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北京燕山区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
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135.5
Ca40
Hg108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25 分)
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垃圾分类从你我他开始。饮料罐属于
可回收垃圾
B.
有害垃圾
厨余垃圾
D.
其他垃圾
A.
C.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饮料罐能够被再次利用,属于可回收物。
故选 A.
2. 下列不能进行加热的仪器是
B. 试管
C. 烧杯
D. 量筒
A. 燃烧匙
【答案】D
【解析】
【详解】A、燃烧匙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此选项错误;
B、试管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此选项错误;
C、烧杯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此选项错误;
D、量筒不能进行加热,只能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此选项正确。
故选 D。
3. 下列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B. 消毒
C. 吸附
D. 沉淀
A. 蒸馏
【答案】A
【解析】
【详解】A、蒸馏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
馏水,为纯净物;
B、消毒会除去水中有害物质,得不到纯水;
C、吸附可除去水中色素、有异味杂物、有毒杂质等,所得水中仍含有其它可溶性杂质;
D、沉淀只能沉降掉较大的固体颗粒,所得水中还会含不可溶、可溶性杂质等;
因此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故选 A。
4. 生产、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食物变质
B. 冰雪融化
C. 酒精挥发
D. 铝压成
铝箔
【答案】A
【解析】
【详解】A、食物变质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B、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铝压成铝箔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选 A。
5. 下列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正确;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易爆标志,错误。
故选 A。
6. 下列 CO 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无味
B. 能燃烧
C. 难溶于水
D. 常温下为气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化学性质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
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详解】A.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C.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常温下为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 B。
7. 下列微粒中,能表示 2 个氢分子的是
A. 2H
C.
H2O
【答案】D
【解析】
B. 2H+
D.
2H2
【详解】一个氢分子由 2 个氢原子构成;表示分子分数,在化学式前面加数字,故表示 2
个氢分子:2H2,故选 D。
8.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取用固体粉末
D. 加热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点燃酒精灯时需要用燃着的木条或火柴引燃,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
酒精灯,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操作不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要先把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的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
出,若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
C、取用固体粉末时,要先将试管横放,然后用纸槽或药匙将固体粉末送至试管底部,最后
直立起试管,操作正确;
D、加热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
之一,操作正确。
故选 A。
9.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B. 氧
C. 铝
D. 钙
A. 硅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故选 B。
10. 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 氮气
【答案】B
B. 铜
C. 水
D. 氯化钠
【解析】
【详解】A、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 下列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氧化铜 CuO2
C. 氯化钠 Na2Cl
【答案】B
【解析】
B. 二氧化硫 SO2
D. 氧化镁 ZnO
【详解】A、氧化铜化合物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 价,铜元素化合价为+2 价,依据化合物中各
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 可知,氧化铜化学式:CuO,化学式书写错误;
B、二氧化硫化合物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 价,硫元素化合价为+4 价,二氧化硫化学式:SO2,
化学式书写正确;
C、氯化钠化合物中钠元素化合价 为+1 价,氯元素化合价为-1 价,氯化钠化学式:NaCl,
化学式书写错误;
D、氧化镁化合物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 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 价,氧化镁:MgO,化学式书
写错误;
答案:B。
12. 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电器起火—用水浇灭
B.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D. 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
火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免发生触电,故选项说法错误。
B、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书档案着火不能用水基型灭火器,以防损坏档案,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故选项说法
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
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 氧气可用作燃料
D. 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A. 石墨可用作电极
C. 氢气用作燃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正确;
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可用作燃料,错误;
C、氢气具有可燃性,用作燃料,正确;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正确;
故选 B。
14. —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9 个质子和 10 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B. 9
C. 10
D. 19
A. 7
【答案】B
【解析】
【详解】质子数=核电荷数=9,故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9。
故选 B。
15. 下列有关金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是 79
C. 元素符号是 Au
【答案】B
【解析】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 197.0
【详解】A、元素周期表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金的原子序数为 79,正确;
B、金是金属元素,错误;
C、元素周期表右上角符号为元素符号,金的元素符号为 Au,正确;
D、元素周期表最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97.0,正确;
故选 B。
16. 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水由水分子构成
B. 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C. 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D. 1 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一个
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选:B。
17. 下列操作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3 瓶气体的是
A. 观察气体颜色
C. 闻气体的气味
【答案】B
【解析】
B. 插入燃着的木条
D. 倒入澄清石灰水
【详解】A、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通过颜色无法区分,故选项操作不可以
区分;
B、空气中插入燃着的木条,木条正常燃烧,氧气中插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燃的更旺,二氧
化碳中插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故选项操作可以区分;
C、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味气体,通过气味无法区分,故选项操作不可以区分;
D、二氧化碳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空气和氧气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无
明显变化,故选项操作不可以区分;
故选:B。
18. 对下列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B
C
D
春天的公园里,花香芬芳迷人
分子很小
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 个水分子
分子在不断运动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分子的体积受热膨胀
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分子间有间隔
B. B
C. C
D. D
A. A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春天的公园里,花香芬芳迷人,没有花的地方也可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
运动,选项错误。
B、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 个水分子,水分子的体积很小,因此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
选项错误。
C、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选项错误。
D、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 D。
19. 下列由化学方程式
2Hg+O
2
加热
2HgO
获取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A. 反应条件是加热
C. 属于化合反应
2:1
【答案】D
【解析】
B. 汞和氧气都属于单质
D. 参加反应的汞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详解】A、等号上下标注反应条件,所以反应条件是加热,正确;
B、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可以看出,汞和氧气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
单质,正确;
C、等号左侧为反应物,右侧为生成物。该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
应,正确;
D、从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汞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200):32≠2:1,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