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浙江省义乌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
答案
一、积累(17 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进入九年级,有时我们会浮 zào①____不安,老师的句句 zhēn②____言都未能令我们心
宁,偶尔 piē③____见一点诱惑就会分心。但学习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不允许我们走神分毫,
我们要专心听好每一节课,认真做好每一道题,坚持住,心无旁 wù④____地去应战,抵达
理想的彼岸。
【答案】
①. 躁
②. 箴
③. 瞥
④. 骛
【解析】
【详解】浮躁:拼音是 fú zào,指急躁,不沉稳。注意“躁”与“燥”的区别。
箴言:拼音为 zhēn yán,基本意思是形容规谏劝诫的话。
瞥见:拼音是 piē jiàn,指很快地看了一下,无意中看到某事。
心无旁骛:拼音为 xīn wú páng wù,意思是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
志。注意“骛”与“鹜”的区别。
2. 古诗文整理。
古诗鉴赏方法
诗、文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抓意象 月之抒怀
①________,②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________,④________。
用典抒情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析手法
汉文有道恩犹薄,⑤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批注
在外客居
思乡愁绪
援古抒怀
意绪难平
借景抒情 ⑥________,⑦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萧条苍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⑧________,⑨________。(范仲淹
明主题
探求古仁
人之心
《岳阳楼记》)
庙堂江湖
其志一也
⑩________,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 ①. 鸡声茅店月
②. 人迹板桥霜
③. 怀旧空吟闻笛赋
④. 到乡翻
似烂柯人
⑤. 湘水无情吊岂知
⑥. 溪云初起日沉阁
⑦. 山雨欲来风满楼
⑧.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⑨.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⑩. 醉能同其乐
【解析】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赋、柯、
溪、阁”等字的正确书写。
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向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的尊称是家君,对邻居的尊称是高邻,对家乡的称谓是桑梓,
“曲赐教诲”中的“曲”是谦辞,表示自己降低身份。
B. 辰时,相当于上午五时至七时;申时,相当于下午三时至五时;更定,相当于晚上七时
至九时。
C. “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的是解元、亚元、状元。每三年一次的乡试第一名即为“解
元”。
D. 帝王、诸侯所祭的土地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以社稷代指国家,可见土地和
粮食的重要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古代向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的谦称是家君;“曲赐教诲”中的“曲”是敬辞,表
示使对方降低了身份;
B.辰时,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更定,相当于晚上八点左右;
C.“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
故选 D。
二、阅读(45 分)
(一)(7 分)
专题探究:《水浒》“兄弟”
[质疑]好汉们总以“兄弟”相称,其背后是否都是“各无异心,患难相扶”的情深义重?
[辨析]李逵与宋江
石秀与杨雄
朱仝与雷横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水浒“兄弟”之义,对今天的我们仍有现实意义。
4. 根据[辨析]环节所选的三对“兄弟”,最有可能得出的观点是( )。
A. 有一种伤痛叫兄弟
B. 有一种利益叫兄弟
C. 有一种温暖叫兄弟
5. 根据探究过程的逻辑,推断【论证】的落点应是( )
A. 兄弟之“义”的比较
B. 兄弟之“义”的内涵
C. 兄弟之“义”的表现
6. 你是否赞同【结论】,结合《水浒传》相关内容说说理由。
【答案】4. B
5. B
