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东片九年级上学期语
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 分)
1. 根据课文默写。
①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②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④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直言诗人忠君报国的信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⑥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捷报频传,这是航天人一直心怀“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坚定信念,并克服重重困难而取得的辉煌成就。(用李白《〈行路难〉
其一》中的诗句填空)
【答案】 ①. 寒林空见日斜时
②. 鸡声茅店月
③. 露从今夜白
④. 到乡翻
似烂柯人
⑤. 欲为圣明除弊事
⑥. 肯将衰朽惜残年
⑦.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⑧.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
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注意字词“茅店、烂柯、弊、衰朽、沧”等的写法。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们虽然和世界一流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决不能自惭形
huì( )。只要每一位人民教师都强聒不舍,在育人中乐于奉献;每一位医护人员都 kè( )
守职责,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每一位科研人员都锲.而不舍,在研究中克难攻坚……所有中国
人同心同德,努力奋斗,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给加点字注音。
)而不舍
锲.(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自惭形 huì(
) kè(
)守
(3)下列划横线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强聒不舍
B. 精益求精
C. 锲而不舍
D. 同心同
德
【答案】(1)qiè
(2)
①. 秽
②. 恪
(3)A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给加点字注音。
锲而不舍:读音 qiè ér bù shě,一直刻下去不半途而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是可以镂刻成
器的。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自惭形秽: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人而感到惭愧。后也泛指自愧不如别人。秽,读作 huì;
恪守:严格遵守。恪,读作 kè。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此处形容人民教师的表现,使用不
当;
B.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此处形容科研人员对待技术的
态度,使用正确;
C.锲而不舍:一直刻下去不半途而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是可以镂刻成器的。比喻有恒心有
毅力。此处形容科研人员克难攻坚的精神,使用正确;
D.同心同德:思想统一,信念一致。此处形容所有中国人精神面貌,使用正确;
故选 A。
3.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初心,便是这时代的火炬,引领我们继续奋斗、砥砺向前。
②征途已至新起点,不负韶华再出发。
③请记住,无论时局如何变化,我们实现收官之年目标任务的决心从未改变,打赢疫情防控
阻击战的决心从未改变。
④这决心,正如攻坚利剑,敦促我们敢打必胜、所向披靡。
⑤请记住。不论是在新冠肺炎肆虐的烽火硝烟里,还是在国际形势波诡云谲的惊涛骇浪中,
我们都要秉持永恒的初心。
A. ①④②⑤③
②④⑤①③
B. ③⑤①④②
【答案】C
【解析】
【分析】
C. ②⑤①③④
D.
【详解】本题考查排序。仔细阅读 5 个句子,分析内在的逻辑关系,可用排除法。根据④句
中“这决心”分析,应该承接③句的“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从未改变”,故③句在④
