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试题及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3 分)
1. 诗歌默写。
①戍鼓断人行,_____。
②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
④槲叶落山路,_____。
⑤由于国际打压,华为公司面临重重障碍,但是华为披荆斩棘,研发 5G,引领世界潮流。
这种坚定信念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的名句“_____,_____”来表达。
⑥中秋佳节,因为疫情隔离在外的人,抬头望月,想起家中的亲人,只得用苏轼的《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来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_____,_____。”
【答案】 ①. 边秋一雁声
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③. 欲为圣明除弊事
④. 枳
花明驿墙
⑤.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⑥.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⑦. 但愿人长久
⑧.
千里共婵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注意以下字形特别容易写错:雁、畔、弊、枳、沧、婵娟
等。
2. 按照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50 年前在广 mào(
)无垠的太空中,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拉开了中
国人探索太空的序幕,从神舟飞船首次升空到杨利伟首次飞天,从“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到
航天员王亚平(A)随心所欲地太空授课,中国载人航天以(B)间不容发的速度,创造了中
国航天史上令人羡慕.(
(C)歇斯底里的澎湃动力,(D)持之以恒的努力,不断刷新着中华民族的飞天高度,不断
)的经典传奇。从载人航天到嫦娥探月,再到火星探测,航天以
创造着世界航天史上一项项的纪录。这一切说明成功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
不会等待犹豫者、懈 dài(
)者、畏难者,中华民族大复兴的航天梦、强国梦终将在我
们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实现。
(1)音汉互写。
①广 mào
②羡慕.
③懈 dài
(2)文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心所欲
B. 间不容发
C. 歇斯底里
D. 持之以恒
【答案】(1)①袤 ②mù ③怠
(2)D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根据积累作答。
广袤,guǎng mào,土地的长和宽。
羡慕,xiàn mù,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懈怠,xiè dài,意思是松懈懒散;怠慢不敬。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有误,“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有贬义,不合语境;
B.有误,“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用在这里不合语境“速度”;
C.有误,“歇斯底里”形容情绪激动、举止失常、狂喊乱叫的状态。用在这里不合语境“澎
湃动力”;
D.正确,持之以恒,意思是长久坚持下去;
故选 D。
3. 阳光中学九(7)班拟开展“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
列任务。
(1)我国有许多鼓励人们自强不息的对联。下面的对联就颂扬了这种精神,请你根据上联,
选出正确的下联( )
上联: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
下联:_____
A. 十年寒窗苦读美梦成真
B. 三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C. 脚踏实地瞩目千里栋梁
D. 半生拼搏笑看世事沧桑
(2)班级将围绕“立志”“拼搏”“圆梦”三个关键词在班会中开展三项活动,目前已设
计好一项活动名称,请你设计另外两项。
活动一:宣立志誓言
活动二:
活动三:
【答案】(1)B
(2)示例:看“拼搏”影视
写“圆梦”征文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对联的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
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上联为:六字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A.六字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B.六字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C.四字动宾短语+六字动宾短语;
D.四字偏正短语+六字动宾短语;
故选 B。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仿照示例样式,围绕“拼搏”“圆梦”主题来设计,言简意赅,表达清
晰,主题突出。示例:学“拼搏”人物; 赞“圆梦”精神。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包括诗词、书法、绘画在内的传统文艺,对我创作的影响更为深远。
②身为一名建筑师,中国古人的造园手法及其营造的意境,的确给我带来许多启示。
③我也常常从怀素、黄庭坚的书法中领悟线条构成,感受空间实与虚、水墨浓与淡的关系,
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意到笔不到”“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理念。
④不论是苏东坡、辛弃疾,还是秦观、李清照,我对建筑意境的感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
们笔下的诗词。
A. ②④①③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排序。
②句点明自己的身份,①句中的“但”与②句构成语义上的转折。中国古人的造园手法及其
营造的意境给自己带来了许多启示,但传统文艺对我的创作影响更为深远。故前两句为②①。
