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西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天津市河西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 10 页,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 120 分钟。祝同学们考试成功! 一、选择题(28 分) 1.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瞭.望(liào)卑劣.(liè)挑拨.离间(bō) B. 萦.绕(yíng)驰骋.(chěng)强.词夺理(qiǎng) C. 抉.择(jué)棱.角(líng)暴风骤.雨(zhòu) D. 旷.野(kuàng)眺.望(tiào)瞬.息万变(shùn)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C.棱.角(líng)——léng。 故选 C。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______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 可以变为______,奢华可以变为淡泊,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______。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 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A. 高雅 清雅 平静 C. 高贵 幽雅 平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B. 高贵 幽雅 平静 D. 高雅 清雅 平和 第一空:“高雅”的意思是高尚雅致,表现受过良好教养的高尚举止或情趣;“高贵”意思是高尚可贵, 以庄严或壮丽为特征的,或指社会地位优越,风度或出身显贵。根据语境,读书造就的应是“高雅”气质; 第二空:“清雅”的意思清新秀雅,端庄或高雅。“幽雅”的意思幽静雅致。结合语境,此处与“浊俗” 相反的应是“清雅”,且“清雅”能与前面“幽幽”相照应,故选“清雅”; 第三空:“平静“意思是平和安静,宁静与强烈、与喧嚣相反;“平和”是指性情温和,与偏激相对。根 据语境意思,所填词语应该与“偏激”构成对反义词,那就应选“平和”; 故选 D。
3. 下面语段标序号的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中华传统文化中闪烁着大量先进的思想和智慧。②了解并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 容辞的责任。③但我们继承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目的,是吸收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与现代社会对接,为现代 社会服务。④因此我们能否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有选择、有创新地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A. 第①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D.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或在“有选择”的前面加上“是否”; 故选 D。 4. 下面句子中方框内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孤独时刻 □怎么度过它□就会有怎样的人生。因此,我 们也可以这样说——有时候,是一个人书写了一页纸□有时候,是一页纸照亮了一个人。 A. ”。 , ; C. ”。 ? , 【答案】A 【解析】 B. 。” ? D. 。” , ; , 【详解】1)“孤独时刻”加引号是表强调,因此先是后引号,然后是句号,表示完整的一个句意。 2)“怎么度过它”并非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它和后面“就会有怎样的人生”构成完整的一句话,故句 中停顿用逗号。3)“有时候,是一个人书写了一页纸”和“有时候,是一页纸照亮了一个人”是并列结构, 句子里已经有逗号,故两句之间并列用分号。故选 A。 5.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 ②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③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④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⑤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 A. ④③①②⑤ B. ③⑤④①② C. ④②③①⑤ D. ③①⑤④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与衔接。 第③句简明介绍“砾岩”的性质,是文段的总起句,应排在第一位;第①句承接第③句的内容,介绍“砾 岩”中可以观察到其中包含着“鹅卵石”,应排在第二位;第⑤句承接第①句,对“砾岩”中包含着从前 的“鹅卵石”的缘由进行说明,应排在第三位;第④句再针对第⑤句的情况进行质疑,由此过渡到另一种 情况的说明,应放在第四位;第②句则承接第④句“这是什么道理呢?”的疑问,解释“岩层”内部物质 颗粒逐渐变细的缘由,应放在最后的位置。据此可知排序为:③①⑤④②。 故选 D。 6. 下面对《卖炭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 这是一首抒情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一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反映出卖炭翁的悲惨境 遇。 C. “回”“叱”“牵”这一连串动作,简洁有力地刻画出“宫使”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 D. “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不得”是吝惜不得的意思,看似轻描淡写的三个字,多少无奈,多少悲愤, 多少绝望,尽在其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这是一首抒情诗”有误,这是白居易写的一首叙事诗,整首诗都围绕一个“炭”字展开,由烧炭—— 运炭——卖炭失炭的整个过程,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 故选 A。 阅读《防治“手机脖”——请昂起你的头颅》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防治“手机脖”——请昂起你的头颅 ①听说过“鼠标手”“屏幕脸”“电脑眼”,可你听说过“手机脖”吗? ②所谓“手机脖”,就是长时间保持低头、颈部前倾的姿势玩手机,造成的颈部不适或颈椎病。长期
