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语文期 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30 分) (一) 1. 学校举行“笔底波澜,翰墨生香”汉字探究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成千上万的汉字中,有些汉字随缘、合群,组词造句的能力特别强。就说这“吃“字吧, 它穿越舌尖而来,却又超越了舌尖,其对象不再限于食物,而是来者不拒,百无禁忌。譬.( ) 如能下口的东西说吃,不能下口的东西也能说吃,如,吃刀;咽得下去的东西说吃,咽不下 去的东西也能说吃,如,吃墨;吃得了的东西说吃,吃不了的东西也能说吃,如,吃耳光。 “吃”字 biàn( )析多歧义,有赖语境和语气,听话听音两心知。汉字兼具音形义,融 通精气神,就像一幅幅写意画,A 有线条和动感,B 有韵律和意境。 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每个字词都有渊源、有故事、有情感、有理念、有智慧。 我们熟练掌握汉字的精 suǐ( ),也会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诗文来。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 biàn( 譬.( (2)“这种纸不吃墨”中“吃”的意思是( ) 精 suǐ( )析 ) A. 饮,喝 B. 吸收 C. 耗费 D. 挨,受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 A、B 处,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不是……就是…… B. 只要……就…… C. 即使……也…… D. 既…… 又…… (4)像“吃”一样具有丰富含义的汉字还有很多,如“好”字。请你结合具体语境写出 “好”字的三个不同意思。 【答案】(1) ①. pì ②. 辨 ③. 髓 (2)B (3)D (4)参考义项:①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好人|庄稼长得很好。②合宜; 妥当:初次见面,不知跟他说些什么好。③用在动词前,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好 看。④友爱;和睦:好朋友|他跟我好。⑤(身体)健康;(疾病)痊愈:体质好|身子比去 年好多了|他的病好了。⑥用于客套话:您好走。⑦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 步:计划订好了|外边太冷,穿好了衣服再出去。⑧形表示赞许、同意、结束或转换话题等: 好,就这么办。⑨反话,表示不满意:好,这一下可麻烦了。⑩容易(限用于动词前):这 个问题很好回答。①①便于:告诉我他在哪儿,我好找他去。①②应该;可以:时间不早了, 你好走了③用在形容词、数量词等前面,表示多或久:好多。④用在形容词、动词前,表示 程度深,并带感叹语气:好冷。⑤喜好:好学。⑥常容易:刚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字音字形。 譬如,pì rú,比如。 辨析,是 biàn xī,意思是指辨别,分析。 精髓,jīng suǐ,精华。 【小问 2 详解】 考查字义。墨水由笔画在纸上,纸吸收了墨水,就形成了字迹。故“吃”的意思是吸收。故 选 B。 【小问 3 详解】 考查关联词语。分析语义,“有线条和动感”“有韵律和意境”在语义上关列关系,并无先 后轻重之分。故应用“既……又”。故选 D。 【小问 4 详解】 考查字义。 好:1.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如,好人。 2.合宜;妥当。如,正好。 3.用在动词前,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如,好吃。 4.友爱;和睦。如,友好。 5.(身体)健康;(疾病)痊愈。如,病好了。 6.用于套语。如,您好。 7.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如,休息好了。 8.表示赞许、同意或结束等语气。如:好的。 9.反话,表示不满意。如,好了,这下真完了。 10.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用法跟“多”相同。如,好多的花。 (二) 班级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11 分) 2. 下面关于古典小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又包含着激烈的矛盾冲突,包含着跌宕起伏的变化, 非凡人物与非凡故事的结合,使得小说充满紧张感,引人入胜。 B. 《聊斋志异》题材多样,或叙述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或指斥不公,刺贪刺虐, 或揭露科举腐败,或讥讽社会失德,大都运用现实主义手法。 C. 明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 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D. “连中三元”是指在会试、乡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即连中会元、解元、状元。 这个词现在常常被用作对考生的祝福语。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大都运用现实主义手法”错误,应为“大都运用浪漫主义手法”; C.有误。曹雪芹是清代小说家; D.会试与乡试,会元与解元先后顺序颠倒了;连中三元”是指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 考中了第一名,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故选 A。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人物,并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而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 出去了。 【答案】《故乡》中的杨二嫂。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写出杨二嫂的尖刻势利、自私 贪婪的小市民嘴脸。 【解析】 【详解】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选段中的“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可知,这一人物是杨二嫂,出自小说《故乡》。因 为她坐着姿势非常像圆规,所以鲁迅就称其为“圆规”。 语段中她说的话是对她的语言描写。“愤愤的”是对她的神态描写。“转过身”“向外 走”“塞”“出去了”是对她的动作描写。明明是贪婪自私,却说主人家小气,可见她的尖 刻势利。临走还将我母亲的一幅手套顺走,可见她的自私贪婪。 4. 仿照示例,请从推荐的小说人物中选择一个进行评价。 示例:孔乙己——科举制度造就的可有可无的边缘人。 闰土——三座大山压迫而成的木头人。 推荐人物:保尔 祥子 【答案】示例:保尔——严酷的革命斗争锻造的钢铁战士。 祥子——黑暗的旧社会吞噬了理想追求的末路人(堕落者)。 【解析】 【详解】考查名著人物和仿写。开放类试题,从保尔和祥子中任选一个,结合人物成长经历 和性格特点拟写即可。如:保尔——火热的革命熔炉锻造的无畏勇士。 5. 阅读小说就是要与小说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假如《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站在你面 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请写出来。 【答案】示例:杜小康,你从精神与物质的顶峰,猝然跌落到最底层,由此开始了“孤独之 旅”。你的遭遇是艰辛的,是让人心酸的。但你由最初的不敢面对现实、想要逃避现实到逐
