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
数学试卷及答案
(70 分钟完成)
本试卷分为计算题、填空题、选择题、操作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及附加题共六个部分,基础
分 100 分、附加分 20 分、书写分 10 分,请同学们认真作答、端正书写、规范格式哦!
一、计算题。(共 30 分)
1. 直接写出得数。
4×19=
16×50=
1-
2
5
=
50×60=
72÷3=
4
7
2
7
+
=
46+45=
400÷8=
3.8+5.8=
4.1-2.1=
17+3×10=
8×7÷8×7=
【答案】76;3000;91;9.6;
800;24;50;2;
3
5
【解析】
;47;49
6
7
;
【详解】略
2. 用竖式计算,带*的题要验算。
7.3-2.6=
75×28=
【答案】4.7;2220;
2100;1665
【解析】
37×60=
*45×37=
【分析】计算小数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
整数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部
分末尾有 0,一般要把 0 去掉)。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所得的积与个位
对齐;接着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所得的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
乘得的积相加。
【详解】7.3-2.6=4.7
37×60=2220
75×28=2100
*45×37=1665
验算:
3. 计算下面各题。
(412-379)÷3
85÷5×12
325-25×4
【答案】11;204;225
【解析】
【分析】(1)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的除法;
(2)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详解】(412-379)÷3
=33÷3
=11
85÷5×12
=17×12
=204
325-25×4
=325-100
=225
二、填空题。(第 11 题 3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29 分)
4. 34×32 的积是(
)位数,50×40 的积末尾有(
)个 0。
【答案】
①. 四
②. 3
【解析】
【分析】运用乘法的计算的方法分别求出两个算式的积,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34×32=1088,因为 1088 是四位数,所以 34×32 的积是四位数;
50×40=2000,因为 2000 的末尾有 3 个 0,所以 50×40 的积的末尾有 3 个 0;
【点睛】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 在(
)里填合适的单位。
一辆装满防疫物资的卡车大约重 5(
),它以每小时 80(
)的速度行驶在
高速公路上,车上运载着一些成人口罩,每个成人口罩的长约 1.7(
),面积约 150
(
)。
【答案】
①. 吨##t
②. 千米##km
③. 分米##dm
④. 平方厘米##
2cm
【解析】
【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详解】一辆装满防疫物资的卡车大约重 5 吨,它以每小时 80 千米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
上,车上运载着一些成人口罩,每个成人口罩的长约 1.7 分米,面积约 150 平方厘米。
【点睛】根据情景选择计量单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
6. 在括号里填“>”“<”或“=”。
360÷(40+20)(
)360÷40+20
5
10
(
300 平方厘米
145-45-32(
)145-(45-32)
7 分米(
)0.6
3 平方米(
)
)
7
10
米
9500 千克
(
)9 吨 5 千克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解析】
【分析】(1)计算出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
(2)
5
10
用小数表示 0.5,再与 0.6 比较大小;
(3)1 平方米=10000 平方厘米,据此把 3 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厘米作单位,再与 300 平方厘
米比较大小;
(4)计算出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
(5)
7
10
米表示把 1 米平均分成 10 份,取其中的 7 份,也就是 7 分米;
(6)1 吨=1000 千克,据此把 9 吨 5 千克换算成千克作单位,再与 9500 千克比较大小。
【详解】(1)360÷(40+20)
=360÷60
=6
360÷40+20
=9+20
=29
6<29
则 360÷(40+20)<360÷40+20
5
10
=0.5,0.5<0.6,则
<0.6
(2)
5
10
(3)3 平方米=30000 平方厘米,30000 平方厘米>300 平方厘米,则 3 平方米>300 平方
厘米
(4)145-45-32
=100-32
=68
145-(45-32)
=145-13
=132
68<132
则 145-45-32<145-(45-32)
(5)7 分米=
7
10
米
(6)9 吨 5 千克=9000+5=9005 千克,9500 千克>9005 千克,则 9500 千克>9 吨 5 千克
【点睛】不同单位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
较。算式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口算或估算出结果再根据结果进行比较,或先找规律或性质,然
后再根据规律或性质进行比较。
7. 2022 年 2 月 4 日晚上 8:00 至 22:27,第 24 届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馆—
—鸟巢隆重举行,本次开幕式持续时长为(
)分钟;这一年的 2 月有(
)
天;这一年有(
)个星期零(
)天。
【答案】
①. 147
②. 28
③. 52
④. 1
【解析】
【分析】晚上 8 时也就是 20 时,用 22 时 27 分减去 20 时,求出本次开幕式持续的时间;
用 2022 除以 4,若有余数,则 2022 年是平年,2 月有 28 天,一年有 365 天;若没有余数,
则 2022 年是闰年,2 月有 29 天,一年有 366 天;
用 2022 年一年的天数除以 7,求出这一年有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详解】晚上 8 时也就是 20 时;
22 时 27 分-20 时=2 小时 27 分钟
2×60=120(分钟)
120+27=147(分钟)
则本次开幕式持续时长为 147 分钟;
2022÷4=505……2
2022 年是平年,2 月有 28 天,一年有 365 天;
365÷7=52(个)……1(天)
这一年有 52 个星期零 1 天。
【点睛】本题考查了年、月、日的知识,熟练掌握普通计时法与 24 时计时法的互化、平年
和闰年的判定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 下图是四位同学的一次 100 米竞赛跑成绩。在这次比赛中,如果小芳得了第三名,她用
时(
)秒;如果她是第二名,她可能用时(
)秒。
【答案】
①. 16.4
