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
答案
书写(5 分)
一、积累(19 分)
1. 阅读下列诗句,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世界在踌(chú)之心的琴弦上跑过去,奏出忧(yù)的乐声。
(2)使生如夏花之(xuàn)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3)安静些吧,我的心,这些大树都是(qí)祷者呀。
【答案】(1)躇 郁
(2)绚
(3)祈
【解析】
【分析】
【详解】(1)踌躇,读音 chóu chú,意思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也做思量、考虑的
意思。
忧郁,读音 yōu yù,忧伤,愁闷。
出处
名句
阅读感受
李白《行路难》(其一)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__________,__________。
借山川堵塞象征人生之路的艰难险
阻,表达了愤懑之意。
借身处乱世家书难寄,表达对兄弟的
牵挂与忧虑。
直接表白自己的志向,表达为匡正祛
邪义无反顾的勇气。
用名词展示各种画面,突显旅人“早
行之意。”
以自然景物自喻,展现淡看世事示乒
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
苏轼《水调歌头》|
⑥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
借自然现象类比兄弟之间的聚散遭
遇,表达了豁达胸襟。
反思:正如欧阳修所说“⑦__________”,诗人在古诗文名句中写景、叙事,看似写景、叙事,实为表达强烈的情感,
在鉴赏古诗文名句时,应透过景与事,走进诗人的心灵。
(2)绚烂,读音 xuàn làn,指浓烈繁华,绚丽多彩。注意“绚”与“询”的区别。
(3)祈祷,读音 qí dǎo,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出处
名句
阅读感受
李白《行路难》(其一)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⑥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
借山川堵塞象征人生之路的艰难险
阻,表达了愤懑之意。
借身处乱世家书难寄,表达对兄弟的
牵挂与忧虑。
直接表白自己的志向,表达为匡正祛
邪义无反顾的勇气。
用名词展示各种画面,突显旅人“早
行之意。”
以自然景物自喻,展现淡看世事示乒
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
借自然现象类比兄弟之间的聚散遭
遇,表达了豁达胸襟。
反思:正如欧阳修所说“⑦__________”,诗人在古诗文名句中写景、叙事,看似写景、叙事,实为表达强烈的情感,
在鉴赏古诗文名句时,应透过景与事,走进诗人的心灵。
出处
名句
阅读感受
李白《行路难》(其一)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借山川堵塞象征人生之路的艰难险
阻,表达了愤懑之意。
借身处乱世家书难寄,表达对兄弟的
牵挂与忧虑。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⑥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
直接表白自己的志向,表达为匡正祛
邪义无反顾的勇气。
用名词展示各种画面,突显旅人“早
行之意。”
以自然景物自喻,展现淡看世事示乒
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
借自然现象类比兄弟之间的聚散遭
遇,表达了豁达胸襟。
反思:正如欧阳修所说“⑦__________”,诗人在古诗文名句中写景、叙事,看似写景、叙事,实为表达强烈的情感,
在鉴赏古诗文名句时,应透过景与事,走进诗人的心灵。
2. 阅读小瓯的阅读笔记,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答案】 ①. 欲渡黄河冰塞川
②. 将登太行雪满山
③. 寄书长不达
④. 况
乃未休兵
⑤. 欲为圣明除弊事
⑥. 肯将衰朽惜残年
⑦. 鸡声茅店月
⑧.