④句表达的是自己从诗词中得到的感悟。③句表达自己从书法中得到的启示。与①句中的
“诗词、书法”相照应。故后两句为④③。
故四句排序为:②①④③。
故选 D。
5.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B. “谪”是指高级官员降职并调到边远地区做官;“迁客”指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骚
人”源于《离骚》,原来指屈原,后来泛指文人。
C.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岳阳楼
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D. 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做“阳”。如“洛阳”
指洛河北岸,“汉阴”指汉水南岸。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识记。
C.“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范仲淹
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故选 C。
二、阅读与赏析。(47 分)
6. 阅读下列名著语段,完成问题。
武松又行不到三四里路,再吃过十来碗酒。此时已有午牌时分,天色正热,却有些微风。
武松酒却涌上来,把布衫摊开。①虽然带着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前颠后偃,东倒西
歪,来到林子前。那仆人用手指道:“只前头丁字路口,便是蒋门神酒店。”武松道:“既
是到了,你自去躲得远着。等我打倒了,你们却来。”……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
那个捣子迳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
将来。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
先自吃了那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似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
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
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
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②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
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
门神头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
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
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得蒋门神在地下叫饶。武松喝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
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1)选文写的是“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情景,请写出另两个与武松有关的故事。
①
②
(2)结合选文中①②两处划线的语句,具体分析“武松”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3)《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人人皆知的经典故事情节,
两位主人公打抱不平都是“义”的体现,但两者的“义”是不同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示例:①武松景阳岗打虎 ②武松斗杀西门庆
(2)从划线句①中武松装醉,然后让仆人把他领到蒋门神酒店,就把仆人打发走了等情节
可以看出,武松有勇有谋;从划线句②中武松痛打蒋门神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武松武艺高强,
嫉恶如仇。
(3)鲁达救金氏父女,救的是真正需要帮助的弱者,这是一种真正的大义;武松痛打蒋门
神只是为了报答施恩父子的恩惠,这是一种狭隘的江湖义气。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了解。
《水浒传》中关于武松的故事有景阳岗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怒平都监府、血溅
鸳鸯楼等,写出其中两个即可。
示例 1:景阳冈打虎。武松在清河县因斗殴伤人惧罪逃走,躲在柴进庄上,结识了宋江。知
道之前的罪名无事之后,决定回乡。在经过景阳冈时,武松在山下酒店连喝十八碗酒,借着
酒劲上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斑斓猛虎,为民除害,成为千古流传的打虎事迹。武松也因此
被阳谷县县令赏识,当了步兵都头。斗杀西门庆:武松在阳谷县与搬家至此的哥哥武大郎团
聚。后因嫂子潘金莲不贤,在武松外出公干之时,与当地财主西门庆勾搭成奸,合谋毒杀武
大郎。武松回来后,上告无门,索性自己报仇,先是让街坊邻居做证,取得潘金莲口供后杀
之,旋即到狮子楼斗杀西门庆,替兄报仇。由于西门庆作恶多端,民怨极大,县令怜惜武松
为人,从轻判罪,刺配孟州。
示例 2:醉打蒋门神。武松在刺配孟州路上十字坡结识了张清孙二娘夫妇,结为兄弟。至孟
州牢城营后,武松得小管营施恩照顾,要助他夺回快活林酒店,武松在快活林醉打蒋门神,
声名远播。但也因此惹上了当地权贵的嫉恨。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①中的“虽然带着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前颠后偃,东倒西歪”可以看出,武松
装醉;结合“既是到了,你自去躲得远着。等我打倒了,你们却来”可以看出,他不欲仆人
涉险,对自己很有信心,说明他有勇有谋。
②是对武松痛打蒋门神的动作描写,行云流水,毫不拖泥带水,表现了武松的武艺高强,对
恶势力毫不容忍。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分析理解。解答此题要在了解名著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二人做法的原因和
目的。
鲁达听了素不相识的金氏父女的遭遇,就帮助金氏父女逃离虎口并拳打镇关西,鲁达的行为
没有私人目的,是一种纯粹的大义;武松为了报答施恩的恩惠去痛打蒋门神,这种义和鲁达
相比,是狭隘的,是一种有恩报恩的江湖义气。
