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华安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福建省华安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 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0 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莫说相公痴,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通过用典抒发作者无限惆怅心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美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行路难》中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和勇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 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 人有悲欢离合 ④. 月有阴晴圆缺 ⑤. 怀旧空吟闻笛赋 ⑥. 到乡翻似烂柯人 ⑦. 野芳发而幽香 ⑧. 佳木秀而繁阴 ⑨.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⑩.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痴、翁、赋、柯、幽、阴、沧”等字的正确书写。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自古以来,有关人参的传说故事甲。人参给了人们太多的神①(mì)感,对人参的生长 环境也充满好奇和兴趣。内行人都知道,人参所需要的生长环境是非常的乙,并不是只要有 森林它就可以生长。人参对土壤、气温、光照、湿度、透风等诸多条件,都要求极其苛刻。 换句话说,能够生长人参的地方,生态一定是非常好的。人参之所以身价不菲②,正是与其 生长环境不凡有很大关系。它们藏匿在天然混交的深山老林之中,不易寻见。有人开始大胆 尝试。在自家承包的山林中,选出一块适合人参生长的地块,将参籽撒播下去,任其生长。 令人惊喜的是,丙何止人参是这样,很多宝物都是如此。离开特殊的生态环境,宝将不宝, 物将不贵。只有保护好一方然生态,才会有宝可藏,有宝可取,有宝可用。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________(A.密 B.秘) ②________(A.fēi B.fěi)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__(A.比比皆是 B.汗牛充栋) 乙________(A.严峻 B.严格)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翌年春天,便有参芽悄然拱出地面,混迹草间,野生野长。 ②春末夏初之季,丛林间随 风摇曳着绿白相间的朵朵参花。 ③三年开花,五年结籽。 ④待到仲夏,肾状玛瑙般艳红的参果时隐时现,藏匿在大自然的万木丛中。 A. ①③②④ B. ①③④② C. ②④①③ D. ②④③① 【答案】(1) ①. B ②. B (2) ①. 甲 A ②. 乙 B (3)人们对人参的生长环境也充满好奇和兴趣。 (4)A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神秘:高深莫测,超乎寻常理性认识之外。故选 B; 不菲(bù fěi):非常高。故选 B。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选用。 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汗牛充栋: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 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甲处选用的词语是用于形容有关人参的传说故事到处都有, 故甲处应填“比比皆是”,故选 A; 严峻 :严厉,不宽松;严格:对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等认真、毫不放松。乙处选用的词语 是用于形容人参所需要的生长环境的标准要求十分高,不能放松,故乙处应填“严格”,故 选 B。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结合“对人参的生长环境也充满好奇和兴趣”可知,句子的语病是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 在“对”前加上“人们”。 【小问 4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 结合“在自家承包的山林中,选出一块适合人参生长的地块,将参籽撒播下去,任其生长。 令人惊喜的是”可知,参籽撒播下去就是发芽,故①排首句;接着是③句;②句承接开花; 开花后是结果,故④句在②后;句子排序为:①③②④。 故选 A。 二、阅读(70 分) (一)(6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3. 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 “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 “家何在”和“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前途渺茫。 D. 