6. 示例一:不赞同。梁山“兄弟”背后不只有情深义重。李逵面对毒酒言听计从,他对宋
江有着赤诚忠心,但宋江对他只有保住自己清白的私心。而石秀与杨雄的结交本身就充满功
利,彼此都从对方身上得到想要的东西,石秀成为杨雄的一把刀,而杨雄让石秀攀上了高枝。
雷横与朱仝虽是至交,而在双峰镇上打得昏天黑地,都背着对方想将宋江和晁盖放走,可见
两人之间仍有裂痕。所以梁山兄弟虽以“义”之名结交,但夹杂着私利与虚伪,只是江湖义
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义”,不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该摒弃。
示例二:赞同。梁山“兄弟”背后不只有情深义重。李逵面对毒酒言听计从,他对宋江有着
赤诚忠心,但宋江对他只有保住自己清白的私心。而石秀与杨雄的结交本身就充满功利,彼
此都从对方身上得到想要的东西,石秀成为杨雄的一把刀,而杨雄让石秀攀上了高枝。雷横
与朱全虽是至交,而在双峰镇上打得昏天黑地,都背着对方想将宋江和晁盖放走,可见两人
之间仍有裂痕。所以梁山兄弟虽以“义”之名结交,但夹杂着私利与虚伪,只是江湖义气,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义”,所谓的“江湖义气”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
价值判断。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 人物的理解。
李逵对宋江可谓忠心耿耿,李逵为救宋江劫法场可以说拼尽全力不顾生死。但宋江不同,李
逵贪酒好赌,宋江屡次送银两给他,目的是收买李逵,让他死心塌地跟随自己;后宋江喝了
朝廷的慢性毒药后,怕李逵日后造反,坏了忠义之名,给李逵也喝了毒药,宋江对他只有保
住自己清白的私心。
石秀与杨雄的结交充满功利,彼此都从对方身上得到想要的东西。在处理杨雄的妻子潘巧云
出轨事件时,石秀并不十分明朗。他这不是做好事不留名,而是有自己的私心——他想借此
机会上梁山。而杨雄一个衙门当差的,变成了梁山土匪。这个过程中,石秀是催化剂,“功
不可没”。
雷横与朱仝虽是至交,而在双峰镇上打得昏天黑地,都背着对方想将宋江和晁盖放走,可见
两人之间仍有裂痕。后雷横上了梁山,吴用、雷横、李逵到沧州请朱仝上山共同造反。但朱
仝此时并不想上山,雷横、吴用见说不过朱仝,暗中却派李逵麻翻小衙内,一刀给砍了。朱
仝连良民都做不成了,只好上山。
分析上述三对朋友,《水浒传》 中的“兄弟”之义并非简单的义气,而是夹杂互相私利,是
一种“利益”关系。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材料的能力。根据对以上三对人物的分析可知,兄弟之“义”并不全是表面上
的义气,背后可能各怀鬼胎,因此需要论证兄弟之“义”的内涵。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个人看法。 通过对三对“兄弟”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的分析可知,水浒“兄弟”
之义夹杂着私利与虚伪,只是江湖义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义”,因此可以写不赞同。如
果赞同其对今天的我们仍有现实意义,则应说明意识到水浒“兄弟”之义的不足,引发我们
的思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 分)
夜里老鼠是睡觉的
[德国]沃尔夫冈·波尔谢特①
①在孤零零的墙上开着一个窗洞,那张开的大口像是在打哈欠,被夕阳的余晖照射,呈
现出一片又蓝又红的色彩。一团团尘云在东斜西歪的烟囱残臂之间闪闪发光。瓦砾片堆成的
荒野发着愣。
②他闭着眼睛。突然眼前更暗了,他觉得有人走了过来,正站在他面前,黑魆魆,蹑手
蹑脚。
③这下他们发现我了!他想。
④但是他眯起双眼只看到两条套着破旧裤子的腿,弯曲得相当厉害,以至于他的目光能
从它们中间穿过去。他壮着肚子顺着裤腿往上瞄了一眼,认出这是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手
里拿着一把小刀和一只篮子,手指尖上沾着些土。
⑤“你在这儿睡觉啊?”那人边问边俯视着他乱蓬蓬的头发。于尔根眯起眼睛,他的眼
光从这人的两腿当中穿过,瞧着太阳,说:“不,我没睡,我要守在这儿。”那人点点头:
“是这样,为了这个,你带着大棍子对吗?”
⑥“对。”于尔根勇敢地回答,同时握紧了棍子。
⑦“你在守着什么呐?”
⑧“这我不能说。”他双手紧紧攥着那根棍子。
⑨“是守着钱,对吗?”那人放下篮子,在裤子臀部上来回擦着小刀。
⑩“不,根本就不是为了钱,”于尔根轻蔑地说,“完全是另外一样东西。”
⑪“哦,那是什么呢?”
⑫“我不能讲,反正是别的东西。”
⑬“好,不说,那我也就不告诉你篮子里装的什么。”那人用脚踢了一下篮子,啪地合
上小刀。
⑭“哼,篮子里装的什么我会猜,”于尔根一脸鄙夷,“兔子草。”
⑮“好家伙,真准!”那人十分惊讶地说,“你真是个机灵鬼。多大了?”
⑯“九岁。”
⑰“噢哈,瞧瞧,九岁了。那么你也知道三乘九等于几,是吧?”
⑱“那还用说,”于尔根回答着,为了争取时间,他还补了一句,“这很容易。”他的
目光从那人的两条腿中间穿过。“三乘九是吗?”他又问了一遍,“二十七。我一下就算出
来了。”
⑲“一点不错,我就有这么多兔子。”那人说。
⑳于尔根不由得张大嘴巴:“二十七只?”
㉑“你可以去瞧嘛,不少还是仔兔呢。你不想去看看吗?”