渐敢于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在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经受住了考验,靠自己的力量找到了 鸭子,你在这趟“孤独之旅”中成熟,你真是好样的!(结合人物经历和成长,言之成理即 可。) 【解析】 【详解】考查名著阅读。开放类试题,结合人物经历和成长,言之成理即可。如:杜小康, 一个偶然,使你家道中落;又是老天的一个玩笑,使你被迫辍学。命运的多舛,使你跟随父 亲背井离乡去放鸭,你在无言中悄然诉说着你的无奈与不舍……曾经的你,也觉得自己是无 家的漂游者,曾经在荒无人烟的芦荡中你也会胆怯,也会恐慌,可经历了那场暴风雨,你已 磨炼出波澜不惊的承受能力。不知何时,你已学会了忍耐,在困难面前做到了坚强,在思亲 念乡中懂得了人生。不知何时,你已真正地成长!你在孤独中彷徨,却又在孤独中一点点地 坦然。你在黑暗中摸索着未来的方向,谱写着你人生的篇章…… (三) 班级开展“我爱古诗词”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6. 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 维度 古诗文名句 出处 主 题 手 法 远大抱负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家国兴亡 (2)寄书长不达,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 思乡怀亲 (3)__________,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生活杂感 (4)鸟下绿芜秦苑夕,___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 托古讽今 (5)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 宅》 直抒胸臆 (6)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 _______《无题》 用典言志 (7)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 即景抒情 (8)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 孙湘》 【答案】 ①.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 况乃未休兵 ③. 因思杜陵梦 ④. 蝉鸣黄 叶汉宫秋 ⑤. 汉文有道恩犹薄 ⑥. 东风无力百花残 ⑦. 李商隐 ⑧. 到乡
翻似烂柯人 ⑨. 云横秦岭家何在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 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济、沧、未、 陵、犹、薄、柯、横”等字要正确书写。 二、阅读·理解(60 分) (一)古诗文阅读 语文课上开展“心忧天下范仲淹”群文阅读活动,老师选择了与范仲淹相关的三篇作品进行 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 群斋即事 三出专城鬓如丝,斋中萧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选自《范仲淹全集》) 【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全集·岳阳楼记》) 【丙】 延州诸砦①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先是,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 钤辖②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 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 使更出御贼。时塞门、承平诸砦既.废,用种世衡策,域青涧以据贱贼冲,大兴营田,且听民 得互市,以通有无。又以民远输劳苦,请建鄜城③为军,以河中、同、华中下户税租就输之。 春夏徙兵就食,可省籴④的十之三,他所减不与。诏以为康定军。 【注】①砦 zhài:同“寨”,守卫用的栅栏、营垒。②钤 qián 辖:节制管辖,宋代武官名。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七十三-范仲淹》) ③鄜城:地名。④籴 dí:买进(粮食)。 7. 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三出”写出了诗人仕途坎坷,“鬓如丝”写出了诗人青春已逝,表达了哀怨之情。 B. 颔联写出诗人借诗酒来排遣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怀,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的淡泊之意。
C. 颈联“迟”字写诗人观菊赏月自得其乐的生活,反映了诗人有意归隐而流连美景的心境。 D. 尾联化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诗人以失马塞翁自比,是对自己几度贬谪的人生境遇的写照。 8.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_______ (3)量.贼众寡_________________ 9.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____ (4)诸砦既.废_________________ 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 11. 诗歌的尾联与乙文中的哪句话表达了一致的思想境界?找出并谈谈你的理解。 12. 苏轼这样评价范仲淹:“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请结合乙、丙 两文谈谈范仲淹政治情怀的体现。 【答案】7. D 8. ①. 探究 ②. 归依 ③. 估量 ④. 已经 9. 将不择人/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 10. (1)身在朝廷里做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的安危。 (2)遇到敌人侵略而需要抵御的时候,官品低的将领需要首先出击。 