人迹板桥霜
⑨.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⑩.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⑪. 月有阴晴圆缺
⑫. 醉翁之意不在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易错字为“塞、弊、衰、茅、畔、醉”。
3. 下列古诗文名句,不能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一项是( )。
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B.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C.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虽身处逆境,但是对实现理想充满
信心的豪迈和洒脱;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马虽然卧在马槽子下,但它仍有日行
千里的志向,英雄虽然年迈,但仍胸怀壮志;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C.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汉文帝为何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
谁知情;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
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未体现“自强不息”的精神;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
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故选 C。
二、阅读(56 分)
(一)名著阅读。(7 分)
4. 学习小组开展“英雄上梁山”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根据小说内容,选出下面三个人物上梁山的直接原因。
①徐宁( )②董平( )③吴用( )
A.躲避追捕 B.战败归降 C.中计受骗
(2)你要参加“逼上梁山”主题发言,会选择下面哪个人物?结合名著相关内容,简述理
由。
A.宋江 B.林冲 C.李逵
【答案】(1)①C ②B ③A
(2)示例:林冲,林冲一心一意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封妻荫子,即使明知受高俅陷害,刺配
沧州,仍然不愿意听从鲁智深的建议杀了官差,希望刑满之后,安稳度日。但高俅派陆谦火
烧草料场,不给他活路,最终他不得不手刃陆谦,雪夜上梁山。林冲矛盾曲折的心路历程,
能立体展现英雄末路的悲情遭遇,最能体现“逼上梁山”的主题,因此我选林冲。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①双鞭呼延灼征讨梁山时,汤隆提出用钩镰枪可破连环甲马,并推荐徐宁,令时迁盗取徐宁
家传之宝“雁翎圈金甲”诱其上山。 最终,梁山军使用钩镰枪,配以挠钩,果然击败呼延
灼,大破连环马。所以徐宁上山的直接原因是“中计受骗”,故选 C。
②宋江率军前往东平府,驻军于四十里外的安山镇,派人前去下书,打算先礼后兵。郁保四
与王定六前去劝降,结果惹怒了董平。董平追杀过来并杀进宋江军中,结果被绊马索绊倒坐
骑,被扈三娘、孙二娘活捉。宋江亲解其缚,以礼相待,董平便归顺宋江。所以董平上山的
直接原因是“战败归降”,故选 B。
③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事情败露之后,受到官府的追捕。吴用等人且战且退,最后来
在了梁山。所以吴用上山的直接原因是“躲避追捕”,故选 A。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结合名著内容的语言表达。
写作的主题是“逼上梁山”,也就是结合名著内容,谈谈这些人物受到了怎样的迫害而不得
不上梁山。
示例:宋江:宋江与梁山的关联,被阎婆惜发现,并以此威胁宋江,宋江一怒之下杀了阎婆
惜。后来宋江又在浔阳江酒楼醉题反诗,梁山一伙劫了江州法场,救了宋江,宋江无路可走,
只得上了梁山。宋江自始至终都想搏个“封妻荫子”,并不想反叛,却被逼迫的不得不成了
反叛,上了梁山。
示例:林冲: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家有恩爱的妻子,又有着很好的前途。但受高俅
迫害,先是“误入白虎节堂”被判发配,又在野猪林险些丢了性命,来在牢城营还想着服刑
等待释放。不想又被陷害,火烧了大军草料场,至此方才血刃仇家,上了梁山。像林冲这样
一个安善良民,就这样被逼上了梁山。
示例:李逵:李逵生得粗壮黝黑,绰号“黑旋风”,是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因为打死了
人,逃了出去,遇到赦宥,被戴宗留在江州当牢子。为了解救宋江和戴宗大劫法场,李逵与
众人大闹江州,杀死了不少人。因此,被逼上了梁山。这样,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
也被逼上了梁山。
(二)文学作品阅读。(18 分)
大猩猩
刘心武
①街角新开了个精品店。敞开的门面里花花绿绿,银光闪闪。风吹过,挂在沿街柜台上
的风铃发出阵阵叮咚的响声。
②其实那店里卖的东西也并非都那么精。比如,就有一只比五岁的儿童还粗壮的玩具大
猩猩,被当作商店的招幌,天天挂在外面。那大猩猩用褐色的粗呢料缝制而成,眼睛鼻子嘴
巴脚爪镶着些黑色的人造革,造型略有夸张而颇滑稽。
③奶奶总带着妮妮路过那个精品店,妮妮的眼珠子总往店里头转,奶奶却总没带她进那
店里去过。妮妮四岁多了。妮妮懂事,妮妮知道自己为什么进不成托儿所而只好到奶奶这儿
来跟奶奶过。妮妮的爸爸妈妈都是普通的办事员,所以爸爸妈妈工资少而没法子赞助托儿所
一匹摇马,所以爸爸妈妈就把她送到奶奶这儿来了。奶奶其实比幼儿园的阿姨还会讲故事,
还能教妮妮用碎布头、纸盒子、塑料瓶自己制作好多玩具。妮妮相信奶奶的话,那家精品店
不是小孩子和老头老太太去买东西的地方。可路过那家精品店时妮妮总望着那只大猩猩,回
到家她就要奶奶给她讲大猩猩的故事。奶奶就编了好多故事讲给她听。包饺子的时候就讲大
猩猩贪吃饺子肚子痛住医院的故事,哄妮妮睡觉的时候就讲大猩猩光贪玩不睡觉结果掉进井
里的故事……末了妮妮总问:“大猩猩不疼吗?”奶奶就总说大猩猩不贪吃不贪玩不会疼。
可妮妮在表情上总不大相信。
④有一天奶奶突然宣布:“妮妮,奶奶能给你买玩具了,你想买个什么呢?”原来奶奶
的退休金每月增加了五块,而且补发了半年的,所以那个月就多出了三十五块来,奶奶愿意
都用来给妮妮买玩具。
⑤本来说是到百货公司去买,可是路过那个街角时,妮妮像粘在了那儿,拎扯不动了。
奶奶想了想,就带她去那店里了。
⑥店里有位描眉的小姐,她见奶奶牵着妮妮进来了,忙满脸堆笑地招呼:“买点好玩儿
的吗?我们这儿有好多的玩偶哩!有刚进的蓝精灵,还有椰菜娃娃……”
⑦奶奶就问妮妮:“你喜欢哪一样呢?”
