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考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30 分)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说烟花三月的扬州是一幅精美的画, 秋波荡漾的扬州就是一首婉约的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当温柔的芦花在水边摇曳时,扬州已经秋意( )àng 然了。 广袤.的田野上泛起了层层稻浪,温暖明亮;飘( )yì的水雾在河面上蒸腾,淡雅朦胧。 瘦西湖上的小岛在水雾中时隐时现,可望而不可即,恍.如仙境。 (1)给加点字注音: ) 广袤.(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恍.( )如 àng 然( ) 飘( )yì (3)填入文段空缺处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 A. 或者……或者…… C. 如果……那么…… B. 虽然……但是…… D. 因为……所以……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的“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与“白 露”最接近的是( ) A.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红。 B.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 头。 C.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答案】(1) ①. mào ②. huǎng (2) ①. 盎 ②. 逸 (3)C (4)A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①广袤(guǎng mào):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比喻非常广阔,一般用于修饰土 地面积天空,也可形容辽阔的草原、湖泊等。 ②恍如(huǎng rú):好似;仿佛。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①盎然(àng rán):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②飘逸(piāo yì):洒脱,自然,与众不同,或指飘浮,飘散。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理解和文学知识。 结合句子“说烟花三月的扬州是一幅精美的画”和“秋波荡漾的扬州就是一首婉约的诗” 可知,他们之间是假设关系,选项中只有“如果……那么……”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 故选 C。 【小问 4 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思是:蒹葭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 凝结成霜。因此这里的“白露”体现的季节是秋季。 A.“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的意思是: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有开始降下白霜; 满树的叶枝现在已经有红有黄。这里体现的季节也是秋季;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思是: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 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这里体现的季节是夏季;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思是: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 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里体 现的季节是春季; D.“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意思是:天快黑了,大雪将要来。能否共饮一杯?这里体 现的季节是冬季; 故选 A。 2.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光中的《乡愁》巧妙地将“乡愁”物化,其中最后一个诗节借“海峡”将个人的故园 之思上升到家国情怀,使情感更隽永深沉。 B. 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文章开篇即点明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 活的不二法门。全文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等论证方法,富有说服力。 C. 《醉翁亭记》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文 中有若干“也”字作结的句子,读来有一种委婉有致、摇曳多姿的美,洋溢着“与民同乐” 的情感。 D.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经历了从超然豁达到消极悲观的情感起伏,主要表达 了政治失意的抑郁和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惆怅之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作品内容理解。 D.说法不完全正确。苏轼的《水调歌头》,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 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 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弟弟 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并蕴含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而非“从
超然豁达到消极悲观的情感起伏,主要表达了政治失意的抑郁和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惆怅之 情”。故选 D。 3. 默写。 (1)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3)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5)少年应自强不息,立远大志向。社会和时代都在飞速前进,不会等待任何颓废者和落 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句子), 我们只有坚守初心,砥砺奋进,才能(6)“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李白《行 路难》中的句子) 【答案】 ①. 月是故乡明 ②. 雪拥蓝关马不前 ③. 醉翁之意不在酒 ④. 月 有阴晴圆缺 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⑥.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⑧.