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
2.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试卷满分为 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 27 分)
1. 下列四组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炽热 畸形 催枯拉朽
B.匮败
锃亮
筋疲力尽
C.劳碌 浩瀚 深恶痛疾
D.诘责
隽刻
惨绝人寰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转变思维,能让人在困境中找到光明,能让人在前进中独辟蹊径....。
B.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虽没有抑扬顿挫....的情节,但却以美好的日常细节打动了观众。
C.鲁迅先生的这段文字一点不带笑声,竟把一个喧嚣而又充满杀戮..的时代描绘得活灵活现。
D.樊锦诗 40 多年致力于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研究工作,著述丰富,颇有建树..。
3. 下列文段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转:同“啭”,鸟鸣
B.属:连接
A.肃:肃杀,凄寒
C.引:延长
4. 下列对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诗中“征蓬”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B.一般来说,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颔联、颈联要求对仗。
C.“烟波江上使人愁”“长河落日圆”“江入大荒流”中涉及的地点环境均为“长江”。
D.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两篇山水小札,堪称六朝“书札双璧”。
5. 下列选项中描写暮春景色的诗句是(3 分)
A.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郑谷《柳》
B.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王维《辋川别业》
C.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武元衡《春兴》
D.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6. 对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描写了家园的荒芜,狐兔在这里自在地行走,正面表现了海边人民生活的
困苦。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个“送”字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心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
诗人的思乡之情。
C.“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
的轮廓。
D.“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表现了诗人孤寂苦闷的心情和对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
7.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如今,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中,他们已经成为抗疫的中坚力量
②他们没经历过太多风雨,也很少遭遇磨难,一直在顺风顺水中成长
③曾一度被认为不能肩负未来
④一些 90 后,曾被贴上“自我”“个性”“缺少责任感”“没有担当精神”的标签
⑤经过这次大考,富有朝气、勇于担当的 90 后真正成长为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
⑥他们不怕吃苦、不怕危险,洋溢着激情,散发着力量,无惧生死,直面挑战
A.②①③④⑥⑤ B.④②③①⑥⑤ C.④②①③⑥⑤ D.②④①⑥⑤③
8. 对下面新闻的标题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
本报讯 十一期间,无锡景区活动丰富,鼋头渚景区为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对传统节俗的期盼,将在
10 月 1 日晚,举办“2020 太湖鼋头渚中秋小型低空水上烟花秀”。无锡人过中秋不能错过的是什么? 肯定
是鼋头渚的烟花大会。每到中秋,鼋头渚太湖水域上空烟花绽放,色彩斑斓的烟花造型伴着激光光束和美
妙音乐,为观众带来丰富的视觉享受。这已经成为无锡市民过中秋节的标配。
此外,今年 10 月 1 日至 10 月 7 日每天 17:00 至 20:30,鼋头渚将举办以“璀璨鼋头渚·醉美夜太湖”
为主题的夜间游园会活动。
A.无锡景区十一期间活动丰富
B.鼋头渚推出了夜间游园会活动
C.鼋头渚中秋将上演小型烟花秀
D.烟花为观众带来视觉享受
9.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关于朱德》的部分选文,回答问题。(3 分)
“有时要是他(朱德)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他非常强健,
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
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
“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他仔细定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他也喜欢跟朋友们
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也从没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打仗时他总
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我没有会见朱德的好运气,因为当他到达陕北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了。幸运的是朱德马上就被世界作
家所注意,我现在竟有机缘得到一些最近的材料。西安事变以后,就有人到苏区去访问,韦尔斯女士是第
二个会见中国红军领袖的外国人,康克清上面这番话就是对她说的。
(1)从选段中可以看出朱德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 分)
.
(2)选文画线句斯诺补充交代了所用文字出自韦尔斯女士的笔记,其用意是什么?(1 分)
.
二、阅读与赏析(共 33 分)
(一)(12 分)
活水源记
[明] 刘基①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有泉焉。其始出石罅②,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溢
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
卿白野公③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鲭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
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④。有二鹡鸰,
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
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或曰:“属⑤岁旱时,水所出,
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
【注】①刘基,明初文学家。②罅:xià,缝隙。③秘书卿,官名。白野公,即泰不华,世居白野山故称白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有删改)
野公。④滑:流利。⑤属:适逢。
10. 下列句中的“之”与“有水鼠常来食之.”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久之.
C.两狼之.并驱如故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4 分)
B.实是欲界之.仙都
D.下车引之.
