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平谷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北京市平谷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8 页,包括五道大题,25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和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学校组织大家开展了以“绿色出行,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活动结束后, 你完成了一份宣传手册。老师建议你从书写、语言、结构三个方面检査和修改。 1. 你准备用搜集到的书法作品“低碳生活”四个字作为宣传手册封面的一部分,但对“活”字的选择有些 困难,最终你依据“字体美观,和谐统一”的原则做出的选择是( ) A. B. C. D. 第一部分 低碳生活势在必行 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日趋频繁,空气污染、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大自然 露出它狰狞的面孔,对它曾经挚爱着的人类的拙.劣行径实施了惩罚。当春季沙尘再次来袭,蒙古气旋吹来 的北风扬起细小沙砾.,抽打着行道树的嫩枝,灰尘织就的帷暮遮蔽了人们的双眼,使人无法呼吸,无法前 行,无法眺望远方苍劲.的松柏,无法欣赏近处潺.潺的溪流,无法聆听林木间的鸟鸣。面对严峻的考验,人 类作出了正确的抉择—提高环保意识,践行低碳生活。 2. 检査文段后,你发现了一处书写错误。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表达的是“沙尘布满天空如围在舞台四周的布”的意思,所以“帷暮”中有错别字。 B. 因为表达的是“从高处往远处望”的意思,所以“眺望”中有错别字。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C. 因为表达的是“真诚的爱”的意思,所以“挚爱”中有错别字。 D. 因为表达的是“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意思,所以“严峻 ”中有错别字。 3. 检査文段后,你对加点字读音产生了疑问。下列选项中判断错误.. 的一项是( ) A. “拙”应读为 zhuō C. “砾”应读为 lì B. “劲”应读为 jìn D. “潺”应读为 chán 第二部分 十年低碳成果丰硕 早晨 7 点,站在建国路的一处过街天桥上,邹毅的脚步戛然而止。他举起手机,开始了每天的拍摄。 10 年来,他没有一天懈怠,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用照片记录下北京的空气质量变化,见证了名副其实....的 “北京奇迹”。十年前,北京十面“霾”伏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今,沙尘暴几乎销声匿迹,空气质量全 面达标,北京的蓝天保卫战已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尊、北京电视台、国贸三期、银泰中心等北京标志性 建筑,在湛蓝的天空下,格外引人注目,散发熠熠光芒。 4. 你想弄明白文段中“名副其实”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副”的义项有:①居第二位的,辅助的; ②辅助的职务,担任辅助职务的人;③附带的;④符合。根据字典释义和文段内容,“名副其实”在这里 的意思是 ___________。 5. 你检查后对文中的成语使用有疑问 ,其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戛然而止 B. 周而复始 C. 历历在目 D. 销声匿迹 第三部分 低碳生活我们倡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希望我们每个人从现在开始,大力倡 导生态文明建设,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牢固树立低碳环保意识,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 明思想,传播低碳生活理念。积极投身到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中,广泛开展创建 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行动。,携起手来共同建设我们的绿色低碳新家园! 6. 你对宣传手册上倡议书的横线处语句选择有些困难。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你最终做出的选择 是( ) A.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生活 方式的践行者 B.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成为低碳 理念的传播者 C.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成为低碳生活 方式的践行者 D.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 理念的传播者 第四部分 结语 同学们,让我们用行动来证明我们是低碳环保卫士吧!让我们去倡导低碳理念,把碧绿还给森林,①, ② !让我们的世界能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碧水,记得住乡愁,终成一幅碧水青山的优美画卷!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7.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需要在宣传手册结语处填写一段宣传语,请你根据所提供的语段,将所缺的 句子补充完整。 【答案】1. C 2. A 3. B 4. 北京城从十年前的十面“霾”伏到如今空气质量全面达标,蓝天保卫战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一巨大转变 与“北京奇迹”这一赞誉相符合。 5. A 6. C 7. 把蔚蓝还给海洋,把透亮留给天空吧 【解析】 【1 题详解】 考查书法字体。宣传手册中“低碳生”三个字是行书字体。 A.是楷书; B.是草书; C.是行书; D.是隶书; 故选 C。 【2 题详解】 考查词语书写。 A.帷幕: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帷暮.——帷幕.,因此选项说法正确; B.眺望:从高处远望。“眺望”中没有错别字; C.挚爱:(名)真诚的爱。“挚爱”中没有错别字; D.严峻:严厉、严肃,严重。一般用来形容事情比较严重或者某人比较严苛。“严峻 ”中没有错别字; 故选 A。 【3 题详解】 考查字音。 B.苍劲:指老练刚劲。“苍劲”中的“劲”读作 jìng; 故选 B。 【4 题详解】 考查成语的理解。 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与实际完全一致。此处用于形容“奇迹”,结合“十年前,北京十面‘霾’伏的情 景还历历在目。如今,沙尘暴几乎销声匿迹,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北京的蓝天保卫战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可知,这里的“奇迹”指的是在此处指北京城从十年前的十面“霾”伏到如今空气质量全面达标,蓝天保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卫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据此可在“名副其实”在句中的意思是:北京城从十年前的十面“霾”伏到如今空 气质量全面达标,蓝天保卫战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一巨大转变与“北京奇迹”这一赞誉相符合。 【5 题详解】 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A.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此处用于形容“脚步”,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B.周而复始:一圈又一圈的轮转。形容不断循环。此处写他每天不断循环拍照,使用正确; C.历历在目:指远处的物体或景象看得很清楚,或过去的情景很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此处指十年前,北京 十面“霾”伏的情景还很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使用正确; D.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此处用于形容沙尘暴几乎消失 了,使用正确; 故选 A。 【6 题详解】 考查语句的衔接和排序。“倡导者”“传播者”“践行者”意思逐层深入,应先提出“倡导”成为“倡导 者”,然后把倡导的内容进行”传播“,成为“传播者”,最后才是“践行者“。 故选 C。 【7 题详解】 考查句子的仿写。根据“把碧绿还给森林”可知仿写的句子的句式应为:把……给……。“把”后面应填 一个形容词,“给”前面应填一个动词,“给”后面应填一个名词。注意仿写的内容要能体现“低碳理念”。 示例:把清澈留给河流,把芳香带给大地。 二、古诗文阅读(共 17 分) (一)默写。(共 4 分) 8. (1)蒹葭采采,_________。