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年河北邢台威县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
积累·运用。
选择题。
1. 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参差.(cī)
B. 提供.(gōng)
C. 单薄.(báo)
D. 瘦削.
(xuē)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多音字的辨析。
C.单薄.(báo)正确读音应该是(bó)
2. 与“沸”字笔画数相同的一项是(
)
B. 陈
C. 哮
D. 屉
A. 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数笔画。
“沸”字笔顺是: 点、点、提、横折、 横、 竖折折钩、 撇、 竖,共 8 画;
A.“哉”字笔顺是:横、竖、横、竖、横折、横、斜钩、撇、点,共 9 画。
B.“陈”字笔顺是: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横,撇折,竖钩,撇,点;共 7 画。
C.“哮”字笔顺是:竖,横折,横,横,竖,横,撇,横撇/横钩,竖钩,横;共 10 画。
D.“屉”字笔顺是:横折,横,撇,横,竖,竖,横,竖折/竖弯,共 8 画。
3. 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彩虹 摇蓝
B. 颓然 神秘
C. 迷蒙 壮烈
D. 嗓子
茅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能力。
A.摇蓝改为:摇篮。
4. 横线处填入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的掌声
A. 震耳欲聋
B. 排山倒海
C. 汹涌澎湃
D. 经久不
息
【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都快要把耳朵震聋了。
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很大,声势雄壮。
汹涌澎湃:本指水势很大,波浪撞击的样子。现多比喻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经久不息:很长时间不停止。多用于形容掌声、欢呼声等。
“汹涌澎湃”不能用来形容掌声,故选 C。
5. 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得到了很多人的爱戴。
B. 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C.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的绘画技艺有了很大提高。
D.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主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首先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其中要
注意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B 选项有误,关联词使用不当,“我们生活富裕了”与“不应该浪费”是转折关系,改为:
虽然我们生活富裕了,但是不应该浪费。
6. 对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生命物质是否会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呢?(反问)
B.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拟人)
C.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比喻)
D.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排比)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反问: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的修辞手法。
BCD 正确。
A.有误,例句不是反问句,是疑问句。
故选 A。
7. 括号内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B.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C.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迁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D.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
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加标点。
逗号是句子中短暂的停顿,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叹号表示语气的感叹,问号表
示有疑而问,说话内容要用双引号引起来,“说”后加冒号。
A.正确,这里是省略号表示例举的省略;
B.正确,提示语在中间用逗号;
C.正确,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D.错误,“我微睡时……”与“我醒来时……”是并列关系,用分号。
8. 下面名句与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B.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曹植
C.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D.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A.“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全诗: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
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
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是: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C.“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的名言。
D.“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臧克家的名言。综上所述,
答案选 B。
填空题。
9. 依据拼音补充填空。
(1)yǎ 幽(
) 沙(
(2)zhì 旗(
) 节(
)
)
(3)yàn (
)语 (
)火
【答案】
①. 雅
②. 哑
③. 帜
④. 制
⑤. 谚
⑥. 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同音字的辨析。
(1)“yǎ”:幽雅:幽静雅致;沙哑:声音嘶哑不清脆。
(2)“zhì”:旗帜:泛指悬挂在杆上、具有特定的颜色、图案的布。旗帜的“旗”指带有
等列的水平线条的布条,是古代各国的国家标志物;节制:限制;控制的意思。
(3)“yàn”:谚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
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
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焰火:烟火剂燃放时所发出的各种颜色的火花,有时即指烟火剂本
身。
10. 给下面字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1)阅________(
(2)柜________(
)
)
【答案】
①. 悦
②. 喜悦
③. 拒
④. 拒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组新字组词。
根据平时积累完成。
(1)“阅”是““门字框”,换成“竖心旁”组成“悦”,组词:喜悦、悦耳等;换成“言
字旁”组词“说”,说话、小说等;
(2)“柜”是““提手旁”,换成“提手旁”组成“拒”,组词:拒绝、婉拒等;换成“足
字旁”组词“距”,距离、差距等。
11. 结合所给的意思和提示将词语补充完整。
(1)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_______铁
(2)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_____点_____
【答案】
①. 斩钉截
②. 画龙
③. 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写词语。
可根据提示,找与意思具有共同词素的词语。
(1)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
(2)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12. 口语交际。
下面是妈妈出差前与“我”的一组对话。用上这些语言描写,并适当添加提示语组织成一段
连贯的话,再现当时的情景。要求不用“说”字来表达“说”的意思。
“宝贝,妈妈出差,你要捎什么礼物呀?”
“我不要礼物,我只要妈妈早些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天晚上放学回家,妈妈把我叫到屋里,对我讲道:“宝贝,妈妈出差,你要捎
什么礼物呀?”我心里十分惊讶,觉得妈妈刚回来又要走,于是大叫着:“我不要礼物,我
只要妈妈早些回来!”然后就抱着妈妈,大哭了起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日常积累作答,突出不想要妈妈出差的心情和对妈妈的不舍,言之有理即可。
13. 根据日积月累填空。
(1)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沙》)
(3)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威武雄壮,气势磅礴。其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一句总领全诗,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的英雄气概。
(5)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_________升起来。微波粼
粼的海面上,霎时间________________。(《月光曲》)
【答案】 ①. 视死忽如归
②. 九曲黄河万里沙
③. 听取蛙声一片
④. 红军
不怕远征难
⑤. 万水千山只等闲
⑥. 水天相接的地方
⑦. 洒满了银光
【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魏晋曹植的《白马篇》。
全诗: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
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
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
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
全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全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
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本题考查现代诗默写。
《七律·长征》是近现代诗人毛泽东的诗。
全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
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赏析: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
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
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
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
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5)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填空。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
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出自《月光曲》。
本文主要讲了在两百多年前,贝多芬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演出,晚上散步的时候,他
被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吸引,来到了一所茅屋前。他听到茅屋里兄妹的对话,情不自禁地走进
茅屋,为兄妹俩弹奏了一首自己的曲子,又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说故事。
14. 简答题。
很多同学平时喜欢用修正带(液)来纠正书写的错误,对这种做法你持什么观点?理由是什
么?(请分条进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觉得这种做法不好。一是修正液对身体有害,味道难闻;二是使用修正液容易养
成马虎的书写习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口语交际。
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
本题要先表明你对“用修正带(液)来纠正书写的错误”的看法,再说明理由,理由要分条
进行说明。
示例:我觉得这种做法是可取的,用修正带(液)可以把错误的答案修正过来,及时补救粗
心大意造成的错误。
阅读·理解。
文言文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撞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
绝弦,终身不复战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5. 为加点字注音。
(1)汤.汤乎若流水(
)
(2)伯牙破琴绝弦.(
)
16.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对“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认为世上再没有比他更好的琴师了
B. 认为世上再没有人愿意听他弹琴了
C. 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18. 世人将伯牙与子期称为“知音”,并用“____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我还积累了一些形容乐曲的成语,如“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
①. shāng
②. xián
16.
18.
①. 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
②. 一会儿,不久。
17. C
①. 高山流水
②. 余音绕梁
【解析】【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1)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拼音:shāng。
(2)伯牙破琴绝弦:伯牙摔琴断弦。弦,拼音:xián。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善哉乎鼓琴:你弹得真好呀。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 、“妙啊”
或“太棒了”。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少选:一会儿,不久。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故 C 项正确。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
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世人将伯牙与子期称为“知音”,并用“高
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形容乐曲的成语:曲终奏雅、一唱三叹、曲高和寡等。
【点睛】参考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
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
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