⑧妮妮望望蓝精灵,望望椰菜娃娃,望望沙皮狗和绿鳄鱼,最后却不再在店里望,而是
跑到店门外,望着那个大猩猩。
⑨描眉的小姐笑吟吟地跟着妮妮和奶奶,对奶奶说:“原来小妹妹喜欢这个大猩猩,这
大猩猩反正也挂旧了,我就贱卖了吧——原价二百,我一百二就卖……买吗?买我就把它放
下来……”
⑩妮妮不等奶奶表态便跳着脚拍手嚷:“放下来,放下来!快点儿放下来!”
⑪奶奶慌了:“别呀别呀……”奶奶兜里只有四十块钱,只打算花三十五块钱买玩具,
一百二!奶奶想也不敢想!
⑫奶奶牵着妮妮硬把她往回家的路上拉。妮妮不甘心,还拼命扭回头去望那大猩猩。
⑬描眉小姐站在大猩猩身旁撇嘴。
⑭妮妮大哭。奶奶急了,绷着脸问:“那大猩猩有什么好?那么贵!你干吗非要那大猩
猩?”
⑮妮妮抽抽噎噎地说,说得好认真,说得好吃力。奶奶忽然听明白了。
⑯妮妮是说,那大猩猩的两只胳膊,总那么给捆起来,吊着,大猩猩一定很疼很疼,大
猩猩哪天才能不吊着,给放下来呢?咱们买下它,让它跟咱们回家吧!
⑰奶奶听明白了以后,就蹲下来,一把搂住了妮妮,搂得紧紧的,用自己起皱的脸,紧
贴着妮妮湿漉漉的小脸蛋。
⑱奶奶带妮妮回到家,用大钥匙打开柜子,用小钥匙打开柜里抽屉,用双手取出个旧的
手提包,打开它,从里头取出个手绢包,打开手绢包,从里面数出了好多张大票子…… 然
后奶奶又带着妮妮到了那街角的精品店,用一百二十块钱买下了那个大猩猩,妮妮简直抱不
住它,说实在的,奶奶抱着也吃力。
⑲奶奶对收了钱还在吃惊的描眉小姐说:“以后,任凭什么样的玩偶,只要是模仿动物
的,你就别再把它们捆着吊着,别让它们痛苦!”
⑳描眉小姐开始有点莫名其妙,心想我要不捆着吊着那大猩猩你还舍不得买它哩!可当
那一老一小互相帮助着抱走大猩猩以后,她一边抠着指甲上的蔻丹,一边也浮出个淡淡的念
头:是呀,捆着吊着,究竟不好看,怎么以前就没感觉出来呢?
5. 关于妮妮买大猩猩,小说多处埋下伏笔,请找出其中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小说人物】
6. 小说中的画线句细写奶奶取钱的过程,有何作用?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7. 你怎么评价奶奶给妮妮买大猩猩的行为?联系生活经验,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
【小说主题】
8. 小说结尾细写描眉小姐的想法,有何用意?