(《诗经》)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制作“心系家国”主题班会宣传海报,同学们要摘引两句与主题相关的古诗文,你建议选用 “①_______,②__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答案】 ①. 白露未已 ②.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④. 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 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2)注意“露、已、庇、士、俱”等字的正确书写。 (3)只要是能体现“心系家国”的诗句都可以。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 (二)(共 5 分) 阅读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 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 《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老妇一家______的悲惨故事,从中可以看出______的社会现实。 10. 《卖炭翁》与《石壕吏》都表现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请简要说出两位诗人分别感受到“卖炭翁” 和“老妇一家”遭遇的哪些困苦。 【答案】9. ①. “安史之乱”中,在石壕村卒吏深夜征兵,一家丁男已尽老妇服役。 ②. “安史 之乱”带来的民生凋敝、社会动荡。 10. 《石壕吏》老妇一家之苦:丁男已尽之苦;三子如无,二子战死,丧子之痛;家中生活艰苦(无衣无 食)无依无靠之苦;老翁逃走,老妇应役,衰老孤苦。 《卖炭翁》卖炭翁之苦:伐薪烧炭之苦;运碳路上天寒、夜雪路滑、衣单之艰辛;卖炭所得极少之苦。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①、②空,依据全诗内容可知,作者在文中主要记述了在一天傍晚,作者投宿石壕村,遇官吏抓丁服役, 老翁逾墙逃走,老妇出门应对。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老妇的致词,从中体现战乱给老妇一家带来的不幸,以 及在官吏的威逼下请求从军服役的经过。第二天天明,作者独与老翁别暗示了老妇已被抓走这一事件,从 而揭示当时社会的混乱不堪和官吏的肆无忌惮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寄寓深刻的同情。据此, 依次填写“‘安史之乱’中,在石壕村卒吏深夜征兵,一家丁男已尽老妇依然被迫服役”。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 《石壕吏》:依据“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丁男已尽”可知, 三个儿子都戍边,其中二个儿子战死,这是丧子之痛;依据“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 入无完裙”可知,这是写老妇一家生活的贫困、无依无靠之苦;依据“老翁逾墙走”“天明登前途,独与 老翁别”可知,老翁逃走,老妇应役,这是写出年老力衰,亲人分别的孤之苦。 《卖炭翁》:依据“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知,这是写伐薪烧炭之 苦;依据“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可知,这是写运碳路 上天寒、夜雪路滑之苦;依据“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知,这是写衣单 饿肚腹之苦;依据“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可知,,这是 写卖炭所得极少之苦。 (三) 阅读两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取材于《礼记正义·大道之行也》) 【材料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取材于《陶渊明集·桃花源记》) 道也。” 1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讲信修.睦 修.心养性 茂林修.竹 年久失修. B. 妻子.邑人 妻离子.散 不独子.其子 诸子.百家 C. 女有归. 完璧归.赵 落叶归.根 视死如归. D. 便舍.船 依依不舍舍..生取义 舍.本逐末 1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是谓大同。 翻译: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理解:上文所说就是儒家理想社会,核心是“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诚信和睦,普遍仁爱;全社会成员 各得其所,各司其职;人尽其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乙】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理解:村里人认为桃花源内的社会生活很普通,不值得向外面人说起。 13. “大同”是中国古人追求的理想社会。阅读上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其中的“诚信和睦”或“全社会 成员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在《桃花源记》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11. D 12. 甲 13. 示例一:“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写出桃花源里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很开心快乐,体现“大 同”社会中成员“和睦、幸福”的社会理想。 示例二:“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写出桃花源里的人,男男女女来来 往往耕种劳作,老老 少少各有各的事做,体现“大同”社会中“全社会成员各得其所,人尽其力,各司其职”的社会理想。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修:培养\修养\修长\修理; B.子:子女\子女\以……为子女\一种尊称; C.归:指女子出嫁\归还\返回\回家; D.舍:意思都为“舍弃”“放弃”; 故选 D。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和理解。 乙有误,“村里人认为桃花源内的社会生活很普通,不值得向外面人说起”理解错误,应为:村里人不希 望外人来打扰他们宁静安详的生活。 故选甲。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示例一:根据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知,桃花源里的人,不管男女老少,个个都安适愉快,自 得其乐;根据“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里的人热情款待桃花源外的渔夫,可知,桃花源民风淳 朴,桃花源里的人热情好客。这些都体现了桃花源里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体现“大同”社会中成员“和 睦、幸福”的社会理想。 示例二:甲文“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写出了桃花源里男男女女 来来往往耕种劳作,老年人颐养天年,小孩子们自得其乐,他们各有各的事做,体现“大同”社会中“全 社会成员各得其所,人尽其力,各司其职”的社会理想。 【点睛】参考译文: 【材料一】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 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 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 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 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 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材料二】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 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 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 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 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 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 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 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 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