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语文月考
试题及答案
试卷满分:150 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一部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24 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 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乡愁是人在灵魂深处对本土文化的 juàn_______恋,是诗歌创作历久 mí_______新的主
题之一。《乡愁》一诗选取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意象,将思乡之情升华到国家、民族
之愁,读来有一种震 hàn_______人心的力量。多少游子,在读到这首诗时都潸._______然泪
下。
【答案】
①. 眷
②. 弥
③. 撼
④. shān
【解析】
【详解】①眷:关心;怀念。注意“眷”与“誉”的区别。②弥:更加。③震撼:指内心受
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撼”与“憾”形近,注意区分。④潸,
读 shān,流泪的样子。
2. 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4)《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之茂者其实遂,____________。(韩愈《答李翊书》)
(6)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 ①. 江山如此多娇
②.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③. 岸芷汀兰
④.
郁郁青青
⑤.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⑥. 云归而岩穴暝
⑦. 膏之沃者其光晔
⑧. 落霞与孤鹜齐飞
【解析】
【详解】默写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
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本题中的“多娇、芷、汀兰、郁、霏、暝、膏、
晔、孤鹜”等字词容易写错。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众人的质疑声中,他依旧一意孤行....,永不言弃,克服重重困难,终于量子科技研究领
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B. 他是个十足的阅读爱好者,不管是名家作品,还是潮流小说,他都附庸风雅....,不会错过。
C. 他并不是为吃鱼而钓鱼,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的钓鱼不过是为了修身养心。
D. 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运用。
A.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含贬义,不能用在褒
义的语境里,使用不恰当;
B.附庸风雅: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用
来贬低用文化装点门面的人,语境是赞美“他”热爱读书,使用不恰当;
C.醉翁之意不在酒: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有时也比喻别有用心。句中指钓
鱼不是为了吃鱼,而是为了修身养心,使用恰当;
D.汗牛充栋:指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用来形容藏书非常多。不能用来
形容培训班之多;使用不恰当;
故选 C。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按照作品内
容的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B. 《沁园春·雪》中的“风骚”原指《诗经》里的《离骚》和《楚辞》里的《国风》。
C. 《岳阳楼记》中的“记”是指我国古代的一种记叙体裁。它可以记人叙事,可以记山川
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D.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是递进复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句式。
B.“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故选 B。
5.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晨报讯(记者 李小娟 刘佳)日前,新阅读研究所联合北京十一学校共同研制
的“中国中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发布,该书目精选初中、高中学生阅读的文学、人文、科学
三类经典图书各 100 种,其中,基础阅读图书 30 种,另外 70 种则为推荐阅读图书。北京晨
报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初中版还是高中版,30 种基础阅读图书都大体分为“文学”“人文”
和“科学”三类。比如初中版有《唐诗三百首》《简·爱》等 19 种文学类图书,《论语译注》
《名人传》等 6 种人文类图书以及《科学的旅程》《海底两万里》等 5 种科学类图书。
中学生书目研制主持人、北京十一学校校长介绍,中学生书目从开始研制到至今发布历
时 3 年,广泛征集知名学者、教师和中学生的意见,其中数易其稿,直至 22 稿才定稿。这
样做的目的是力求为全国中学生提供一份理念先进、选目科学、结构合理、公正独立。
材料二∶如下图
(1)给材料一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字)
(2)材料一的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3)材料二是“世界读书日”的宣传面,请说明该画面的内容。要求∶①采用总分的结构
方式。②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答案】(1)中国中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发布
(2)在“公正独立”后面加上“的基础书单(书目)”或“的书单(书目)”。
(3)参考示例:该宣传画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边有文字和图案,文字是“今天你读了
吗?”;图案由书本和书本下面露出的一家三口的腿脚构成,书本上分别写着“一本好
书”“一生财富”字样。右边是文字“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解答时,要仔细读懂材料,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或
提取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拟写标题;也可以对新闻材料的导语进行概括拟写标题;有的在概括
导语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后面主体部分中的内容来整合作答。
本题结合导语“日前,新阅读研究所联合北京十一学校共同研制的‘中国中学生基础阅读书
目’发布,该书目精选初中、高中学生阅读的文学、人文、科学三类经典图书各 100 种,其
中,基础阅读图书 30 种,另外 70 种则为推荐阅读图书”的内容可概括为:中国中学生基础
阅读书目发布。注意字数的限制。
【小问 2 详解】
考查病句修改能力。
“这样做的目的是力求为全国中学生提供一份理念先进、选目科学、结构合理、公正独立”
一句中成分残缺,应在“公正独立”后面加上“的基础书单”。
【小问 3 详解】
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介绍画面内容时要仔细观察漫画内容,按照题干 “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运用合理的说
明顺序”的要求,用说明性语言客观地介绍图上画了什么图案,有什么文字,不需评价和描
述。要抓住空间关系如左右、上下、背景与主体等。
示例:画面的主体是一本打开的书,上方文字是“今天你读了吗”,右边是文字“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书的封面写有“一本好书”字样,封底写有“一生财富”字样。书的下
面露出三双脚,分别代表成年男子、成年女子和一个孩子,他们共同阅读这本书。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55 分)
二、(6 分)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独酌成诗
杜甫
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共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
6. 首联写灯花喜庆、酒绿相亲,营造了________氛围,衬托了作者_______心情。
7. 结合全诗,说说最后两联是如何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
【答案】6.
