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天津市北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天津市北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 序号填在下表中 1.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B. D. A. C.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2. 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氢气 A. 煤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 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等. A、煤属于化石燃料. 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 C、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 D、氢气可以人工制造,不属于化石燃料.
故选 D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属于化石燃料方面的知识. 3. 引起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 A. 一氧化碳 B. 甲烷 C.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 硫 【答案】A 【解析】 【详解】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有毒,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指的是一 氧化碳中毒,观察选项,故选 A。 4. 下列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B. 不锈钢 C. 四氧化三铁 D. 黄金 A. 黄铜 【答案】C 【解析】 【分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详解】A.黄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四氧化三铁是铁的化合物,不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D.黄金属于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下列洗涤方法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B.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 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 用水冲洗杯子上的蔗糖 【答案】A 【解析】 【详解】A、洗涤剂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用它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原理,符合题意。 B、用汽油清洗油污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是溶解,故选项错误; C、酒精是良好的溶剂,碘易溶解于酒精,用酒精清洗碘渍是利用溶解原理,不是乳化,选 项错误;
D、用水冲洗掉杯子上的蔗糖,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是溶解,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6.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 甲烷和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烷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 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 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 成生物体缺氧,二氧化碳过量会导致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会导致酸雨,符合题意。 故选 D。 7. 打开雪碧瓶盖时,逸出的气体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试管中,石蕊颜色变为 B. 绿色 C. 橙色 D. 红色 A. 蓝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打开雪碧瓶盖时,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 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选 D。 8. 有 X、Y、Z 三种金属,X 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 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 如果把 Y 和 Z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 溶解并产生氢气,Z 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 Y、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 X、Z、Y B. X、Y、Z C. Y、Z、X D. Z、Y、X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X 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 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三种金属中金 属 X 活动性最强;把 Y 和 Z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 溶解并产生氢气,Z 不反应,说明金属 Y 在活动性顺序中位于 H 之前而 Z 位于 H 之后,金属 Y 活动性比 Z 强;综上所述,三种金属活 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X>Y>Z; 故选:B。 【点睛】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 H 之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 H,位于 H 之后的金属不能 置换酸中 H。 9.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C.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D.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此选项正确; B、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一定都放热,也有吸收热量的,如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就是吸收热量, 此选项错误; C、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不只有燃烧,如镁条与稀盐酸反应也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 D、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但不是全部,如太阳能,此选项错误。 故选 A。 1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此时气体的溶解度变大了 B. 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 C. 合金被广泛的使用,是因为合金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具有更多优良性能 D. 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了,选项 A 不 正确; B、在生煤火炉时,首先点燃木柴,木柴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煤的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 B 正确; C、合金被广泛的使用,是因为合金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具有更多优良性能,如硬度增大, 抗腐蚀性增强,选项 C 正确; D、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是因为氧气不足造成的,因此需 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来增加氧气的量,选项 D 正确。 故选 A。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1~2 个符 合题意。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下表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给分;有 2 个选项符 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给 1 分,若选 2 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不给分。 11. 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生铁和钢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C. 金和镁的金属活动性不同是由于金和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生铁是含碳量为 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 0.03%~2%的铁合金,生铁和 钢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二者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 选项说法错误。 C.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金和镁的金属活动性不同是由于 金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离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D。 12. 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中不含有其他杂质 B. 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 在结晶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D. 析出氯化钠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多种物质,此选项说法错误; B、在蒸发池中,水分蒸发,但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此选项说法错误; C、在结晶池中,在温度不变时,由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即海水 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此选项说法错误;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3. 航天探测发现:金星是一个被浓密大气层包围的固体球,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 C2O3,实 验证明其化学性质与 CO 相似。下列关于 C2O3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2O3 中碳的化合价为+3 B. C2O3 充分燃烧的产物是 CO2 C. 在一定条件下 C2O3 能还原氧化铁 D. C2O3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D 【解析】 【详解】A、设碳的化合价为 X:X×2+(-2)×3=0 解得 X=+3,故 A 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因为 C2O3 实验证明其化学性质与 CO 相似,所以 C2O3 充分燃 烧的产物是 CO2,故 B 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铁,又因为 C2O3 实验证明其化学性质与 CO 相似,所以 在一定条件下 C2O3 能还原氧化铁,故 C 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一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因为 C2O3 实验证 明其化学性质与 CO 相似,所以也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 D 说法错误。 故选 D。 14.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将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硫 酸,过滤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 除去 N2 中少量的 O2 铜粉 除去 CO2 中少量的 CO 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碳层 除去 FeCl2 溶液中的 CuCl2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B. B C. C D. D A B C D A. A 【答案】CD 【解析】 【详解】A.铁粉能与过量的稀硫酸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 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粉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 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2 能与炽热的碳层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 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uCl2 和 FeCl2 溶液均能与适量的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 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CD。 15. 碳和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CO→CO2”,只能通过与氧气反应实现 B. 反应“CaCO3→CO2”,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C. 反应“CO2→H2CO3”,可用于生产饮料 D. 反应“C→CO2”,可以有多种途径,都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此选项说法错误; B、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生产饮料,此选项说法正确; D、高温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是化合反应,此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 3.小题,共 20 分) 16. 根据物质性质,找出它对应的用途,并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用途:A 制糖脱色 B 高炉炼铁 C.制造门锁锁芯 D.填充食品包装袋 E.制干电池电极 F 医疗急救 (1)N2 化学性质不活泼_______;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_______; (3)O2 能供给呼吸_______; (4)黄铜易加工、耐腐蚀_______; (5)CO 具有还原性_______; (6)石墨具有导电性_______。 【答案】 ①. D ②. A ③. F ④. C ⑤. B ⑥. E 【解析】 【分析】
分享到:
收藏