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10 分)
Ⅰ阅读(共 55 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的三种姿势
①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却
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目
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
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
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但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
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地达到目的的。
②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
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通常我们说“求知”“求学问”,
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意味着追求。要追求就得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集中,和躺着相
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
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③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
上下左右联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
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文字的表面通常看起来是很完美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
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
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
④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
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有的,
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和个人的局限。坐着钻研的时候,你的思路其实是被动的。读
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这要靠你自己在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
你要主动地用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说,去“批判”它。这时候,
你无需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
⑤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势,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
站起来读,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
脑去批判性地读。当你发现书中所说哪怕是只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
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第一步。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
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的话,叫做“当仁不
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
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由衷的微笑。
⑥例如,读《荷塘月色》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就应该这样读。反复读几遍,你就会
觉得并不是每一句、每一段都同样的好,而是有些段较好,有些段就不那么好了。如文章快
结束时,有没有必要引用梁元帝《采莲赋》中那么长一段质量并不见佳的赋体骈文呢?余光
中说这一段把话说得这么白,是败笔,中学生水平!你同不同意呢?我是不同意的。我觉得
整篇文章就这一段最深刻最漂亮。在当时的散文中,还没有一个作家把孤独写成是一种自由,
一种白天里群居时不可能有的自由。经过仔细的分析以后,你坚定地相信余光中不一定对,
这比起慑于余先生的权威而轻易同意他的意见,要强得多了。
⑦这时,你就站起来了。
(文/孙绍振,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 下列对“躺着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种读书的姿势和陶渊明提倡的不求甚解同类,这样读可以博览群书。
B. 这种读书姿势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因为根本不需要带着目的去读书。
C. 这是用玩的态度来读书,读着顺畅就继续读下去,反之随时可以终止。
D. 这是把读书当作一种享受,不过很难迅速提高自己的某些方面的能力。
2. 下列对“坐着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种读书姿势态度鲜明,目的明确,就是要通过读书“求知”“求学问”。
B. 这种读书姿势在大中小学里非常普遍,它要求读书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C. 这种读书方法的要领是对书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反复钻研,准确背诵。
D. 这种读书的方法要求读书者能刻苦钻研,尤其是要思考内容的前后关联。
3. 作者认为怎样读书才能让自己“站起来”?
【答案】1. B
2. C
3. 用实际情况去分析和检验书中的问题,敢于批判(不轻易认同权威的观点)。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B.有误,结合文章第①段“第一种是躺着读,……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
