】 【解析】
【分析】把一本《数学故事》的页数看成一个整体,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3 7 ,剩下全书的 1 - 3 7 = 4 7 ; 2 7 + 2 7 = 4 7 ,剩下的一半即 2 7 ,则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2 7 ,第三天看了全书的 2 7 ; 用第一天看的加上第二天看的,求出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用第一天看 的减去第二天看的,求出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详解】1- 3 7 = 4 7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2 7 ,第三天看了全书的 2 7 ; 2 7 + 2 7 = 4 7 剩下的一半即 2 7 3 7 3 7 + - 2 7 2 7 = = 5 7 1 7 则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看了全书的 5 7 ,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了全书的 1 7 。 【点睛】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括号里)(每题 1 分,共 8 分) 14. 下边的图形通过平移,可以和( )完全重合。 A. B. C.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平移可得:平移是物体或图形在同一平面内沿直线运动,朝某个方向移动一定 的距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方向,据此判断。 【详解】由分析可知,选项 B 和题中的图形可以通过平移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移的应用,关键是明确平移的定义即可。
15. 下面的图形中,涂色部分可以用 4 9 表示的是( )。 A. B. C.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判断: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 1 份占这个整体的几 分之一。 【详解】A.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4 8 ; B.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 C.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4 9 ; 故答案为:C 【点睛】解决本题主要依据分数的意义,要注意必须是平均。 16. 下面的汉字中,哪一个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 ) B. 国 C. 梦 A. 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略 17. 图( )中圈起来的小棒表示竖式中的进位“1”。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