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年江苏淮安洪泽区六年级下册 3 月语文试卷及答
案(部编版)
(总分:100 分 时间:90 分钟)
选择题。
1. 下列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注音是错误的,请把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A.剔.除(tī) B.亲密无间.(jiān) C.两栖.(qī) D. 伤痕.(hén) (
(2)A.藤蔓.(wàn) B.火炽.(chì) C.眩.晕(xuán) D.处.理(chǔ) (
)
)
【答案】
①. B
②. 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要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等的
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1)B.亲密无间: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间”读“jiàn”。注音错误。
(2)C.眩晕:头晕眼花,感觉到本身和周围的东西在旋转,“眩”读“xuàn”。注音错误。
2. 下列每道小题中,都有一项含有错别字,请你找出来把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A.书藉
B.彩绘
C.奈何
D.忧伤(
A.惊异
B.恐惧
C.控制
D.浓绸(
)
)
【答案】
①. A
②. 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错别字辨析。
书藉——书籍;“籍”是竹字头,而不是草字头。释义:书的统称;装订成册的著作。
浓绸——浓稠;“稠”是禾苗旁,而不是绞丝旁。释义:指液体的密度大、浓度高,粘稠。
3. 下列对加点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京城)
B. 终日不成章.(花纹)
C. 无暇.顾及(闲暇)
D. 中庭.地白树栖鸦(家庭)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春城无处不飞花”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
飞舞、落红无数。春城:春天的京城。因此理解正确。
B.“终日不成章”出自《迢迢牵牛星》。意思是: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章:布。因此理
解错误。
C.“无暇顾及”意思是:没有功夫顾及到。暇:闲暇。因此理解正确。
D.“中庭地白树栖鸦”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意思是:中秋的月光
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庭:
家庭。因此理解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选 B。
4. 下列加点的“素”与“纤纤擢素手”中的“素”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红装素.裹
B. 素.不相识
C. 训练有素.
D. 安之若
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词释义。
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
行理解辨析即可。
“纤纤擢素手”意思是举起纤纤的白晰的手,“素”指洁白。
A.“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景色,“素”指洁白。
B.“素不相识”意思是向来不认识,“素”指平素,向来。
C.“训练有素”意思是平时一直有严格的训练,“素”指平素,向来。
D.“安之若素”意思是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素”指平常。
故选:A。
5. 下列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老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兄弟姐妹中的年长者 B. 领袖、领导者
C. 年老
D. 很大,
非常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两汉汉乐府的《长歌行》。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
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6. 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寒食/东风/御柳斜
B. 中庭/地白/树栖/鸦 C. 相去/复几许
D. 老大/
徒伤悲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朗读停顿掌握能力。
首先要理解句意。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 是关键。
A.正确。“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意思是: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
园的柳枝。诗句节奏划分为:寒食/东风/御柳斜。
B.有误。“中庭地白树栖鸦”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意思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
栖息着鹊鸦。诗句节奏应划分为:中庭/地白/树栖鸦。
C.正确。出自两汉佚名的《迢迢牵牛星》,意思是: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诗句节奏划分为:
相去/复几许。
D.“老大徒伤悲”出自三国时期佚名的《长歌行》,意思是:年老时一事无成,徒然悲伤。
诗句节奏划分为:老大/徒伤悲。
故选:B。
7. 下面对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京的春节》是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详略得当。
B.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英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
C. 《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腊八”指阳历十二月八日。
D. 《藏戏》中的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
A.有误,《北京的春节》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详略得当。
B.有误,《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 1876 年发表的长篇小说。
C.有误,《腊八粥》整篇课文围绕着“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
一幅淳朴的、和睦、温馨的图景。主要写了等粥、喝粥两件事情,其中等粥写得最详细。“腊
八”指农历十二月八日。不是阳历。
D.正确,《藏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描绘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形成过程以及鲜明的
特色,反映了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原文: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
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原
因之一。
8. 下列与“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世界上很少有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B.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不戴着面
具演出的。
C. 难道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D.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
演出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是一个疑问句,可以改为陈述句“世界上没
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陈述句“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可以改为反问句“难道世界上还有几个
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没有几个”与“很少”意思相同,因此,陈述句“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
的。”可以改为“世界上很少有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根据以上分析,句子“世界上很少有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难道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
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和“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与句子“世界上还有