点是没有固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可知,这种读书方法只是没有固定的目的,并非没
有目的,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C.有误,结合文章第③段“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
反复钻研,甚至背诵”分析,选项以偏概全,文中并未要求每一句都要求背诵,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文章第⑤段“你得站起来读,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
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性地读”分析,作者认为应该以站在高处往下看的姿态读书,
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分析书上的东西,用自己的头脑去批判,做到辨伪去妄,去伪存真。据
此理解概括回答即可。
二、(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我们失去了好奇心
①这世界上我最害怕两样东西。第一,我害怕有一天我不爱这个世界了,不爱生活了,
丧失了爱的能力。要知道,世界上还有太多事情我一无所知,生活中还有无限的趣味我都未
曾体验。第二,我害怕我的灵感枯竭了。就像水源一旦枯竭,绿洲也会很快变成荒漠,再也
看不到鲜活与张力。所以,我每次上课之前都非常紧张,我担心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只是
一个死气沉沉的传声筒。
②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当我在旁听其他老师讲课,或者跟学生交谈的时候,他们的一个
问题,突然间让我感觉到有意思和好玩,然后引出了我的一大串问题。我就知道,灵感永远
不会枯竭,因为我的内心深处仍保留了那样多的好奇心。
③什么是好奇心?它代表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新奇感,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问题,
但是它可以打通我们去了解这个奇异世界的任督二脉。要知道,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发明创造,
都是好奇心这颗种子开出的优美的花。
④好奇心常常和小孩子联系在一起。孩子们会关心路旁的一只流浪狗是否有家可归;孩
子们会问父母,那个表演杂技的小女孩为什么不去上课;孩子们甚至会满怀着好奇心在脏兮
兮的泥潭里快乐地打滚……一次次好奇就这样把未知引向了已知,这些背后体现的都是新奇
感,它充满魔力,是生命告别混沌走向清晰的起点。
⑤爱因斯坦说过,好奇心是人性中一株神圣而又非常脆弱的幼苗。但是,对于我们绝大
多数人来说,它在我们的生命当中过早地夭折了。为什么小孩子总是具有那样强烈的好奇心,
而成人却没有?那是因为小孩子对生活没有企图,没有目的,毫无功利。而我们的欲望不断
地挤压着好奇心的存在空间,直至好奇心渐行渐远。
⑥好奇心是不是只属于孩子?好奇心注定要在成人身上失去和衰竭吗?孩子与成人真
正的不同在于,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是他们真正热爱的。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是灵感的源泉,
对成人则是谋生的渠道;生活对孩子来说是有趣的,对成人则是有用的。所以你会发现生活
中处处见到快乐的孩子,但很少看到开怀大笑的大人。
⑦我们总觉得,好奇心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带给我们现实的好处。但是你要知道,能让我
们终身快乐的,恰恰是那些貌似没用的东西。前段时间,我在一个朋友的画室里发现一本叫
作《珠宝》的图册。让我惊诧的是,里面没有一张照片是关于珠宝的,所有的照片竟然都是
昆虫。每一只昆虫在微观镜头的端详之下都是那么美丽,的确是世界上最独特的、无法模仿
的“珠宝”。我完全可以感受到朋友发现这些“珠宝”时的快乐,因为我自己也正沉浸于发
现的快乐之中。
⑧我曾经和学生分享过一句话:只有当你热爱生活,生活才有可能真正热爱你。我有一
个学生学植物学,他在邮件中说在解剖一朵小花的时候,越解剖越心怀虔诚。他发现它的色
彩、形态、香气未经雕琢,却具有一种天然的和谐,一种摄人心魄的魔力。原来,每一个生
命,都是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世界。
⑨自从我们度过了童年阶段,我们还会不会用心地去观察一些自然界的东西?你要知道
人类的凝望具有一种力量。所以我们不要丢失好奇心,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去保护这棵神圣而
脆弱的幼苗。它不只是对世界的好奇,它代表了对生活的热爱,它代表了对生活始终饱含兴
趣,深情款款。
⑩古代商汤王在自己的澡盆上刻了九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就是想提
醒自己,外当洗身,内当修心。人的身体细胞每天都在新陈代谢,而我们的精神也应当与身
体保持和谐统一,这才叫身心不分裂。什么东西能使精神也像身体细胞一样不断地新陈代谢,
维持自我更新呢?那就是好奇心。好奇心能够带动求知欲,求知欲带来的是对世界、对人生
的新知。所以,好奇心能使人的精神之水一直流动,永不腐臭,于是精神永远不会衰老。
⑪怎样才能保持好奇心这棵嫩苗不夭折、不枯萎呢?这需要常怀谦虚之心。人只有自知
无知,才能永远求知;人只有自知无知,才会对身边的一切保持好奇心。乔布斯在斯坦福大
学的毕业生演讲中,最动人的一句话就是: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我们切不可失去了求知的
欲望,一个一直在求知的人生,便是智慧的人生;一直在追求的人,便是智慧的人。
⑫生活中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那里充满神奇。我们不要长时间停留在熟悉的圈子里,
这样迟早会倦怠。你得把自己打开,不要排斥新事物,更要去尝试你并不熟悉的领域,让一
些美丽的意外在你的生命中像花一样开放。或许,这些意外会让你看到真正的优秀和精彩,
开启你人生旅途中又一扇新窗,然后你才知道人生该如何去努力,该走哪个方向,该如何自
我完善。
⑬这样的人生,便是智慧的人生。
(文/陈果,摘自《华声文萃》,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4. 第①段中,作者“最害怕两样东西”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 读③——⑤段,怎样理解“好奇心是人性中一株神圣而又非常脆弱的幼苗”?
