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浙江省舟山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
答案
未来公民需要哪些核心素养?翁洲初中在廊道展出以“未来公民的核心素养”为主题
的文化展板。九(2)班同学自主组织了以此为主题的系列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主题一: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
小舟和小山准备开展以“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为主题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活动,邀请你共同
参与。(38 分)
【任务一:探究君子人格】
小组在品读诗文中,为历代文人的君子人格所感动。请你整理大家的探究成果。
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君子人格的人物数不胜数。未来公民也需要有君子
人格。
何为君子?君子首当修身养性。李商隐在《无题》中写下的
“
①
,
② ”,是生命耗尽而初心不变、矢志
不渝的君子之风;李白在《行路难》中写下的“③
,④
”,
是遭遇困境而仍心志坚定、意气 bó
发、执着豪迈的君子之风。
君子还应以天下为己任。韩愈在年迈被贬之时写下的“欲为圣明除弊事,
⑤
”,是不辞衰老、不惜残年、爱国之心弥坚的君子之风;范仲淹在《岳
阳楼记》中写下的“
⑥
,
⑦
”,是心怀天下、吃
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君子之风;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中写下的“
⑧
,梦回吹角连营”,是虽不得重用但仍披肝沥胆、壮志
不泯的君子之风。
君子人格是一种坚守,是对道德的坚守,但也是对社会责任的坚守。我们
中国从古以来就有心 xì
天下、死而后已的人,有恪尽职守、兢兢业业
的人,有坚守理想、勇于担当的人……正是有无数
(前面的人倒下了,
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中国脊梁,伟大民族的车
轮才得以千年不停。”
1. 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2. 小舟想在最后一段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括号中的意思,请你帮他写出合适的成语。
3. 小山发现最后一段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帮他写出修改意见。
4. 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答案】1. 勃 系
2. 前仆后继
3. 将“但”去掉
4.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②蜡炬成灰泪始干;③长风破浪会有时;④直挂云帆济沧海;⑤肯
将衰朽惜残年;⑥先天下之忧而忧;⑦后天下之乐而乐;⑧醉里挑灯看剑。
【解析】
【1 题详解】
考查字形。
勃发,bó fā,焕发;旺盛。
xì——系,意为:牵挂。
【2 题详解】
考查成语。
前仆后继,qián pū hòu jì,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战。
【3 题详解】
考查病句修改。
“是”与“也是”表示并列关系,“但”表示转折关系,不合逻辑,去掉“但”。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
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蜡
炬、济、衰朽。
【任务二: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小组同学结合所学,搜集了几则材料,探究古代文人的君子人格。
【甲】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
北宋·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②几重,昔人③曾此感怀嵩④。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⑤,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⑥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⑦。
【注】①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此诗是其在嵩洛宴会上的感怀之作。②匝:环绕一周叫
一匝。③昔人:指李德裕,唐文宗开成元年被贬滁州,期间建怀嵩楼,并写有《怀嵩楼记》
一文。④嵩:这里兼指嵩山与洛阳,因洛阳又称嵩京,李曾分司东都(洛阳)。⑤画角:彩
绘的号角,用以报时。⑥会须:终要。⑦群玉峰:群玉山,神话传说中的仙山。此处借指白
雪覆盖的山峰。
【乙】
夜雪
明·袁中道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
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
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
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丙】
苏轼列传①(节选)
郡有宿贼尹遇等,数劫杀人,又杀捕盗吏兵。朝廷以名捕不获,被杀家复惧其害,匿不
敢言。轼召汝阴尉李直方②曰:“君能禽此,当力言于朝,乞行优赏;不获,亦以不职奏免
君矣。”直方有母且老,与母诀而后行。乃缉知盗所,分捕其党与,手戟③刺遇,获之。轼
即请为直方赏。
七年,徙扬州。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征商④不得留难。故操舟者
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⑤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近岁一切禁而不
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轼请复旧⑥,从之。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改动)
【注】①本文背景:因政见不合,苏轼自请离职,被外放颍州。②李直方:唐宗室后裔。③
手戟:亲手用戟。④征商:征收商税。⑤周:周济。⑥复旧:请求恢复旧制。
【活动一:梳理文字·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5. 请你任选一个汉字,借助搭桥之法,先解释字义,再简要写出推断过程。
原句
搭桥之法
释义推断
A.听操.舟
者私载物
货
逻辑
推断
拿着
焚香操.琴
从事、担任
操.蛇之神
演奏
操.童子业
B.补其敝.
