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西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天津市河西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28 分) 1.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毡.子(zhān)泛.出(fàn)坦荡如砥.(dǐ) B. 开垦.(kěn)虬.枝(qiú)无边无垠.(gěn) C. 锤.炼(chuí)外壳.(qiào)恹.恹欲睡(yān) D. 婆娑.(suō)主宰.(zǎi)潜.滋暗长(qiǎn)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B.无边无垠.(gěn)——yín; C.外壳.(qiào)——ké; D.潜.滋暗长(qiǎn)——qián; 故选 A。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 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 ) 雅,奢华可以变为,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 。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A. 高雅 淡然 平静 C. 高贵 淡然 平和 【答案】D 【解析】 B. 高贵 淡泊 平静 D. 高雅 淡泊 平和 【详解】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 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气质有雅俗之别而无贵贱之分,所以高雅最恰当;后两空的选择则 要注意语意的相对这一点,如奢华与淡泊,偏激与平和。解答此题,可结合词义及语境辨析作答。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不遵守交通规则,随便乱闯红灯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B. 生活的最重要部分不是去生活,就是对生活的思考。 C. 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 D. 一个连教育都得不到尊重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 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句的语感能力。A 项搭配不当,应该删去“的人”;B 项应该把“就是”改为“而是”;C 项中“培养”缺 少宾语中心语,应该在句末加上“的人”。故选 D。 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 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 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 法。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个星期天,我不知道该去上网?还是到公园玩? ) B. 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C. “怎么了?”一个关切的声音传来:“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吗?” D. 漫天飞雪的冬天,才会思念春天的绿意盈盈;七月流火的夏日,才会思念冬天的白雪皑皑。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用法。 A.选择问句,不能连用问号,第一个问号要改为逗号; B.连续的概数之间不能用标点,顿号要删掉; C.说话人在中间,前后都是引用的语言,应将冒号改为逗号; 故选 D。 5. 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春光,没有雪,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 蒙。西湖,仿佛半睡半醒。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使我记起。 A. 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 林升的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C. 苏东坡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D. 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写的是江浙一带的江南美景,诗人用红花、绿水来描写江南早 春的美景; B.“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西湖的美景和载歌载舞的景象,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C.“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描写夏季西湖山水的诗句;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春季微雨中的江南之景; 故选 C。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6. 下面对杜甫《春望》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格式齐整,韵律和谐。 B. 开篇两句即使写的是春景,也没有让人读到欢欣之情,句意深沉而悲凉。 C. 诗中花、鸟亦有人的情感,会为时事慨叹落泪,为分别难过惊心。 D. 白发短了不胜簪了,是诗人感慨自己年岁已高,青春不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 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 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 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 这是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 故选 C。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花儿为什么有各种颜色 ①自然界的花儿不仅形态各异,颜色更是五彩缤纷,那么,鲜花为什么会有各种颜色呢?原来,花瓣 中含有各种色素,正是因为这些色素,才形成了花儿的五颜六色。 ②造就花儿色泽最主要的色素,叫做“花青素”,它分布在细胞的液泡内,控制花的粉红色、红色、 紫色及蓝色等颜色变化。花青素很调皮,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形成不同的颜色。在酸性溶液中,它呈现红 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比如一串红等。在碱性溶液中,它呈现蓝色, 碱性较强,会成为蓝黑色, 如墨菊、 黑牡丹等。而当它处于中性环境的时候,则是紫色,比如桔梗花等。 ③更为神奇的是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三变,比如牵牛花的花瓣在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最 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也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 pH 值产生了变化, 花青素随之变化,而形成的花颜色 变化。 ④花青素虽然神通广大,但花的颜色并不全由它来控制,广泛存在于花瓣中的另一类色素,是类胡萝 卜素。这种色素“色如其名”,呈现出的色彩类似胡萝卜的颜色。目前已发现的类胡萝卜素有 600 多种以 上,不同种类的类胡萝卜素能使花显出黄色、橙黄色、橙红色等。比如,黄色的迎春花花瓣内色素的主要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成分就有类胡萝卜素。 ⑤此外,影响花朵颜色的色素还有类黄酮、醌类色素、甜菜色素等。万紫千红, 五彩缤纷, 主要就是 因为,不同植物花朵内的色素成分和比例都不同所造成的。至于白花,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的原因。 而绿色花,则是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⑥由此看来,花朵内的色素对花色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不过,色素并不是影响花色的唯一因素。 花瓣组织结构的差异会影响对光的折射、反射,从而影响花朵颜色。同时生态因子也会影响花色,如光照、 温度、湿度、土壤养分含量,会影响花瓣细胞的 pH 值, 酶、糖含量、花青素的稳定性等,进而影响花色素 的合成或者导致有些花色素的分子结构改变, 造成花瓣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7.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 自然界的花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全是因为它们花朵内的色素不同造成的。 B. 牵牛花的颜色一日三变的原因是牵牛花细胞内的酸碱度发生了改变,导致花青素随之变化而形成了它的 颜色变化。 C. 花瓣里的色素——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醌类色素、甜菜色素等——对花的颜色的形成起着关 键作用。 D. 花瓣内不同种类的类胡萝卜素能使花呈黄色、橙黄色、橙红色等 8. 下列对文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花儿为说明对象,准确地传授了自然科学知识。 B. 文章采用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清楚地介绍了花色形成的原因。 C. 文章第④段运用作比较、列数据、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类胡罗卜素广泛的存在于花瓣中,并控制着 花的颜色。 D. 本文先分说后总说,层次分明,语言平实。 9.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去掉后对句子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 A. 花青素很调皮,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形成不同的颜色。 B. 目前已发现的类胡萝卜素有 600 多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类胡萝卜素能使花显出黄色、橙黄色、橙红色等。 C. 万紫千红,五彩缤纷,主要就是因为,不同植物花朵内的色素成分和比例都不同所造成的。 D. 