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天津市东丽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
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 I 卷
H1
C12
N14
O16
Mg24
S32 C135.5
Ca40 Ti48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蜡烛燃烧
B. 海水蒸发
C. 钢铁生锈
D. 粮食酿酒
【答案】B
【解析】
【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项 A 不符合
题意;
B、海水蒸发,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项 B 符合题意;
C、钢铁生锈,铁与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项 C 不符
合题意;
D、粮食酿酒,粮食在发酵的过程中生成酒精,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项 D 不
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主要是区别变化后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2.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B. 汽油
C. 酒精
D. 天然气
A. 氢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是理想的燃料,A 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汽车尾气中含由氮氧化物,会污染环境,不是理想的燃
料,B 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酒精中含有有机物,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相对氢气而言,不是最理想的燃料,C
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相对氢气而言,不是最理想的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燃料,D 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A。
3.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滴加液体
C.
D.
【答案】D
【解析】
倾倒液体
取用固体粉末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
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 A 不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
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 B 不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
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 C 不正确;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 D 正确。故选 D。
4.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洁净的空气
B. 水泥砂浆
C. 液氮
D. 汽水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答案】C
【解析】
【详解】A、洁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不符合题
意;
B、水泥砂浆是由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液氮即液态氮气,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符合题意;
D、汽水由水和溶于水的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5.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两个氢分子: 2H
C. 一个镁离子: Mg+2
2-
2Na O
【答案】B
【解析】
B. 三个氮原子: 3N
D. 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详解】A、氢分子表示为 H2,两个氢分子表示为 2H2,化学用语表示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三个氮原子 3N,化学用语表示正确;故符合题意;
C、一个镁离子表示为 Mg2+,化学用语表示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Na O ;化学用语表示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6. 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图标是
B.
D.
A.
C.
【答案】C
【解析】
【详解】A、是腐蚀物标志,不符合题意;B、是剧毒物标志,不符合题意;C、是易燃液体
标志,符合题意;D、是自燃物标志,不符合题意。故选 C。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7.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用蓝紫色火焰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就是发出耀眼的白光,故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故不符合题意;
C、蜡烛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描述的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符合
题意;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实验现象的观察主要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的实验现象。本题
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
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等等。
8. 下列洗涤方法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 用酒精清洗试管中的碘
B. 用水清洗杯子上的蔗糖
C. 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
D.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故错误;
B、用水冲洗杯子上的蔗糖,是利用了蔗糖能溶于水,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故错误;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故错误;
D、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是利用乳化原
理,故正确。
【点睛】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原理,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
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
9.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A. 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 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C. 金刚石、石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 金刚石、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金刚石、
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 D。
10. 现将 20gA 和足量 B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 16gC 和 11gD,则参加反应的 A 和 B
的质量比是
A. 20:11
【答案】B
【解析】
B. 20:7
C. 5:4
D. 16:11
【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应的 B
物质的质量为16g+11g-20g=7g ,则参加反应的 A 和 B 的质量比是 20g:7g=20:7 ,故选 B。
二、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1
一 2 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 2 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
符合题意得 1 分,若选 2 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室内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让风吹灭火焰
C. 图书馆的书籍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 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难闻性气体,利于发现煤气泄漏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可用锅盖盖灭,选项正确;
B、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室外的新鲜空气涌入室内,增大了室内氧气的浓度,会增大
火势,选项错误;
C、图书馆的书籍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泡沫会污毁图书,选项错误;
D、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难闻性气体,利于发现煤气泄漏,选项正确,
故选 BC。
12. 钛和钛合金是重要金属材料。工业上用钛酸亚铁(FeTiO3)冶炼钦(Ti)的过程是:
①2FeTiO3+6C+7Cl2
高温
2TiCl4+2FeCl3+6CO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②在氩气环境中:2Mg+TiCl4
高温
Ti+2MgCl2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中生成的气体对环境有污染
B. 反应②中氯化物的总质量保持不
变
C. 反应①、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都改变
D. 反应②中氩气作为保护气不参加
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反应①中生成的气体对环境有污染,正确;
B、氯化钛和氯化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48+35.5×4):(24×2+35.5×4)=1:1,所以反
应②中氯化物的总质量不改变,正确;
C、钛酸亚铁中氧元素为-2 价,铁元素为+2 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0,则 Ti 的化合价为+4 价。TiCl4 中氯元素为-1 价,则 Ti 的化合价为+4 价,所以①中 Ti
的化合价没变,错误;
D、氩气是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反应②中氩气作为保护气不参加反应,只是防止镁和
生成的 Ti 被氧化,正确;
故选 C。
13.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B
C
D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除去 N2 中混有的 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除去 FeCl2 溶液中的 CuCl2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碳粉
将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B
C. C
D. D
A. A
【答案】AD
【解析】
【详解】A、混合气体中,如果一氧化碳的含量较少,一氧化碳不能与氧气发生燃烧,不能
生成二氧化碳,选项错误;
B、氮气不能与灼热的铜反应,氧气能够与灼热的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即将混合气体通
过灼热的铜网,能够除去 N2 中混有的 O2,选项正确;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C、氯化铜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加入足量铁粉,过滤能够除去 FeCl2 溶液中的CuCl2,选
项正确;
D、将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挥发,铜能够与空气
中的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故填 AD。
14. 如图所示,20℃时,将盛有 KNO3 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
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
A. 硝酸铵固体
B. 生石灰
C. 氢氧化钠固体
D. 冰块
【答案】AD
【解析】
【分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若析出溶质说明硝酸
钾溶解度减小,温度降低,据此判断。
【详解】A、根据分析,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使水温降低,符合题意;
B、生石灰与水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根据分析,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使水温升高,根据分析,不符合题意;
D、冰块放入水中会使水温降低,根据分析,符合题意;
答案为:AD。
【点睛】分析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以及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
15. 某 CaCO3和 CaO 的混合粉末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1,现取一定量的混合粉末高
温煅烧,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 5.6g,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与下列最接近的是
B. 0.4g
C. 0.44g
D. 0.55g
A. 0.32g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钙元素质量前后不变可求出对应的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进而得出生成的
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的质量,进而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
【详解】CaCO3 高温煅烧生成 CaO 和 CO2,所以充分反应后所得 5.6g 固体为氧化钙,其中钙
元素的质量为
5.6
g
40
40 16
100% 4
g
= ,氧元素的质量为 5.6g-4g=1.6g。由于钙元素守
恒,而原混合物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1,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则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2g﹣1.6g=0.4g,则对应的二氧化碳的
1 4g=2g
2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质量为
0.4
g
(
16 2
12 16 2
故选 D。
注意事项:
100%
)=
0.55
g
。
第Ⅱ卷
1.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 11 题,共 70 分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127
S32
C135.5
Ca 40 Fe 56
Cu 64
Zn 65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9 分)
16.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干冰②甲烷③金刚石④石墨,选择适当的物
质填空(填序号)。
(1)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_。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3)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_。
(4)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
【答案】(1)④
(2)②
(3)③
(4)①
【解析】
【小问 1 详解】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干电池电极,故选④;
【小问 2 详解】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选②;
【小问 3 详解】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故选③;
【小问 4 详解】
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人工降雨,故选①。
17.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构成氢气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填“氢分子”或“氢原子”)。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 硫属于金属元素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