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卷面总分为 120 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和考试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
一、积累与运用(35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 分)
百年征程波 lán 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华民族不曲不挠,成就了千秋伟业;中国共产党人
顽强拼搏,铸就了伟大精神。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凝心聚力,再启征程。新时代的青少年更应传
承先贤的精神血脉,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恣态,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 分)
波 lán (
)壮阔
历久弥.(
)坚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 分)
改为
改为
2.古诗文名句默写。(9 分)
(1)千里之行,
(2)木受绳则直,
。 (《老子》)
。(《荀子·劝学》)
(3)
(4)
(5)
(6)
,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7)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8 ) 曹 操 的 《 龟 虽 寿 》 中 , 用 比 喻 手 法 表 达 诗 人 年 老 而 壮 志 犹 存 的 诗 句
是
,
。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针对美国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体系和国际社会一事,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评论可谓入木三分....。
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侦探小说中眼花缭乱....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D.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4. 将①~⑤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苦难中奋起 ②有的人甘于沉沦 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④最终获得了成功 ⑤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
的理由
A.②③⑤①④ B.⑤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③①④
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
)(3 分)
质,也追述了自己因为厌恶清国留学生的不思进取而弃医从文的经过。
B. 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
C.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四联,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D.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6.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6 分)
【片段一】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
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
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
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
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
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节选自《红星照耀
中国》)
【片段二】大火封住了桥头。火势凶猛,映红了渐渐暗下来的黄昏天色。南岸的杨成武大声喊:“同志们!
这是最后的关头!莫怕火!冲过去!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南岸所有的红军官兵都呐喊起来:“冲呀!莫怕火!
冲过去就是胜利!”攀在最前面的廖大珠连长喊了一声:“同志们,跟我前进!”(节选自《长征》)
(1)分析【片段一】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 分)
(2)比较【片段一】和【片段二】关于战争的描写,你欣赏哪一种?说明理由。(4 分)
7. 班级开展“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此活动。(7 分)
(1)【引经据典话诚信】请写一则关于诚信的名言并标注作者或出处。(2 分)
(2)【环顾身边议诚信】考试结束后,你班同学小明向你炫耀自己考试作弊水平高超,你该如何劝说他?
(3 分)
(3)【严于律己思诚信】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践行“诚信”?
请至少从两个方面作答。(2 分)
二、阅读理解(35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8~9 题。(5 分)
小 园(其一)①
陆 游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②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注】①)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初夏,作者在浙江绍兴山阴三山村居住,过着半耕半读的田园生活。时
年五十七岁。②桑柘:树名,其叶可以养蚕。
8.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
”“斜径”等景物,营造出一种
的氛围。(2
分)
9. “卧读陶诗未终卷”中“卧”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3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 10~14 题。(16 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
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
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
④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
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⑤尘念,此际暂生。
(写作背景)元和十年(815 年)八月,宪宗听信谗言,将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这封书信体散文写于元和
十二年(817 年),白居易 47 岁,在江州司马任上已经度过了三个年头,也是他进士及第后从政的第十八
(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年。
(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
适。⑤瞥然:形容时间短暂【注释】①磴(dèng)级纡曲:石级曲折。磴,石级。纡曲,弯曲、曲折。②
箕踞:两腿伸直岔开,形如簸箕。古人正规场合盘腿而坐,箕踞是很随便的姿势。③瀹(yuè):煮。④枰
(píng):围棋盘。
10. 用“/”给下列句子标注朗读停顿。(限一处) (2 分)
飞 泉 落 于 檐 间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晓雾将歇.
(3)随意乱书.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去.我万里
)(2 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沿溯阻绝.
C.或.坐或.睡
D.夕日欲.颓
自.非亭午夜分
哀转久绝.
或.王命急宣
不觉欲.曙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14.【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请比较两文在思想情感表达上的异同。(4 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5~18 题。(14 分)
一个不重要的军人
冰 心
①小玲天天上学,必要经过一个军营。他挟着书包儿,连跑带跳不住地走着,走过那营前广场的时候,便
把脚步放迟了,看那些兵丁们早操。他们一排儿地站在朝阳之下,那雪亮的枪尖,深黄的军服,映着阳光,
十分的鲜明齐整。小玲在旁边默默地看着,喜欢羡慕得了不得,心想:“以后我大了,一定去当兵,我也
穿着军服,还要掮着枪,那时我要细细地看枪里的机关,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个思想,天天在他脑中旋
转。
②这一天他按着往常的规矩,正在场前凝望的时候,忽然觉得有人附着他的肩头,回头一看,只见是看门
的那个兵丁,站在他背后,微笑着看着他。小玲有些瑟缩,又不敢走开,兵丁笑问,“小学生,你叫什么?”
小玲道,“我叫小玲。”兵丁又问道,“你几岁了?”小玲说,“八岁了。”兵丁忽然呆呆地两手拄着枪,
口里自己说道,“我离家的时候,我们的胜儿不也是八岁么?”