由此看来,花朵内的色素对花色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不过,色素并不是影响花色的唯一因素。 【答案】7. A 8. B 9. D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分析各个选项,对照它们在文中呈现的句子,找出不同之处。花瓣 中含有各种色素,正是因为这些色素,才形成了花儿的五颜六色。而不是 A:选项中的花朵中。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分析各个选项,对照它们在文中呈现的句子,找出不同之处。A.本 文以花青素为说明对象,准确地传授了自然科学知识。C.文章第④段运用作比较、列数据、举例子的说明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方法说明了类胡萝卜素广泛的存在于花瓣中,与花青素一起并控制着花的颜色。D.本文先总说再分说后总 说,层次分明,语言平实。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把去掉前和去掉后做一对比,从表达效果方 面考虑。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结合具体 语境进行分析。ABC 三项的划线词语去掉后,语言绝对,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 科学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 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 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 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 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冀之南,汉之阴. 阴:汉水北岸 B.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苦于 C.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且:将近 D.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彻:通达,改变 11. 下面句子中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C.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12.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甚矣,汝之不惠 D. 河曲智叟亡以应 A. 愚公是以发展的眼光问题,他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所以对移山充满信心。 B. 本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愚公和智叟对比是主要的对比,是故事的寓意所在,同时,运用二人姓名加重 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C. “其妻”与智叟都对愚公移山提出了疑问,其态度是一样的。 D. 本故事以神话结束全文,更加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 【答案】10. A 11. B 12. C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解析】 【10 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A.“冀之南,汉之阴”的意思是: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阴:指汉水南岸。不 是汉水北岸。 故选 A。 【11 题详解】 考查对句式的理解。 B.“甚矣,汝之不惠”的意思是:你真的太不聪明了!正确的顺序是“汝之不惠甚矣”,是主谓倒装句。 故选 B。 【12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文章中“其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了疑问,其态度是不一样的:愚公的妻子质疑愚公移山的可能性 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而智叟则是对愚公移山行为的嘲笑。 故选 C。 【点睛】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 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 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 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 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 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 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 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 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 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 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13. 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诗词的上下句。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4)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答案】 ①. 悠然见南山 ②. 甲光向日金鳞开 ③. 东风不与周郎便 ④. 星河欲转千帆舞 ⑤. 昔人已乘黄鹤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 注意“悠、鳞、舞、鹤”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7 分) 唐太宗论弓矢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曰‘皆非良材’。 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 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 疾苦,政事得失。 【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 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朕问其故.(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②数.延见( )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16. 从这段选文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一位君主? 【答案】14. ①. 原因 ②. 屡次、多次 15. (如果)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头的纹理就都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运行的路线)也不会直。 16. 唐太宗是一位善于自省,善于治理国家,善于纳谏的贤明君主。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内容,根据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再根据自己所学积累判断字词含义。故,是 文言文中常用字词,学习时要掌握。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 译准确,句子要通顺。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6 题详解】 试题分析: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 (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 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 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 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 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 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 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 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 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 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 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 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 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 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 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 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 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 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 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 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 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 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 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