句前。排除 A、B、D 两项,根据①句中“这初心”分析,应该承接⑤句的“我们都要秉持永
恒的初心”。故⑤句在①句前,C 项排序符合该条件。故选 C。
4.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除姓名之外的称谓还有字、号等,如“子瞻”“子美”“青莲居士”“六一居士”
分别指苏轼、杜甫、李白、范仲淹。
B. 古代常借地名称人,如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以官职称人,像杜甫也称“杜工部”;
亦用字称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即李白。
C. 雨果,英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 《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
三个部分,主要运用了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六一居士” 是欧阳修而不是范仲淹;
B.“乐天”是白居易;
C.雨果是法国作家;
故选 D。
5. 学校组织到某博物馆研学的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1)该博物馆精选了 100 件文物,放在主题时空舱。请你从下面三个时空舱中任选一个,
起一个四字舱名....,并简述理由。
第一时空舱简介:商周时期青铜器。通过数字技术,让青铜器“活”起来,观众可通过
扫码、触摸等方式,“唤醒”青铜器,让它旋转、缩放,以便欣赏其构造、纹饰。
第二时空舱简介:以文物为线索,串起秦一统六国的历史。通过虚拟现实再现当时的重
大事件、战争场面等,让观众在金戈铁马、风云激荡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第三时空舱简介:西北地区历史文物荟萃。通过丰富的科技手段,实现文物与观众互动。
敦煌展区,飞天轻舒广袖,在古乐中翩然起舞。“你好,兵马俑”互动项目现场,观众上传
自己的照片后,图像识别技术就会自动识别与之最像的兵马俑,给出其位置信息……
我选第
时空舱
舱名:
起名理由:
(2)你在第一时空舱门口遇到一位老人,他问你到第五时空舱怎么走,请你根据下面的平
面图,为他指明路线。(
为你此刻所在的位置 )
(3)研学活动结束后,小文同学想写一副对联描述自己在时空舱的见闻,但语言还没有组
织好,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帮他把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曼舞广袖 兵俑 飞天 甲士重生 手持长戈 依稀 玉环再世 恍若
上联:
下联:
【答案】(1)第一时空舱示例:青铜时代 用“青铜时代”命名该时空舱,突出商周时期青
铜文化的繁盛。青铜器古朴厚重的质感,让人联想起那个时代宏大庄严的祭祀场面。
第二时空舱示例:大秦风云 能紧扣大秦一统六国的主题起名,形象地表现出秦统一进程中
的风云变幻。
第三时空舱示例:西北风情 该舱按地域汇集文物,飞天的柔美和兵马俑的粗犷,让人遥想
西北的独特风情,唤起人们对那片土地的向往。
(2)示例:爷爷,您往东穿过大厅找到东楼梯,上到三楼,楼梯口东边就是第五时空舱。
(3)示例一:飞天曼舞广袖依稀(恍若)玉环再世 兵俑手持长戈恍若(依稀)甲士重生
示例二:飞天依稀(恍若)玉环再世曼舞广袖 兵俑恍若(依稀)甲士重生手持长戈
示例三:曼舞广袖飞天依稀(恍若)玉环再世 手持长戈兵俑恍若(依稀)甲士重生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舱名(命名)。要求从下面三个时空舱中任选一个,起一个四字舱名,并简述
理由。应根据三个时空舱的内容来命名。
示例 1:根据“第一时空舱简介”“商周时期青铜器”可知,该舱的展品是商周时期青铜器,
可拟写为:青铜时代。根据“‘唤醒’青铜器,让它旋转、缩放,以便欣赏其构造、纹饰”
的提示,理由是彰显陈列物品的特征,突出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繁盛,并能“唤醒”人们对
青铜器古朴厚重的质感的认识,让人联想起商周时代宏大庄严的祭祀场面,具有历史的厚重
感。
示例 2:根据“第二时空舱简介”“以文物为线索,串起秦一统六国的历史”可知,该舱的
展品是秦朝的历史文物,可拟写为:大秦风云。根据“通过虚拟现实再现当时的重大事件、
战争场面等,让观众在金戈铁马、风云激荡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的提示,理由是形象地
概括了文物在秦统一进程中作用,能引发人们对秦扫六国风云变幻历史回忆,形象贴切。
示例 3:根据“第三时空舱简介”“西北地区历史文物荟萃”可知,该舱的展品是西北地区
的历史文物,可拟写为:西北风情。根据敦煌展区,飞天轻舒广袖,在古乐中翩然起舞……”
的提示,理由是突出了地域文化特征,展现西北的独特风情,唤起人们对那片土地的羡慕与