1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诗歌中以塞翁自比,表达了作者看惯仕途起伏、宠辱不惊的豁达 潇洒;乙文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不计荣辱、忘怀得失的豁达心胸。都表达了作者不计荣辱 得失的乐观豁达。 12. ①作者在乙文中借古仁人之口表达了忘怀得失宠辱的胸怀,心忧天下、以国家兴亡和百 姓安危为己任的政治抱负。②丙文中范仲淹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亲赴前线,整顿军务、 御敌报国,践行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政治抱负。(表述充分即可) 【解析】 【7 题详解】 考查诗歌赏析。 D.尾联化用塞翁失马的典故,以塞翁自比,表达了作者看惯仕途起伏、宠辱不惊的豁达潇 洒。而非“是对自己几度贬谪的人生境遇的写照”。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究。 (2)句意:我和谁一道呢?归,归依。 (3)句意:根据敌军的多少。量,估量。
(4)句意:当时塞门、承平各要塞已被废弃。既,已经。 【9 题详解】 考查断句。句意为:对战将不加以适当选择,而只以官品的高低作为出阵的先后,这是自取 失败的办法。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将不择人/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之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 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则,就。 (2)至,到。御,抵御。则,就。官卑者,官职低下的人。 【11 题详解】 考查比较阅读。 甲诗尾联尾联前一句直抒胸臆,后一句借典抒情,使用塞翁失马的典故,以塞翁自比。两句 共同抒发了诗人不以升沉荣辱萦怀的旷达胸襟和虽遭贬谪却乐享山水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之 情。“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交代了诗人郡斋潇洒生活的缘由,诗人认为, 人生的沉浮荣辱不必说、不值得在意 ,连塞上老翁都懂得失马焉知非福,何况通达事理、 胸襟开阔的自己呢? 乙文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是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从 中可以看出作者不计荣辱、忘怀得失的豁达心胸。 故,甲诗尾联与乙文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境界相同,都表现了作者不计荣辱得失的 乐观豁达。 【12 题详解】 考查比较阅读。 联系乙文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作者 借古仁人之口,表达了自己不计荣辱,忘怀得失的旷达心胸,也抒发了自己心怀天下,先忧 后乐的济世情怀与政治抱负。 根据丙文中的“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于是大阅州兵,得 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可知,在国家危险之 际,范仲淹挺身而出,励精图治,矢志报国,这是乙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这一政治抱负 的具体呈现。 【点睛】参考译文: 乙: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 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 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 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
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丙:延州周围各要塞大多失守,范仲淹主动请求前往延州,升任户部郎中兼任延州知州。以 前,朝廷诏令规定将领分别统辖边境驻军:总管统辖一万人,钤辖统辖五千人,都监统辖三 千人。遇到敌人侵略而要抵御时,官品低的将领需先出战。范仲淹说:“对战将不加以适当 选择,而只以官品的高低作为出阵的先后,这是自取失败的办法。”于是他普遍检阅本州军 队,得到一万八千人,并分为六部,每部将领各自统领三千人,分部训练士兵,根据敌军的 多少,派遣他们轮流出战抵御敌军。当时塞门、承平各要塞已被废弃,范仲淹采纳种世衡的 计策,修筑青润城来扼住敌军进犯的要冲,大兴农田水利,并且开放民间贸易,以便边民互 通有无。又因为老百姓远路输纳赋税过于劳苦,上奏请求将廊城建成军事基地,让河中府同 州、华州的中下户就近送缴税租。每年春夏两季调集军队就地取得给养,可以节省买粮开支 十分之三,这还不包括其他开支节省的费用。(仁宗)诏命这支军队为康定军。 (二)名著阅读 班级开展“《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专题阅读活动,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此啾啾唧唧,小姐心里纳闷,但说到举业上,公孙总不招揽,劝的紧了,反说小姐俗 气。小姐越发闷上加闷,整日眉头不展。夫人知道,走来劝女儿道:“我儿,你不要恁般呆 气,我看新姑爷人物已是十分了,况你爹原爱他是个少年名士。”小姐道:“母亲,向古及 今,几曾看见不会中进士的人可以叫做个名士的?”说着,越要恼怒起来。夫人和养娘道: “这个是你终身大事,不要如此。况且现放着两家鼎盛,就算姑爷不中进士、做官,雄道这 一生还少了你用的?”小姐道:“‘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依孩儿的意思, 总是自挣的功名好,靠着相父,只算做不成器!”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十一回) 【乙】 带了进来,知县看他容貌不差,问道:“既是女流,为甚么不守闺范私自逃出?又偷窃 了宋家的银两,潜踪在本县地方做甚么?”沈晾枝道:“宋为富强占良人为妾,我父亲和他 涉了讼。他买嘱知县,将我父亲断输了。这是我不共戴天之仇!况且我虽然不才,也颇知文 墨,怎么肯把一个张耳之妻去事外黄佣奴?故此逃了出来。这是真的。”知县道;“你这些 事自有江都县问你,我也不管。你既会文墨,可能当面做诗一首?”沈琼枝道:“请随意命 一个题,原可以求教的。”知县指着堂下的槐树,说道:“就以此为题。”沈琼枝不慌不忙, 吟出一首七言八句来,又快又好。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13. 结合前后相关情节,写出甲文中的鲁小姐恼怒的前因后果。 14. 从画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鲁小姐对功名什么样的态度? “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依孩儿的意思,总是自挣的功名好,靠着祖父,只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