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江苏宿迁泗洪县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
1. 抄写句子,要求正确、规范、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不要忘记标点符号。
2. 看拼音,写词语。
pái
huái
dān
ge
yán
jùn
xī shēng
lǐng
yù
sōu
jí
bō
li
xī shuài
【答案】徘徊 耽搁 严峻 牺牲
领域 搜集 玻璃 蟋蟀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徘、搁、峻、域、搜、蟋蟀”
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3. 从下面两小题中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1)A.教诲.(huì) B.尽.(jǐn)量
C.燕.(yān)山
D.坚劲.(jìn) (
(2)A.勉强.(qiǎng) B.和.(huò)药
C.憎.(zèng)恶
D.追悼.(dào) (
)
)
【答案】
①. D
②. C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
多练。
(1)坚劲 jiān jìng。
(2)憎恶 zēng wù。
4. 从下面两小题中各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1)A.占据
B.侦探
C.张灯结彩
D.司空见贯
(2)A.挽救
B.辨斗
C.焉知非福
D.见微知著
(
(
)
)
【答案】
①. D
②. 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1)“司空见贯”应为“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2)“辨斗 ”应为“辩斗”,意思是争辩﹔争论;辩论。
5. 下列画线部分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 盈盈一水间——眉眼盈盈处
B. 走马观花——儿童急走追黄蝶
C. 及其日中如探汤——赴汤蹈火
D. 载渴载饥——载歌载舞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字词解释以及一字多义的辨析能力。
A 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盈盈:美好的样子。意思不同。
B 走马:骑着马跑。急走:奔跑。两个“走”都是跑的意思。意思相同。
C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开水。赴汤蹈火:赴:走往;汤:热水。意思相同。
D 载渴载饥:又饥又渴。载歌载舞:又唱歌又跳舞。形容尽情欢乐。意思相同。
故答案为 A。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考古学家的发现,使这件珍贵的文物能够重见天日....。
B. 景色迷人的洪泽湖湿地,吸引了五湖四海....的观光游客。
C. 抗疫英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D. 这篇文章含义深刻,不容易理解,一般人不可思议....。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搭配,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和识记。根据语境进行辨析即可。
本题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D 项。
A 项:重见天日:指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重见光明。
B 项:五湖四海:意思是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C 项:死得其所:意思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D 项: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是佛教用语。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不符合
原文的语境。
7.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
B. 我最喜欢读“西游记”“城南旧事”等书。
C.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D. “这怎么可以?”赵杰生气地说:“我不会答应你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 项:“嘀嗒”后面应该用省略号。
B 项:“西游记”“城南旧事”应该用书名号。
D 项:提示语在中间,“赵杰生气地说”后面应该用逗号。
8. 下面按要求改写的句子,不正确的是(
)
A. “她的卧室很小。”改为夸张句:“她的卧室只有巴掌大。”
B. “有时间而不读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改为反问句,“有时间而不读书,这怎
能是一种遗憾?”