①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
③恒.鸣其上
12. 翻译下列句子。(4 分)
逾:
恒:
②名.之曰活水源 名:
毕:
④饮毕.
(1)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2 分)
(2)或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 (2 分)
13. 根据文意,概括白野公深爱活水泉的具体缘由。(2 分)
(二)(6 分)
江上
【明】孙蕡①
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②阅岁华。
【注释】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②沧州:滨水的地方。
14. 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3 分)
15. 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 分)
(三)(15 分)
红军战士 001
曾立力
①湘江一战,部队伤亡惨重,急需补员。通信股长领来个背微驼、头发花白、年龄在五十开外的新兵。
那人一身灰布军装鼓鼓囊囊、皱皱巴巴,双手交叉在胸前抱根扁担,神情木讷,哪像个红军战士?倒像个
挑夫。
②碰巧参谋长路过这里。参谋长上过军校,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对条令条例要求严格,看不得队伍
里有不正规的现象。参谋长问:“识字不?”那人摇头。旁边有人代答道:“大字墨墨黑,小字不认得。”这
在当时的红军队伍中较为普遍。参谋长说:“电话兵,简单的阿拉伯数字还得认识,要考考。”参谋长写了
个 1 字,那人看了好一阵后才从牙缝里蹦出两个字:“扁担。”参谋长在后面加上两个 0,他摸了摸后脑勺说:
“一根扁担两个箩筐。”参谋长再写 001,那人答:“两个箩筐一根扁担。”参谋长摆摆手,态度也摆在那儿
了。
③通信股长连忙上前说:“这人是从中央苏区一路抬机器过来的,湘江一战机器没了,他坚决要求参军
随大部队走。老区的群众觉悟高,可靠!”参谋长听罢丢下一句:“我的同志哥呀,‘洞洞幺’都不晓得,是
要出问题的!”参谋长走了,没说留与不留。部队正缺人,让他去一线连队年纪偏大,便留在了电话班。这
人在兴国老家是篾匠,长年累月的篾匠生涯使得他的背有些驼,大伙儿便喊他“兴国驼子”,或“洞洞幺”。
④深更半夜部队急进,奉“中革军委”命令攻打通道。枪刺在冷月下迅速移动,闪耀着铁青色的光芒,
兴国驼子浓烈的叶子烟辣味儿,飘散在深夜的寒风里。天亮时部队刚进入攻击位置,一号阵地的电话就不
通了。第一次派他单独去执行任务,不知他怎么弄的,把二号阵地也给弄没了声音。参谋长在指挥所里大
为光火,当场把话筒摔了,掏出驳壳枪吼着要执行战场纪律。贻误战机,那是要枪毙的。所幸遇到的是股
民团,部队发起攻击后一触即溃,没给战场态势造成多大影响。战斗一结束,参谋长痛下决心,决不能再
留他。只是部队一直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转移,不好立马打发他走。
⑤他像个做错了事的小媳妇,见谁都低眉顺眼,一声不吭地随队伍行进。部队一歇脚,他就叼杆烟袋,
忙着给同志们编草鞋。他打草鞋前,总要把稻草捶了又揉,揉软,再掺上些烂布条麻筋,打出的草鞋不易
磨脚打泡,又结实又跟脚。他自己编了个竹背篓,里面常背有未完工的草鞋和布条麻筋。有不少同志在他
手中领过草鞋,参谋长脚上穿的也是。每领一双草鞋,他都会找人记上个数字,慢慢琢磨。那段时间,他
在队伍里只是个编外的老百姓。
⑥让他重新成为一名红军战士,是在攻打娄山关的战斗中。那天的战斗异常激烈,非战斗人员都扑上
去了。正在这时,部队突然与总部的通话断了。参谋长情急之下只好派他去查线。他像个小孩似的高兴得
蹦了起来,向参谋长行了个标准的军礼,说:“保证完成任务!”这次参谋长不但很快就听到了总部首长的
声音,还看见他背着一捆电话线、押着两个俘虏回来了。原来敌我双方的电话线缠在一块了,都在查线,
他制服了那两个烟枪兵,顺便还割了敌人几里路长的电话线。
⑦自此,他便到处搜集些通信器材到竹背篓里。红军长期流动作战,无后勤保障,常为个小零件急得
要命,竹背篓解决了大问题,乃至后来兄弟部队通信不畅,也来他的竹背篓里找。都晓得咱队伍里有个兴
国驼子,有个百宝箱一样的竹背篓。
⑧红军抵达宝兴后,忙着做翻越雪山的准备。他的竹背篓里自然添了些辣椒、盐、烟叶等御寒的物品,
足有百斤重。同志们劝他扔掉些暂且不用之物,他说件件都是宝贝,没准儿哪天就能派上用场。都是他长
征路上一步一步背过来的,舍不得丢掉。