图以
漏
释字 敝字的左旁是一块布(“巾”),上面沾
有灰尘和赃物;右旁是一只手(“又”)
正拿着棍子在扑打。
【活动二:文化自信·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
6. 小舟和小山在读完【甲】诗和【乙】文后,顿觉意“趣”暗生。他们针对两文的“文意
之趣”展开了讨论。请你将下面的讨论记录补充完整。
小舟:欧阳修的嵩洛之宴可谓意趣满满。尾联中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这两
个意象就呈现了澄澈空明的画面和恢宏阔远的气象。
小山:诗中的画面也令我印象颇深。读到【甲】诗中的“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时,我似乎听到西风中飘来号角清衰的声响,看到作者独自一人,解衣斜倚着楼上的栏杆,
观赏夕阳照射在苍翠的青松上,颇有自在从容之趣。
小舟:能够发现和欣赏自然之美是公民审美能力的体现。让我学习你的表达,也来欣赏“霜
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的画面感和意趣
......:②_______________
小山:袁中道的《夜雪》也别有一番意趣。文中的“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句少了句读,我有点看不懂,你能帮我断一下句读吗?
小舟:没问题。这里可以断两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山:谢谢!这篇短文让我想到在更定之际独往湖心亭看雪的张岱,两人似乎都能在寂静的
雪夜领会到其中的意趣。这两种意趣是否相同?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小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传承精神·弘扬高尚的君子人格】
7. 阅读【丙】文时,你被“直方有母且老,与母诀而后行”一句深深感动。请你结合语段
内容,将之改写成李真方和其母的对话描写。
8. 在“君子人格·精神传承”班级活动中,小舟准备以“未来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
感”为主题,推出板报专栏。欧阳修和苏轼,你会推荐谁入选这个专栏?请你阅读资料链接,
结合【甲】诗、【丙】文以及你的阅读经验作出推荐,并有理有据有情地阐述理由。
有学者指出,社会责任感是指在一个特定社会里,每个人在内心和意识上
对其他人的动上请求忧伦理关怀和责任。社会参与感是指公民通过社会参与,
获得更多的参与权,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现状与活动的了解、关心和投入,在
此过程中所积淀的意识与感受。
【答案】5. 示例:A.驾驶;“操”均为动词,可见操在名词前作动词,在不同语境中可根
据搭配不同做不同解释,此句中与“舟”相配,可译为“驾驶”。
6.
①. 雪
②. 群玉峰
③. 我看到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争相显露各自面容,野菊开放的美好时节,欧
阳修与友人畅饮醇酒正浓,颇有豁达酒畅之意。
④. 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⑤. 不相同,袁中道是在雪夜大作前往目的地被风雪所阻,在事不顺遂之际,反而能静
心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响声,在暗窗红火休闲自得读书。这种意趣的背后体现的是
作者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的文人雅趣。而张岱是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
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 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
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7. 例如:李直方临行前,为母亲打点好一切,并跪在母亲面前说:“母亲大人,孩儿此去
是为民除害,但自知凶多吉少,空今后不能在母亲左右,请母亲恕儿无罪!”李方直的母亲
说:“孩儿不必自责,你这是伸张正义的大事,母亲这里不用挂牵,只要你能铲除贼匪,母
亲就会以你为荣!”
8. 苏轼在丙文中苏轼在盗贼昌盛、百姓既不敢言的境况下,主动劝李直方抓捕盗贼为民除
害,在朝廷对李直方不公正待遇时,又敢于向朝廷直言请功,这里体现出了苏轼身怀社会责
任感。后来调到扬州时,由于一切(私载)都被禁止,所以船只破旧人员贫困,多数人偷盗
所运货物来救饥寒,公家私人都受害。又为百姓请求恢复旧制,是老百姓重新富裕起来。可
见他自己无论身在何处,总能以民为重,体察民生。再读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又体现
了他的壮心不已的责任感,使命感怎么不令人肃然起敬?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如果选 A 项,根据题干要求,使用逻辑推断法推断“听操舟者私载物货”中“操”字的含义。
“操”字本身是动词,“操蛇之神”“焚香操琴”“操童子业”三句中,“操”字都用在名
词前,根据名词的含义来判断“操”字动作的意思,所以在“听操舟者私载物货”中,“操”
字用在名词“舟”字前,结合“舟”字判断“操”字动作含义即可,“听操舟者私载物货”
的意思是允许驾船的人私自载运货物,所以“操”指的是“驾驶”。
如果选 B 项,根据题干要求,使用图以释字的办法推断“敝”字的含义,根据图中“敝”字
的形象可知,“敝”是用棍子拍打沾有灰尘的布,所以指的是破布的意思,在这里引申为破
损,损坏的意思,所以“补其敝漏”的意思就是:修补(船只)的破损。
示例:B.破损,损坏。“敝”是用棍子拍打沾有灰尘的布,本义是破布的意思,在这里引申
为破损,损坏的意思。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和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的意思是:我将要乘着醉意带领佳客,冬雪皑皑时再
踏上如玉的群峰。尾联中描写了冬日重游时,踏雪相过,群山娇娆的恢弘气象。其中“雪”
和“群玉峰”两个意象,表现了一排银妆素裹的天地群山,表现出旷远澄澈的画面,所以①
空可填“雪”,②空可填“群玉峰”。
③空,“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的意思是: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争相
显露各自面容,野菊开放的美好时令,我们畅饮醇酒逸兴正浓。描写画面时要结合译文补充
作者欣赏秋霜野菊时的盎然之情。在如霜欺叶落,群山毕现,露冷霜寒,野菊灿烂之时,作
者携友畅饮,表现出诗人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笑对人生挫折和政治打击的无畏。