①. 温馨热闹
②. 客居他乡的孤寂落寞
7. ①用借代手法,以“兵戈”代指战争,战事犹在眼前,表达诗人对当下战争形势的忧心。
②运用反问,表达诗人对个人遭遇的感慨,更写出其心系苍生的无力感。
③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苦于官微力薄,不能救百姓于水火的忧国忧民情怀。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首联“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的意思是:晚上到处是灯花的时候何必太高兴,喝酒高兴
的时候正在相亲。根据“灯花”“喜”“相亲”等词语可知,营造了“温馨热闹”氛围,结
合题目“独酌”和“醉里从为客”中的“客”,可知,热闹是别人的,衬托了作者客居他乡
的孤寂落寞心情。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感理解。
最后两联“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共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意思是:打仗的时刻好像
还在眼前,当官岂能只是为了自己;感到自己被当官束缚,很愧对那些百姓。
这里以“兵戈”代指战争(安史之乱),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说明战事犹在,表达诗人
对当下战争形势的担忧。“儒术岂谋身”一个“岂”字表示反问,既有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更含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遗憾。“低头愧野人”的“愧”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苦于官
微力薄,不能救百姓于水火的愧疚和遗憾的情怀。
三、(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乙]
(节选自《岳阳楼记》)
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
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②,悠然有遗世之想;
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③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
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④,实无不幸也。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ǎo):树梢。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
8.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春和景.明______ (2)心旷神怡.______
(3)悉.成明霞______ (4)得.踏危石______
9.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
A. 于.潮汐汩没之中
B. 而或.长烟一空
C. 不以.物喜
D. 悠然有遗世之.想
上》)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11. 填空和解答。
(1)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游焦山四件快事:____________——晚望月孝然祠外——____________——晓起观海门日出
(2)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答案】8.
①. 日光
②. 愉快
③. 全,都
④. 能够
9. C
10. (1)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就像一块沉在水中的玉璧。
(2)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11. (1)观返照吸江亭;听晚梵声出松杪
(2)甲文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作铺垫。乙
文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景,日光。
(2)句意为:心胸开阔,精神愉悦。怡,愉快。
(3)句意为: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悉,全,都。
(4)句意为:于是能够登上潮汐的石头之上。得,能够。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
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介词,在/介词,在;
B.名词,有时/名词,有时;
C.连词,因为/介词,把;
D.助词,的/助词,的。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
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要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
序调整。重点词语:
(1)跃,跃动。影,月影。璧,玉璧。
(2)始,开始。微,稍微。红晕,红色的光芒。倏然,忽然。
【11 题详解】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符合题意的信息作答。由“观返照吸
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可概括出“观返照吸江亭”;由“听晚
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可概括出“听晚梵声出松杪”。
(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具体分析
即可。甲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是为了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为下文表达自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表现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
治抱负做铺垫。乙文则纯为写景,记叙了来焦山游览的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字里行间洋溢着
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甲: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
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
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
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
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
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
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
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来焦山有四件令人高兴的事:观看夕阳返照在吸江亭的美景,青青的山峰映照着落日,
沧海烟云一片烟波浩渺的景象,像是米家父子的笔法创造的意境。晚上在孝然祠外观看月色,
天空碧蓝,万里长空,没有一丝云彩。听那诵经的声间从松树梢间传来,悠悠然让人有出落
凡尘的想法。早晨起来观看海门日出,(太阳)刚开始从远处的树林中稍微露出一点红晕的
光,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光芒照射在水中,一下子全都变成了明亮、摇曳多姿、荡漾
的霞光。
《瘗鹤铭》在雷轰石的下面,惊涛骇浪早晚喷涌和激荡。我是在冬季的时候来游玩的,江水
刚落潮,于是能够登上潮汐的石头之上,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实在是很幸运啊。
四、(12 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______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
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
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通过品
读经典培养高尚的心灵,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
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
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
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
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
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
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例如,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
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又如,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
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
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
涤心灵。经典可以让我们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
④品读经典,可以感受古人的风采。《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
《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
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
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
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
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
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
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经典蕴含的深刻哲
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
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作者:朱万曙
有删改)
12. 请为本文拟写一个可以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13. 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14.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请以第⑥段为例简要分析。
15. 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一部《红楼
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答案】12. 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13. 首先提出论点:品读经典,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接着结合儒家所倡导的“仁者爱人”
在今天仍有其作用;然后又用品读马克思、恩克斯的经典著作有其重要意义加以印证。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