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 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注意易错字词:蓝、畔、济、沧。 综合性学习(11 分) 4. 【赛事新闻】 ①备受关注的世界田联金标赛事——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赛(以下简称“扬马”),因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自 2020 年按下暂停键后,拟于 2022 年 11 月 13 日重启。 ②今和往年相比,2022 年度扬马在比赛线路、赛事组织、文化传播方面均发生一些变 化,再启航的扬马以全新的体验感、参与感、收获感,向路跑爱好者发出“共聚‘好地方’” 之约。今年起将采用全新比赛线路,赛事线路将从永久起点扬州马拉松公园出发至三湾湿地 公园。 (1)请为上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 (2)你准备报名参加今年的扬马,妈妈说:“已经初三了,学习要紧,你还是老老实实在 家多做几道题吧!” 你说:________________ (听了你的话,妈妈点点头同意了。) (3)下图为扬州半程马拉松赛 logo,请简要说明设计创意。
(4)杭州独腿男孩黄荣杰曾多次参加马拉松,最长跑过 10 公里,经常跑着跑着就摔了。但 他说:“截肢曾让我自卑,奔跑让我接受了自己。”黄荣杰的故事在网上引发热议,有人说: “这不是自己找虐吗?别瞎折腾了。”请你结合本学期的“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发表自己 的见解。 【答案】(1)示例 1:扬马再起航,共聚“好地方”; 示例 2:扬州半程马拉松赛于 11 月 13 日重启。 (2)示例:妈妈,参加马拉松比赛和学习并不矛盾,它既可以让我有健康的体魄更好地投 入学习,还可以锻炼意志品质,教会我在学习上持之以恒,勇往直前,您说呢? (3)徽标主体以简洁的线条勾勒了一个奔跑的运动员,并以一条曲线代表比赛的终点线, 展现了马拉松赛事中最为激动人心的撞线时刻,富有激情和活力。 (4)我认为黄荣杰参加马拉松比赛不是自虐,而是自强精神的体现。“天行健,君子以自 强不息。”虽然黄荣杰身有残疾,但他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可以说是精神上大 写的人。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 根据导语“备受关注的世界田联金标赛事——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赛(以下简称“扬马”),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自 2020 年按下暂停键后,拟于 2022 年 11 月 13 日重启”,可拟写为: 扬州半程马拉松赛于 11 月 13 日重启。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劝说词。应围绕参加今年的扬马与学习不矛盾来劝说。口语交际题,注意称呼和用 语得体。 示例:妈妈,参加马拉松比赛就是一种高强度的体育锻炼,这和学习并不矛盾。再说,马拉 松比平时的体育锻炼要好得多,它不仅运动量大,还能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培养拼搏精神。
这对我的学习有百利而无一害,您接让我参加吧!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抓住图片中构图要素的特点,有序地客观说明即可。 示例:这个 logo 有两部分组成。左边主体部分用线条勾勒的是一个举着双臂奔跑的运动员, 他的胸前绿色的曲线是终点线,展现的是比赛最后撞线的刹那,突出了马拉松的激动、激情 和活力。右下面是“扬州半程马拉松赛”中英文和刻有“鉴真”两字的红色印章,突出了主 题。 【小问 4 详解】 本题考查看法。根据“自强不息”的原理,对“有人说:‘这不是自己找虐吗?别瞎折腾 了。’”进行反驳,并正面表达自己的见解即可。 示例:我认为黄荣杰不是自虐,也不是瞎折腾。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 人就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黄荣杰虽然是独腿,但他表现的坚强不屈、勇毅顽强的精神,令 我辈健全之人惭愧,他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而不是讽刺挖苦。 二、阅读理解(57 分) (一)名著阅读(12 分) 扬扬准备创办一期主题为“搏击风浪,绽放青春”的班刊,邀请你合作完成下列任务。 5. 下列是《艾青诗选》中的三首诗歌,请你从中选出最贴合班刊主题的一首,并说说自己 的理解。 ③鱼化石 凝视着一片 ②旷野 化石, ①礁石 薄雾在迷蒙着旷野啊…… 傻瓜也得到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看不见远方—— 教训: 看不见往日在晴空下的 离开了运动,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天边的松林,和在松林后面的 迎 就没有生命。 被打成碎沫,散开…… 着阳光发闪的白垩岩了 活着就要斗 它的脸上和身上 前面只隐现着 争, 像刀砍过的一样 一条渐渐模糊的 在斗争中前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灰黄而曲折的道路, 和道路两旁 进,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的 A.当死亡没 乌暗而枯干的田亩…… 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 干净。
【答案】示例:我选《礁石》。“礁石”象征着那些敢于反抗压迫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 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这首诗契合班刊主题,启发我们勇于抗争,用微笑面对困难和险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理解。 ①《礁石》: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对正处在种种 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 ②《旷野》诗人以他那细致而准确的笔触,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然而是凄苍的图 画。诗人写到了旷野上的山坡、小路、池沼、小屋、田畴、农人,也写到了旷野上的雾、墓 堆和石碑……作者意在表达旷野的这种凋敝景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要改变这种面貌, 就必须起来斗争,与侵略者斗争,与腐败的统治者斗争,非如此没有其他出路。 ③《鱼化石》:作者通过远古鱼化石,告诉人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痛苦和挫折,要勇敢地 抗争,生命的意义在抗争中得到升华。 根据“最贴合班刊主题”的提示,可从《礁石》和《鱼化石》任选一个,结合诗歌内容阐述 理由即可。不可选择《旷野》。 示例:我选《鱼化石》。作者借“鱼化石”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赞叹,以及奉献自己、 贡献力量的情怀。这首诗契合班刊主题,启示我们要为社会积极作出贡献,生命不息,奋斗 不止。 6. 比较《鱼化石》中画线句子的两个版本,你认为哪一个版本更好?