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4. 开头两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蕴含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3. D 4.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 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2)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愤怨, 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 【解析】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赏析。 D.尾联意思是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抒英雄之志, 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所以“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的赏析有误; 故选 D。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首联意思是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离京八千里路程的潮州。直抒自己获罪 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 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 就是八千里,“朝奏”和“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时间之短, 说明获罪之速,作者对朝廷一片忠诚而进谏却被贬,隐含了作者的忧愤之情。 (二)(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坡巾 明苏郡守胡可泉缵宗①,与客登虎丘,见戴角巾者三人,往来自如。可泉召而问之,答 曰生员②。因问其所冠者何冠,答曰东坡巾。可泉曰:“若等既知为东坡巾,然东坡何为用 此巾?” 三人相顾,无以对。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故。可泉曰:“昔东坡被论坐③, 囹圄中所戴首服,则常服不可也,公服不可也,乃.制此巾以自别,后人遂名曰东坡巾。”是
乃东坡之囚巾耳。今但慕其名而不究其义,适为可笑。 【注】①缵宗:胡可泉的字。②生员:明清时代指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取入府、县学的人, (节选自[清]褚人获《坚瓠丙集卷之四》,有删节) 俗称秀才。③论坐:连坐论罪。 5.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①乃.制此巾以自别( (2)①其故. ( 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故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 ②乃.不知有汉 ( )(《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 ) B. 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 故 C. 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故 D. 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 故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问其所冠者何冠,答曰东坡巾。 (2)若等既知为东坡巾,然东坡何为用此巾? 8. 文段结尾“适为可笑”中所“笑”何事?作者写这事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5. ①. 于是就 ②. 竟然 ③. 原因、缘故 ④. 因此、所以 6. A 7. (1)胡可泉于是问他们所戴的是什么头巾,他们回答说是“东坡巾”。 (2)你们既然知道是“东坡巾”,但是苏东坡为什么要使用这种头巾呢? 8. 几位书生头戴“东坡巾”,却不知道其与苏东坡坐牢的遭遇有关。作者讽刺一 些人只知 附庸风雅,盲目追慕古人,却不明究竟的习气。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①“乃制此巾以自别”的句意是:于是做了这样的头巾来区别于他人。乃:于是,就。 ②“乃不知有汉”的句意是: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乃:竟然。 (2)①“其故”的句意是:其中的原因。故:原因、缘故。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的句意是:所以自己给自己起了个称谓叫醉翁。故:所以。 【6 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 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语句“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故”的意思是:客人在旁边为他们开脱,打发他们离开。 客人也不明白,向胡可泉请教“东坡巾”的来历。