㉒“我可不能,我得守在这儿。”于尔根犹豫着。
㉓“老这样?夜里也这样?”那人问。
㉔“夜里也一样,天天这样,一直是这样。”于尔根抬头看着罗圈腿。“打星期六起就
这样了。”他悄声说。
㉕“你难道就没回过家?饿了总该吃饭吧。”
㉖于尔根拿起一块石头。下面放着半块面包,还有一个白铁盒。
㉗“多可惜,”那人朝他的篮子弯下腰,“你满可以安安静静地瞧瞧那些兔子,特别是
那几只小的,或许你还能挑一只,可你却不能离开这里。”
㉘“不,”于尔根伤心地说,“不,不。”
㉙那人拿起篮子,直起身子。“那好吧,如果你非得呆在这儿的话——多可惜。”他转
过身去。
㉚“要是你能替我保密。”这时于尔根急忙说,“是因为那些老鼠。”
㉛罗圈腿缩回了一步:“因为老鼠?”
㉜“是呀,它们吃死人,吃人,它们靠这活命。”
㉝“谁说的?”
㉞“我们老师。”
㉟“那你就留神起老鼠来了?”那人问。
㊱“才不是呢!”接着他用很低的声音讲道:“我的弟弟,他就躺在下面,就在这儿。”
㊲于尔根用棍子指着倒塌的墙垣。“我们的房子遭到了轰炸,地下室里的亮光一下子没
有了,他也不见了。我们还大声叫过他。他比我小好多,才四岁。他肯定还在这儿。他比我
小好多。”
㊳那人俯看着他乱蓬蓬的头发,突然说道:“那,你们老师就没有告诉你们,夜里老鼠
要睡觉吗?”
㊴“没有。”于尔根轻声说,一下子显得很不耐烦,“这个他没有说过。”
㊵“哟,如果他连这个也不知道,还算什么老师。”那人说,“夜里老鼠是睡觉的,夜
里你可以放心回家,夜里它们总睡觉,天一黑就睡下了。”
㊶于尔根用棍子在瓦砾堆里戳出一个个小窟窿,这儿全是它们的小床,他想,全是小床。
㊷“现在你明白了吧?”那人又说(他的罗圈腿显得很不安静),“我现在赶紧去喂我
的兔子,等天一黑我就来接你。或许我还能带一只来,一只小的,还是,你说呢?”
㊸于尔根在瓦砾堆里戳出一个个小窟窿。
㊹“全是小兔子,白的,灰的,灰白的。”
㊺“我不知道它们夜里是不是真睡觉。”他轻声说着,看着罗圈腿。
㊻那人翻过一堵堵断墙到了街上。“当然,”他在那里说,“你们老师应该卷铺盖滚蛋
——要是他连这个都不知道。”
㊼这时于尔根站了起来,问:“我真能有一只兔子吗?一只白的行吗?”
㊽“我找找看,”那人边走边喊,“可你一定要等着我,我带你回家,懂吗?我得告诉
你父亲怎样做兔子笼,这事你们可得懂。”
(49)“好,”于尔根喊道,“我等着。天黑前我还得留意着老鼠。我一定等着。”他又
喊:“我们家里还剩些木板,箱子板。”他叫道。
(50)可是那人已经听不到这些了,他圈着两条弯腿朝太阳跑去。黄昏把太阳染得血红,
于尔根还能看见阳光从那两条腿当中照射过来,两条弯弯的腿。还有那只篮子兴奋地摇晃着,
里面是兔子草。青青的兔子草,因为瓦砾片而变得有些发灰。
【注释】①沃尔夫冈·波谢特是德国废墟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用词极其简洁,常用短
句;但在最质朴的词句和最普通的场景中,蕴含着发人深思的力量。他写的《在大门外》被
称为西德战后“废墟文学”的代表作。
7. 以下是按照“原因——结果”的逻辑关系梳理小说情节的结构图,请根据提示将(1)(2)
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8. 这篇小说的开头与《故乡》的开头(见“链接材料”)有异曲同工之妙,回顾这篇课文
的学习,分析本文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
【链接材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
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
悲凉起来了。
9. 请举例分析这篇小说悬念设置的效果。
10. 沃尔夫冈・博尔谢特用他的生花妙笔在短短的篇幅里塑造了于尔根和“罗圈腿”两个鲜
明的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谁是小说的主人公呢?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案】7. (1)弟弟的尸体埋在废墟里,老师说老鼠吃死人。
(2)那人决定给于尔根带一只兔子来。
8. 本文开头运用拟人的手法,说开着的窗洞像在打呵欠,瓦砾堆发着愣,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变成废墟后的房屋、城市的衰败、缺乏生气,渲染了死寂的氛围,为全文奠定了凄凉、哀
伤的感情基调,为下文的展开做铺垫。
9. 本文开头没有解释于尔根执着守在此地的原因,而是层层揭示,要看老鼠——老鼠吃死
人——弟弟埋在这里,一再延迟说出于尔根守在这里的理由,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使于尔