③小玲趁着他凝想的时候,慢慢地挪开,数步以外,便飞跑了。回头看时,那兵丁依旧呆立着,如同石像
一般。
④晚上放学,又经过营前,那兵丁正在营前坐着,看见他来了,便笑着招手叫他。小玲只得过去了,兵丁
叫小玲坐在他的旁边。小玲看他那黧黑的面颜,深沉的目光,却现出极其温蔼的样子,渐渐地也不害怕了,
便慢慢伸手去拿他的枪。兵丁笑着递给他。小玲十分地喜欢,低着头只顾玩弄,一会儿抬起头来。那兵丁
依旧凝想着,同早晨一样。
⑤以后他们便成了极好的朋友,兵丁又送给小玲一个名字,叫做“胜儿”,小玲也答应了。他早晚经过的
时候必去玩枪,那兵丁也必是在营前等着。他们会见了却不多谈话,小玲自己玩着枪,兵丁也只坐在一旁
看着他。
⑥小玲终究是个小孩子,过了些时,那笨重的枪也玩得腻了,经过营前的时候,也不去看望他的老朋友了。
有时因为那兵丁只管追着他,他觉得厌烦,连看操也不敢看了,远望见那兵丁出来,便急忙走开。
⑦可怜的兵丁!他从此不能有这个娇憨可爱的孩子,和他作伴了。但他有什么权力,叫他再来呢?因为这
个假定的胜儿,究竟不是他的儿子。
⑧但是他每日早晚依旧在那里等着,他藏在树后,恐怕惊走了小玲。他远远地看着小玲连跑带跳地来了,
又嘻笑着走过了,方才慢慢地转出来,两手拄着枪,望着他的背影,临风洒了几点酸泪——
⑨他几乎天天如此,不知不觉地有好几个月了。
⑩这一天早晨,小玲依旧上学,刚开了街门,忽然门外有一件东西,向着他倒来。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杆
小木枪,枪柄上油着红漆,很是好看,上面贴着一条白纸,写着道,“胜儿收玩——爱你的老朋友”。
小玲拿定枪柄,来回地念了几遍,好容易明白了。忽然举着枪,追风似的,向着广场跑去。
这队兵已经开拔了,军营也空了——那时两手拄着枪,站在营前,含泪凝望的,不是那黧黑慈蔼的兵丁,
却是娇憨可爱的小玲了。
15.小玲对兵丁的情感经历了起伏,请按提示完成下面填空。(3 分)
16.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 分)
小玲趁着他凝想的时候,慢慢地挪开..,数步以外,便飞跑..了。
17.文章写的是兵丁与小玲的故事,为什么多次提到“枪”?请作简要分析。(4 分)
18.题目“一个不重要的军人”在文中有什么含义?请作简要赏析。 (4 分)
三、作文(50分)
19.在我们生活中,有温馨、感动、希望、坚持,也有挣扎、恐惧、泪水、沮丧……这些人或事或情感,沉
淀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流淌在我们血液之中,值得我们永远记住。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
“这,值得我们记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不少于 600 字;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和校名。
600
八年级语文答案
1.(4 分)(1)澜 mí (2 分) (2)曲改屈 恣改姿(2 分)
2.(9 分)始于足下 金就砺则利 树树皆秋色 大漠孤烟直 风烟俱净 岂不罹凝寒 谁家
新燕啄春泥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每空一分)
3. .C (3 分) 4.D (3 分) 5.B(3 分)
6.(1)“一个个,第一个,第二个”突出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体现了战士们为了革命
牺牲的大无畏精神。(2 分)
(2)选【片段一】,【片段一】运用了细节描写以及动作描写, (2 分)从战士背上枪支开
始,用了一系列的动作,写出了战士的坚定以及不畏艰险的精神,后面对战争场面的细节描写,
写出了当时战争的惨烈,也能够让我们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对现在的日子要更加珍惜。(2
分)
选【片段二】,【片段二】运用了语言描写以及环境描写, (2 分)从语言描写中能够体会出
战士的必胜的决心,以及战士们的万众一心;环境描写突出战争的残酷,反衬出战士的大无畏
精神,也能够让我们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对现在的日子要更加珍惜。(2 分)
7.(1)示例: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轻诺必寡信。——老子(2 分)
(2)示例:小明,考试作弊是不讲诚信的行为,用作弊的手段获得好成绩,是对刻苦学习
的同学的不公平。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考试纪律,而且关乎个人的品德。好成绩还是要靠
勤奋努力获得,你认为呢?(3 分)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主题“人无信不立”,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我们的
生活中如何做到诚信即可。例如: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我们要做到守时守信。在平时的作业
中,要做到诚实面对。(2 分)
8. 桑柘 1 分,清丽宁静 1 分
9. “卧”指诗人悠闲地躺卧着读陶渊明的诗作。(1 分)诗人床居在家,一个“卧”字将诗人
悠然自得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写出了诗人 檐生活情景的自然恬静,表达出作者心中的
闲适之情(2 分)
10. 飞 泉 \落 于 檐 间
11.(4 分) (1)消散 (2) 参与,这里是“欣赏”“领悟”的意思(3)写(4)距离
12.D(2 分)
13.(1)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2 分)
(2)大致就像这样,不能详尽地记述。(2 分)
14. 相同点:都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不同点:《答谢中书书》还表达了自己能与古今
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与元微之书》还表达了对挚友的怀念(知足常乐、随遇而安、
内疚(期待)
(3 分)
厌烦(讨厌)
乐观的情感)。(共 4 分,相同点 2 分,不同点 2 分)
15. 畏惧(害怕)
16.运用动作描写 1 分,“趁着”“挪开”“飞跑”三个动词,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地刻画出
小玲急于逃离兵丁时的机警形象,从而表现他对兵丁畏惧、提防的心理。2 分
17.“枪”是文章的线索,贯穿了全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枪”又是兵丁和小玲情感联结
的纽带;“枪”也寄托着兵丁对儿子无尽的爱和思念。(一点 2 分,两点 4 分,答到任意两点
得 4 分)
18.他是一个岗位不重要、普通平凡的军人,对小玲而言,他也只是一个不重要的外人(1
分);但对于胜儿而言,他是父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1 分)。文章以兵丁的普通、平凡
更加衬托出父爱的普遍性、深沉和浓烈,更好地突出了作者对父爱的赞美。(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