正确的句读是:客从旁解释/遣之/客亦不解/请其故。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 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因(于是)、冠(戴)、何冠(什么头巾)”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若(你)、既(已经)、然(然而)、何(为什么)”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①结合“是乃东坡之囚巾耳”可知,“东坡巾”是苏东坡被囚的时候戴的头巾,几位书生因 为仰慕苏东坡头戴“东坡巾”,却不知道其与苏东坡坐牢的遭遇有关。胡可泉因此而笑。 ②结合“是乃东坡之囚巾耳。今但慕其名而不究其义,适为可笑”可知,表面上作者是批评、 讽刺那些因为仰慕苏东坡头戴“东坡巾”,却不知道“东坡巾”来历的书生。这些书生戴 “东坡巾”是为了附庸风雅,盲目地追慕古人,实际上不明白这“风雅”的来历。所以作者 实际上讽刺的是一些人只知附庸风雅,盲目追慕古人,却不明究竟的社会习气。 【点睛】参考译文: 明代苏郡太守胡可泉字缵宗,与客人攀登虎丘山,见三个戴着头巾的人来来往往,自由 自在。胡可泉叫过来询问他们,他们回答说自己是生员。胡可泉于是问他们所戴的是什么头 巾,他们回答说是“东坡巾”。胡可泉问:“你们既然知道是‘东坡巾’,但是苏东坡为什 么要使用这种头巾?”三个人面面相觑,没法应答。客人在旁边为他们开脱,打发他们离开。 客人也不明白,向胡可泉请教“东坡巾”的来历。胡可泉说:“以前苏东坡被定罪下狱,在 牢狱中所戴的头巾,日常的头巾不可以用,公人用的头巾也不可以用,于是做了这样的头巾 来区别于他人,以后的人就叫它作‘东坡巾’了。”这只是苏东坡的囚巾罢了。当今的人只 爱慕“东坡巾”的名却不查究“东坡巾”的含义,实在可笑。 (三)(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诗意 ——散文集《光阴素描》自序 李娟 ①这是继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道》之后,我在四年里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有光阴 的记录,生命的留痕。我发现,信手拈来的文字,往往比郑重写出的更为率性、真实和可靠, 更忠实自己内心的感受。我的文字少有对俗世生活琐碎的记录,更多是和写作与阅读有关, 与灵魂相连。写作使我在瞬间飞离现实,我用阅读和书写隔开了与喧嚣尘世的距离。
②一位作家说:“写作是搭救人生虚无的一条船。”其实,一个在深夜里提起笔来写作 的人,心中一定是有隐痛的。因为,生命的痛苦与忧伤无处安放。一个人精神的痛苦,其实 没有任何人能分担,似乎只有文字可以担当。 ③常有读者问我,你的文字如涓涓清流,那样洁净和温情,难道你的生活中不曾遇见污 浊和冷酷?我说,是写作教会我怀着一颗对万物敏感之心。我用这颗心感受生之美好,在平 淡的生活中寻找一点点诗意。 ④岁月的沙漏里,细沙流走的是丑陋、邪恶、寒冷,留下来的,永远是美好、至善和温 暖。不是吗? ⑤我对于文字的情感,仿佛一段不能割舍的恋情。一直深爱着,迷恋着,痴情不悔。如 同此刻,翻阅这本书中的文字,那些远去的时光一时间又重回心底,我看见了自己埋藏在文 字里深深的情感。那些文字,表达我生命里不同瞬间的呼吸,那也是我对理想真实的追求, 我珍爱它们。 ⑥《幽梦影》中言:“花之娇媚者,多不甚香。”其实,文字也是这样。我追求自己的 文字里,少一份姹紫嫣红,多一份雅洁、闲逸。与几年前的文字相比,如今的文字渐渐在做 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把枝头的繁华慢慢卸下,简洁不芜,沉静从容,留下清瘦的枝桠伸 向天空,不再绚丽缤纷。如一幅水墨丹青,山寒水瘦,有了秋水长天的开阔和静气。 ⑦一直认为,真正的写作其实是谋心,而不是谋生。一个写作者不为迎合任何人的口味, 不为功利的写作,才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是灵魂的自由呼吸。一个人写作的高度来自广 阔的视野与精神的自省。只有忠实自己内心的写作,才有意义。 ⑧大师齐白石说:“作画要形神兼备,不能太像,太像则匠气,不像则妄。”原来,写 作和绘画一样,文字不能匠气,匠气就缺少灵性,没有了飞翔感,好文字从来都是云端上的 紫燕。 ⑨霜严雪寒的季节,我在中国美术馆看“搜尽奇峰”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展,徘徊在吴 昌硕、齐白石、林风眠、吴冠中等大师的画前,我才明白,唯有对尘世怀着深深眷恋的人, 才能如此细腻传神的表现俗世之美,自然之美。似水流年里,他们远去了,但是,每一幅作 品里依然有一颗跳动的灵魂。 ⑩一个人一生追逐的,其实都是少年时候的梦想。有一天,在街头偶遇我以前的语文老 师,她笑着说:“我和其他老师说《汉江品茶》的作者是我的学生。中学时你的作文就很优 秀。”光阴流转,感谢我年过半百的老师,还记得少年时的我。而我,十几岁的梦想依然还 在心底。 ⑪今年,我成为《读者》和《格言》杂志的签约作家,获得了“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和 “孙犁文学奖”首届散文大赛奖。漫漫人生,我靠写作,一天天成为现在的自己。 ⑫我仿佛法国画家米勒《拾穗》里的妇人,低着头,弯腰在收割后的麦田里,无比虔诚 地拾起一个个麦穗..。生活给予我的都是金黄的麦穗..。似水流年里,所有的过往,疼痛、欢颜、