④空,“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的意思是: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任意看
数卷书,也是很有趣的。“暗”修饰“窗”,“红”修饰“火”,结构相同,内容并列,所
以“暗窗红火”后可断开;“任意”修饰谓语动词“看”,“数卷书”为宾语,结构完整,
其后应断开;所以正确的断句应为: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⑤空,首先明确观点,不相同。根据【乙】文“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和“暗窗红
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的内容可知,作者想去沙市,但被雨雪所阻。诗人就停住
脚步,趣在聆听竹林里传来的清脆的敲击声;趣在坐在昏暗的小屋感受炉火的温暖;趣在悠
闲自得地读书。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悠然自得的心境。根据《湖心亭看雪》中“惟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内容可知,张岱夜半赏雪的高雅情趣。
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却不料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与知音把
酒言欢,颇有幸逢知己之乐趣。“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和“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
相公者!”又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
去的故国之思,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思。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丙】文“又杀捕盗吏兵。朝廷以名捕不获”的内容可知,李真方面对的是悍匪,所以
当他预测到自己此去凶多吉少之时,与老母亲辞行时应该有对母亲的歉疚,而母亲则应该表
达出对李真方的支持,描写时注意两人的情感。
例如:李真方跪倒在母亲面前说:“母亲,请原谅孩儿不孝,此去凶险,许是无法尽孝母亲
左右!”母亲拉起李真方,说:“孩儿勿怕,你是为民除害,这是大义,放心而去,母亲为
你而感到骄傲!”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个性化解读文本。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任选【甲】诗或【丙】文推荐即可。如果推荐【甲】诗,可以结合此诗
表现出诗人傲岸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嶙峋的风骨,以及政治上的不畏风霜等方面分析。
如选【丙】文,则可以结合苏轼劝李直方为民除害,且为李直方打抱不平等事来分析其社会
责任感。
例如:诗歌塑造了一个身处逆境,却能够自我开解、旷达、乐观的形象。他被人指控与范仲
淹等人结为朋党祸乱朝政,被贬滁州。这怀嵩楼上,引发了他怀人追往的感慨,但当诗人看
到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
松,透射出自己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表现出作者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
最后以景喻人,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可见即使深处贬谪,但怀有深切社会责任感的欧阳修
仍怀着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政治上的风霜。
【点睛】参考译文:
【乙】
晚上下起了大雪。当时正准备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
出铮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任意看数卷书,也是很有趣的。离时为自己叹息
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鲁直所说“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
【丙】
州中有多年的盗匪尹遇等人,多次劫掠杀人,又杀死捕盗官兵。朝廷因指名缉捕不到,
被害的人家又怕他们害人,隐瞒了不敢说。苏轼召来汝阴尉李直方说:“你能捉到这个人,
我会尽力对朝廷说,请求从优行赏;捉不到,也以不称职奏请免去你。”李直方的母亲且年
老,他和母亲诀别然后出发。最终探知盗匪的地点,分头捕捉他的同党,亲手用戟刺尹遇,
捉住了他。苏轼请求给李直方赏赐。
元佑七年,移扬州。以前发运司主管东南漕运法,允许驾船的人私自载运货物,征收商
税不许刁难。所以驾船的人就富裕了,把官船当作自己的家,修治船只,还救济船夫们的困
乏,所以所载货物都很快到达而且没有事故。近年一切私载都被禁止,所以船只破旧人员贫
困,多数人偷盗所运货物来救饥寒,公家私人都受害。苏轼请求恢复旧制,朝廷允准。
小海和小冬认为未来公民需要具备自我认知和调整的素养。他们搜集了一些资料,邀请你共
主题二:自我认知和调控
同参与探究。
【材料一】
自由不是任性。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恰恰是奴隶,是不自由的表现,是做了自己动物
性的情绪、欲望,以及社会性的偏见、习俗的奴隶。那么,自由是什么?自由是由于对必然
的支配,使人具有普遍形式的力量。所以,所谓“自由的形式”,也首先指的是掌握或符合
客观规律的物质现实性的活动过程和活动力量。美作为自由的形式,首先是指这种合目的性
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实践活动和过程本身。
它首先是能实现目的的客观物质性的现实活动,然后是这种现实的成果、产品或痕记。
所以它不是什么象征。“象征”不过是种精神性的、符号性的意识观念的标记或活动。从远
古的巫师到今日的诗人,都在不断制造这种符号、象征,但它们并不就是美的本质或美的根
源。可见,不但主观蛮干、为所欲为,结果四面碰壁,不是自由;而且,自由如果只是象征、
愿望、想象,只是巫师的念咒、诗人的抒情,那便只是锁闭在心意内部的可怜的、虚幻的“自
由”。真正的自由必须是具有客观有效性的伟大行动力量。这种力量之所以自由,正在于它
符合或掌握了客观规律。孔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有庖丁解牛的著名故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