神往。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示意图,指明最近(或最佳)路线即可。口语交际题,注意称呼和
语言简洁得体。
示例:爷爷,您进入大厅后向右手方向走,找到楼梯,沿着楼梯一直上到三楼,楼梯口右手
边就是第五时空舱。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本题考查对联。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
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
先根据词性和结构,找处相对应的词和短语。如“曼舞广袖”对“手持长戈”,“兵俑”对
“飞天”,“甲士重生”对“手持长戈”,“依稀”对“恍若”,然后,根据语意组成不同
的语句,如“曼舞广袖”语义上只能与“飞天”相连,效果,只能是“玉环再世”;“手持
长戈”只能是“兵俑”,效果,只能像“甲士重生”。然后,再用“依稀”或“恍若”将形
象和效果勾连起来,形成语意完整的语句。最后根据尾字“仄起平收”的原则,确定上下联。
据此,可拟写为:飞天曼舞广袖依稀(恍若)玉环再世,兵俑手持长戈恍若(依稀)甲士重
生。或:飞天依稀(恍若)玉环再世曼舞广袖,兵俑恍若(依稀)甲士重生手持长戈。或:
曼舞广袖飞天依稀(恍若)玉环再世,手持长戈兵俑恍若(依稀)甲士重生。
二、阅读与赏析(62 分)
(一)名著阅读(10 分)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李逵道:“叵耐这厮无礼,却在这里夺人的包裹行李,坏我的名目,学我使两把板斧,
且教他先吃我一斧。”劈手夺过一把斧来便砍。李鬼慌忙叫道:“爷爷杀我一个,便是杀我
两个!”李逵听得,住了手问道:“怎的杀你一个,便是杀你两个?”李鬼道:“小人本不
敢剪径,家中因有个九十岁的老母,无人养赡,因此小人单题爷爷大名唬吓人,夺些单身的
包裹,养赡老母。其实并不曾敢害了一个人。如今爷爷杀了小人,家中老母必是饿杀。”李
逵虽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听的说了这话,自肚里寻思道:“我特地归家来取娘,却倒杀
了一个养娘的人,天地也不佑我。罢,罢!我饶了你这厮性命。”放将起来,李鬼手提着斧,
纳头便拜。李逵道:“只我便是真黑旋风,你从今以后休要坏了俺的名目。"李鬼道:“小
人今番得了性命,自回家改业,再不敢倚着爷爷名目,在这里剪径。”李逵道:“你有孝顺
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李逵便取出一锭银子把与李鬼,拜谢去了。
(1)李逵遭遇李鬼,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节)途中。出发前,李逵曾答应
宋江三件事:①不能喝酒,②独自悄悄地去,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段内容,说说表现了李逵怎样的性格特点。
(3)《水浒传》李逵遭遇李鬼,《西游记》孙悟空遭遇六耳猕猴,他们对待“假货”的做法,
一定会给你一些人生启示。请选择一处谈谈。
【答案】(1)
①. (李逵)接母上梁山
②. 不带兵器(板斧)
(2)从李逵听闻说杀一就是杀俩立马停下,看出他天真、幼稚;从李逵听闻李鬼为家中就
是老母而为立刻不杀李鬼,看出他富有同情心(或者非常孝顺);从李逵给他十两银子做本
钱,看出他非常善良。(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李逵对待李鬼的启示,从听他求饶就住手谈同情弱者,从听他为母打劫就免杀谈孝顺,
从他发现李鬼一再欺骗而立马斩杀谈嫉恶如仇。孙悟空对待六耳猕猴的启示,从孙悟空克服
重重困难追求真相谈为真相坚持到底,从孙悟空最终胜利谈邪不压正,从孙悟空求真路上敢
于碰硬谈不怕困难、敢于斗争。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名著情节。
第一空:宋江上梁山后,不听晃盖劝阴,回家搬取老父,被官军追赶,进还道村避难,在玄
女庙神橱里躲避。九天玄女用酒、枣相待宋江,又赐三卷天书,赠四句诗。天明欲回。李逵
来救,晃盖又派人接宋太公上山,与宋江相会。公孙胜要回家搬母,李逵也要回家搬母。
第二空:根据原著第四十三回中的“你要去沂州沂水县搬取母亲,第一件,径回,不可吃酒。
第二件,因你性急,谁肯和你同去;你只自悄悄地取了娘便来。第三件,你使的那两把板斧,
休要带去;路上小心在意,早去早回。”可知,第三件事是不带兵器。
【小问 2 详解】
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选段中的“李逵听得,住了手问道:‘怎的杀你一个,便是杀你两个?’”可知,李逵
是一个心性单纯的人,听到李鬼说杀一就是杀俩,就停下手询问。
根据“我特地归家来取娘,却倒杀了一个养娘的人,天地也不佑我。罢,罢!我饶了你这厮
性命”可知,李逵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孝顺的人。