【答案】5. 示例:伏笔:路过那家精品店时妮妮总望着那只大猩猩。回到家她就要奶奶给
她讲大猩猩的故事。作用:写出妮妮对被吊着的大猩猩的同情与牵挂,突出妮妮的童真与善
良,也照应下文妮妮要求奶奶买大猩猩的情节。
6. 画线句详细描写了奶奶取钱的过程,通过一层又一层的包裹,写出了奶奶把钱藏得非常
隐秘,对钱非常珍视,这与奶奶愿意花一百二十块钱给妮妮买大猩猩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
奶奶对妮妮童心的保护与关爱。
7. 示例一:我认为奶奶这种行为不可取,奶奶的退休金不多,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
一百二十块钱对奶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虽然妮妮的童心需要呵护,但奶奶收入微薄,
会力不从心。妮妮已经四岁多了,跟她说明大猩猩玩偶的道理,她应该可以理解,这样也能
让她早点明白生活的不易,体谅奶奶,有利于她的成长。
示例二:我认为奶奶这种行为值得称赞。奶奶的退休金虽然不多,一百二十块钱对她来说也
是一笔巨款。但与金钱相比,妮妮的童心更重要,奶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妮妮营造一个美
好的童年。这种行为值得称赞。
8. 示例:妮妮怜惜大猩猩的遭遇,奶奶为了保护妮妮的童真与善良,用一百二十块钱买下
了大猩猩,构建了一个纯真祥和的世界。而时尚的描眉小姐却为卖出捆着吊着的大猩猩而高
兴,她始终不理解妮妮的感受,生活早已让她丢失了那份善良与纯真。结尾细写描眉小姐的
想法,意在与妮妮的行为形成比较,呼吁人们珍视纯真与善良,引发读者反思。
【解析】
【分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伏笔及其作用的理解。伏笔包括第 3 段中的“奶奶总带着妮妮路过那个精品店,
妮妮的眼珠子总往店里头转”,“可路过那家精品店时妮妮总望着那只大猩猩,回到家她就
要奶奶给她讲大猩猩的故事”,以及第 5 段中的“本来说是到百货公司去买,可是路过那个
街角时,妮妮像粘在了那儿,拎扯不动了”。伏笔的作用:在内容上,妮妮总望着大猩猩、
想着大猩猩,写出了妮妮对被吊着的大猩猩的同情与牵挂,突出妮妮的童真与善良;在结构
上,妮妮对大猩猩的牵挂,照应下文妮妮要求奶奶买大猩猩的情节,为下文做铺垫。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句子的理解。“用大钥匙打开柜子,用小钥匙打开柜里抽屉,用双手取出个
旧的手提包,打开它,从里头取出个手绢包,打开手绢包,从里面数出了好多张大票子”,
这句话描写奶奶取钱的细节动作,一系列动作写出了奶奶把钱藏得非常隐秘,对钱非常珍视,
体现出奶奶的细心谨慎和拮据节俭;然而这么节俭的奶奶,在听到妮妮要买大猩猩的理由后
却毅然拿出钱为妮妮买回大猩猩,这一对比表现出奶奶的善良、坚定与对妮妮深深的爱,突
出奶奶对妮妮童心的保护与关爱,让主题更丰富。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表明态度,再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认为奶奶的行为不可取:文章第 3 段提到“妮妮的爸爸妈妈都是普通的办事员,所以爸爸妈
妈工资少而没法子赞助托儿所一匹摇马”,以及文章第 4 段提到的“原来奶奶的退休金每月
增加了五块,而且补发了半年的,所以那个月就多出了三十五块来”,说明奶奶的退休金不
多,家里也不富裕且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从全文看来,妮妮是个善良懂事的小朋友,跟她
说明大猩猩玩偶的道理,她应该可以理解,这样也能让她早点明白生活的不易,体谅奶奶,
有利于她的成长。
赞同奶奶的行为:文章 17 段写到“奶奶听明白了以后,就蹲下来,一把搂住了妮妮,搂得
紧紧的,用自己起皱的脸,紧贴着妮妮湿漉漉的小脸蛋”,奶奶是听了妮妮的理由之后才决
定买下大猩猩,这并不是无理的溺爱和纵容,而是对妮妮童心的一种保护,奶奶尽自己最大
的努力为妮妮营造一个美好的童年,用行动告诉妮妮真善美的价值高于金钱,这种行为值得
称赞。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从妮妮和描眉小姐的行为比较中,归纳作者的用意。妮妮怜
惜大猩猩的遭遇,奶奶为了保护妮妮的童真与善良,用一百二十块钱买下了大猩猩,她们身
上有着真善美的人性光辉;描眉小姐金钱至上的唯利思想突出,为卖出捆着吊着的大猩猩而
高兴,她不理解妮妮的感受,是社会上缺乏善心和关爱的典型。结尾细写描眉小姐的想法,
与妮妮和奶奶的性格特征形成了对比,从反面强化了小说呼唤美好纯真的心灵和人性的立
意,引发读者反思。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2 分)
谈诗(节选)
钱穆
①最近偶然看《红楼梦》,有一段话,现在拿来做我讲这问题的开始。林黛玉讲到陆放
翁的两句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有个丫鬟很喜欢这一联,去问林黛玉。黛
玉说:“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下面她告诉那丫鬟学诗的
方法。她说:“你应当读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明的诗。每一家读几十首,或是一两百
首。得了了解以后,就会懂得作诗了。”这一段话讲得很有意思。
②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诗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
全没有人,也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