⑨大雪山海拔 4500 米,高寒缺氧,气候恶劣,雪花漫天飞舞。大伙儿都头昏目花,胸闷气短。队伍中
不断有人掉队、跌倒,许多战友在身边倒下就再也没有起来,兴国驼子却表现出惊人的体力与耐力,肩负
竹背篓,像瘦小的骆驼,“嘎吱、嘎吱”地踩着千年积雪,始终跟随着队伍往上爬,一步也没落下。途中同
志们要替换他背竹篓,都被他拒绝了。他吭哧吭哧喘着粗气说:“背在我自己肩上才放心。”眼看就要爬到
山顶,突然刮来一阵狂风,他一脚踏空,跌倒,雪雾裹挟着他和竹背篓滚下万丈深崖,瞬间便被茫茫白雪
淹没,了无踪影,雪地上只留下了一副线拐。
⑩翻过雪山,同志们在山脚下为他垒了座衣冠冢,没什么遗物,仅埋下那副线拐。题写墓碑时却难住
了大伙儿,一时谁也记不起他的大名。参谋长思忖片刻,抽出一把刺刀,在墓碑上刻下“红军战士 001”几
个大字。参谋长抹了把发红的眼睛,硬是没让眼泪流出来,随即下达刚刚收到的总部电令:全军作攻击前
进,一路向北!向北!!
16.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参谋长对主人公的态度也随着情节的发展发生了变化。
B.第⑤段画线句刻画了主人公为了能留在部队小心翼翼的样子。
C.小说第⑨段描写非常恶劣的气候环境,为主人公后来的牺牲埋下伏笔。
D.“线拐”是篾匠的工具,在文中多次出现,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
17. 请根据小说内容,围绕主人公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4 分)
(1)他不认识参谋长写的简单数字。
(2)他
(3)他
(4)他
(5)他往背篓里搜集通信器材和御寒物资。
(6)他
18. 赏析文章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 分)
19. 为什么参谋长在墓碑上刻下“红军战士 001”这几个大字?(4 分)
三、作文(共 60 分)
拼,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1.合在一起;连合。2.不顾一切地干;豁出去。
对于“拼”,你有哪些联想和体会?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拼”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②不少于 600 字。
参考答案
1.(3 分)C
2. (3 分)B
3. (3 分)D
4. (3 分)C
5. (3 分)C
6. (3 分)A
7. (3 分)B
8. (3 分)C
9. (3 分)(1) (2 分) 勤劳自律,勤奋好学,性格温和
(2) (2 分) 体现了所述材料的真实性。
10. (2 分) D
11. (4 分)①逾:超过
②名:命名
③恒:常常
④毕:结束
12. (4 分)(1)(2 分)我早春来到这里,当时天气还很寒冷,各类水族动物都隐藏不出来,到现在才
全部出现。
(2) (2 分) 有人说:“适逢旱年时,所出泉水能灌溉几十亩地。”
13. (2 分)水清,水源源不断,各种动物来依附,恩泽被及万物
14. (3 分)因为初秋时节,部分青色的枫叶逐渐变红,就像是树叶上开出红红的花儿。或作者这样写,生
动形象地描绘出初秋时节,江枫—片青色树叶中点缀着红叶的美景。
15. (3 分)答案示例 例:诗人既有淡淡的思乡愁绪,又有看到景色后的开朗宽松心境。诗人原本有思乡
愁绪,尾联“秋怀”一词,即心底的忧愁,流露出作者在离家千里,身在旅途中的这种情感,但江行所见
之景清新幽美,心境也逐渐变得开朗旷达起來。尾联写心底的忧愁巳被风吹尽,在那滨水之处(沧洲 ) 每
年也可以欣到江上的大好风光,即为明证。
16. (3 分)D
17. (4 分)(2)单独去执行任务犯错
(3)帮同志们编草鞋
(4)修好通话线,制服烟枪兵
(6)过雪山跌下深崖
18. (4 分)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接受任务时的兴奋喜悦和自信的样子,表达了
他急于为军队作贡献,将功补过的心情。
19. (4 分)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大名,就用平时的代号“洞洞幺”来代替;“红军战士”是对他红军身
份的认可,“001”代表第一,体现了参谋长对他的高度褒奖;“红军战士 001”展现了以兴国驼子为代表
的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伟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