6. 读⑥——⑩段,说说作者认为保持好奇心的意义有哪些。
7. 作者认为,我们应当如何保持住自己的好奇心呢?
【答案】4. 不能探索和体验世界的丰富与有趣,失去生命的鲜活与张力。
5. (1)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来自于好奇心;
(2)好奇心具有魔力,让生命告别混沌走向清晰(从未知走向已知);
(3)绝大多数人的好奇心很早就夭折了(消失、渐行渐远)。
6. (1)可以给我们带来终身快乐;
(2)让我们对生活始终充满热爱;
(3)能够使我们的精神充满活力(不断更新)。
7. 常怀谦虚之心,保持求知欲望;保持开放心态,敢于去尝试。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第①段“第一,我害怕有一天我不爱这个世界了,不爱生活了,丧失了爱的能力。要知
道,世界上还有太多事情我一无所知,生活中还有无限的趣味我都未曾体验”可概括为:不
能探索和体验世界的丰富与有趣;
再结合第①段“第二,我害怕我的灵感枯竭了。就像水源一旦枯竭,绿洲也会很快变成荒漠,
再也看不到鲜活与张力”可概括为:失去生命的鲜活与张力。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好奇心”神圣的表现:结合第③段“要知道,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好奇心这
颗种子开出的优美的花”可概括为: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来自于好奇心;
结合第④段“一次次好奇就这样把未知引向了已知,这些背后体现的都是新奇感,它充满魔
力,是生命告别混沌走向清晰的起点”可概括为:好奇心具有魔力,让生命告别混沌走向清
晰(从未知走向已知);
“好奇心”脆弱的表现:结合第⑤段“但是,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它在我们的生命当
中过早地夭折了”可概括为:绝大多数人的好奇心很早就夭折了(消失、渐行渐远)。据此
概括回答即可。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第⑦段“我们总觉得,好奇心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带给我们现实的好处。但是你要知道,
能让我们终身快乐的,恰恰是那些貌似没用的东西”可概括为:可以给我们带来终身快乐;
结合第⑧段“只有当你热爱生活,生活才有可能真正热爱你”和第⑨段“它不只是对世界的
好奇,它代表了对生活的热爱,它代表了对生活始终饱含兴趣,深情款款”可概括为:让我
们对生活始终充满热爱;
结合第⑩段“好奇心能够带动求知欲,求知欲带来的是对世界、对人生的新知。所以,好奇
心能使人的精神之水一直流动,永不腐臭,于是精神永远不会衰老”可概括为:能够使我们
的精神充满活力(不断更新)。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⑪段“怎样才能保持好奇心这棵嫩苗不夭折、不枯萎呢?这需要常怀谦虚之心。人只有
自知无知,才能永远求知;人只有自知无知,才会对身边的一切保持好奇心”可概括为:常
怀谦虚之心,保持求知欲望;
结合⑫段“我们不要长时间停留在熟悉的圈子里,这样迟早会倦怠。你得把自己打开,不要
排斥新事物,更要去尝试你并不熟悉的领域,让一些美丽的意外在你的生命中像花一样开
放”可概括为:保持开放心态,敢于去尝试。
三、(7 分)
阅读《简·爱》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①第二天开始了,同以前一样,穿衣起身还是借着灯草芯蜡烛的微光,不过今天早晨不
得不放弃洗脸仪式了,因为罐里的水都结了冰。
②那天我被编入第四班,给布置了正规任务和作业。在此之前,我在罗沃德不过是静观
一切进程的旁观者,而现在已成了其中的一名演员。
③这是一堂英国历史课,我注意到在读书的人中,有一位是我在游廊上相识的。开始上
课时,她位于全班首位,可是由于某些发音错误及对句号的忽视,她突然被降到末尾去了。
即使在这种不起眼的位置上,斯卡查德小姐也继续使她成为始终引人注目的对象,不断用这
样的措词同她说话:“彭斯,彭斯,你鞋子踩偏了,快把脚趾伸直。”“彭斯,你伸着下巴,
多难看,收进去。”“彭斯,我要你抬起头来,我不允许你在我面前做出这副样子来。”等
等。一章书从头到尾读了两遍,课本便合了起来,姑娘们受到了考问。这堂课讲的是查理一
世王朝的一个时期,问的问题形形色色,船舶吨位税呀,按镑收税呀,造船税呀,大多数人
似乎都无法回答,但是一到彭斯那里,每一道小小难题都迎刃而解。她像已经把整堂课的内
容都记在脑子里了,任何问题都能应对自如。我一直以为斯卡查德小姐要称赞她专心致志了,
谁知她突然大叫起来:
④“你这讨厌的邋遢姑娘!你早上根本没有洗过指甲?”