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意思相同。句子“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不戴着面具演出
的。”与句子“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意思不同。故选 B。
9.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括号里的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汤姆·索亚和他的伙伴们找到一个小岛,这里没有了大人的( )、牧师的( )、法官的( )、
老师的( ),有的是沙滩、草地、树林、鸟儿、松鼠……这里成了他们的快乐大本营。
A. 训斥 教诲 威严 惩罚
B. 惩罚 训斥 教诲 威严
C. 威严 训斥 教诲 惩罚
D. 训斥 威严 惩罚 教诲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注意词语的含义。
训斥:(动)训诫斥责。
教诲:(书)(动)教导训诫:谆谆~|恭聆~。
威严:①(形)有威力而又严肃:~的仪仗队。[近]威武。②(名)威风。
惩罚:(动)严厉地处罚。
大人训斥孩子,牧师具有威严,法官惩罚犯错的人,老师教诲学生,选择 D 选项。
10. 尼尔斯在找小狐仙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动物,其中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麻雀、鹅、鸡→猫→三头牛→大雁
B. 猫→麻雀、鹅、鸡→三头牛→大雁
C. 麻雀、鹅、鸡→猫→大雁→三头牛
D. 猫→三头牛→大雁→麻雀、鹅、鸡
【答案】A
【解析】
【详解】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
课文学懂,学活。
本题选自瑞典女作家拉格洛芙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形象
叙述了小男孩尼尔斯因调皮被变成小人,接着骑鹅旅行,最后变回原样的过程,故事想象奇
特,情节曲折。
故根据内容可知,尼尔斯在找小狐仙的过程中,遇到了麻雀、鹅、鸡、猫、三头牛、大雁。
故选:A。
11. 下列句子,没有用到修辞手法的是(
)
A. 一眨眼,我们就要毕业了。
B. 他长得很像他的爸爸。
C. 石榴咧开大嘴冲着人们笑。
D.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
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一眨眼”夸大了时间的流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没有用到修辞手法。
C.把“石榴”看作了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意思是从今夜就进入了
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通过他乡的月亮和故乡的月亮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的
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外宾来到时,受到热烈的欢迎。
B. 一会儿工夫,大家终于把这道题解
出来了。
C. 有关调查显示,现在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字迹潦草的现象。 D. 秋天,山头的桃树、梨
树硕果累累,田间,麦浪起伏,金黄向远处蔓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主语不明确,把“当……时”删掉。
B.前后矛盾,“一会儿工夫”改为“过了很久”。
C.没有语病。
D.标点错误,“田间”前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13. 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孩子们准备过年,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B. 从腊八起,铺户就加紧上年货,街上增加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
C. 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年货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
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D.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
大,那就妙极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同学们对破折号作用的掌握情况。
做此类题时,应先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在脑中回想破折号的作用都有哪些,再根据自己的
理解确定破折号在句中的具体作用。
破折号的作用:表示解释说明,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表示声音的延长,表示补充
说明。
A.本题“风筝、空竹、口琴”是对“玩意儿”的解释说明。
B.本题“本题“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
期的”是对“货摊子”的解释说明。
C.本题“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
的原因是“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所以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
说明。
D.“枣子必大了三四倍”与“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话题突然转变,
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14. 看拼音写词语。
jié rán
tōng xiāo
jiǎo huo
fěn suì
kuān wèi
(
) (
) (
) (
) (
jì mò
qī liáng
fáng yù
rǎn gāng
qīn xí
(
) (
) (
) (
) (
)
)
【答案】 ①. 截然
②. 通宵
③. 搅和
④. 粉碎
⑤. 宽慰
⑥. 寂寞
⑦. 凄凉
⑧. 防御
⑨. 染缸
⑩. 侵袭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截、宵、搅、慰、寞、凄、御、
袭”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阅读与理解。
北京的春节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
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
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
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
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
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
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5. 请你在文中找出表示“都是”意思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作者从________和_______两方面写出了元宵节灯多,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
17. 请用“
”划出文中最能说明家中“有声有光”的句子。
18.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古今文人写下不少描写春节的诗词,请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
①. 一律
②. 清一色
③. 通通
16.
①. 数量
②. 种类
③. 为了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
“元宵节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7. 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18.
①. 放花炮
②. 观花灯
③. 吃元宵
19.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文中“一律”“清一色”“通通”表示“都是”的意思,在同一个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语表达
相同的意思,避免了重复出现相同词语,使句子更鲜活,更具文采。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由句子“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
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
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可知,文段中作者从 数量多和种类多两方面
写出了元宵节灯多。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节的确
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并回答问题。通过阅读选文,文中最能说明家中“有声有光”的句子是:走马灯、宫灯、各
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