②. 16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在 100 米竞赛跑中,时间花得越少,则跑的越快,名次越靠前;如果小
芳得了第三名,那么 16.5 秒>小芳的用时>16.3 秒>15.8 秒;如果她是第二名,那么 16.5
秒>16.3 秒>小芳的用时>15.8 秒,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得:
16.5 秒>小芳的用时>16.3 秒>15.8 秒,则 16.5 秒>16.4 秒>16.3 秒>15.8 秒,如果小
芳得了第三名,她用时 16.4 秒;
16.5 秒>16.3 秒>小芳的用时>15.8 秒,则 16.5 秒>16.3 秒>16 秒>15.8 秒,如果她是
第二名,她可能用时 16 秒。
【点睛】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比较大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 把 18 个桃平均分给 9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桃的
(
)个桃,5 个小朋友分得这些桃的
。
,每个小朋友分得
1
9
;2;
5
9
【答案】
【解析】
【分析】把 18 个桃平均分给 9 个小朋友,也就是把 18 个桃平均分成 9 份,每份有 18÷9=
2(个)桃,每份是这些桃的
【详解】由分析得:
1
9
,5 个小朋友分得这些桃的 5 份,用分数表示是
5
9
。
把 18 个桃平均分给 9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桃的
1
9
,每个小朋友分得 2 个桃,5
个小朋友分得这些桃的
5
9
。
【点睛】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 把 71-64=7,140÷7=20 这两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
【答案】140÷(71-64)=20
【解析】
【分析】分析算式的关系,算式 140÷7=20 中的 7 是由算式 71-64=7 得来的,要想先算
减法,必须给减法算式加上小括号,据此列综合算式。
【详解】把 71-64=7,140÷7=20 这两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140÷(71-64)=
20。
【点睛】将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时,需要从后往前进行代换。首先分析算式的关系,找出
后面算式中的哪个数据是由上一道而来的,把相同数的式子带进来,不代换的数照原位抄下
来。最后看需不需要小括号。
11. 在直线上找出三个小数,每两个小数的差都是 0.4。在直线上把找出来的小数用点表示
出来并在上方写出这个小数。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0 到 1 中,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是 0.1;假如第一个小数是 0.1,第二个小数是 0.1
+0.4=0.5,第三个小数是 0.5+0.4=0.9;那么从 0 开始数,1 格表示 0.1,5 格表示 0.5,
9 格表示 0.9,据此解答。
【详解】
(答案不唯一)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每格表示 0.1,再进一步解答。
12. 如下图,涂色方块的周长是 8 分米,长方形周长(
)分米,面积(
)
平方分米。
【答案】
①. 24
②. 32
【解析】
【分析】涂色方块的周长是 8 分米,8÷4=2(分米),则涂色方块的边长为 2 分米,长方形
的长为 2×4=8(分米),宽为 2×2=4(分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
面积=长×宽,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详解】8÷4=2(分米)
2×4=8(分米)
2×2=4(分米)
(8+4)×2
=12×2
=24(分米)
8×4=32(平方分米)
则长方形周长 24 分米,面积 32 平方分米。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长方形的长与宽,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解答。
13. 如下图,用 5 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已知每个小长方形的长是 9
厘米,那么它的宽是(
)厘米。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答案】
①. 6
②. 270
【解析】
【分析】根据图形可知,两个小长方形的长构成大长方形的长为 9×2=18(厘米),三个小
长方形的宽也构成了大长方形的长,即三个小长方形的宽等于 18 厘米,据此可求出小长方
形的宽。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等于 5 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先求出 1 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再乘
5,据此解答。
【详解】大长方形的长:9×2=18(厘米)
小长方形的宽:18÷3=6(厘米)
大长方形的面积:9×6×5
=54×5
=270(平方厘米)
【点睛】根据图找出小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并计算出小长方形的宽,再根据长方形的
面积公式计算解答。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第 16 题 2 分,其余每题 1 分,共 7 分)
14. 用一个大正方形表示整数 1,图(
)中的涂色部分表示 0.3。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0.3 也就是
一对比找出答案。
3
10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10 份,表示这样的 3 份,四个选项一
【详解】A.把单位“1”平均分成 3 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
1
3
,该选项错误;
B.表示的是 3,该选项错误;
C.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10 份,表示这样的 3 份,是
3
10
,也就是 0.3,该选项正确;
D.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100 份,表示这样的 3 份,是
3
100
,也就是 0.03,该选项错
误。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小数的意义。
15. 有 12 行萝卜,每行 15 棵,一共有多少棵?下图竖式中箭头所指的数相当于选项(
)
中框出的棵数。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箭头所指的 15 是由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 1 乘第一个因数 15 得到的,表示 1 个十乘
15,得到 15 个十,即 150,表示 10 行有 150 棵萝卜。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竖式中箭头所指的数相当于选项 C 中框出的棵数。
故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