低头会导致颈椎椎间盘的压力不均衡,以及颈后部肌肉和韧带的松弛和肌肉的僵硬,致使颈椎正常的生理 前凸消失变直,甚至“反屈”,进一步加速颈椎的退变。随着“手机控”们越来越多,“手机脖”已成为 新一代的全球疾病。 ③据了解,一个正常人的头部重量大约是 4.5~5.5kg,当人前倾查看手机等电子设备时,往往呈现 60 度角的倾斜。根据物理学的杠杆原理以及重力作用,此时颈椎所承受的重量达到了 25kg 或以上。如果长时 间保持固定的姿势,很容易会遭成颈部不适,出现疼痛或僵硬等症状,甚至还会出现头、恶心、呕吐等各 种临床症状;长此以往,往往会加重颈部损伤,引发颈椎病。 ④要预防“手机脖”,医生建议从改变生活习惯做起。改掉不良姿势,日常用手机可以将手机举高, 使手机屏中心与眼睛在同一高度,使头部保持垂直,减少因低头玩手机给颈椎带来的负担。生活中不要长 时间低头看手机,使用手机,建议每隔半小时活动下颈部,缓解颈部肌肉疲劳,可以适当做扩胸运动,改 善颈部肌肉群的紧张度,缓解颈部肌肉疲劳。 ⑤此外,正确的坐姿能够减轻颈椎的损伤。颈椎就像一个吊塔,后方肌肉就是吊索,如果长期低头, 肌肉长时间劳损,易引起颈椎间盘突出、椎不稳等。较为有利的坐姿应该是膝盖、腰椎和手肘都呈现 90 度。 平时应该将办公室的电脑放在与自己视线水平的位置,尽量将键盘放在手垂下来就能接触到的位置,注意 保持上身的笔直,以减少脊柱的负重。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在电脑前坐 40 分钟至 1 个小时后,就要 起来活动活动,或者换个姿势,可以仰仰头或做做伸展运动等,是预防颈椎病的一大法宝。 ⑥专家还建议,定期锻炼,放风筝、跳舞、打太极拳都是不错的预防“手机脖”的运动方式;适当的 放松也是保护颈椎的有效方式,如拉伸运动、耸肩运动、颈部伸缩运动等。以颈部伸缩运动为例,我们可 采取坐或者站的姿势,开始缓慢地抬头,尽力把脖子伸长,并将胸腹一起往上拉伸。需要注意的是,在做 运动或放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适度原则,不宜过度仰头,也不能随意大幅度转动头部,以免导致颈部 受伤。 7. 预防“手机脖”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倾查看手机时要呈现 60 度角的倾斜。 B. 改变生活习惯,改掉不良姿势。 C. 保持正确的坐姿。 D. 定期锻炼和适当放松。 (选自《海丝商报》,有删改) 8. 下面对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读者真切地意识到此时颈椎承受的重量,进而说 明保持此姿势会带来的不良后果。
B. 文章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解释了颈椎和后方肌肉的紧密联系。 C. 文章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预防“手机脖”的运动方式。 D. 文章第⑥自然段把运动和放松作比较,为了突出“运动要适度”这一结论。 9. 下面说法与原文表达的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如果长时间保持固定的姿势,就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各种症状。 B. 日常用手机将手机举高,使手机屏幕中心与眼睛在同一高度,能减轻颈椎负担。 C. 在电脑前坐 40 分钟至 1 个小时后,就要起来活动活动,这是预防颈椎病的一项措施。 D. 在做运动或放松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原则,不过度仰头,也不随意大幅度转动头部。 【答案】7. A8. D9. A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A.结合“人前倾查看手机等电子设备时,往往呈现 60 度角的倾斜。根据物理学的杠杆原理以及重力作用, 此时颈椎所承受的重量达到了 25kg 或以上。如果长时间保持固定的姿势,很容易会遭成颈部不适,出现疼 痛或僵硬等症状”可知,“前倾查看手机时要呈现 60 度角的倾斜”会导致“手机脖”,故 A 错误,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D.结合“定期锻炼,放风筝、跳舞、打太极拳都是不错的预防‘手机脖’的运动方式;适当的放松也是保 护颈椎的有效方式”分析,这里用“也是”可知,运动和放松并不是对比关系,这是在举例,故 D 错误, 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A.结合“如果长时间保持固定的姿势,很容易会遭成颈部不适,出现疼痛或僵硬等症状,甚至还会出现头、 恶心、呕吐等各种临床症状”可知,“很容易”起限制作用,并非一定,“就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 各种症状”的表述过于绝对,故 A 错误,选 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天下为公. B. 选贤与.能 C. 讲信修.睦 公:公共 与:同“举”,选举 修:维修 D. 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兴起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独子.其子 B. 男有分,女有归. C. 货.恶其弃于地也 D. 不必为己. 12. 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旨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反映对太平盛世的期盼。 