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①
刘长卿②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注】:①襄州、邓州,唐郡名。②刘长卿,唐代诗人,曾任长州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
谪,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1)请简要赏析颈联“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的妙处。
(2)请说一说尾联诗人“恨”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借景抒情。或从用词角度来看,“杳杳”“萧萧”运用叠音,琅琅上口,音韵
和谐,具有音乐美,“杳杳”是“渺茫、悠远”之意,“萧萧”是马的呻吟嘶叫声,营造了
一种悲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2)①身世坎坷,漂泊不定,流露出羁旅漂泊之“恨”;
②战乱流离中青春不再,青春的锐气也早已消磨殆尽,流露出年华已逝之“恨”;
③社会战乱动荡,个人颠沛流离,流露出对社会动乱的悲叹;
④际遇相同的二人于“十年”后相逢却又要相别千里,流露出离别之“恨”。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本联意思是“相聚短暂,月已西垂,北风萧萧,你又要踏上遥远征程”,诗中借景抒情;从
用词角度来看,“杳杳”是“渺茫、悠远”之意,“萧萧”是马的呻吟嘶叫声。“杳杳”“萧
萧”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渲染悲凉凄苦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两个叠音词音的
和谐,有音乐美。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文的理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需要结合诗歌的意思进行分析。
“几处移家逐转蓬”诗人用比喻修辞方法,用遇风飞转的蓬草形象写出自己飘泊无定的生
活,隐含着羁旅中飘泊不定的“恨”;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国事艰难,战事不断,转眼间青春已逝,再相逢都已
是白发苍苍。战乱流离中青春不再,青春的锐气也早已消磨殆尽,流露出年华已逝之“恨”;
社会战乱动荡,个人颠沛流离,流露出对社会动乱的悲叹;
“十年多难与君同”“汉水楚云千万里”,你我命运何其艰难,十年间转徙漂泊。今日一别,
天涯遥遥,汉水楚云相距万里。际遇相同的二人于“十年”后相逢却又要相别千里,流露出
离别之恨。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董邦达,字孚存,富阳寒士也。厄科场,滞京师,寓武林会馆。资尽,馆人迫之,徙于
逆旅,质衣装以给。无何装尽,逆旅主人逐,窘无所之。有刘媪者奇其才,谓必不长贫贱,
馆之家;属勤业以待再试。邦达日夜磨砥,期得第自振,且酬媪德。
榜发,仍落第,恚甚,蹀躞①街市,倚一高门痴立。启门者见之,呵问,告以下第生,
其人大喜,要入款语,出红笺倩书谢柬。既而留食,谓董曰:“某,侍郎司阍②仆也;君适
所书,大为主称赏,肯留此代笔否?小有薄奉,以资君旅。”邦达方失路,欣然诺之。自是
一切书牍,皆与董拟草,其文辞往往当意。侍郎益信任仆,有密事,召仆至内室拟稿;仆惶
窘良久,乃以实告。侍郎大骇,急延邦达至厅。具衣冠见之,且谢曰:“使高才久辱奴辈,
某之罪也。”因请为记室,相得甚欢;俄为之纳妇。邦达每念其恩,益自刻厉。逾年,举于
乡;又四年,及进士第。
先初,邦达赴举京阙,其父为贷廿金以附侍讲某公北行。公曰:“董君寒士,何须盘缠,
北土气寒,汝衣甚凉薄,即以备御冬可也。”翌日启程,则凉薄如昔。诘之,曰:“家本无
资,曩金亦假之戚友者。寒士宜寒骨,颇堪霜雪,不愿以予故,增父累也。”
【注】①蹀躞:往来徘徊。②司阍:守门。
(1)下面句中加点“之”意义和用法与与“窘无所之.”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陋之.有
B.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 送孟浩然之.广陵
D. 乃记之.而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急延.邦达至厅(邀请)
B. 曩金亦假.之戚友者(假:虚假)
C. 榜发,仍落第,恚.甚(恼怒)
D. 质.衣装以给(典当)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刘媪者奇其才,谓必不长贫贱,馆之家。
②具衣冠见之,且谢曰:“使高才久辱奴辈,某之罪也。”
(4)文中的董邦达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答案】(1)C
(2)B
(3)①这时一个姓刘的老妇人,对董邦达的才能感到惊奇,说他肯定不是那长期贫贱的人,
于是便将自己家的屋子暂时借给董邦达居住。
②侍郎穿戴好正式的衣冠见董邦达,并且道歉道:“让您这样的高才贤能长久辱没在仆从之
间,是我的罪过。”
(4)懂得感恩、求学刻苦(学习勤奋)、体谅父亲(懂事孝顺)。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字的用法。题干的“之”是动词,“去”的意思,句意为“窘迫地
没有地方去”。
A.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动词,去;
D.代词,这件事;
故选 C。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B.句意:从前的钱财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假:借。
故选 B。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
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奇,感到惊奇;谓,告诉。馆,安置。
②中重点词语有:具,准备好,穿戴好;且,并且;谢,道歉;辱,辱没。“某之罪也”是
判断句式。
【小问 4 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主要事件及人物的言行进行
概括。
从“邦达日夜磨砥,期得第自振,且酬娼德”可以看出,董邦达想要靠自己的努力报答刘老
妇人的恩德;从“邦达每念其恩,益自刻厉”可知,他因为侍郎对自己的信任而加倍努力想
要报答侍郎的恩德。上述内容都可以看出董邦达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日夜磨砥”“益
自刻厉”可以看出求学刻苦;从“翠日启程,则凉薄如”“家本无资,囊金亦假之戚友者。
寒士宜寒骨,颇堪霜雪,不愿以予故,增父累也”可知他明白父亲为他借钱赶考的不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