⑤彭斯没有回答,我对她的沉默感到纳闷。
⑥“为什么,”我想,“她不解释一下,水结冰了,脸和指甲都没法洗?”此刻,史密
斯小姐转移了我的注意力,她让我替她撑住一束线,一面绕,一面不时跟我说话,问我以前
是否进过学校,能否绣花、缝纫、编织等。直到她打发我走,我才有可能进一步观察斯卡查
德小姐的行动。
⑦我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时,那女人正在发布一道命令,命令的内容我没有听清楚。但是
彭斯立刻离开了班级,走进里面一个放书的小间,过了半分钟又返回来,手里拿着一束一头
扎好的木条。她毕恭毕敬地行了个屈膝礼,把这个不祥的刑具递交给了斯卡查德小姐。随后,
她不用吩咐,便默默地解开了罩衣。这位教师立刻用这束木条狠狠地在她脖子上揍了十几下。
彭斯没有掉一滴眼泪。见了这种情景,我心头涌起了一种徒劳无奈的愤怒,气得手指都颤抖
起来,而不得不停下手头的针线活。她那忧郁的面容毫不改色,依然保持着平日的表情。“顽
固不化的姑娘!”斯卡查德小姐嚷道,“什么都改不掉你邋遢的习性,把木条拿走。”彭斯
听从吩咐。她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我细细打量了她,她正把手帕放回自己的口袋,瘦瘦的脸
颊闪着泪痕。
8.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9. 请根据选段内容,概括彭斯的性格特点,两点即可。
【答案】8. 斯卡查德小姐刁难(无故责难)和责打彭斯。
9. 聪明(专心)、隐忍(能忍受屈辱、倔强)。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第③段中“即使在这种不起眼的位置上,斯卡查德小姐也继续使她成为始终引人注目的
对象,不断用这样的措词同她说话:‘彭斯,彭斯,你鞋子踩偏了,快把脚趾伸直’”,和
第③段和第④段“我一直以为斯卡查德小姐要称赞她了,谁知她突然大叫起来:‘你这讨厌
的邋遢姑娘?你早上根本没有洗过指甲’”,⑤段中“彭斯没有回答,我对她的沉默感到纳
闷”,⑦段中“这位教师立刻用这束木条狠狠地在她脖子上揍了十几下,彭斯没有掉一滴眼
泪”可知,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斯卡查德小姐无理提问和无理指责彭斯,但彭斯却不加以
解释。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和概括。
结合③段中“大多数人似乎都无法回答,但是一到彭斯那里,每一道难题都迎刃而解。她像
已经把整堂课的内容都记在脑子里了,任何问题都能应对自如”可知,彭斯聪明;
结合⑦段中“她毕恭毕敬地行了个屈膝礼,把这个不祥的刑具递交给了斯卡查德小姐。随后,
她不用吩咐,便默默地解开了罩衣,这位教师立刻用这束木条狠狠地在她脖子上揍了十几下,
彭斯没有掉一滴眼泪”可知,彭斯倔强、隐忍、善良。
四、
10.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早秋山居
[唐]温庭筠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