B. “大同”社会的特征有三方面,第一个是除了矜寡孤独者之外,人人都受到社会关爱。 C.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运用排比句式,造成了排铺效果,增强气势。 D. 文章最后两句将现实社会与“大同”社会对比,指出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不复存在。 【答案】10. C11. D12. B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辨析。 C.句意: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修:培养。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A.古义:以……为子。今义:儿子; B.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来; C.古义:财物。今义:货物; D.古义:自己。今义:自己;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意思是: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 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可见“大同”社会的第一个特征中人人都受到社会关爱,包括矜寡孤独 者。 故选 B。 【点睛】参考译文: 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们都讲求诚 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 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 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 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 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理想社会。 二、默写题(5 分) 13. 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诗词的上下句。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青青子衿,____________。(《诗经·郑风》) (3)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杜甫《石壕吏》) (4)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 ①. 君子好逑##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②. 悠悠我心 ③. 如闻泣幽咽 ④. 零落成泥碾作尘 ⑤. 安得广厦千万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 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逑、 寤、寐、幽、咽、碾、厦。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7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养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 桑下。有雉④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 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儿童有仁心,此三 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注释】①中牟: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司。④雉(zhì):野鸡。 14.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人随恭行阡陌..( ) (2)吾将速反.( )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 16. 选文结尾处,官差认为“久留徒扰贤者”,决定“速反”其原因是什么?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4. ①. (1)田间小路 ②. (2)同“返”,返回,回去 15. 我这次来的原因,是想考察你的政绩。 16. (1)看到当地有“三异”现象(蝗不犯境、爱及鸟兽、儿童有仁心);(2)地方百姓善良,民风淳朴, 社会风气良好;(3)鲁恭不用刑罚,用道德教化百姓效果明显;(4)考察目的已达到。(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其人随恭行阡陌:(袁安派去的那个人)跟着鲁恭走在田间小路上。阡陌,田间小路。 (2)吾将速反:我快速地返回。反,同“返”,返回,回去。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所以,的原因。欲,想要。察,检查。君,您。之, 的。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儿童有仁心,此三异也” 可知,官差看到了孩子对待野鸡的态度,看到当地有“三异”现象(蝗不犯境、爱及鸟兽、儿童有仁心), 肯定了鲁恭的政绩,故速返。(2)从一个孩子的品行展开联想,看到了地方百姓善良,民风淳朴,社会风 气良好。(3)结合“鲁养为中牟今,重德化,不任刑罚”以及后面孩子表现可知,鲁恭不用刑罚,用道德 教化百姓效果明显。(4)官差已经看到了鲁恭的政绩,考察目的已达到,故速返。 【点睛】译文: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道德教化,不采用刑罚的方式。河南尹袁安听说这件事,怀疑它 不是真的,暗地里派自己的下属到中牟县去视察。(袁安派去的那个人)跟着鲁恭走在田间小路上,两人一 起坐在桑树下面。忽然,从远处飞来一只野鸡,在他们旁边落下,野鸡旁还有一个小孩。那个人问那个小 孩:“你为甚么不把它抓住?”那个小孩说野鸡还是幼鸡,不能抓。那人听了,对鲁恭说:“我此次前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