C.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我看到了脸。”
D. 鲁班对徒弟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改为转述句:“鲁班对徒弟说,他要考考徒
弟的木工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型转换。
作答时,学生要根据题目要求判断是否改写正确,平时要多做题。
A 项:夸张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卧室
只有巴掌大”夸张地写出卧室面积十分狭小。故 A 项正确。
B 项:将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可分为三步:①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等)改为否定
词(不是、不能等)。②在肯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③句尾加上
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该句的正确句式应该是“有时间而不读书,
这怎能不是一种遗憾?”故 B 项不正确。
C 项:缩句就是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找出句子主谓宾,去掉修饰性词语,并且不
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因此该句缩写后句子变成“我看到了脸”,故 C 项正确。
D 项:改为转述句时,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 我 ”要改 为第三人称“ 他 ” 或“ 她 ”。当转述句中出现一些人物时,不能单单修
改人称,还要把人称修改成指代的人物。故该句改为转述句后变成:“鲁班对徒弟说,他要
考考徒弟的木工活。”故 D 项正确。
9. 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春雨的一项是(
)
A.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B.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D.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A 项: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元
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诗的前两句明写春景,暗寓离别。其中不仅“柳”与“留”谐音,是
离别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
环境。后两句点明了主题是以酒饯别,诗人借分手时的劝酒,表达对友人深厚的情意。友人
此行要去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库车县境,同时代的王之涣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形容,
何况安西更在玉门之外,其荒凉遥远可想而知。
B 项: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
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本诗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为什么好呢,因为它“知时节”。这里就是把雨
拟人化,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
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颔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
“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
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
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
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
无声地、细细地下。
C 项:北宋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
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
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
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
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
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
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
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
D 项: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
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
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
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王维的“青霭入
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10.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句子是:(
)
A. “普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中加点字读音为 shāng shāng。
B. 《学弈》选自《列子·汤问》,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C. “思援弓缴而射之”正确的朗读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
D.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的“以”是“认为”的意思。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字音、字词解释、朗读句子。
B 项:《学弈》是选自《孟子·告子》上中的一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
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11. 如果让你来劝说《郑人买履》中的那个买履人,你会选用下列的哪句话(
)
A.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B.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C.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 常将有白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谚语俗语。
郑人买履,既是成语,也是典故,更是寓言,是说有个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
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
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A 项:“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意思:用心栽种的花反而没有开,而无意插
下的柳枝却成了一片柳荫。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
并没能如愿,而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的得到好结果。
B 项:“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意思:不要说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多指比
喻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C 项:“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遇到问题了就要试图改变,改变了问题就可以
解决,解决了就可以长久的保持下去。
D 项:“常将有白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
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辩论前,只需要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不需要搜集反驳对方的材料。
B.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构思新颖,立足未来,反观现实.
C. 《表里的生物》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善思考的孩子形象。
D.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表达了诗人苏轼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辩论、课文内容理解和诗词名句理解。
A 项:我们在辩论前,要有针对性地搜集材料。不仅要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也要搜
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知己知彼,有针对性的进行反驳。
B 项:《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美国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创作的一篇科幻小说,
于 1951 年发表。该作品由 100 多年后的一本“真正的书”而展开,描写了未来的教育模式
使学生厌恶,主人公对现代教育的渴望。表达了作者对机器取代人、将人压扁的状况的忧虑
和反抗。
C 项:《表里的生物》写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那
能发出声音的表极为好奇。在看了表里的世界之后,“我”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
的话。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
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D 项: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
橙黄橘绿时。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
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表达了诗人苏轼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13. 课内外积累填空。
1.《为人民服务》是伟大领袖__________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稿,第二自然段主要
讲“人总是要死的,但__________有不同。”为了讲清这一观点,作者引用了古代文学家
__________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典诗文永流传。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竹石》)今我来思,
__________。(《采薇》)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苟利于民__________;
苟周于事,__________。(《淮南子》)日初出__________,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
__________?(《两小儿辩日》)此三者皆务__________,而不顾其__________。(《螳螂捕蝉》)
3.多情自古伤离别。古人送别,讲究形式,更抒情谊。有踏歌相送,如“李白乘舟将欲行,
____________________”;有饮酒相送,如“____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有水边目送,如“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
【答案】 ①. 毛泽东
②. 死的意义
③. 司马迁
④. 人固有一死
⑤. 或
重于泰山
⑥. 或轻于鸿毛
⑨. 谁道人
生无再少
⑧. 雨雪霏霏
⑦. 任尔东西南北风
⑩. 不必法古 ⑪. 不必循旧 ⑫. 沧沧凉凉 ⑬. 近者热而远者
凉乎 ⑭. 欲得其前利 ⑮. 后之有患也 ⑯. 忽闻岸上踏歌声 ⑰. 劝君更
尽一杯酒 ⑱. 唯见长江天际流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和名人名言。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 1944 年 9 月 8 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稿。张思德
同志在陕西烧炭时,因炭窑倒塌而牺牲。 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
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人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
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常用来比喻人生价值的轻重悬殊。
2.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和文言文默写和谚语俗语。
清代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先秦佚名的《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