为什么? A: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 B: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答案】示例 1:我认为 B 版本更好。B 句采用“即使……也……”的句式,更能体现乐于 奉献而无惧死亡的感情,凸显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崇高精神。 示例 2:我认为 A 版本更好。A 句强调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努力战斗,句式更整齐,更具韵 律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比较诗句的能力。可以从句式特点及其作用角度比较赏析。 示例 1:我认为 B 版本更好。“即使……也”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关联词语。一般是用来 强调后者的意思。依据对“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的理解可知,本句突出体现乐于 奉献,而无惧死亡的感情。 示例 2:我认为 A 版本更好。依据对两句诗句意思的理解可知,其强调了“只要活一天,就 要战斗”的意思。表现出诗人对生命价值的赞叹、赞赏。同时,分析两个分句的句式特点, 可以体现出句式整齐,具有韵律美的特点。将二者综合起来作答即可。 7. 根据班刊“搏击风浪,绽放青春”主题的需要,请从下列名著人物中选择一位最合适的 放入班刊,并结合人物经历,简要说明理由。
A.祥子(《骆驼祥子》) B.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江姐(《红岩》) 【答案】示例:我选 B。保尔·柯察金是一个有着钢铁般顽强意志的革命战士,在他双目失 明、双腿瘫痪时,勇敢地与命运抗争,用文学创作的方式投入战斗,用青春与热血书写了壮 丽的人生篇章,契合“搏击风浪,绽放青春”的主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及概括。 根据题干信息“‘搏击风浪,绽放青春’主题”可知,选取的人物需历经风雨,最终获得鲜 花与成功。因而写下他历经困难的经历,并说明其精神品质,语言流畅即可。 根据下面三个人物的经历可知,祥子原本是一个憨厚老实、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车夫,在 买车的希望破灭后,又经历了小福子自杀的打击,他变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 的“行尸走肉”。因此《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不符合“搏击风浪,绽放青春”主题。 示例一:我选 B。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 位。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同外国武装 干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表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在那医治战争创伤, 恢复国民经济的艰难岁月中,他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虽然他曾经金戈铁马, 血染疆场,但他不居功自傲,也没有考虑个人的名利地位,只想多为党和人民做点事情。党 叫他修铁路,他去了;党调他当团干部,他去了,而且都是豁出命来干。他就是“搏击风浪, 绽放青春”的真实写照。 示例二:我选 C。江雪琴具有勇敢坚强、不懈奋斗的弄潮精神。在去川北的路上,她看到丈 夫的头颅挂在城墙上,无比悲痛,但一想到当时的环境和战斗任务,她很快控制住了情感, 更英勇地投入到新的战斗中来。即使在监狱中,她也保持着乐观爱国主义精神,和队友一起 绣红旗。她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正符合“搏击风浪,绽放青春”的主题。 8. 仿照《礁石》,发挥想象,以“枫叶” 为题,创作一首小诗放入班刊。 一阵风,一阵风 呼啦啦地奔过来 风儿挥着鞭子抽向她, 却被狠狠还击,只能俯首称臣…… 【答案】示例:她的脸上和身上/像火烧过一样疼/但她依然立在风中/满面含笑,宛如新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仿写。根据题干信息“仿照《礁石》”,结合《礁石》可知,这首
诗歌是艾青,诗人别出心裁地将礁石的威武不屈、英勇乐观的精神活脱脱地刻画了出来。所 以仿照《礁石》需扣住“枫叶”的特征及其精神品质,句式大致相仿即可。 示例:她的四肢和脸/像针扎一样疼/但她依然屹立风中/面带微笑/蔑视狂风。 (二)古诗阅读(5 分) 9.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注: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夏天离京,秋天到任。这首诗是他抵滁 后不久写的。 (1)发挥合理的想象,描绘“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的画面。 (2)“雁”和“燕”都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结合下列诗句和平时的积累,比较这两个意 象不同的内涵。 例:A.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答案】(1)示例:高斋中,诗人独坐灯下,静静地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秋雨,正当思乡之 情泛滥时,窗外忽有哀婉的雁鸣声自远而近传来。 (2)“雁”是秋之信使,多寄托思乡之情或孤寂悲伤之情;“燕”是春的使者,多传达春 天的美好之意和愉悦之情。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画面描绘。根据诗意发挥合理的想象进行描绘即可。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的意思是:在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里,独坐楼中书房听那 北来的雁叫声。 示例:秋天的雨夜漫长而又寂寥,我独坐在高斋之中,窗外一片漆黑,远处传来大雁凄切的 鸣叫声。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意象理解。 A 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意思是:戍楼上的更鼓声响起断了人们夜晚的行迹,秋夜 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之声;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大雁尚且南归回家,而诗人因为 战乱有家难回,这里用“雁”,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 故乡的感怀。 B 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思是: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 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 忙着衔泥筑巢。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 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蕴含着作者的愉悦之情。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