善美、温暖都是沉甸甸的麦穗。我以一支笔,俯身拾起它们。因为,我决不忽视美,如同决 不忽视春天。 ⑬但愿这本书,能带给你灵魂的安然和静美。 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光阴素描》是作者将四年里写下的文字结成的一本散文集。 B. 写作可以使作者在瞬间飞离现实,隔开她与喧嚣尘世的距离。 C. 第④段段末,用反问句强调岁月留下的总是美好、至善和温暖。 D. 第⑩段写偶遇老师的经历主要是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10. 在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些创作的心得,请简要概述。 11. 文章第⑫段中两处加点的“麦穗”含义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 12. 品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 13. 本文是散文集《光阴素描》的自序,请根据序言内容推测散文集《光阴素描》的大致内 容、情感主旨和语言风格。 【答案】9. D 10. 要点:①写作需要怀着一颗对万物敏感之心;②文字表达要删繁就简, 追求简洁;③文字不能匠气;④写作要忠实自己内心;⑤眷恋尘世,让作品有灵魂;⑥葆有 写作的梦想并坚持写作;⑦珍视过往的经历,用笔虔诚记录,决不忽视美。 11. 示例:加点的两处麦穗含义不同。第一处指的是麦子的果实(或自然界中的植物、食物); 第二处指的是生活中的疼痛、欢颜、善美、温暖等(或过往生活经历给予的收获,或生活的 馈赠)。 12. 示例 1:此处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文章(作品)比作“水墨丹青”,将文字比为画 中的“山水”。形象地点明水墨丹青以“山寒水瘦”为美,文章中的文字表达也应追求删繁 就简,以简洁不芜,沉静从容为佳。 示例 2:“寒”和“瘦”非常形象地刻画了中国山水画简约、疏淡的画风,“秋水长天”的 秋色美景,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创设了一种开阔、静美的意境。作者借此生动形象地 体现了文字的简约之美。 13. 要点:大致内容写的是作者经历过的往事。情感主旨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赞美,或 对理想的追求,或对梦想的坚持。语言风格简洁、少匠气。 【解析】 【9 题详解】 D.第⑩段写偶遇老师的经历主要是为了表现自己对于梦想的坚持,次要是表现自己对于老 师的感激。故选 D。 【10 题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三段中的“是写作教会我怀着一颗对万物敏感之心”可得:写作需要 怀着一颗对万物敏感之心。根据第六段中的“与几年前的文字相比,如今的文字渐渐在做减
法,删繁就简三秋树,把枝头的繁华慢慢卸下,简洁不芜,沉静从容”可得:文字表达要删 繁就简,追求简洁。根据第七段中的“只有忠实自己内心的写作,才有意义”可得:写作要 忠实自己内心。根据第八段中的“原来,写作和绘画一样,文字不能匠气,匠气就缺少灵性, 没有了飞翔感”可得:文字不能匠气。根据第九段中的“唯有对尘世怀着深深眷恋的人,才 能如此细腻传神的表现俗世之美,自然之美。似水流年里,他们远去了,但是,每一幅作品 里依然有一颗跳动的灵魂”可得:眷恋尘世,让作品有灵魂。根据第十段中的“而我,十几 岁的梦想依然还在心底”可得:葆有写作的梦想并坚持写作。根据第十二段中的“我以一支 笔,俯身拾起它们。因为,我决不忽视美,如同决不忽视春天”可得:珍视过往的经历,用 笔虔诚记录,决不忽视美。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由“低着头,弯腰在收割后的麦田里,无比虔诚地拾起一个个麦穗” 可知,第一个“麦穗”指的是麦子的果实。由“似水流年里,所有的过往,疼痛、欢颜、善 美、温暖都是沉甸甸的麦穗”可知,第二个“麦穗”指的是生活中的疼痛、欢颜、善美、温 暖等。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这句话把自己如今的作品比作“一幅水墨 丹青”,将书中的文字比作画里的寒山瘦水。联系前文“如今的文字渐渐在做减法,删繁就 简三秋树,把枝头的繁华慢慢卸下,简洁不芜,沉静从容,留下清瘦的枝桠伸向天空,不再 绚丽缤纷”,这两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应追求“删繁就简”,以“简 洁不芜,沉静从容”为最妙。也可以从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入手赏析。作者以“寒”形容山, 以“瘦”形容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山水画简约、疏淡的艺术风格。“秋水长天”生动 形象地表现了秋天开阔明丽的美景,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体现了一种开阔静美的意境。作 者明为写中国传统山水画,实为表达自己对于写作的追求,追求文字的简约之美。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拓展能力。此题可根据文中相关内容进行推测,由“这是继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 道》之后,我在四年里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有光阴的记录,生命的留痕”“我的文字少 有对俗世生活琐碎的记录,更多是和写作与阅读有关,与灵魂相连”“如同此刻,翻阅这本 书中的文字,那些远去的时光一时间又重回心底”“似水流年里,所有的过往,疼痛、欢颜、 善美、温暖都是沉甸甸的麦穗。我以一支笔,俯身拾起它们”等语句可知,散文集《光阴素 描》的大致内容写的是作者经历过的往事。由“我发现,信手拈来的文字,往往比郑重写出 的更为率性、真实和可靠,更忠实自己内心的感受”“我用这颗心感受生之美好,在平淡的 生活中寻找一点点诗意”“那些文字,表达我生命里不同瞬间的呼吸,那也是我对理想真实 的追求,我珍爱它们”“而我,十几岁的梦想依然还在心底”等语句可知,该书的情感主旨 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赞美,或对理想的追求,或对梦想的坚持。由“与几年前的文字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