根据“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可知,李逵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小问 3 详解】
考查阅读启示。
李逵的启示:李逵听到李鬼求饶,并说杀一个就是杀俩,就住手听他辩解。由此可得启示:
同情弱者。听到了李鬼说劫道是为了自己的母亲,知道他是一个孝顺的人,就放过了他,还
送他十两银子。由此可得启示:要做一个孝顺善良的人。李逵得知李鬼诓骗自己的真相后将
其杀死,可得启示:要嫉恶如仇。
悟空的启示:悟空为了辨别真假猴王,先后找过唐僧、观音菩萨、阎王、谛听,最后找到如
来佛祖,才明晰了真相。由此可得启示:遇到困难不能放弃,应勇于发现真相,坚持到底。
悟空最终打死了六耳猕猴,救出师父,继续西去。可得启示:邪不胜正。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①梅公既卒之明年,其孤及其兄之子尧臣来请铭①以葬,曰:“吾叔父病且亟矣,犹卧
而使我诵子之文。今其葬,宜得子铭以藏。”卒前一岁,余②始拜公于许。公虽衰且病,其
言谈词气尚足动人。嗟余不及见其壮也,然尝闻长老道公。
②公讳询,字昌言,世家宣城。年二十五进士及第,时亦未之奇也。咸平三年,与考进
士于崇政殿,真宗一见以为奇才。是时,契丹数寇河北,李继迁急攻灵州,天子新即位,锐
于为治。公乃上书请以朔方授潘罗支③,使自攻取,是谓蛮夷攻蛮夷。真宗然其言,问谁可
使罗支者,公自请行。天子惜之,不欲使蹈兵间,公曰:“苟活灵州而罢西兵,何惜一梅询!”
天子壮其言,因遣使罗支,未至而灵州没于贼。时边将皆守境,不能出师,公请大臣临边督
战,募游兵击贼。论传潜、杨琼败绩当诛,而田绍斌、王荣④等可责其效以赎过,凡数十事,
其言甚壮。天子益器其才。
①见奇真宗,自初召试,感激言事,自以谓君臣之遇。比登侍从,而门生故吏、曩所考
进士,或至宰相,或至大官,故其视时人,常以先生长者自处,论事尤多发愤。
【注】①铭:此指墓志铭,对逝者一生的评价性文体;②余:指作者;③潘罗支:当时少数
民族建立的政权,也称罗支;④传潜、杨琼,田绍斌、王荣,四人都是当时官员,前二者带
兵失败,后二者犯过较大过错。
7.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世家.宣城(安家)
C. 苟活.灵州而罢西兵(养活)
8. 下列各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中“之”字,相同的一项是( )
B. 契丹数寇.河北(侵犯)
D. 比.登侍从(等到)
例句:时亦未之.奇也
A.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9. 翻译下列句子。
①卒前一岁,余始拜公于许。
②天子壮其言,因遣使使罗支。
B.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10. 根据第二自然段,梅询的才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案】7. C
8. D
9. ①(梅公)去世前的那年,我才在许州拜见他。
②天子认为梅公的话很豪壮,就派他出使罗支。
10. ①上书朝廷采用蛮夷攻蛮夷的办法;
②自请出使罗支;
③请大臣临边督战;
④能公正评论有过失的官员。(答对任意三个即可)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C.“苟活灵州而罢西兵”句意为:如果能保住灵州,让他们停战。活:使……活,保全;而
非“养活”。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之”字的用法。
例句“时亦未之奇也”中的“之”是“代词,他,指梅公”。
A.结构助词,的;
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C.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D.代词,指重修岳阳楼之事;
故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
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语:卒:去世。岁:年。余:我。始:才。于:在。
②重点词语:壮:以……为壮,认为……很豪壮。因:于是,就。遣:派。使(第二个):
出使。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根据②段“公乃上书请以朔方授潘罗支,使自攻取,是谓蛮夷攻蛮夷”可以概括出,梅询上
书朝廷,建议采用蛮夷攻蛮夷的办法;
根据②段“真宗然其言,问谁可使罗支者,公自请行”“苟活灵州而罢西兵,何惜一梅询!”
可以概括出,梅询自请出使罗支,不畏艰险;
根据②段“公请大臣临边督战,募游兵击贼”可以概括出,梅询请大臣临边督战;
根据②段“论传潜、杨琼败绩当诛,而田绍斌、王荣等可责其效以赎过,凡数十事,其言甚
壮”可以概括出,梅询能公正评论有过失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