根的形象更加突出,文章更加感人。
10. 示例一:我认为于尔根是主人公。小说围绕着于尔根守护战乱中丧生的弟弟尸体的故事,
塑造了一个有爱心、不惧怕困难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呼吁停止战乱、热爱和平的主题,
引起了读者的同情心和深思。
示例二:我认为“罗圈腿”是主人公。小说的题目是“罗圈腿”告知于尔根的,引起了读者
的阅读兴趣。从“罗圈腿”和于尔根的交谈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具有同情心的大人形象,从
而表达了作者内心对和平的渴望,引起了读者的深思。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本文,依据题目要求按照“原因——结果”的逻辑
关系梳理小说情节。
(1)处的原因可依据题目中的结果“尤尔根拿着棍子日夜守在废墟上”来寻找,具体可结
合第㉚段中“要是你能替我保密”“是因为那些老鼠”,第㉜段“它们吃死人,吃人,它们
靠这活命”,第㉝段“谁说的”,第㉞段“我们老师”等语句得出:弟弟的尸体埋在废墟里,
老师说老鼠吃死人。
(2)处的结果,可依据题目中的“那人(罗圈腿)被尤尔根的行为所感动”这一内容来寻找,
具体可结合第㊷段中“我现在赶紧去喂我的兔子,等天一黑我就来接你。或许我还带一只来,
一只小的,还是,你说呢”等语句得出结果:那人决定给尤尔根带一只兔子来。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孤零零的墙上开着的窗洞”像在“打哈欠”,赋予窗洞人的动作,“瓦砾片堆成的荒野发
着愣”,赋予瓦砾片人的神态,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战争后变成废墟后的房屋,
在城市中,房屋的墙上有洞,烟囱只剩下残臂,是东倒西歪的,荒野是成堆的瓦砾片,这里
的环境描写,写出了城市的衰败、缺乏生气,给人一种萧条、破败的感觉,渲染了死寂的氛
围,为全文奠定了凄凉、哀伤的感情基调;在这没有生气、破败的废墟中,尤尔根日夜守在
废墟上,这里也为下文写“罗圈腿”劝说这一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悬念这种写作手法的理解。
文中没有上来就解释尤尔根执着守在此地的原因,而是先写尤尔根守在废墟里,第⑤段中
“不,我没睡,我要守在这儿”,第⑧段中“这我不能说”,也不说守在这里的原因。在罗
圈腿的劝说下,先说了(第㉚段中)“是因为那些老鼠”,再告诉“罗圈腿”老鼠吃死人,
第㉜段“是呀,它们吃死人,吃人,它们靠这活命”,最后说出弟弟在这里面,第㊲段中“我
们的房子遭到了轰炸,地下室里的亮光一下子没有了,他也不见了,我们还大声叫过他。他
比我小好多,才四岁。肯定他还在这儿。他比我小好多”。这样层层揭示,一再延迟说出尤
尔根守在这的理由,是采用了叙事的延迟设置悬念的方法。这样设置悬念的效果,能吸引读
的注意,去思考:为什么尤尔根要守在这里,二是突出尤尔根幼稚又勇敢,爱弟弟的形象,
这样延迟说出原因,使文章情节更加感人。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主人公的理解与分析。本文的主人公可以认为是尤尔根,也可以认为是“罗
圈腿”。如果认为是“罗圈腿”,可从作者写他的善良与爱心来表达对战争的罪恶的控诉这
个角度来思考。如果认为是尤尔根,可从塑造了尤尔根的幼稚、孩子气以及与他年龄不相称
的勇敢和坚定这一形象来反衬战争的残酷的角度来思考。
示例:我认为主人公是尤尔根。本文的主旨是控诉了战争的罪恶,讴歌人性的善良。在小说
中,九岁的小男孩儿尤尔根夜以继日地守在一堆瓦砾旁,因为那下面埋着他四岁弟弟的尸体,
他怕老鼠们会吃掉弟弟的尸体。尤尔根的幼稚、孩子气以及与他年龄不相称的勇敢和坚定,
催人泪下,也打动了那个形迹可疑的男人。他告诉尤尔根,晚上可以放心回家睡觉,因为夜
里老鼠们要睡觉。全篇没有一个字提到战争,然而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伤害,跃
然纸上。
(三)非文学类文本阅读(10 分)
写作是情感焦虑的结果
①现在,在生活中舒适和健康,成了全世界人们生活质量的标准,是中国人生活是否幸
福的衡量指数。但作家不是这样。作家是那种无论你多么幸福,他都是内心充满焦虑和不安
的人。作家是那种在世界上最爱自寻烦恼的人。没有焦虑,没有烦恼,就没有写作。没有焦
虑与烦恼,也就没有小说的存在。之所以要写作,就是因为内心充满了焦虑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